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介绍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源于数学系的计算机教研室。本系1990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华南地区较早成立的计算机软件硕士点之一,目前拥有"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二个工学硕士点,同时拥有"计算机技术"专业工程硕士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以及"电脑与资讯科技(境外)"三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本系在为海外、港澳台地区和广东省培养信息产业及高新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进一步做出重大贡献。长期以来,我系一直在努力探索计算机类学科的教育改革方案,力求使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归纳起来,教改工作由浅至深,由局部至全面,由小规模至大规模,在某些方面的研究水平在省内已初具规模。其过程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6年
在这期间,计算机软件专业确立了专业发展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提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有较强自适应能力的、能与国际接轨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的"通识模式"教学体系,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新的教改方案,实现了从较窄的专业口径向较宽的专业口径的转化,其教改成绩被学校所肯定。
在新的教改模式中,进一步压缩学时,并把课程结构分成三个层次:即公共基础课程,五大模块的核心课程,四大方向的专业课程。强调外语与计算机教学4年不断线。同时,为了加强工程训练与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大力改革实验方法,在基础课程中引入CAI教学,并设立"专题研究"课程,让学生尽早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因而,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创能力,多次在科技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第二阶段:1996-2005年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与对国内外最新教改动向的了解、研究,根据教育部普通高校专业调整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需要,遵循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整体优化的原则,计算机软件专业进一步变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技能和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提高为目标"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开放式培养体系。
为此,这一阶段的改革重点是重新整合原有计算机类核心课程结构与内容,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长期作用与可持续发展,改革了部分课程,并在98级的教学计划中试行。同时,在部分核心课程中引进美国最新的英文原版教材。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调整原有的基础类实验室布局,组成4~5门彼此融合,相互渗透的计算机类基础实验课程。并建成一个具有"共用、开放、教学提高型"特点,并且技术与管理先进、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设为探索如何建立新型实验室建设模式、如何馈进面向21世纪高新技术的实验内容,以及采用现代化的实验方法与手段,提供了一个颇为成功的典范,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同时,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计算机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力求构建与21世纪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的,与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现代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至今,已初步形成基于全面发展的"通式"教育模式,由系统化多层次实验室提供硬件支撑,完成模块化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综合培养体系",在现代计算机科学的知识平台上,实现"智力因素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素质"相互渗透和融合,铸造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交叉型、通用型的21世纪人才。在这一改革思路指导下,结合我校"侨"字特色和本系自身特点,本学科专业进行了部分教改项目。此外,我系还主持一些省级和校级的教改项目,出版了多部教材。同时,自行研制了多个CAI课件。并且,本学科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多维知识结构,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以及开拓型新能力,在就业竞争、继续深造、以及实际工作过程中得到体现,深受海内外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良好评价。因此,我系计算机科学与专业的教改力度,从广阔性、先进性,以及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自身特色上看,都已经走在广东省的前列。
【关于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介绍】相关文章:
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介绍02-25
关于天河二号计算机的介绍02-23
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介绍02-21
最新关于计算机安全设置介绍02-22
计算机介绍02-22
有关计算机审计的介绍02-23
计算机视觉的相关介绍01-30
计算机指令介绍02-24
计算机机型介绍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