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上阅读答案
引导语:做完有关梁惠王上的阅读题后,相关的梁惠王上阅读答案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梁惠王上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叟(sǒu),不远千里而来
B.万乘(shèng)之国
C.千乘之国弑(shì)其君者
D.未有仁而遗(wèi)其亲者也
解析:遗(yí)。
答案:D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
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有以:有什么办法。
C.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弑:杀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遗:丢弃
解析:“必”应理解为“一定”。
答案:A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远千里而来/曲肱而枕之
B、何以利吾身/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C、不为不多矣/乐亦在其中矣
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吾其还也
解析:选项D中的两个“其”:前者是代词,“他的.”;后者是一个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答案:D
4、下列语句不能表明孟子“义利观”的是( )
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B.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C.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D.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解析: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上下交征利”的情况下,大小诸侯与其卿大夫之间都可能发生祸乱。
答案:C
5、下列对原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孟子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直言所谈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这从“利吾国”中可以看出。
B.孟子回答的“大王何必说‘利’?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
C.正是因为梁惠王怀有谋利之心,孟子才说以“仁义”之大利,用来消除惠王所贪图的眼前之小利。
D.孟子认为,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父母,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
解析:A项说法不当,虽然梁惠王说的是“利吾国”,当这不能证明他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因为在封建社会,国家是君主的国家,天下是君主的天下。
答案:A
6、把文中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
(2)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3)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会满足。
7、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王何必曰利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解析:D项“无望”古义为,不要希望;今义,希望破灭,没有希望。其他三项古今意义相同:A何必:没有必要,不必;B尽心:用尽心思;C用心:专心,心思集中。
答案:D
8、梁惠王说的“利”与孟子说的“利”各是什么意思?孟子为什么要故意改变梁惠王的说法?
答案:
①梁惠王说的“利”,是“有利于吾国”的见解、建议、措施等,是“兴利除害”的“利”。孟子说的“利”,是“名利”“功利”“利益”等,是与“仁义”对立的概念。
②孟子故意改变梁惠王的说法,是为了宣传儒家的仁政思想,用“仁义”感化梁惠王。
9、根据本文内容,简要说明孟子的“义利观”。
答案:
举国争利,上下离心;施行仁义,家国和顺。追求私利会导致弑君杀父的恶行,躬行仁义则会有忠君孝父的美德。
【梁惠王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梁衡《母亲石》阅读答案03-15
《梁鸿尚节》阅读练习及答案03-18
《上邪》的阅读答案03-29
《渔王的儿子》阅读答案03-25
后汉书·班梁列传的阅读答案12-28
王绩《醉乡记》阅读答案解析04-18
上苏子瞻书阅读答案01-12
《地球上的水》阅读答案03-13
《清明上河图》阅读答案12-20
锄柄上的眼睛阅读答案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