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壮歌》的阅读答案
蝼蚁壮歌
兴许是染上了人类容易“自视过高”的通病,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 友人曾建议,能不能写一本关于蚂蚁的书,我当时听了,心里觉得好笑,区区蝼蚁,何足挂齿! 后来,倒是一位英国老殖民主义者的言论刺激了我对蚁国的兴趣,因为他竟把发展中国家统统污蔑为“蝼蚁之国”,于是,我不免产生了一个兴味很足的念头:我倒要看看这个小小的昆虫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殖民佬贬斥得那般没有出息,探索一下它们到底是在怎样铺排着自己的生活。
此后不久,我陪朋友到香山畅游,漫步来到双清,只见对面石壁上蠕动着一条长长的黑线,好奇心驱使我向前仔细查看,发现原来是一队蚂蚁正背负着种种食物搬家呢。我的朋友正好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看到我认真的神情,凑趣说道:“这是蚂蚁发现巢穴面临威胁,正在紧张备战呢!”我不禁伫立良久,看着这“骤然临之而不惊”的小生灵,竟比临战的人类显得还要镇静,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随后,我不知不觉地真的关心起这小小的生灵来了。法布尔所揭示的蚂蚁王国的内幕,书刊杂志上有关蚂蚁世界的趣闻、故事,我都读得饶有兴味。连我自己也不解的是:不论碰上从哪方归国的朋友,我都忘不了在谈话之间询问一句:“那儿有关于蚂蚁的趣闻吗?”这个怪问题,常常使对方不解其中滋味。记得有一次,当我问到一位畅游南美洲后归国的作家,不料他却大为动容,说道:“哦,你也知道这蚁国的壮歌吗?我真乃三生有幸,这次亲眼目睹了一幕永难忘怀的情景。”
接着这位朋友追述了在南美洲一个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着的火舌活象一只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一位明眼的巴西向导忽然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随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火神肆虐的热浪里已夹杂着蚂蚁被燃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可万万没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还要轻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的方式的“机警”,又是如此无以复加的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逐渐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种认为“蝼蚁之命,何足挂齿”的想法,实在是太无知、太浅薄了。 蚂蚁——这小生灵就是这样闯进了我心目中的崇敬者群。我开始进一步追寻着它们的生命轨迹,开始探索它们在生存斗争中那些足以使生命发光的东西。(有删改)
1.作者说:“我自幼对蝼蚁之类的小生灵,曾长期瞧它们不起。”后又说对蝼蚁“不由得生了怜爱之情。”
①作者“曾长期瞧它们不起”的原因是: 。
②作者“不由得对它们生了怜爱之情”是因为:2.作者在第五自然段追述了友人给他讲过的关于“蝼蚁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说,“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蚁团并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松自己的岗位。”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问题。
①作者写这段话的用意是什么?
②在这段描写中作者运用多种写法突出蝼蚁之“壮”,请举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请举例分析写出蝼蚁的两个特点。
5.本文在写法上和内容上与《鹤群》有多处相同点,请试说出其中一点。1.①自视过高。②蝼蚁发现巢穴受到威胁,正在紧张备战。(或:骤然临之而不惊,竟比临战的人类还镇静。)
答案:
2.引人深思,促使人联想到人类在重大灾难面前的表现。(答“推进作者感情的发展,引出下文的敬慕之情”也可)
3.①讴歌了这些英雄们的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为了种族不惜牺牲的精神。
②写法有拟人、对比、反衬等。只要例析一点即可。
4.形体弱小、沉着、坚定、团结一致,甘于奉献,韧性、机警等 例子略
5.写法上:都是写群体,都用到拟人、比喻的修辞、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内容上:都赞颂英勇、团结的品质和团体精神。(分析一点即可)
【《蝼蚁壮歌》的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夹竹桃的阅读答案04-05
中国的阅读答案03-29
学费的阅读答案03-29
放学的阅读答案03-28
《送花》的阅读答案03-27
《成熟》的阅读答案03-26
生日的阅读答案03-25
秋夜的阅读答案03-22
《误认》的阅读答案06-03
《白鹅》的阅读答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