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之我国小学课程

时间:2022-08-04 20:39:06 教师资格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之我国小学课程

  【提要】教师资格教师信息 : 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我国小学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之我国小学课程

  一、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普及性

  小学阶段教育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应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课程应适应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障学生法定的受教育年限,教育质量要符合国家基本标准。

  (二)基础性

  小学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和从事终身学习打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专业教育,因而它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的、有限的和具有发展性的,不能被任意扩大、拔高。课程门类要齐全,不能重此轻彼,各门课程的课时比重要恰当。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课程内容中应注意不断地把新知识变成基础性知识。

  (三)发展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二、我国现行小学课程设计

  1992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的第7个小学教学计划,使我国小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1.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小学课程的设计以及教科书的编写,要在建立完备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体系上,以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教育学生;要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无论课程的总体,还是一门学科,都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各种课程自身的特点由浅人深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的教育等。

  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紧紧把握“提高民族素质”这一点,而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的国家内部乃至世界的大背景是“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客观形势以及世界各国经济与科技突飞猛进的竞争局面”。这就要求在课程结构上体现时代精神。一方面要根据德、智、体、美、劳动教育等各育全面和谐的精神设置学科,过去一段时期内过分强调智育,因智害体、因智害德,忽视美育等现象,只能是“欲速不达”;另一方面则要将知识、能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注重儿童学会学习、学会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能力。

  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社会发展要求、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现有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备完善程度、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社会发展对课程的要求是范围越广泛越好,程度越深越好,儿童身心发展也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儿童成长、成熟条件不足,实施课程的客观条件差,那么,社会要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再迫切、再高;也只能是理想。因此,课程的设计要正确估计儿童的智力与能力,既不可估计过高,也不可估计过低。我们认为好的小学课程应该是学生的能力、智力可能接受的,但是必须经过努力,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儿童的智力、能力、体力的发展和道德的提高。

  这个原则要求课程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课程对儿童身心特点的适应,既体现在它要适合儿童某一方面的身心特点的要求,如感知、记忆、思维的特点,又如骨骼、心脏、肝脏等特点;又体现在适应儿童发展的整体要求,例如儿童有求知的需要,有玩耍的需要,还有长身体的需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