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2017年全国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试卷,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2017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欢迎参考~
2017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
串场的巴哈老师:今天非常高兴进到语文直播间,我是来串场。下面隆重介绍一下两位老师,乐学高考语文的陈老师和罗老师,共称幻真组合,这是北大中文系的两位老师,刚才讲完两场直播,这场讲全国Ⅰ,希望大家在接下来过程中好好听老师讲解,在接下来一年过程中两位老师都会陪伴大家学习语文课程,会有更多精彩的课程奉献给大家,明天晚上是英语直播,剩下时间交给两位老师。
陈老师:大家好!因为有旧同学也有新同学,所以还是要打个招呼。我是乐学语文陈老师。
罗老师:大家好,我是乐学高考的罗老师。
陈老师:刚才两场有听下来的,当然也有新同学,所以我们还算是新面孔,但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和罗老师会陪伴大家学语文。今天我们看全国卷Ⅰ,也因为有新同学在,所以在看全国卷Ⅰ之前仍然要强调语文的重要性。现实点来说,现在所有考试中语文分值最高,高考乃至大学自招等一系列选拔考试,都会以语文作为最重要的选拔基础。
罗老师:对,在文章当中以历史为例,历史前16分其实是变相的语文阅读题目,从政治和历史方面其实我们也会有很多阅读古文的材料,所以说语文真的是基础。
陈老师:还是那句话,不仅是对于文综,对于理综,对于所有的科目,乃至以后同学们遇到的各种考试,语文对于材料的把握和理解都起到重要作用,语文代表着一种根本性的能力。所以觉得数学、英语、物理啊,怎么能和语文比呢?(玩笑)
进入正题,今天这场看全国Ⅰ卷,还是那句话,解题之前先教大家怎么看试卷,尤其是语文试卷和其它科目不一样,它有两部分,一个是语文文本、素材,还有一个是语文题。
文本角度来讲,全国Ⅰ、全国Ⅱ、全国III带来的倾向是一样的,首先是结合时事热点,不仅体现在实用类、论述类文本当中,也体现在大家最关心的作文当中。第二种是名家冷门热点的倾向,很多年前有过一阵歪风邪气,高考命题时想尽量避免出到考生读过的文本,所以专出偏的,叽里旮旯的东西,但是近年终于变好了,没那么别扭了,开始回归名家,取选择名家作品里大家不是那么熟悉的内容。
从题目来讲,大家还是要树立语文的题目意识,因为语文题经常不被大伙当题看,但是我告诉大家,语文东西的难易不在于文本,语文不像英语有不认识的词,不认识的句法和结构,语文没有不认识的文章,但是它的难度体现在文本怎么和题目结合,题目的形式是什么等问题上。所以从题目的角度来讲,简单来说,你得知道到底要干什么以及到底该怎么办,这也是语文的难点所在。那题目往虚了出、往大了出,就比较难,相对往实了、往小了出,就比较容易。
从这个角度而言,今年高考语文Ⅰ、Ⅱ、III是一样的,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
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俩负责教大家怎么抓住这个“宗”,以后我会专门开设课程教大家化繁为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等一系列秘笈大法,当然,今天我们还是主要看题目。
接下来罗老师会从微观具体的角度和大家谈一下今年我们语文试卷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罗老师:接下来我讲一下题型的变化,大阅读二选一变成了都是必考的,总的来说,我觉得总趋势是在反补习班的趋向,以前补习班的老师会说这样的题练两个就够了,但是今年有一些题完全是陌生的。第二个变化是全国三张卷子都出现了两种新题型,一种新题型在以前的江苏卷已经出现过了,就是怎么表达得体,还有一种题是全国全新的,除此之外客观题和主观题比重也产生了变化,主观题明显上升了,像之前实用类文本有很多主观题成分现在变成了客观题,像诗歌也是变成了客观题。因为变成客观题它是一种双刃剑,如果是主观题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拿一点分,但是客观题一旦错了真的是整个分都没有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备考语文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去抓那些点,那些技巧方面的东西。
还有一些小的微调,比如说论述文以前是选择部分正确的选项,现在是选正确的选项,需要大家做题的时候特别小心。
陈老师:好,那下面进入正题,我先当主场,罗老师暂时先休息一下。
刚刚大家讲到一个事,有人说语文分难提,其实语文分一点都不难提,我带过无数高三应届的,90多分提到一百二三十分都是完全可能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举一个例子,我问大家3×3等于几?大家很快会说是9。那我问13×13等于几?你可能想一下,哦169,也能说对。但是如果我问大家一个七位数乘以五位数的乘法呢?那我们不可能直接报出答案。但是如果我给你足够的时间,你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按照乘法原则去计算这样的数字,毫无疑问,只要你有耐心和细心,都能解出正确的答案。为什么?因为你掌握的是乘法法则。
那对语文题来说,大家觉得语文题像什么呢?给你七位数乘五位数的乘法,你只能凭印象知道大概的范围是多少,做题的本质是在蒙和碰,接近标准答案多一点分就高一点,离远一点就差一点,但总归没法算出精准答案。这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到内部的法则。语文题也是题,一旦它要作为题,题是要干什么呢?第一是考核,第二是要评分,要选拔。既然要评分选拔,那么就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这个东西一定要标准化,我们出题包括所有答案的生成,一定要有标准化。而当我们掌握了标准化的内容之后,就像你做数学掌握了乘法法则,掌握了圆锥曲线的定理,掌握了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无论怎么变化都没关系。
所以对于语文来说,未来我会系统地教大家一个秘笈,就是三横三纵秘笈大法,我能让你把语文题也能像数学算术一样,一步一步精准正确地“解”出来。区别是语文不同于数学那么难,当你掌握了内部的逻辑和标准之后,你就知道语文能一步一步解出来,而不再是读了东西然后蒙这个答案。
因为今天时间有限,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带大家看这张高考试卷,所以我们只会以具体的题型入手,解析这个试卷,相关的秘笈大法心得之后会讲解。
语文的难度体现在哪儿?语文的难度只体现在题目的形式,题目和文本关联的方式。所以大家觉得什么样的语文题容易呢?
屏幕上这样的题相对来讲会觉得容易,就是实用类文本阅读,我们看一下题。像这样的题大家往往会觉得相对容易,但是它为什么容易?因为这样的题非常明确,拿到这个题你就知道该去干什么,这道题让你干什么你很明确,所以相对容易。但什么样的题难呢?作文不容易,文学类的鉴赏不容易,古诗文、古诗词的鉴赏这个可能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因为这样的题往往比较大,往往比较虚。比如说谈谈理解、谈谈鉴赏、谈谈好处,这样的题往往比较虚,比较大,那这样的题,同学们就很难知道到底需要你干什么,你连知道干什么也不知道,自然就答非所问了,所以我们要搞明白一个题目到底要干什么,才能知道怎么去做。而这里,离不开把题目去化虚为实、化大为小。
因为前两个卷子的讲解当中,我都讲了实用类文本阅读,这里卷Ⅰ不细讲,但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一些新的形式,所以我稍微提一下。
比如说像第7题,这种新形式更简单,因为更流程化,更标准化,你一看就知道这个事是干什么的,对应原文找就可以了,你细心多一点、耐心久一点这个题就不会有问题,因为你很明确知道它干什么的。但是回归原文时,我们还是要有三问一杜绝。因为有新同学,所以再讲一遍哪三问。第一问,这个东西在原文有没有匹配的内容?第二问,原文匹配的东西有没有偷偷地、很阴险地改过、调整过、删减过?第三问,里面内在的逻辑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偷换了某些逻辑?一杜绝是什么呢?我们要杜绝自己的主观臆断,一定要记得一切从原文出发,要杜绝这样的主观臆断,这是我们的原则,再加上耐心和细心就够了。
论述题和前面的相类似,而且这个论述题的难度相对来说较低,我不多做讲解。
那我这场卷Ⅰ,主要讲这个文学类阅读。前两部分同学没有听到的,可以回顾卷III和卷Ⅱ,就是前两节直播课的内容。
先看一下题。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大家看到这样的问题就会觉得比较麻烦了,为什么麻烦?因为太虚了,往往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是这种题依然要看到它的本质,就像我刚刚教给大家的,我说这个题你要转化成非常质朴的语言去看。用质朴的语言来问,这个题就变成:作者这么写能怎么样?能给文章带来什么?如果用英文词组来代替就是for what,所以我们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它考的就是这样的问题,而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要从这个问题入手。
关于“能怎么样”for what的问题。一个东西能给文章带来什么?其实一个就是形式上的东西,一个就是内容上的东西,还有一个我们永远不要忘了,就是可能会需要再联系一下主题。有同学说看完小说根本不知道要讲什么,这个其实真的和你答题没有关系,因为你其实都看懂讲什么了,只是不知道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我相信小说当中没有大家不懂的地方。
有同学说我怎么理解这个问题?“理解”是大词,你要把理解拆分成小的问题,像上一节讲的是what的问题,这节课讲的是for what的问题,同样涉及怎么把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
刚刚有同学说这个文章难,这个文章作者是赵长天老师,赵老师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但我们那时候很熟悉。十年前是新概念大赛比较流行、比较火的时候,现在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了,我当年参加过这个比赛,拿过第九、第十届的一等奖,这个赵长天老师还给我颁过奖,他也属于名家,功底和文本质量还是很好的。
回到问题上来,仍然要进行转化,把大问题要化成小问题,虚的化成实的。
For what有什么好处,一个文章能带来什么?文章无非有形式上的东西,有内容上的东西,而且可能牵扯到主题的东西。
什么是形式上的东西呢?形式上的东西是最简单的,就是大家平时听到老生常谈的术语,比如承上启下、点题、首尾呼应、线索、推动全文发展等等,这种术语化的东西属于形式上的东西,这个“渴”作为中心谋篇布局,从一个被困的队员渴的不行了,濒临绝境,最后他开门不知道让什么人进来,最后那个人是救助者,是蒙族的同胞,后来救了被困队员等等,这就是线索的作用,是推动文章情节发展的。
(回应弹幕:有同学说为什么我老讲理论?因为答案是永远没有用处的,因为你们永远不可能在高考上做到完全一样的题目,我们一定要搞明白内在的逻辑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对自己负责,才算真的搞懂了一些问题)
“渴”通篇文章都有,那是什么?就是线索,它是个小说。刚刚讲了从一开始到中间到最后,这也叫推动情节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于形式上这样一部分内容进行概括,那么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角度来说,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形式上”被解决了,当然具体的题不一样,有的承上启下,有的首尾呼应,这个要具体来论。
接下来,大家要回到具体的问题,就是理解上的问题,你觉得这个题难的时候,就要去拆成简单的,怎么拆成简单的?就要把大题拆成小题。比如我们讲的内容,什么叫内容?就是有什么、是什么、写什么,所以这样的东西可以再细化。内容可以分为写了什么,就是写的是什么,也是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还有通过这个写什么,他写出了什么,这里的“写出了”和“写了”是不太一样的。具体而言,比如,什么叫“是什么”,比如这里的渴,渴是什么?渴是人类的感受,谁的感受?是被困队员的感受,因为渴写出了被困队员极端危急的情况,是这样的`场景,是这个故事整个非常重要的场景,是重要的内容,渴就是这个事,后面的渴被解了。它还有救助人,这个蒙族同胞用西瓜解渴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是什么”。我们落实它,把大问题化成小问题。
用这样的方式我们把一个东西具体看一下,全文当中它到底写了是什么,上节课讲到的“是什么”问题怎么回答?筛选出来,所有和“渴”这个核心词有关的内容我们进行一定的筛选,然后合并同类项简单地概括就可以了。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对写的东西进行一定的升华,就是搞懂写出了什么。
比如这篇文章它里面有被困的人,有一个是蒙族同胞是救助者,当然具体答题的时候要更准确的语音,那被困者和救助者之间围绕着渴发生了关系,一开始被困者是等待解救,另一方面是救助者用西瓜帮助了被困者,这两个之间有相互的关系,那有什么关系呢?被困者是科考队员,是代表军方的科考队员,救助者是普通的百姓,普通的平民。同时被困者是汉族,救助者是蒙族同胞,所以在这样的大关系之下写出了一种军民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一种各族同胞之间的关系。再具体问问,那是什么关系?很明显,是互帮互助、人道主义精神,人性的美。
大家看,类似这样的答案到底怎么写出来呢?不是拍脑袋胡说的。而是首先把这个问题还原成本质,变成for what的问题。一方面解决形式上的东西,这个比较容易,然后解决内容上的东西。而内容上的东西,又能拆分成为写了什么、写出了什么。当你把形式和内容,包括写了什么的时候,就会神奇地出现这些答案点,而出现这一点的时候,“写出了什么”这个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
这道题5分,觉得还是不放心怎么办呢?不要忘了还有一个主题,有同学问了主题是什么?刚刚你看到这样一个关系了,主题往往是作者想表达的关系,我们读的话是互帮互助,而作者对这个东西的态度、情感、立场等等就是主题,而主题比如说我们赞颂某种东西,热爱某种东西,歌颂某种东西等等都是。这里可以概括成对于人性之美的歌颂,对于互帮互助的人道主义精神的歌颂,对于军民团结,对于各民族团结的一个歌颂等等。如果你刚刚认真听的话,你就知道这个题是怎么解出来的,它是1、2(指向屏幕题板)具体地从这儿一步一步推出来的答案,它不是出题老师拍脑袋臆想出来的东西。
(回应弹幕:有的同学没有看文章已经可以根据题目的脉络把答案能写出来了,这是相当不错的,表明对于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有了领悟。当然,你可以结合具体的文章把答案丰富一下就可以了。
当我们学会把大问题、难问题拆解成小问题,容易的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一切大问题都可以像数学一样,精准地一步步推解出来,这就是如何看问题的本质。今年的高考问虚的题和大的题有,但是也不乏问得实的方面,所以我说今年高考和往年来讲是持平,甚至有一定的降低。
当然,大家看到一切的方法,我之后会有专门的课程非常系统和完整地教给大家,不必着急。
我最后给大家一个目标,我的目标就是,语文除了作文之外所有地方都可以做到满分,我们只要认真的学习,就可以接近这个目标。你说一下实现满分,那是不可能,但是我们只要把内在的逻辑和标准化的东西掌握清楚,就一定可以去不断接近这样的目标。刚刚有同学说语文提分难,如果你用这样的角度看语文,突破了思维的瓶颈,你还觉得语文提分很难吗?
因为这部分没有办法完全的展开,刚刚在卷III、卷Ⅱ有同学说没有讲到古文,接下来罗老师会讲到古文、新题型乃至作文的类型,我们有请罗老师。
罗老师:大家好!
III卷和Ⅱ卷我讲的都是诗歌,现在来讲古文。大家可能觉得文言文阅读非常难,确实很难,但是考的很简单,考的是提炼的能力,还有就是句子呈现的能力。
先看这个题,大家觉得这个题有点奇怪,和题目不一样。但是大家仔细看能看得出来,我把有区别的地方专门提炼出来,看完以后我们会发觉怎么确定这个答案呢?第一是看“混”的归属,另外是“方成”的归属。
首先我们看,像第一选项和A选项是放七在一起的,B、C选项是分开的,怎么样去答这个题目我们看原文。原文会讲“混”怎么样,我们首先知道“混”是个人名,当我们知道人名就看文章,如果说混是一个人名它第一次出现一定会这样搭配,父亲是谁、思。所以按照这样的搭配一定是和混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很快排除B和C选项。那A和D选项区别在于什么呢?区别在于方成和佳器有子,很多人非常明确会选D。其实看文章不外乎是主语和谓语,A主语是此儿,那来看D,这里是没有主语的,是一句往下,所以说答案应该选D,因为主语4不可能迅速的转换。
我们来看12题,原文是混怎么样,讲他居住在乌衣巷,然后我们找他的主人,主语是混,这是两道不同的题目可是它考的都是主语。大家一旦有了找主语的意识,四道题目当中有两道题目都可以答对。
然后看语言,19题,就是文字运用,谦语和敬语,它涉及到的问题是谁称呼谁,舍弟是自谦语,敬请原谅是敬语,称呼的是您家,这个是没有问题的。D垂询是自谦语,用到他是错的,内人也是错的,用的是郭教授,垂询的主语是他。我们看B,B的献丑是什么意思?这里是落款出了差错又无法弥补,献丑是这个意思吗?献丑肯定不是差错的意思,我们平时讲献丑了是自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差错,所以B选项也是有问题的。那我们最后确定选A选项。
21题也是一样的,找极端的词汇只有……才……,接下来必将。其实全国Ⅰ卷这一题的难度比全国Ⅱ和III卷简单,因为三个答案全部是确定的,都是极端词汇。
看完这两道新题型之后我们发现虽然是新题型但是非常简单,如果我们具备谦语和敬语的理解,还有具备极端的敏感性,其实是非常简单的。
大家看看作文,刚刚看到作文的时候对于选择恐惧症的来说有点难,因为有很多关键词。
我们先来读题,首先是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然后以你的角度,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我们把这个题简化,就是一个小人物要充当一个国际交流宏观叙事的。就是一个小人物在国际交流当中要发挥他的作用,那我们想想看,大家写这道题的时候就说我知道我的生活情况,但是我不了解外国的情况,很多人会这样想,我只知道我自己的情况不知道外国的情况怎么写这个题目呢?其实很简单。
大家知道一个小孩子去装大人大家觉得是非常可笑的,但是如果说是一个大人来装一个小孩子这是非常可爱的,所以说像大家都知道马克吐温有两偏以小孩子为主角的小说,包括后来的冰心,还有我们熟知的郑渊洁都是以大人站在小孩的立场上写这样的题目,所以这偏文章大家所认为的难点我们可以换一下。其实我们就是写日常的生活,那所有的关键词当中我可以圈三个任何人都一定能够有话说的,是哪个呢?第一个是中华美食,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就是一个野果,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美食。接下来空气污染,这一定有话可以讲。再接下来高铁、移动支付,包括广场舞,这些都是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
(回应弹幕:有同学问不知道什么是“一带一路”,你不知道“一带一路”也有两个选择,你可以不用选。“一带一路”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是路上丝绸之路。像这样的题目我们不知道的、不熟悉的,像“一带一路”我们不写,它离生活太远不写。)
像我说的大熊猫大家会写,中华美食会写,其实很简单的写法就是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但是大家觉得我写会写,比如中华美食好吃会写,但是不会提炼,我带大家慢慢提炼一下。
比如说中华美食,美食是什么?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乡愁。大家一定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种乡愁,留在你味蕾上的感觉就会伴你一辈子。如果农村的同学不知道移动支付或者共享单车,那他可以写美丽乡村,可以写食品安全,可以写大熊猫。所以这道题目它有非常多的选项,我们甚至只需要选两个,像刚刚说的美食一定能写,空气污染我们都在一片大气下也一定能够写。
空气污染提炼主题的话涉及到人与自然,还有经济,你们可以在这些过程当中提出属于你们的思考,包括我怎么样认识自然,怎么样认识经济,在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如果说介绍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太了解外国的情况可以讲你们那边是怎么样的,我们这边是这样的,你们那边是怎样的,你可以以一种问句去问出来。所以说我讲到这里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今年高考的题目它其实都是往日常化靠。
包括卷Ⅱ,刚才听我讲课的都知道,以前大家去背轶事,背名人名言全部都已经不管用了,大家需要从日常的生活当中找你作文的材料。
谢谢大家,我的作文就讲到这里。
陈老师:还是刚刚那句话,作文很多时候罗老师讲的是破题,但未必是具体的从头到尾的写法,因为作文的写法不可能在几分钟之内讲清楚。
(回应弹幕-罗老师:我回答一下,选出来的东西和题目要联系吗?题目给的是你一个场景,你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中国,所以说这个题目之间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在你文章里面是需要有逻辑的。)
陈老师: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这个我发现很多同学,尤其是理科生会经常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做题的时候,经常会作,怎么叫作呢?比如说之前有考用熟语成语概括人物特点的题目,但是有同学就是偏不想写那些大家都写的,非要写独特一点的,这时候就是作了。作文选择核心词这块大家问了个问题,用很朴实的话说,“一带一路”不懂怎么办?不懂换懂的,这个地方千万不要去纠结,千万不要臆断说写“一带一路”分高一点,写共享单车高一点。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罗老师-回应弹幕:我再回答一下,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应试的问题,一个是素养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试和语文素养中间其实是有距离的,所以我们以后设计课程的时候也会设计到专门的语文素养这方面和偏应试,偏应试方面会抓点、抓框架,语文素养会做分散性的,大家会读一些诗或者读一些散文,或者读一些小说。
陈老师-回应弹幕:而且刚才大家提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提的是很大的问题,比如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或者语文素养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肯定是不可能有一个速解的方法,但是我们接下来做的也是把大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解决,但是今天时间有限,没有办法一一去解答。
罗老师-回应弹幕:我再回应一句话,作为一个女生读水浒,我觉得大家不要把语文当成非追不可高的目标,大家可以读生活当中你觉得好的文章。关于我们要不要读书,我的意见是说如果说你现在是为了爱好或者是为了调解可以另外读一些文学方面的书,可是你专门为了应试要读什么书,你很功利的去,我觉得不要。
回应弹幕若干问题……
陈老师:接下来我说的具体的建议就是这个,还是那句话,把题做精,把一个东西研究透彻比看题重要。刚才同学说,讲了半天本质的东西,为什么不带我做那个题?还是那个算术的例子,如果你的注意力只盯在讲题讲答案上,那你永远没有办法用法则去算出精准的答案,而只用经验和感受去猜这个题。
对于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我希望大家多去琢磨和关注一个题,是否彻底看透,搞明白这个题为什么这么出,它需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答案怎么来的?等等。把来龙去脉的本质,标准化的问题和逻辑都搞清楚了,这个题才算搞清楚了,这会比你多做一百道题都有效。
罗老师-回应弹幕:我可以说两种阅读方式,一种是应试方式,必须划分阅读形式,必须划分段落,如果你是课外提高素养方面的阅读,你就完全不用管什么形式的东西,你只要管内容,什么地方感动了我,哪一个地方我觉得印象特别深刻,哪一个地方我不同意,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所以我们只想要考试的同学会有一套方法,我们读书的同学也会有另外一套方法。
陈老师:当然还是那句话,大家现在一定要有信心,因为你们的积累,素材是够的,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只要大家拿出自己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语文一样可以提升非常多的分,我们有很多很鲜活的实例论证。当然从耐心的角度来说,如果你不愿意花时间搞明白这个东西,那么真的就会错失很多东西,所以大家一方面要有信心,另一方面要有耐心。
接下来我和罗老师都会长期陪伴大家,而且关于大家刚刚提到的所有具体的问题,年卡课程里面都会涉及到,而且我会开设专门的课程给大家。我会让大家奔着满分去,除了作文之外,甚至作文我们依然可以解题的思维达到最高分数的水准,这是一个目标,我们必须要有这样的目标存在,奔着这个目标走,大家不要觉得不可能的,有耐心,用时间,一定会获得收获。
最后给大家一点祝愿,祝愿大家学习进步,心情快乐很重要,要开开心心的。
罗老师:我希望大家认识到学习语文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大家不要把它想的太难了,因为语文其实是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阅读,一方面是工具。其实不要说一年时间够不够,我觉得只要你有大半年的时间都是够的,都是能显著提升语文成绩的。
陈老师: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因为今天时间差不多到了,我们的直播就先到这里。祝愿大家开心,之后我们有空再见。
罗老师:拜拜。
【高考语文全国Ⅰ卷评析】相关文章:
评析全国卷语文的高考试题02-22
2017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评析06-22
2017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评析06-09
2017年普通高考(全国卷)物理试题评析06-10
2008全国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07-22
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04-12
2016高考语文全国卷1作文范文06-19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05-28
2015高考全国新课标卷Ⅱ语文真题答案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