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时间:2021-05-03 19:47:14 计算机等级 我要投稿

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针对现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NIT教学的特色,阐述了基于NIT理念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方法。

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NIT

  “计算机基础教程”是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所进行的必要的技能培训,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其他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系统地、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具备在网上获取信息和交流的能力,具有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现行的教学模式有待完善,需要任课教师不断探索出一种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一、现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现行的大学计算机教学由于受到高校课程设置、课时和上机条件的限制,教学大多采用以教师注入灌输及学生强制记忆的模式,虽然采用幻灯、投影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但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本地改变,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缺少学习的自主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将讲授内容做成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进行课堂演示,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无法做到边听课边做笔记,留给学生印象较浅,容易遗忘,结果是学生上课听得明白,等到自己动手时却不知从哪入手。

  现行的计算机教学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把知识一味地灌输给学生,完全被教材和教学大纲所禁锢,以完成教学任务的名义,课本有什么就介绍什么,不分重点难点,完全没有内容的系统性,学生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自己应该掌握些什么内容。在这种教育观念下,教师强迫学生按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这样只会压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毁掉一些潜在的、可贵的创造性思维火花。

  现行计算机基础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安排不合理,主要采取笔试和学生实验这两种方式。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讲授的内容,侧重于知识考试,而能力考核指标不明确。这样的考试没有突出计算机的应用性,没有考虑到学生就业时的实际需求。

  二、NIT教学理念

  NIT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的一个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考试系统,它的中文全称是“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英文全称是“National Appl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rtificate”,简称NIT。它借鉴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举办的剑桥信息技术项目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和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系统化的设计、模块化的结构、个性化的教学、规范化的考试和国际化的标准,实行以实践为主的操作培训和技能考试,得到了计算机教育专家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欢迎。

  NIT教学模式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需要为前提,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以素质教育为宗旨,强调学习要重过程、重应用,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NIT 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由讲授者变成引导者,通过把书本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编成各个独立但又相互衔接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课堂上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变成主动的研究者,使其在不断改正错误和尝试失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正确的操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发现真理的乐趣和完成任务的成就感。

  NIT教学模式的考试采用了系统化的设计,它改变了传统的以一张卷子评定学生成绩好坏的考评标准,把考核项目变成完成任务,通过任务设定全面考核学生掌握的理论基础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选拔和输送名副其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三、NIT理念下计算机教学改革实践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我院突破多媒体机房授课方式,实现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全程在计算机机房中授课。在此基础上,教学机房中的所有计算机已经全部接入了校园网及INTERNET并投入到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中,实现了学生从开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直到参加考试,全程接触计算机。根据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实行有区别的教学,讲授的内容有所侧重。如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WORD和POWERPOINT软件的应用;文秘专业的学生,考虑到以后工作的需要,在基本能力的基础上,侧重EXCEL电子表格的数据分析处理等。课堂上采取“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有侧重地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实现以学生为认识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选取。在基础理论教学中也必须做到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NIT理念下的教学内容选取十分适合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确定以讲授专业性较强的应用理论为主,适当舍弃那些不是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的“纯理论”性的内容。通过课程改革,既保证了教学需要,又降低了理论难度,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

  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实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理念,编制大量的学习和工作中具体任务作为实例;而且实例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方面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应包括教材和实训指导手册两部分,NIT理念下编制的教材中要合理安排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两部分的比重。

  (3)适当增加关于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如网格计算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与说明,以使学生易于接受。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根据本课程在我院培养方案中的基本定位,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在实践课的教学设计上坚持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从时间安排上向实践课倾斜,在大约96课时的总课时中,实训课时占了64课时,约占总课时数的66%。二是,从实践课的内容安排上也做到了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内容合理,对于基本的实训课,每一节实训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步骤,而对于综合实训课则更多地引导学生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即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整个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掌握—提高—应用”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加以展开。掌握的过程,即为正常课堂上机实践,按照教学进度,学生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实践,以实训科目为线索,学生自主完成,任课教师提供辅导;提高的过程,即为综合实训。学生完成所有知识学习后,以综合试题的形式进行实践学习和强化训练,不仅锻炼学生的操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操作速度;应用的过程,即为“能力整合训练”。学生从实际中选择一个具体应用问题,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只给出基本要求,不给出具体题目,由学生自主选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一般是从教师提出某一任务开始,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引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实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在难点及关键之处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协助学生完成任务,从而使学生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充分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使学生每一节课都知道本节课的具体任务,并通过实实在在的任务实现,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开展及时完善的互动教学。学生的作业内容,即为每节课的实训内容,既有实训的目的、内容和步骤,也有重点指导和完成后的效果。它要求学生应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前提下完成,并通过网络上交给教师。学生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生作业基本能做到全批全改,出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研究探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能力。所以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始终坚持“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常识。

  第一学期重点考查学生基本操作能力。根据实训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期每生需要完成13个基本实训。教师根据教学模块内容,将其中的7个主要实训作业作为学生第一学期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70%。学期末通过笔试试卷检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取消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强化应用,占总成绩的30%。

  第二学期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以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为核心,利用一级考试环境实行开放式练习与考核,每个学生有2~3个平时成绩,占本学期成绩的30%。实训项目的“能力整合训练”,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检查学生操作水平和技巧的内容。它包括WORD,POWERPOINT ,FRONTPAGE三个部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分别给出三个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70%。通过几年的改革实践,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考试已逐步走向正轨,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河北省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学生的通过率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教学改革效果

  根据近几年的跟踪听课和随机调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评教效果良好,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把NIT的模式借鉴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在公共计算机教学中,积极改革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大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的训练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NIT理念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论文05-09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5-10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探究论文05-09

高职非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初探论文05-09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剖析论文05-10

对行业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12-16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设想综述论文05-1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改革09-19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的论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