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班教学D.复式教学
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
5.戒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
A.中心环节B.起始环节C.终止环节D.一般环节
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
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卡土威B.华虚朋C.克伯屈D.狄尔泰
1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1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
15.( )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
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
二、辨析题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以下材料:
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为什么呢?”“因为铁重。”“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2.【答案】D。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3.【答案】c。解析: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答案】B。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5.【答案】c。解析:“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6.【答案】A。解析: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7.【答案】B。解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这告诫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8.【答案】C。解析: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9.【答案】D。解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10.【答案】A。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1.【答案】C。解析: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因而成为此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12.【答案】D。解析:区分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4.【答案】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5.【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6.【答案】D。解析: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二、辨析题
1.【答案要点】正确。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2.【答案要点】正确。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三、简答题
1.【答案要点】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答案要点】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答案要点】
优点: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2.【答案要点】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强化试题】相关文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题05-24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考试大纲08-10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08-05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08-05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08-05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教育知识与能力》08-04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试题模拟08-22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及答案08-22
小升初英语强化试题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