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时间:2022-11-11 09:15:43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洪舁《晚泊》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1

  晚泊

  【清】洪舁

  空江烟雨晚模糊,越峤吴峰定有无?

  宿鹭连拳①鱼泼剌②,败芦深处一灯孤。

  【注】连拳:蜷曲的样予。②泼剌:鱼跃动时的水声。

  1.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对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4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句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1)远景、近景结合。(2)摹形、摹色、摹声结合(视觉、听觉结合。)(3)动静结合,以动衬静。(4)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每点2分,要有阐述。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它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2.(4分)本诗抒发了作者迷茫、寂寞、孤苦之情。写烟雨迷蒙、远峰模糊在于写心中的迷茫之感,写“宿鹭”、“鱼泼剌”在于写心中的寂寞难遣,写孤灯更显出了诗人的孤苦伶仃。(感情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分析2分。)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2

  晚泊

  陆游

  半世无归似转蓬,今年作梦到巴东。

  身游万死一生地,路入千峰百嶂中。

  邻舫有时来乞火,丛祠无处不祈风。

  晚潮又泊淮南岸,落日啼鸦戍堞空。

  [注]①陆游因“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罢黜,闲居四年后被任命为夔州通判,此诗即作于赴任西行途中。

  1.诗中哪些内容扣住诗题“晚泊”?请简要分析。(5分)

  2.本诗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 (5分)“晚潮”“落日”点明泊舟时间“ 晚”;“淮南岸”点出泊舟地点。邻舟乞火照明,生火做饭,船夫们在乡野神祠里祈祷顺风,写 的是晚泊情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6分)表达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和仕途多艰 (答“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忧虑国 事”等亦可)的慨叹。首句自慨身世飘零,如九秋飞蓬,体现了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或:尾联描绘了落日残阳中只闻鸦啼戍楼,不见人 影的荒凉萧瑟景状,与诗人漂泊无归的凄凉心情相吻合);颔联遥想入蜀途中的艰难,不仅说道路艰险,且有身世坎坷之恨(或:尾联写旧地重回,见眼前景色萧 然,边备荒废,不免有仕途多艰、壮志难酬之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我半 世以来飘零不定,像蓬草随风;谁想到今年又往巴东,那地方,已多次出现在我的梦中。我就要进入那险阻难行、万死一生的蜀地;行走在危机四伏的小路,面对高 耸的百嶂千峰。邻船有人来借火种,荒野的神祠,总有人在祈求顺风。乘着晚潮船泊在淮水南岸,戍楼空无一人,只有乌鸦啼叫,回荡在凄迷的夕阳中。

  简析

  诗的前两联是说明晚泊即乘舟出行的原因及黯然的心情,第三联入题写晚泊,通过泊船时的一件小事及眼前的景色来表现,尾联顺手带出晚泊的地点是淮南岸,尾句结得很萧索,与诗人的心情紧密相合。全诗看似随笔挥洒,仍能情意相贯,属对工整,是陆游前期诗中的佳章。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3

  朝代:宋代

  作者:苏舜钦

  原文: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注释

  ⑴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1、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10-111

  2、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赏析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4

  晚泊牛渚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 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请列出诗中体现晚的时间变化的词。(3分)

  (2)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3)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残霞、戍鼓、灯火、月中。(答出1个不得分;答出2个,得1分;答出3个,得2分;答出4个,得3分)

  (2)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1分)、动静结合(1分)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1分),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感情调(1分)。

  (3)该联表面上是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1分),实则借袁宏因咏史而得谢尚提携的故事(1分),抒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伤感(1分),含蓄批判了排斥贤才的社会现实(1分)。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5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就被疾去的轻舟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15.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何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C

  15.答案两首诗都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都用月夜的美景来烘托乐声,《琵琶行》写琵琶女弹奏结束时“惟见江心秋月白”,以安静的氛围烘托音乐让人沉醉,而此诗写江月清辉也是烘托渔歌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都用听众的反应来侧面表现乐声的美妙。《琵琶行》以“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乐声打动人心,此诗以“听不尽”来写歌声所具有的吸引力。(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洪舁《晚泊》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13

《莺 》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3-06

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02-10

天敌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11

《散步》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10

苦瓜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08

礼物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28

阅读理解训练及参考答案02-16

免费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