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是什么
《别山僧》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对水西山风景以及山僧闲适生活的描述,表现了山僧清绝超拔的气度,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倾心仰慕之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是什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
手携金策踏云梯
别山僧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
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
此度别离何日见,相思一夜暝猿啼。
释义
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背景
《别山僧》是天宝十三、十四载(753—754)间李白游宣州泾县(今安徽)之水西寺所作。其时李白游泾县,于水西寺与寺僧游,临别作此诗,李白另有《寻山僧不遇作》诗,题中“山僧”或当与此诗中之“山僧”为一人。
《别山僧》是诗人李白的七言排律,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74卷第31首。此诗写李白对水西山风景深深留恋,对山僧的闲适生活怀有向往之情,表现了山僧清绝超拔的气度,表达了李白的倾心仰慕之情。全诗十句七十字,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神态飘洒的高僧,让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足见李白清新脱俗的诗风。
扩展:
词句注释
⑴山僧:名号不详。李白另有《寻山僧不遇作》诗,题中“山僧”或当与此诗中之“山僧”为一人。
⑵水西:即水西山,在安徽泾县西五里。
⑶舟:一作“杯”。泾溪:水西山下临泾溪。
⑷平明:天明,天亮。
⑸金策:即锡杖,杖高与眉齐,头有锡环,又叫声杖、鸣杖。云梯:指的是山上的磴道。因远观登山,如登梯而上,高入云中,故云“踏云梯”。
白话译文
你是何处的名僧来到水西山,乘着扁舟而赏月,宿于泾溪。
天亮时分与我只别去上山,手持禅仗去攀登山中蹬道。
向上腾起身体顿觉离天很近,抬足向回而视只见众多的山岭很低很低。
戏谑放浪哪里肯居支遁之下,风流俊赏与远公慧远而齐名。
你我此番别离何日才能相见,相思难眠唯听得猿声阵阵。
整体赏析
此诗一开篇使写出山僧飘忽的行踪:“何处名僧到水西?”何处,并不表示诗人不知道这位僧人是从哪里来,而是说这位名僧不是此寺的僧人,而是从外地来的客僧。次句是说明这位僧人来处以及来访的目的:“乘舟弄月宿泾溪”。“乘舟”一作“乘杯”。“乘舟”较为普通,“乘杯”更富有神奇色彩,以“乘杯”为善。既然诗中说的是位名僧,就应该有些传奇本领。传说刘宋时期有一位杯渡和尚,他能乘木杯渡水,无假风棹,轻疾如飞。此处说这位僧人也如同杯渡和尚一样,颇有灵异之气,是乘杯来到水西的。他来这里似乎不是为了学佛练禅,而是“弄月”,即欣赏泾溪的风月美景。当然,高僧们不一定像普通和尚一样去坐禅诵经,苦苦修练。清风明月,无非禅心,只要有所妙悟,也一样能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这也许就是高僧之所以高明之处。“宿泾溪”,不宿寺中而宿泾溪,而泾溪就在水西寺旁,足见此僧的脱俗之处。
接着写第二天清晨此僧与李白告别而去,手携锡杖上山走了:“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此僧来时是乘舟(或乘杯)顺水路而来,而分别时走的却是山路。诗中不说此僧是扛着锡杖,沿着山中磴道攀山而去,这样写太平凡了,而是说他“手携金策踏云梯”,就把此僧的飘然之状,神异之色突现了出来。
“腾身转觉三天近,举足回看万岭低”两句形容山寺所在地之高。这是从山僧站在山顶上的角度,来写他的`感觉。仿佛他是腾身云中、离天宫很近,而回看千山万岭,却都在脚下。而更进一层的意思是借此来寓意此僧的佛学修养之高,说他已近佛界三天中的最高天,而下视尘寰,远在脚下。以此来突出此僧道行的高深。
紧接着后一联又顺手拉来历史上两位高僧来与此僧比较:“谑浪肯居支遁下,风流还与远公齐。”此僧放浪形骸,谑浪口辩,风流名士的派头,足可以与支遁、慧远相提并论。李白将他与历史上的名僧相比,更是为了突出此僧的风度和才情。由此可见,此僧还是一位善于谈玄论道、诗酒风流的放浪人物,以致于与他萍水相逢的李白也对他赞赏有加。于此,一个佛学高深,诗酒啸傲,行迹诡异,举止不凡的高僧形象,已从诗中唤之欲出,廖廖数句就刻画出了一位神态飘洒的高僧。可见诗人的技巧之高超。
末联二句抒写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深切怀念:“此度别离何丑见,相思一夜瞑猿啼。”刚刚分别就想着何日能再见面。这样的朋友尤其是在僧人中的朋友,对李白来说不是很多的。“相思一夜”暗寓出李白因相思此友而一夜没有合眼。正是整夜相思不寐,所以李白才会感觉到夜间的哀猿一直在山间悲啼。而这哀猿的悲啼,更增加了诗人与朋友的相思离别之苦。虽然这首诗就在凄迷的夜猿声结束了,但是诗人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却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心上。
全诗见出山僧清绝超拔的气度。他泛舟玩赏水中之月,夜晩露者于泾溪,平明又飞杖于云外。他的精神境界,即使在以大鹏自喻的李白看来,也高不可追。大千世界,天地之间,仿佛只容其腾身之外;绵绵群山,巍巍挺拔,仿佛不堪其道履。至于他去往何处,亦给人留下不尽的悬念。他笑傲放浪,他风流潇洒,他的自由洒脱、雄姿英发的人格只有东晋高僧可比,真是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对于这样高标于世的山僧,尽管是李白,也只能倾心仰慕。
此诗是一首七言排律,这在一贯不愿受格律束缚的自由浪漫诗人的李白,是很难得的。这首七言排律,和李白其他律诗一样,也有“以古入律”的特点。
作者简介
李白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平明别我上山去下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
人无信不立的下一句是什么?06-12
出其不意的下一句是什么?12-28
见贤思齐焉下一句是什么?06-10
锲而不舍的下一句是什么?12-28
麻雀虽小的下一句是什么?06-10
水至清则无鱼的下一句是什么?12-31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12-27
明月出天山的下一句是什么?12-29
大漠沙如雪的下一句是什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