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建筑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每小题3分)
太阳能具有无污染、永不枯竭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为此,太阳能建筑应运而生,开创了绿色能源利用新形式。而太阳能的劣势在于其非连续性,且稳定性差。每天有昼夜变化,天气会时阴时雨,太阳能并不能保证在人们需要能量的时间和地点出现,而当今的能量存储技术还无法大范围地大量存储电能。
人们发现,由两个氢原子结合而成的氢分子,是一种优越的能量载体。氢燃烧时,会释放出热量,并生成水,不产生矿物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保温气体,也不产生其他污染物质。氢能可由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转化能量利用率高,噪声小,稳定性好。但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制氢,制取单位氢所花费的电能要远远超过该单位氢转化成的电能,这显然没有实际意义。而利用太阳能这种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使氢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这样就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实现可再生能源稳定地按居住者要求随时提供电能的愿望。可见,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
美国纽约技术学院研制成了一种新颖的太阳能一氢能住宅。其屋顶和向阳侧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电池板产生的电能被输入一个“专用电解器”,该“电解器”从水中分离出氢,然后氢被输入专用的贮存器。根据居住者的需要,氢通过燃料电池和其他装置转化为电能和热能。设计者对房屋的结构、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及其他装置的布局都进行了精心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尽可能缩短能量传输的路程,减少能量损耗,提高能量利用率。
这种太阳能—氢能建筑,能量可以自给自足,也不会产生大气保温气体等污染物质,还具有安全、无噪声等优点,是太阳能建筑的发展。如果在这种建筑中再增加收集和储存雨水装置、地热调节装置、热能回收装置、废水循环和再生装置,以及采用可再生的建筑材料,那么,其生态效益就更好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建筑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首先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生态建筑”应该是从设计、建设、使用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做到无害化,具有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热点,将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而这种太阳能—氢能住宅向着“生态建筑”又迈进了一步,可能将成为建筑设计的新追求。
7.最能说明“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搭档’”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太阳能无污染,且永不枯竭;氢能稳定性强,能按照居住者的要求随时提供电能。
B.太阳能的储存缺乏稳定性,氢燃烧产生的能量可以储存并能转化为电能。
C.氢能通过燃烧电池转化为电能,这种利用太阳能可再生能源来制氢,使氢成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载体”解决了太阳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从而能够为居民提供稳定的电能。
D.太阳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氢燃烧时,通过燃烧电池,转化为电能,释放出热量。
8.太阳能—氢能住宅屋制作程序正确的一项是( )
A.屋顶向阳侧太阳能电池板——“专用电解器”——专用贮存器——燃烧电池、其他装置——电能和热能。
B.屋顶向阳侧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一个“专用电解器”——从水中分离出氢——输入专用贮存器——燃烧电池、其他装置——电能和热能。
C.太阳能电池板“专用电解器”——专用贮存器——从水中分离出氢——燃烧电池、其他装置——电能和热能。
D.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电能——“专用电解器”——专用贮存器——燃烧电池、其他装置——电能和热能。
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能——氢能的优势在于利用了水中分离出来的氢的燃烧,从根本上克服太阳能非连续性,且稳定性差的缺点。
B.太阳能和氢能是一对真正的黄金意在说明利用后太阳能制取氢,使氢成为“可再生能源载体”能有效地存储氢,并按居民的西药提供稳定的电能。
C.氢能的氢来源于太阳,太阳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氢,因此有广泛的发展前景。
D.“生态建筑”是在太阳能——氢能住宅建筑的基础上向着无害化、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迈进了一大步,是时下建筑发展的趋势。
试题答案:
7.C(ABD侧重于氢能或不能反映两者的重要联系)
8.B(A少了“产生电能”和“从水中分离出氢”等;C少了“产生电能”和“输入专用贮存器”等D少了“从水中分离出氢”等)
9.B(A表述不完整C本文中的氢不是来源于太阳,而是从水中分离出来。D是“未来”而不是“时下”)
【太阳能建筑现代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红花草》现代文阅读及答案02-23
《简单的希望》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03-19
《艺术江湖之批判》现代文阅读及答案12-30
现代文《光阴》阅读答案02-22
成人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01-01
《芦花荡》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2-10
最后一根火柴现代文阅读及答案12-28
细雨梨花现代文阅读答案03-02
《今天最好》现代文阅读答案02-13
成人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