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摘要】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其在今后计算机相关课程中的作用,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实验任务为驱动,并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竞赛法等一系列实验改革措施。实践表明,该方法可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实验教学 竞赛法 教学改革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广西考区)的统考课程,也是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具有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课时少,实验项目单一,教学内容局限于统一考试的命题范围,只强调学生的应试训练,并直接以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计算机统一考试的考核目标仅停留在基本操作技能层次,上机考核方式也过于简单、片面,考试形式僵化,一般只能考核特定的几个知识点和简单的操作方法,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无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挖掘学生自学潜力、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需要对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进行必要的改革。几年来,我们在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以实验任务为驱动,分小组实验
“精心设计”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所在。根据教育部的规划和部署,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应在中学阶段完成。但由于经济上的差异,这就造成了有的学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的学校没有开设,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设计任务之前有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做一次摸底测验,把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好的挑选出来,然后在每个班进行分组,每组成员最多8人最少6人,每组有两名较好的同学带领。而教师在分小组实验,设计实验任务时,要注意不能只给学生一些抽象的模棱两可的任务,要给他们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为达到目标而使用的方法,要强化实用性、可操作性和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实验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即是建立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等适当的努力能较好地完成任务。比如工科学生,在进行Word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时,可选取一个包含图、文、表及公式等内容的实验任务;在进行Excel电子表格实验时,要求创设的电子表格包含全班同学的姓名及各科高考成绩,使用函数公式计算总分,平均分并按总分进行排序,做出柱状图等,从而把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中,引导各小组学生互帮互助等方式完成任务,达到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这样既可以提高基础好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及责任感,又可以让基础差的同学随时能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据此做认真、细致、深入的研究。
二、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创设实验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组装具有浓厚的兴趣特点,给学生布置课外活动任务,到计算机专卖店去组装一台计算机,并提供具体的性能指标要求及性价比,以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初步认识,从而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教学的视野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课堂扩展到社会,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时间,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将小课堂与大社会充分地结合起来;Access实验前,先给学生讲解数据库的在实际生活、工作中的种种应用,并启发学生去思考,如何进行分工合作,创建满足要求的数据库,并做好链接,调试工作;在做计算机网络实验时,给学生展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利用网页制作软件Dreamweaver、及图像、动画处理软件制作出来的多媒体网络课件,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与各种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三、利用网络平台,拓展知识面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教育所具备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等功能,多媒体网络成了辅助计算机实验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通过局域网和因特网,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共享丰富的.网络资源。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校校通”工程的建成以及校园网的开通,则为实施多媒体网络实验教学提供了理想条件。因此,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精品课程”进行在线测试,教师也可以开辟FTP资源,存放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重点,难点及学生容易出错情况的详细说明、实验项目、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相关工具软件等内容,还可以把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录制制作成文件存放到FTP服务器中供学生参考,特别是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将“个别化”和“协作型”二者相互结合。学生可以真正地实现“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习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条件。在网络环境下,其丰富的网络资源、便利的网络通讯工具更有利于实施个别辅导、讨论及最具有网络特色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
四、实行多样化考评方式
合理利用考核体系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的是全区统考,因此一方面要便于学生顺利通过考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只是对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测评,这样有助于及时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实验教学效果,进一步对错误的原因和类型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对实验教学计划进行微调。首先,有必要进行实验课堂的评定,即对学生的每一次实验过程都进行测评。其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后,对他们进行一次综合测验,考验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适当开展分小组竞赛,通过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实验教学改革表明,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理论,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相关课程课开设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在实验中运用竞赛法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培和.大学计算机基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阮忠.新升格本科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河池学院学报,2007,27(A01):123-125.
[3]齐幼菊.网络教学中项目实训的设计与实施——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07,(04S):37-39.
[4]李美满.李湘黔.易德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应用[J].电脑学习,2008,(5):31-33.
[5]王艳丽.培养兴趣,让信息技术课充满活力[J].人民教师论坛,2008(9):23-24.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12-30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综述论文01-03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2-29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究论文12-28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12-28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12-29
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范本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