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时间:2023-08-09 16:42:29 宗泽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长安秋望》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作者登上高楼鸟瞰整个长安,眺望终南山,描写长安周边秋高气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高蹈绝俗、明净开阔的襟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安秋望》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1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长安秋望

  赵嘏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

  ①南冠、楚囚:《左传?成公九年》:“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分析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试题答案:

  1、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

  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残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

  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其他可以认可的答案:写景融入情感,情景交融;首联写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写景时巧用修辞,比喻拟人的使用,借莲花、菊花的仪容,更好地表现伤感意绪。以上各点答出一点给2分;每点关键术语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

  2、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一点1分,2分)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简析尾联诗句内容,2分)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点出术语“用典”1分)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2

  长安秋望 赵嘏 (唐)

  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①,空戴南冠学楚囚②。

  注释: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4.从体裁来看,本诗属于七言 (1分)

  15. 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颔联中的“残”、“雁”呼应了首联的“凄清”一词。

  B. 颈联中“菊”取意于“采菊东篱下”,示有归隐之念。

  C.“红衣落尽渚莲愁”一句诗人采用了移情的.手法。

  D.“鲈鱼”用了典故,同时也是诗人回乡的动因。

  16.杜牧称赞赵嘏为“赵倚楼”。请对此加以赏析。(4分)

  14.律诗(1分)

  15.D(3分)

  16.“长笛一声人倚楼”作为传世之句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富有画面感,人与景融合,意境动人,且点出了诗题“秋望”之意,抒发了诗人秋日寂寥之情和欲归而不得的心情。(4分)

  要点:“倚楼”所看到的景物(从听觉、视觉来展现情景)(2分)特征:寂寥、凄凉、凄清等(1分)抒发了诗人思归、思乡之情(1分)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3

  【原文】: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释】:

  ⑴云物:即天上飘拂的云雾。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

  ⑵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好像触动高高的秋空。

  ⑶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⑷紫艳:艳丽的紫色,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⑸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⑹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字凑保挝笏韭矶苻颉Tぶ韭捉埽忠蚯锓缙穑肽罟氏绲牟溯欢视汶诘拿牢叮闫倩丶摇2痪茫韭坠槐簧薄

  ⑺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翻译】:一、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耸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可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二、

  灰蒙蒙的云雾夹带着寒意天刚刚亮,宫殿四周开始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伴随着从边塞上横空而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色艳丽的菊花欲开未开,十分静谧,池沼里莲花花瓣已凋谢。故乡鲈鱼正鲜美而我却不归去,又是何苦戴着南方的冠冕学楚囚?

  【赏析】:

  《长安秋望》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离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远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抑郁的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致;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诗人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觅声望去,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悠扬、哀怨,是在慨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据《唐诗记事》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愁容满面。紫菊半开,红莲凋零,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枯荷,追忆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吧?

  上面三联所写清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景,无不触发着诗人孤独怅惘的愁绪;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流逝由暗而明的变迁。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果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平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黎明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阅读训练】:

  (1)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请你就颔联某一方面的艺术特点做简要析。

  (2)诗中的“紫艳半开篱菊静”一句,寄托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并请简要列举你的理由。

  (3)请赏析颈联“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4分)

  (4)请结合全诗分析“凄清”二字的作用。(4分)

  (5)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6分)

  (6)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5分)

  (7)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分析。(5分)

  (8)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⑴①动静结合,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雁横塞”这是动景,“人倚楼”这是静景,动静结合,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天空中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空中又飞来一行秋雁,远处传来一声长笛,依稀可见有人背倚着栏杆,营造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情与景自然融合。

  ③烘托,渲染。作者通过廖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等意象渲染出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饶有情韵,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④引发联想,韵味清远。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怨,让人联想起人生如晨星之易逝的慨叹,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的情思,那长笛一声引发无穷的联想,使闻者黯然神伤。

  (对艺术特点的概括2分,结合诗歌做具体赏析2分。意思对即可。)

  (2)寄托了诗人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理由只要能答出两点即可:

  ㈠寓情于景。篱菊的意象与诗中的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归隐的情绪。

  ①篱菊的意象,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潜,寄托的是归隐三径之心。

  ②诗中把南归之雁、时令之秋结合在一起,传达的是思乡的情绪。

  ㈡尾联借用典以明主旨,写家乡鲈鱼正美,我不归去,却如囚徒般羁留长安,甚是无谓,表示的是归隐事不宜迟的决心,篱菊的意象与之相和谐。

  (3)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十分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2分)诗人运用与拟人的手法,抒发好景无常的伤感,表达了归隐之心。(2分)

  (4)诗中“凄清”二字,表面上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衬托出了心境的凄凉。(2分)“凄清”二字紧扣题目,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统领全篇。(2分)

  (5)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①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②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意境2分,手法4分,共6分;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

  (6)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分析3分,感情2分,共5分)

  (7)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2分)“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3分)

  (8)本诗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2分)尾联连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4分)(结合其它诗句分析,言之成理也可适当给分)。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4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总揽长安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诗中“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B.颈联写俯察之景。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C.末联则抒写胸怀。上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钟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雄浑而壮丽,风格沉郁而豪放。

  15.颔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联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此联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15.

  ①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

  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笛声那样悠扬哀婉,既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也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颔联情景交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 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 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②不归去,空戴南冠③学楚囚。

  【注】①云物:云雾。②鲈鱼正美:晋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美食而辞官回乡。③“南冠”:典出《左传》,释义有三,一为俘虏的代称;二是泛指南方人之冠;三是借指南方人。

  11.试分析颔联的意境和写景的技巧。(6分)

  答:

  12.本诗表达的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参考答案:

  11.①营造了凄清的意境: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交织成成凉画面。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之情。(3分)

  ②视听觉结合:“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3分)

  12.①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2分)②诗的前六句描写秋日凄凉之景,雁阵南飞,引起作者思乡之情。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思乡归隐之情,说自己要像张翰那样辞官归乡,过一种悠闲生活。(3分)

【《长安秋望》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闲望》阅读答案10-26

杜甫《春望》阅读答案11-04

望天门山阅读理解附答案11-14

流年阅读答案12-29

《花灯》阅读答案06-14

乡愁阅读答案11-30

《榕树》阅读答案02-24

语文阅读答案07-03

陈嘉庚阅读答案08-03

《扶贫》阅读答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