- 相关推荐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更好地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 1
一、选择题
1.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选项影响( )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4.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其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5.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
A.表象
B.图形
C.动作
D.语言
6.“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晶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7.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主要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掌握概念
8.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9.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是(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10.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二、辨析题
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明确问题,再提出问题。
三、简答题
1.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
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3.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四、论述题
1.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
2.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D
4.D
5.D
6.C
7.D
8.A
9.A
10.B
二、辨析题
1.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2.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明确问题。
三、简答题
1.人的`思维活动有以下特点:(1)具有间接反映的特点。它往往是通过其他事物或事物的外部特性为媒介,通过中间环节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一种方式。(2)具有概括反映的特点。思维活动不是反映事物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反映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3)思维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与言语来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2.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1)分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2)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4)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分类是按照事物异同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一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
3.要让学生更好掌握科学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四、论述题
1.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概念体系。
2.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 2
单选题
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B. 增进人的知识技能的活动
C. 培养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D. 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3.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洛克
D. 杜威
答案:A
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4.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引起学习动机
B. 巩固知识
C. 领会知识
D. 运用知识
答案:C
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 传授知识
B. 教书育人
C. 发展智力
D. 提高技能
答案:B
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6.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 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 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 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 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倡导的“三中心”是( )
A. 儿童、教材、活动
B. 教师、活动、经验
C. 儿童、活动、经验
D. 教师、经验、教材
答案:C
解析: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8. 我国当前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 )
A.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祖国服务
B. 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均衡发展服务
C.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广大的农村服务
D.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答案:D
解析: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9. 下列不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 认识
B. 情感
C. 意志
D. 兴趣
答案:D
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
10.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 )
A. 教育教学工作要抓关键期
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 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答案:A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多选题
1.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
A. 人口功能
B. 政治功能
C. 经济功能
D. 文化功能
E. 科技功能
答案:ABCDE
解析: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人口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2. 下列属于教师劳动特点的有( )
A. 复杂性
B. 创造性
C. 示范性
D. 长期性
E. 权威性
答案:ABCD
解析: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权威性不属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 下列属于德育原则的有( )
A. 导向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E. 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BCDE
解析: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是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4.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
A. 问题情境
B. 定势与功能固着
C. 原型启发
D. 已有知识经验
E. 情绪与动机
答案:ABCDE
解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原型启发、已有知识经验、情绪与动机等,这些因素会从不同方面影响个体对问题的解决。
5. 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有(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动机
E. 兴趣
答案:ABC
解析: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它们是个体在心理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动机和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
填空题
1.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______。
答案:学校教育
解析: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__。
答案:教师的教学目标
解析: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3.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
答案:班级授课制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是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4.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______转化的过程。
答案:知、情、意、行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德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5.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______时,记忆效果最佳。
答案:150%
解析: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试题】相关文章:
2015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02-10
2015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02-10
2015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预测题及答案02-10
2015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2-12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