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事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先妣事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纟卢)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⑤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⑥。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选自《震川先生集》)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没有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7。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5分)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5分)
参考答案
4、D (D项中的“遇”应解释为“对待”。)
5、B(B项中的“之”都是代词,她。A项中的“以”,前一句,介词,因为;后一句,介词,凭,根据。C项中的“则”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就;后一句表转折,可是,却。D项中的“而”都是连词,前一句表承接,不译;后一句表递进,而且。)
6、D(D项中“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7、⑴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愁眉不展)看着几个女佣说:“我因为这么多孩子苦死了。”(3分)
⑵(先母)对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3分)
二: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B、室靡弃物 靡:无。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D、遇僮奴有恩 遇:遇到。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B、①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②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C、①以二子肖母也 D、①乃劳苦若不谋夕
②垣墙周亭,以当南日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体现母亲勤劳品德的一组是( )
①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②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
③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
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⑤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⑥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1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B、“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中“余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事迹记忆不多,所以感情也有点模糊。
C、“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对下人的宽厚。
D、“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参考答案
11 D 对待
12 A 到 往
13 C
14 B 记忆不多,但不是使作者感情模糊。
作者
归有光(1506—1571),字煕甫,号震川,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明代优秀散文家,九岁能文,二十岁通五经三史诸书。1540年(嘉靖十九年)举乡试,第二年,徙居嘉定境内的安亭(今属上海市)。前后八次参加会试,均不第。以读书讲学为业,教书授徒二十余年,从学者常达数百人。至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年60岁)始中进士,授浙江长兴知县。因得罪上司,三年后改调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通判,专管马政,实为明升暗降。1570年(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引荐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北京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次年病死。
归有光以散文著称。他反对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追章琢句,模拟剽窃”的文风,主张继承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他的散文长于记叙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写人叙事,寄托自己的情感。
参考译文:
先母周孺人,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十六岁嫁到我家。第二年,生下女儿淑静。淑静,就是我的大姊。过一年,生下我,又一年生下一男一女,一个生下就死了,另一个也只活了一年。又过了一年,生下有尚,怀孕十二个月。第二年生淑顺,过一年生有功。
有功生下以后,先母哺养他比前几个儿女更费力。于是她常常皱着眉头对几个女佣说:“孩子这样多,我真苦死了。”有一个老婆子用一杯水盛着两个田螺送上来,说:“把这杯水喝了,以后就不会常怀孕了。”先母举起杯,把水一气喝完,从此失声变哑,不能说话。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病故。儿女都还小,看见家里大人哭,也跟着哭,但是还以为娘是睡着了。真是伤心啊!接着,家里请来画工为先母画遗像,把两个孩子带到画工眼前,对他说:“遗像鼻子以上照有光画,鼻子以下照淑静画。”因为这两个孩子面容象母亲。
先母名桂。外曾祖父名明;外祖父名行,是太学生;外祖母姓何。外祖父世世辈辈住吴家桥。吴家桥在昆山县城东南,离城三十里,经过千墩浦,到南直桥,沿着小河往东就到。村子里聚居着许多人家,全都姓周。外祖父和他三个哥哥都因为富有而出名,为人忠厚正直。外祖父常常和和气气和村里人谈家常,看到小辈外甥侄子个个都喜爱。
先母到吴家桥娘家,就做棉花活。进城回婆家,就搓麻捻线,常常点盏小灯,劳动到深更半夜。外祖父三天两天差个人来送点东西。家里不缺吃食,先母却终日劳苦象是穷得揭不开锅。冬天生炉火用的炭屑,叫丫环做成炭团,一颗挨一颗晒在台阶下面。屋里没有废物,家里没有闲人。儿女大的牵着衣服,小的抱在怀里,手里还不停地缝缝补补,间间房里干干净净。待佣人有恩惠,佣仆虽然被责打了,背后也不忍心责怪她。吴家桥每年要送来鱼、蟹、糕饼,总是人人可以吃到。家里人听说吴家桥有人来,个个都欢喜。
我七岁时和堂兄有嘉进学塾读书。每逢阴雨天气,堂兄总是在学塾里过夜,我心里舍不得和他分开,但是却不能留住,必定要赶回家。先母常在半夜醒来,叫我低声背诵《孝经》,要我背诵得没有一个字错漏,她才高兴。
孺人故世以后,外祖母何孺人也病故了。周家染上了瘟疫。舅母病故;四姨妈嫁在顾家,又病故;一连死了三十个人才停止。只有外祖父和二舅还健在。
孺人故世十一年后,大姊淑静嫁给王三接,这婚事是孺人生前应允的。故世十二年后,我补上了生员,十六年后,我娶妻,婚事也是孺人生前给我订定的。一年以后我有了个女儿,我们夫妇都很喜爱女儿,格外想念孺人。夜半三更,和妻子一同流着眼泪,回想她生前的几件事,仿佛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别的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世界上竟有没有娘亲的人么!天啊,多么悲痛啊!
【《先妣事略》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国初群雄事略的阅读答案附翻译04-24
智能材料原文及阅读答案02-24
《于成龙》阅读答案及翻译09-27
《论语·子路》阅读答案及翻译06-03
《肥水之战》原文及译文阅读答案05-26
衡州新学记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04-09
《包恢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11-17
《病梅馆记》阅读答案及翻译06-03
何尚之传阅读答案及翻译03-05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阅读答案及翻译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