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初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
中考一模,是中考前初三同学应该特别重视的一次考试,一方面从考试中暴露出自己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使中考复习更加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它也是填报中考志愿的重要依据。为了方便同学们备考,今天,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初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基础·运用(共22分)
1.(1)C (2)A (3)B (4)B (5)B (6)D (共12分。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
(7) ①示例:心中大惊,手中筷子不觉掉落地上。(共2分。意思对即可)
②示例一:
人物:曹操 事迹:官渡之战,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示例二:
人物:刘备 事迹:汉中之战,斩杀曹将夏侯渊,智取定军山,进而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奠定了蜀汉基业。
(共3分。人物1分,事迹2分,事迹对即可)
2.(1)会当凌绝顶 (2)无案牍之劳形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示例一: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示例二:黄花垂髫 并怡然自乐
(共5分。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3.(1)估计 (2)于是,就
(共2分。共2空,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4.(1)吴广认为他讲得很对。 (2)大家竭尽全力拦截敌人。
(共4分。共2个小题,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5.①示例:抗击暴秦 ②示例:抵御外辱 ③天下苦秦久矣(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④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
(共4分。共4空,每空1分。第1、2空,意思对即可)
三、名著阅读(共8分)
6.(1)陈然(1分) (2)D(2分)
7.(1)D(2分)
(2)略 (共3分。初三生活1分,阅读启示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共15分)
8.示例:运河艰苦的挖掘与整治进程,运河起到的巨大作用。
(共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第③段中,“身背肩扛的急步”“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骡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泪眼”“白发”以及“离港”“靠岸”的大船,这一系列的联想内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摹出来,再现了运河码头当年热闹、繁忙而又弥漫着离情别绪的景象,使人如临其境,抒发了作者看到运河码头时的热切激动之情。
示例二:第⑩段中,“通州森林公园,花木葳蕤;南水北调工程,如火如荼;地铁六号线从运河河床下穿过”这段文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今与运河紧密相关的'系列景物,展示了运河文化新的内涵,抒发了作者对富有活力的运河文明的高度赞美之情。
(共4分。“赏析之处”1分, “运用手法1分”1分,“对象特点”1分,“表现情感”1分)
10.示例一:第⑧段中穿插了运河挖掘历时1779年的历史知识,说明了运河挖掘的艰难进程,赞美了中华民族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
示例二:第⑨段中引用马可波罗所见所感的历史知识,说明了运河贯通国土南北与造福人民的巨大作用,赞美了运河巨大的实用价值与文明价值。
(共3分。举出一处1分,作用分析2分——说明表层特点1分,揭示深层意义1分)
11.示例:
主题:作者通过在大运河之首的所见所思,热情地赞美灿烂的运河文明,进而高度赞美在运河文明创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问题:示例:如何理解作者在文章结尾处说要“怀着久存的景仰之心,读这古老而年轻的运河”?
(共4分。主题2分,问题2分)
(二)(共8分)
12.要点:篆章发展历史 篆章印纽特色 (共2分。每空1分)
13.(1)示例:疏密对比法。印文中“千”字笔画少,而且独占右侧,显得疏处更疏;左侧“寻竹斋”三字笔画多,共占左侧,显得密处更密,左右形成强烈对比,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自然美。
(共3分。章法1分,说明2分)
(2)示例:纽像为竹造型,结合链接材料内容,以竹为象征,寓意为追求中正的处世原则、磨砺名节品行(顺逆一视)的人生态度。
(共3分。寓意2分,表达1分)
(三)(共7分)
14.崇尚英雄,就是坚守正道。 (2分)
15.示例:首先指出考证与讨论英雄的事迹要有基本的是非观与价值观,接着阐明了否定英雄对本民族和社会的巨大危害,然后举出前苏联否定英雄造成的思想混乱、精神虚无、信仰坍塌,因而加剧国家动荡和分裂的例子,最后强调这个深刻教训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
(共3分。论证分析2分,表达1分)
16. B(2分)
五、作文(共50分)
【初三语文一模试题答案】相关文章:
2016年北京通州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05-10
2016年北京顺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05-10
2016年北京丰台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05-10
2016年北京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答案05-10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02-19
2016年延庆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05-12
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02-15
2016年东城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05-12
2016广州二模文科数学试题答案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