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羚羊木雕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篇1
【课文结构】全文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妈妈知道羚羊木雕的下落后,要“我”把它要回来。
第二部分,回忆“我”和万芳的真挚友谊。
第三部分,写奶奶出面干涉,可是爸爸、妈妈还是逼“我”去万芳家。
第四部分,写“我”要回了羚羊木雕,止不住流下伤心的眼泪。
【课文分析】
本文记叙“我”被迫把送给同学的羚羊木雕要回来的故事,表达了父母要理解子女,尊重孩子们之间友谊的愿望。
一般记叙文都是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叙说,而本文却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说,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说,这样写的好处在于,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借回忆来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文章劈头就从妈妈问起“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叙事有波澜,有情味。可见,适当地运用插叙可以使场面相对集中。
本文语言质朴、平淡,以第一人称的形象,记录了发自内心的独白,在看似拉家常的娓娓言谈中透露出一份真情实感,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故事启示】
该文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还“我”。朋友对“我”这样的反悔,感到伤心极了。
论是非,父母心目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和对子女做人原则的教育,“我”心目中珍视的是纯洁的友情,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未提前讲明“贵重”。
“我”也是有欠缺的,在不知“贵重”又没有和大人商议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把羚羊送人。如果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很不愉快的事情了。若从“我”这一面去看,是有教训可以吸取的。小时候毕竟幼稚,做什么事情跟大人商量商量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要学会理智地考虑问题。在生活中,要学会沟通,让父母、他人理解自己,自己也努力去理解父母、他人,这样就能尽量避免矛盾冲突。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复习
【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1、“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同学,对此爸爸妈妈的反应有什么异同?
( 同: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
异:妈妈十分严厉,勒令“我”马上取回;爸爸比较耐心,劝“我”取回。 )
2、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说是“一起去”,实际是逼“我”一定要去。妈妈去的目的,是督促“我”办成此事。 )
3、你是怎么理解爸爸的一番话的?
( 爸爸的这番话,表面看来很温和,可是目的与妈妈一样,只是比较婉转地要“我”取回羚羊木雕。 )
4、“我没有理由了。我想道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没有理由了”,为什么还不痛快地“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呢?
( 表面看来爸爸的一番话是无懈可击的,“我”无法反驳,所以“我没有理由了。”可是万芳毕竟“是我最好的朋友”,而羚羊木雕是作为友谊的信物给万芳的,因此“我”内心并没有真正被说服。然而行动上还不得不照爸爸妈妈的意思去做,“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认为这是背信弃义,“我”内心根本不愿意这样做,所以“我”才“难过极了”。 )
5、妈妈为什么让“我”把一盒糖送给万芳?她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
( 妈妈想让我用糖把木雕换回来。 她觉得木雕很有意义,不应该随便送人。 )
6、文中“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是什么描写?表现了妈妈什么态度?
( 这是动作和心理描写。 表现了她坚决要“我”执行的强硬态度。 )
7、写“屋子里静极了”的用意是什么?
( 渲染气氛。 )
8、写奶奶出面干涉有什么作用?
( 写奶奶出面干涉,反衬爸爸、妈妈只知东西名贵,却不顾尊重孩子的友谊,硬是逼着“我”去万芳家要回羚羊木雕。 )
9、我为什么推开妈妈的糖盒子?试做简要分析。
( 要点:我不情愿把木雕换回来,认为送出去的东西不能够拿回来。 )
10、羚羊木雕到底该不该要回来?
( 父母的做法不好。他们这样做,使女儿非常伤心,从开头“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结果因反悔而伤心,始终被父母逼得难受。 )
11、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件?你是怎样处理的?结果怎么样?
12、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倾向是什么吗?
( 作者的倾向是:父母也应尊重小孩的`纯真感情,从小事中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
13、本文采用插叙有什么好处?
( 本文把发生在后的“查问木雕”放在前面,发生在前的“赠送木雕”放在后面。这样写的好处在于:
⑴把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里,借回忆反映“我”和万芳的真挚友情,交代赠送木雕的原因,既使故事完整,又显得集中紧凑。
⑵文章从妈妈追问木雕羚羊写起,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
⑶让“我”一开始就处在尖锐的矛盾中,一边是父母逼迫,一边是极不情愿,这样使全篇有波澜,有情味。 )
14、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 做人应该“言必行,行必果”;小孩有事,要事先与家人商量,不能擅作主张。 )
【羚羊木雕阅读题目】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犄角怦藏刀
脸颊攥着
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奶奶这样说是因为(3分)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4分)
⑴《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⑵"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⑶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⑷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6、"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一句是句,它表达的意思是。(2分)
7、区别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
撒俩藏颤
8、本文描写了一场家庭冲突。(4分)
A、冲突的原因是:
B、冲突的双方是:
C、冲突的焦点是:
D、冲突的结果是:
9、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3分)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是你,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不超30字)
第二部分:
(一)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0、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3分)
11、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3分)
12、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4分)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
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
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13、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
14、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有相通之处。(3分)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篇2
我手里zuàn( )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你怎么啦?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3、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zuàn( )
14、辅以人物动作、神态来写人物语言,是本文写作上最大的特色,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处, 并加以赏析。(3分)
我选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赏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多处用,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试分析下列句中表达的意思。(3分)
①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
② 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③ 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16、读完本文,相信你一定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请仿照下面的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段话。(2分)
例句:真正的友谊就是即使在冰天雪地里也能让彼此感觉到温暖;
仿句:真正的友谊就是
羚羊木雕(节选)阅读答案整理,仅供参考:
13、(1分)攥
14、(3分)所选句子符合要求,即借助人物动作、神态更好地表现人物语言。如: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 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1分)赏析能紧扣关键词,并言之有理。(2分)
15、(3分)① 表示短暂的停顿,不知道改如何跟万芳说这件事。(意近即可)(1分)
②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极度后悔和自责。(意近即可)(1分)
③ 表示话已完意无穷,万芳的大度、对我的理解跃然纸上。(意近即可)(1分)
16、(2分)有自己独到而正确的理解即可。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 篇3
①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果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②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③我手里搭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
1、和选文第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哪一句话?
答:和选文第一段中“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相照应的一句话是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选中文中“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这句话中“妈妈的眼睛”是什么样的眼神?
答:这句话中“妈妈的眼睛”应该是有恐慌、焦急、气恼和期盼的眼神。
3、选文中爸爸妈妈执意让“我”取回羚羊,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爸爸的观点还是奶奶的观点?请出门原因。
答:我同意奶奶的观点。因为奶奶更懂道理。她也知道羚羊贵重,但是,她更懂得执意让孩子取回羚羊,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多不好,对孩子间的感情影响多不好,对两家大人之间的关系多不好。她把情义看得重于财者物是深明情理的。
4、课文与选文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哪一段?
答:与选文第③段文字相照应的是课文倒数第3段:“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咱俩还是好朋友’”。
【羚羊木雕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羚羊木雕的阅读答案05-11
藏戏阅读答案07-11
《小池》阅读答案01-24
小满阅读答案01-17
《荷叶》阅读答案12-14
《雅量》阅读答案12-01
《面包》阅读答案12-01
塞下曲阅读答案12-01
香蕉阅读答案12-01
《鸟巢》阅读答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