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亲情阅读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阅读答案了,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亲情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答案1:
十载旅居国外,淡忘了旧日做女儿、做学生时的逍遥自在。也淡忘了旧时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不能淡忘,更无法摆脱的是思亲之情。不但不能摆脱,而且与日俱增。但是千里迢迢,飞出去的鸟也有了自己的窝。于是,思忆带了梦的色彩,省亲之念也似梦一般的遥远。及至梦成了真,人也喜得有些痴呆,不知是梦还是真了。
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待我如客。我还失落了童稚的弟弟。因为他们皆已长大,在他们自己的天地中,找寻他们自己的爱情与梦,各自躲在他们与她们编织的网中。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似乎在说:“请不要罗嗦,我们已不需你的照顾。”他们怎能知道,我已对他们渴念10年。现在只要他们抛开一切,与我共聚数天,接起断了的线,与我共忆10年前,我们都还依恋在巢中的那段息息相关的手足之情。我想捉住的,只是现在,而他们则急于迎接未来。一似当年的我,拍翅飞去,毫不留恋。他们怎能知道,最温暖、最值留恋的生活,即是在双亲的身边?
像两只知事的老鸟,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也没有年轻人的脚步。草地中有一小池,池水轻泣,是唯一打破寂寥的声音。屋内挂满了照片,照片中有父亲往日的事业,今日亦成夕阳余辉,无法照亮空屋里满满的落寞。照片中有我们的童年,童年一去不返。我放下行囊,停留下来,重拾被抛下了10载的女儿的梦。白天,母亲为我劳碌,试着填满我在异国10年来被忽略的食欲;夜晚,我们对坐空屋,我带着伤感,描述旅居海外的生活,试着将它连到旧时的日子。但是在静僻的乡下,听着门外的喷池轻溅,面对双亲的落寞与安详,那串充满了挣扎的日子显得遥远而陌生,以致我怀疑自己是否在陌生的世界里,消度过10年?怀疑自己曾否离开过双亲的羽翼?因为,重依膝下,我几乎恢复了当年的逍遥自在,我几乎可以将10年像一张日历似的断然撕去而完全忘却。
但也仅是几乎而已。重聚后,是狂欢;狂欢后,是细细的喜悦;喜悦后面则是黎明一般的宁静。宁静中,我观察,并感受,一切都与以往不同。
母亲难免悬念在巢外飞翔的群鸟,父亲常忆昔日的豪情壮志而悒然,而我亦无法不缅怀未被携同的情愫。因此,寂寞会骤然来到挂满了往时欢笑的空屋,我会骤然觉得,我仅是一个带着疲乏的远客,在此暂停行脚。当秋风来时,我将重新负起行囊,再向寂寞的人生探索。目前的亲情,已非往日,而仅是驿站里的甘露,瞬息即逝。
惶然,徘徊于无人的田径。凝望田径外的空旷,空旷上的苍天,是什么改变了?是我失落了什么?苍天无语,白云悠悠而去。见白云倏忽千变,我悟及人间岂有永驻的欢乐?或是不散的筵席?人间岂有永聚的伴侣?或是不逝的爱?聚散去留,何人不是客?带着迟来的恍悟,我穿过田径,奔回悄立的门庭,门庭内是殷殷亲情。我对它曾企盼10年,我为它不远千里而来,无需疑问它为何容颜已改,而该庆幸它安然存在。
1、本文把人比作“鸟”,把家比作“窝”“巢”,请简要写出这样表达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倦鸟终于归巢,然而巢中景物皆非。”结合下文,分析“巢中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列出四点即可)
(2)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10年前后不同的人生体验。请找出文中通过哪些内容的对比,来重温亲情赞歌的。(列出四点即可)
选答第( )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写出“我”、母亲、父亲落寞的原因。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在田径徘徊时“恍悟”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象地写出了游子和家之间密切相关的关系。
2、(1)要点:父母把家移到了乡下,居住环境变了;父母年已老,都充满了寂寞;父亲的事业不再,已无昔日的豪迈(豪情壮志);姐弟已长大,且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对“我”产生了隔阂……(注意:这里的“物非”指的应是“人”的变化。)
(2)要点:父母都有白发:母亲两鬓已有白发;父亲亦无昔日的豪迈;弟弟妹妹都已经成家:妹妹已嫁,属她自己的家;弟弟妹妹待我如客:我试着走近他们,他们忙忙的退缩;搬家环境变化:双亲把家移到荒漠的乡下,屋外是静寂的田径,屋内草地一片,没有孩童的嬉游……
3、“我”:没法重接10年前的情愫,到父母身边仅是暂停行脚,马上又将离去。母亲:子女长大后相继离去。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曾有过的辉煌事业和豪情壮志都成了过去。
4、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变得如何物是人非,只要殷殷亲情还在,就是值得欣慰之事。
(意对即可)
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亲情
(美)霍桑
一座小屋二楼的客厅里,陈设朴素。两位年轻漂亮的女人共坐炉旁,各自怀有相同的哀伤。
她俩不久前才成为两兄弟的新娘,哥哥是老水手,弟弟初次出海。可是接连两天噩耗不断,一个丧生于加拿大海战,另一个葬身于大西洋的暴风雨。丧亲之痛引起普遍同情,来新寡的妯娌俩家中吊唁的客人络绎不绝。两位未亡人虽对朋友们的好意深为感激,却还是巴不得他们走开。两人都觉得,不论多大的伤痛,都能在对方的心中找到慰藉。于是她们默默流泪,沉浸于悲痛之中。但一个小时后,其中个性温和安详,却并不脆弱的那位,开始顺从天命,率先恢复被打乱的生活秩序,动手在炉前摆好餐桌,端来简单的饭莱,握住弟妹的手。
“亲爱的妹妹,今天你一口东西还没吃呢。”她说,“站起来吧,求你了。”
她这位弟媳性格热烈急躁,凶信传来,她又是尖叫又是号哭,悲痛欲绝。现在,一听玛丽的话就往后缩,如同受伤者害怕别人触痛伤口一样。
“我再也没福分了,也不想再祈求!”玛格丽特又一阵热泪涔涔。
时间飞逝,平日安歇的时辰到了。两兄弟成亲时,收入仅够维持生计,只能住在一起,共用客厅,只对与客厅相连的两间卧室各自享有特权。两位未亡人,用柴灰盖住炉中余火,将一盏点者的灯放上炉台,各自回房。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两妯娌并未同时入梦。玛丽默默忍受伤痛,很快就坠入梦乡。然而夜越深,玛格丽特越辗转不宁,卧听雨声点点滴滴。她时时从枕上探头,张望玛丽的卧室与中间的客厅。两把椅子,空空荡荡,在炉旁的老地方相对而望。两兄弟曾坐在上头,青春勃发,笑逐颜开。玛格丽特满腹辛酸,呻吟叹息,忽听街门被人敲响。
敲门声缓慢而有节奏。玛格丽特看看嫂嫂卧室,见她仍沉睡不动,就爬起来,稍稍整整自己,恐惧和急切使她瑟瑟发抖。
“老天保佑!”她叹口气。
抓起炉台上的灯,她赶紧走到俯临街门的窗前,这是扇安着铰链的格子窗。她推开窗户,把头稍稍探到外面潮湿的空气中。但见门前有盏灯笼,红彤彤地照着,灯光融入附近一滩滩水洼之中,其余一切都被沉沉黑夜所笼革。窗户在铰链上吱嘎一响,突出的屋檐下就走出一个人来,抬头往上看,想弄清他敲门叫醒的是哪一位。玛格丽特认出是城里一位为人和善的客栈老板。
让“古德曼·帕克,你有啥事?”寡妇喊道。
“是玛格丽特太太吧?”老板回答,“我还担心是您嫂嫂玛丽呐。”
“看在老天份上,你到底有啥消息?”玛格丽特尖声叫道。
“半点钟以前,有个专差从城里过,”古德曼·帕克道,“他在我店里歇了一会,我跟他打听前线的消息,他说你知道的那场小仗我们打赢了,十三个本来传说被打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你丈夫也在内。估摸着你不会怪罪我打扰你休息,就过来告诉你一声。晚安。”
说完,好心人动身走了,灯笼一路闪着微光,照亮两旁景物,若隐若现。然而玛格丽并未逗留在窗前观看这如画的场面,欢乐闪电般穿过心房,把她心儿照亮。她气喘吁吁飞一般奔向嫂嫂床边,可才到卧房门口又打住了。
“可怜的玛丽!”她自忖着,“我要把这消息藏在心里,等到明天再说。
她走到床边,瞧瞧玛丽是否安睡。只见她脸半朝里侧,曾躲在那儿暗自流泪。不过眼下脸有种平静的满足,仿佛她的心就是深深的湖水,逝去的已沉入湖底,湖面变得风平浪静。玛格丽特退了回去。
夜更深,玛丽猛然惊醒。没有惊动嫂嫂迷迷糊糊听到两三阵急促热烈的敲门声。担心弟妹也被惊动,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端起炉台上的灯,急忙走到窗口。碰巧窗户没扣上搭扣,一碰就开了。
“是谁呀?”玛丽颤抖着向外张望。
狂风暴雨已经过去,月亮高悬,照亮头顶破碎的云团,照亮脚下黝黑潮湿的房屋。地上那一滩滩的雨水,微风吹来,便发出扭曲的银光。一位水手打扮的青年,正独自站在窗下。玛丽认出是那个靠短途航行挣饭吃的人,也没忘记自己出嫁之前,此人曾是她失败的追求者之一。
“斯蒂芬,你来这儿想干啥?”她问。
“打起精神来,玛丽,我只想安慰安慰你。”遭过拒绝的追求者答道,“十分钟前我才到家,我娘告诉我的头一件事就是你丈夫的坏消息,来不及跟老人家多说一句,我就抓起帽子,一路跑了来。玛丽,不跟你说上句话,我就睡不着觉。”
“斯蒂芬,我本来对你的看法还好得多!”寡妇大声道。泪水夺眶而出,打算关上窗户。
“听我把话说完嘛。”年轻的水手喊道。“昨天下午我们跟一艘从老英格兰来的帆船打过呼,你猜我看见谁站在甲板上呀?他平平安安,就是比五个月前瘦了一点儿。”
玛丽探出身去,无言以对。
“就是你丈夫嘛。”宽宏大量的水手接着说,“祝福号翻船的时候,他抓住了桅杆,保住了性命。只要风顺,帆船天亮就能进港,明天你就能见到他啦。好啦,晚安。”
他匆匆走了。玛丽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自己是梦是醒。水手时而隐入房屋的暗影,时而出现在道道明亮的月光下面,忽强忽弱。然而,一股确信不疑的幸福洪流渐渐涌上她的心。她头一个冲动就是叫醒弟妹,与她分享这新生的欢乐。打开她卧室的门,这门是夜来关上的,没上闩。走到床边,正要把手放到熟睡者的肩头,却冷不丁想到,玛格丽特醒来时想到的会是死亡与悲恸玛丽用灯照照丧亲者毫无知觉的身体,弟妹睡得并不安宁,周围帐幔乱成一团。年轻的脸蛋红扑扑,樱唇半开半闭,露出生动的笑容。
“可怜的弟妹!你的梦可别醒得太早。”玛丽心想。
离开之前,她放下灯,尽量理好床单,不让寒气侵袭兴奋的熟睡者。可手刚一挨玛格丽特的脸就发抖,一颗泪珠也坠落到她的脸上,于是她猛然苏醒。
(选自《霍桑短篇作品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位丧夫的年轻女人表面上对客人的吊唁深表感激,实际上不堪其扰,“希望他们赶快离开”。
B.玛格丽特性格热烈急躁,她因悲伤过度不肯进食,并认为玛丽的劝解和安慰是对她的伤害。 C.两间卧室的门都没关,暗示着两位未亡人在相同的遭遇中心意相通,希望能给与对方慰藉。 D.两位好心的报信人最后都道了“晚安”,表现了他们的礼貌和修养,暗示妯娌俩深受人们尊重。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了听到敲门声后妯娌俩的不同动作,玛格丽特“稍稍整整自己”,而玛丽“披上一领带帽斗篷”,生动细致地表现了两人不同的性格。
B.小说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不仅主要人物的命运发生突转,对次要人物的描绘也非平铺直叙,比如巧用误会表现斯蒂芬来访的目的,读来引人入胜。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叙述,叙述者洞悉一切,呈现了玛格丽特和玛丽在夜晚各自的经历,使读者全面客观地了解到事情的过程与真相。
D.小说善于通过环境描写暗示主题,“沉沉黑夜”“月亮高悬”“扭曲的银光”表明了命运的变幻莫测和亲情的复杂矛盾,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悲悯。
3.得知丈夫生还的消息后,妯娌俩产生了相似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4分)
4.小说多次写到人物的“醒”,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其丰富的意蕴。(6分)
答案:
1.C
2.D
3.突如其来的喜悦分享幸福的冲动欲言又止的顾虑,对不幸姐妹的恻隐。(每点1分)
4.玛丽被深夜敲门声惊醒意味着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走出悲痛;玛丽得知喜讯后,不知是梦是醒,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迷惘;玛格丽特在玛丽的泪珠下猛然苏醒,暗示在亲情的慰藉下将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每点2分)
【亲情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西湖的阅读答案07-21
《芒种》阅读答案12-09
师说的阅读答案07-02
雨前阅读答案04-24
目送阅读答案12-25
流年阅读答案12-29
《白鹅》阅读答案11-24
《花灯》阅读答案06-14
乡愁阅读答案11-30
语文阅读答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