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技巧
本文介绍了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章阅读题型及解题技巧,包括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等。同时,也讲解了正确使用词语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命题规律和常见错误类型。作文部分则强调了立意深度、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以及创新思路的重要性。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考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语文试卷,提高成绩。
高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技巧1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和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典型题实战兵法
词曲小知识
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
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
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
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
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主要有两种题型:
A.“××”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高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技巧2
一、现代文阅读
【题型1】整理文章思路并归纳文章的内容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和写了什么: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各段与中心的关系)。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在你眼前了。
叙述性文体的线索: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情感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变化。
论述性文体的结构: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性文体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题型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
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1.文首句:(1)照应标题(开篇点题);(2)渲染气氛(定下情感基调);(3)埋下伏笔;(4)设置悬念;(5)为下文(中心)作辅垫;(6)总领下文。
2.文中句:(1)前后照应;(2)承上启下(过渡);(3)总结上文、开启下文;(4)为下文作辅垫。
3.文末句:(1)总照应开头或标题,结构紧密;(2)卒章显志,揭示中心;(3)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题型3】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谈能很好地表达出某种感情。如: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题型对策小结: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感情强烈;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富有情趣,新颖别致,栩栩如生,生动形象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一气呵成;文意贯通,语气强劲;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1)产生连贯的气势,增强行文的语势。用排比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透辟有力。用排比来状物,可以把事物刻画得细致入微。(2)增强语言的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
【题型4】小说类阅读文本常考题型
1.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手法;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③多角度描写(听觉、视觉、嗅觉、远近、高低等);④心理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地点、季节、人物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③渲染气氛
④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
⑤推动情节发展
⑥深化作品主题
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题顺序:①开端……②发展……③高潮……④结局……
4.一篇传记在表现人物上的特点:①根据时间顺序;②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③选取典型事例
5.小说解题的诀窍: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当问题涉及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应尽力与其他两个要素尤其与主旨相联系思考)。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好处:
①增加悬念,增强文章的可行性、吸引力;
②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标题作用:①线索作用;②紧扣情节;③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④紧扣(揭示)主题;⑤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构思);⑥具有象征意味、寓意(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
【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先放下,然后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察、举、召、荐、进、称、补、作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3.其他高频词汇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
3.谦敬词语:请、谨、窃、辱、敢、幸
4.兼词:诸、焉、盍
三、古代诗歌阅读
【题型1】“诗眼”或“炼字”型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案】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题型2】句意型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题型3】意境型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②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某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③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答提示:意境是指诗人主观情意和所观事物的形、神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由于这种艺术境界所展示的美的意味,往往超出了诗作的原意,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意在彼”的基本特点,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故而意境也就成了诗词鉴赏中的核心问题。
答题要点:
①找出诗中的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图景画面。
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或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赞美之情、仰慕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并指出为什么。
【答题技巧总结】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表达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要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
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以成语为主,兼考实词和虚词。考查成语主要是辨析成语运用正误,考查实词或虚词则主要考查对近义实词或虚词的辨析。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考点的常见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包括正误判断题、填充辨析题),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如选填的词语包括古诗句、双音节词和成语,把四个成语放在—个语段中进行考查,突出了活的语言环境等等
二、“辨析并修改病句”命题规律
(1)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之一,每年必考。从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辨析病句,偶尔出现修改病句题。
(2)考查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类病句,它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另一类是语意类病句,它包括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主要考查指代不明、歧义句。
(3)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命题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一般都是选自新报刊上的语段。
常见病句类型如下:
【类型1】望文生义
【解读】每个成语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若使用不当,就要出差错。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此错误类型不仅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
【例句】某某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在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兴词告状。
【解析】“兴词告状”:兴词,撰写并呈递状词;告状,打官司。写状词打官司。
【类型2】张冠李戴
【解读】对一些成语,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导致误用。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有特定的使用对象的,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例句】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信笔涂鸦,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解析】“信笔涂鸦”是指写字,不是画画。
【类型3】自相矛盾
【解读】在运用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不一致,前后矛盾。
【例句】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解析】“差强人意”的意思是“大体上让人满意”,前后矛盾,当改为“强人所难”。
【类型4】不合逻辑
【解读】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
【例句】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辞,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解析】“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同“内容充实”不构成递进关系。
五、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核心要素
1.立意深度与主题分析
高考作文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题目所提供的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展现出个人独特的见解。例如,如果作文题目是关于“青春与梦想”,学生应该能够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或社会现象中寻找灵感,深入探讨青春与梦想的关系。
2.文章结构与表达清晰度
一个优秀的高考作文应该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需要简洁有力,能够吸引评卷老师的注意;主体部分则需要条理分明,逻辑清晰;结尾部分应当回归主题,给人以深刻印象。
3.语言表达与内容丰富度
高考作文的语言应当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内容上要求丰富而深刻,既要展示个人的思考,也要反映出广阔的视野和对社会的理解。
二、高考作文的创新思路
1.从历年真题中寻找灵感
通过分析历年高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通的主题,如梦想、责任、青春、历史与现实等。对这些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结合个人的独特经历和见解,可以创造出具有新意的作文。
2.融入时代背景与社会现象
高考作文并非孤立于现实社会之外,将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融入作文,可以使文章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可以讨论数字化时代的影响、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或者国际关系的变化等。
3.结合个人经历与情感
一个优秀的作文往往能够触动人心。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挚的情感去诉说故事,可以使作文更加有血有肉,更具感染力。
【高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2023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02-15
2015年高考语文各题型答题技巧汇总12-30
2024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5-23
2017年高考化学各类题型答题技巧11-11
2017高考数学题型特点和答题技巧11-12
2017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1-11
成人高考数学6大解题型答题技巧05-25
高考语文25个实用答题技巧11-12
2017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11-12
2017年高考语文重点题型总结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