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通用5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1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垄断的形成
垄断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的产生有以下原因:
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为了避免两败俱伤,大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2、垄断组织
垄断是通过一定的垄断组织形式实现的。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
1、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
①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有商品经济就有竞争。
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各个垄断组织通过竞争发展壮大起来。
③在垄断组织之外,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这些非垄断的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
2、垄断条件下的竞争同自由竞争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①垄断竞争则是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并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垄断地位和统治权力。
②垄断组织的竞争,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
③在竞争范围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以外进行竞争。 总之,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更加激烈,破坏性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相互融合成为金融资本。金融寡头是指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或垄断集团,控制着庞大的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在经济上,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领域的统治的。
所谓的“参与制”就是金融寡头通过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达到控制企业的目的。金融本和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的。
(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
①垄断的实质是为了保证垄断资本得到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②垄断利润的来源:
第一,垄断资本加强对本国垄断企业无产阶级的剥削。
第二,占有非垄断企业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第三,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第四,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③垄断利润是平均利润加上超额利润。垄断商品的价格是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帝国主义时期的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长期得到的。
2、垄断价格
垄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旨在保证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垄断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价格长期背离商品的价值,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
第一,垄断价格的形成仍然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的。
第二,从整个社会看, 整个社会的商品价格和商品价值总量仍然相一致,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
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深化,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利益关系,要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四种:
第一种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种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第三种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第四种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微观规制则主要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秩序,限制垄断,保护竞争,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反托拉斯法。其二,公共事业规制。其三,社会经济规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国家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
③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讯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①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组织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②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关系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
1、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展的原因
①将国内过剩的资本输出,以便在国外谋求高额利润。
②将部分非要害技术转移到国外,以取得别国的垄断优势,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③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④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
2、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第一种是借贷资本输出。第二种是生产资本输出。第三种是商品资本的输出。
3、垄断资本输出的来源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私人资本输出,另一类是国家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国来讲,资本输出为其带来了巨额利润,加速了资本积累,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
对于资本输入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来讲,资本的输入对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资本输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4、跨国公司
跨国公司是国际垄断同盟的重要形式之一。跨国公司也叫多国公司、国际公司,最初它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建立的大型企业。
(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1、帝国主义的五大经济特征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帝国主义的实质
帝国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三、 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2、跨国公司的发展。
3、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不断演进和变化的。
1、个体资本所有制。
2、股份公司
3、国家资本所有制:
4、法人资本所有制。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其一,职工参与决策。其二,终身雇佣。其三,职工持股。
(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一是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
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
(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已经承担起了提供财产保护、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保持经济稳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以及维护竞争秩序等重要职能。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首先,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其次,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再次,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一)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导致所有矛盾的冲突。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直接的物质前提,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入口处。
4、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无产阶级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1、社会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2、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3、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2
一、真理的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题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决定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绝对真理包含三层含义:
1、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2、每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3、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有限性。相对真理包含两层含义:
1、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真理所反映客观对象的准确程度也有有条件的、有限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优势辩证转化的。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特点,是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逻辑证明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实践标准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时间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有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4、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3
原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1)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普遍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②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每一事物和现象都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网上的环节,每一事物通过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中介是事物普遍联系的环节和媒介。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
应当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点,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方法论基础。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全面、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
二、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
(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过程的集合体,是前进性的运动。
(2)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3)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构成运动、变化和发展;联系在运动变化中体现出来;变化可以是上升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运动,而发展则是前进性的变化。
(4)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转化成其他事物的历史。
方法论:(易考分析题)
坚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如实的把事物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既要了解它的过去,又要分析它的现在,预测其未来。也就是防止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
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下面的知识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 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C.利己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
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ABDE」(2004年多选题第17题)
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的作用是通过生产力三要素为中介实现的。任何社会生产关系总和中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能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确切地说是生产关系总和。它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中来考察社会生产关系的。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和作为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发展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起作用是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只要经济条件具备,经济规律必然起作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一点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是一样的。
经济规律分三类:一是在一切社会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共同起作用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三是在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规律。
4.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形态的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所有制关系。经济制度和所有制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是它们的物质基础。当一个社会经济制度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退出历史舞台的,而随着生产力不断突破经济制度的限制又造成一切经济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经济制度迄今为止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人类经济制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国度的特殊性。
5.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是一种生产者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一种通过交换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与个体小生产相联系,生产目的是为了通过交换取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发达的商品经济是建立在发达社会分工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生产目的是为了追求价值增值。发达商品经济又可分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不仅劳动产品成了商品,而且劳动力也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推动了社会一切劳动产品都采取了商品这一社会形式。
6.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的有用性,即物的属性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5
一、原因与结果
1、含义
原因与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2、事例
例如:风吹草动;熟能生巧;春天到了,冰河解冻,柳树抽芽。
二、内容与形式
1、含义
内容与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2、事例
对于人而言: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等都是内容;人的体型、外貌、衣着等都是形式。
三、现象与本质
1、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民可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2、事例
闪电是一种现象,其本质却是云层中的正电和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
太阳东升西落是现象,其本质是引力的相互作用。
四、偶然性与必然性
1、含义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2、事例
每个历史时代的任务,总是通过一定的代表人物来实现,这是必然的;至于这些人物是谁,又带有偶然性;
每个人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必然的;但是何时、何地、何种方式死亡,又带有偶然性。
五、可能性与现实性
1、含义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的范畴。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具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实际存在。
2、事例
有人买保险,交了一年保费,却平安无事,他不应该后悔,而应该庆幸。因为保险就是为了那个谁也不愿意让它成为现实的可能性而准备的;
你拿了伞出门,却一天没有下雨。
【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六章重点总结】相关文章:
2017考研政治马原考点02-08
2018考研政治马原精选试题01-21
考研政治马原单选试题01-12
2018考研政治马原强化试题01-21
2018考研政治马原检测题01-20
考研政治马原多选试题及答案01-12
2016考研政治马原常考古句总结02-02
2018考研政治马原复习规划参考02-05
2018考研政治马原提分试题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