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考纲修订语文

时间:2021-01-28 11:47:21 高考试题 我要投稿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除英语外有8个科目的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

  “大纲的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直接影响到数万考生的切身发展。”麓山国际实验学校高三年级组长叶修刚表示,考试大纲是高考考试命题和高校人才选拔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涉及考核目标、知识范围和考试形式等,是复习备考和试题评价的依据,非常之重要。

  在如此的高考改革政策下,数学、语文等科目变化巨大,尤其语文的改革让人看不懂!大家都是一团雾水!不要着急,教育君为大家解读2017高考语文改革。

  语文

  修订内容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考纲解读: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备考解读与策略:例如针对托物言志诗,其鉴赏要领有:

  (1)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内在神韵与品格。

  (2)联系作者自身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体会作者所托之情,所咏之志。

  (3)分析咏物诗词的写作技巧。

  2.适当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

  备考解读与策略:今后的高考语文试题,势必会从新闻、科普文、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材料中,选取更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意在引导考生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起来。

  考生在2017年高考备考中,一定要增强“时事语文”意识,及时阅读新闻报刊,保持对社会现实的敏感度。

  3.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备考解读与策略:如何去备考?比如针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以下几点:

  (1)分析人物形象,能知人论世,关注人物的背景。

  (2)分析人物形象能抓住对人物进行描写、评价的词语。

  (3)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一般用双音节词。

  又比如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访谈”,归纳概括内容要点:

  (1)概括内容要点要遵循“题从文中出,答案文中来”的要求,尽量用原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答案要点。

  (2)概括内容要点一定要分条作答,使答案要点突出、条理有序。

  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备考解读与策略:备考2017年高考语文,考生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尤其是古诗文的积累,融汇历史知识,对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脉络有基本的了解。

  古诗文如何备考?

  古诗文阅读当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同学们对于这方面的失分确实非常多的。这一次的改革,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第一,对于诗歌来讲,特别是诗词曲,要读懂诗家语。对于诗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字词,诗人是如何构造的,其中有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注意一下,读诗的时候要先看题目,同学们就是往往忽略了在考场上这个题目的重要性。

  因为不管现代文还是古文,或者古诗歌,题目对于给我们的指引特别大,有的时候题目告诉我们写作内容,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作者特别是诗人来写作的一个目的和意图,也有的时候告诉我们传达的信息诗歌的对象是写给谁的,会以什么身份和角度去写的,这样在紧张的考场上有助于学生很快地很好地理解诗歌。

  第二,注意意象了。因为中国古人表达情感是比较含蓄的,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抒发情感,诗人会借助周遭的人物、动物、自然天象,能承载作者思想感情的这么一些意象去传达他的情感,很多同学就是不理解这个意象所表达一些情感,所以诗歌的整体情感就不会把握了。

  我们要记得一些常见意象。比如说柳树代表送别,桑梓代表家乡,杜鹃代表一种哀愁,红豆代表相思类似于这样的。当然了我们所做的一些题和高考中出现的诗歌和词,未必会大量出现常见意象,但是反过来说,我们最基本的不知晓,那可能对于诗歌的其他方面解读就不是特别灵光。

  第三,注意诗的注释。在试卷上出现每一个信息,都是非常值得我们重视的。对于同学们没有干扰的一些信息点是不会出现注释的,出现注释信息点就是出题人让学生去看借助它去理解诗和词。

  第四,把握诗歌的整体。做到把每一个句和句之间的关系找出来。把一首诗翻译成一幅画面,用一段完整的散文或者记叙的文字把诗歌翻译,这也是我们能不能读诗歌的一个关键。

  长阅读如何备考?

  阅读: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应当主要指阅读和表达两大方面的能力。阅读论说类文本的概况、提炼等抽象思维能力,阅读实用类文本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鉴赏评价能力。表达能力通过主观题及作文来考查。人文素养至今并未有权威的定义,对于中学生来说,主要指的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的积淀。

  论说类的文本,在内容上没有像散文那样有深层含义和更深刻的东西在当中,更多的只是在诠释一种观点,告诉传达给我们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从字面上都告诉我们了。

  在备考阅读这种文章当中了解这个东西的特点。对于论说类文本我们重点抓什么?重点抓论点,重点抓关键句,观点句、中心句、总领句、总结句。对于其他的内容其他的句子,更多的是对这些句子进行阐述、解说和说明,那些东西不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说对于这类文章,第一要了解这类文章的特点,学会抓关键句。

  第二,要做好限时训练。 建议大家这个题分值是多少分,我们就花多少时间去做。比如我们长文本高考25分,建议大家就要在25分钟左右的时间要把它做完而不能花太长的时间。提高做题准确率,节省做题时间,提高作题效率。

  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作为必考内容,一是为了“全面考查语文能力”;二是为了在试卷中加大阅读量,引导中学教学培养考生快速阅读能力,以及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以往的选考模式弊端早已凸显,遭到抛弃是必然。

  有的同学总说限制我们的思维,限制我们的想法。现在给你一个广阔的舞台,同学们就可以尽情地去展现了,展现对我们的生活有所认知和思考。

  第三,一定要结合我们的生活,结合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主题,我们不能偏离这样的主题,不能逃离我们的生活,不能够无病呻吟。

  其实无论什么科目,我们都应该关注考试大纲,根据考试要求复习,才能更加有效提分。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一层的理解高考改革的内容,10月19日,湖南教育新闻网邀请了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南雅中学、周南梅溪湖中学的老师们,一起来帮大家解析。

  看看老师们的备考建议:

  南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潘泽军认为,新修订的大纲,卷面阅读量更大。阅读由四个文本增加到五个,分别是:论述类文本、文言文文本、古代诗词文本、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尽管大阅读的题量会有调整,但是增加一个1700字左右的阅读文本,需要阅读和消化的时间。新修订的大纲难度相应有所增加。阅读量更大本身就增加了考试难度;另外,古诗文这块增加“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考查也增加了备考的难度,这个知识点从2015年全国课标卷就已经开始考查了,感觉文言文阅读的得分率在下降。

  语文科目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其意图就是回归语文的人文性功能,注重对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多年的选考本来是充满人文关怀,让考生根据个性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让设计者始料未及的是学生选择的“一边倒”。由于实用类(指人物传记)比较“实”,容易理解,好操作,所以教师的复习轻“文”重“实”,学生干脆放弃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专攻人物传记。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佘志斌指出,2017年语文学科不是增加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而是把以前的二选一变为必做,也就是说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阅读题。其意图有二:

  一是纠偏,前几年的选做题,每一年的情况大体相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同学都选实用类文本,有些学生甚至有些学校专其一点,完全放弃文学类文本,这种应试现象是大家所不愿看到的; 二是语文学科也要拉开档次,长期以来,语文地位不高,在各个学校都不受重视,其中一个现实的原因,就是高考语文分数差距不大,增加考题,让语文素质好的同学在学科中也能展示优势,当然也有人担心,题目增多做不完,我觉得高考本来就是选拔考试,跟其他学科一样,有些学生做不完是很正常的事情。

  潘泽军老师曾对自己带的班做过统计,今年高三入学考选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人均分只有17.6分,而选择人物传记文本阅读的,人均分21.5,选实用类文本阅读的人均得分多了将近4分。因此第一次月考,百分之九十几的学生选做实用类文本。这样,学生很重要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被老师和考生淡化了。

 

【2017年高考考纲修订语文】相关文章:

2017年江苏高考考纲变化02-18

2017届上海高考数学考纲分析05-24

2017年高考化学学科考纲解读05-27

专业课无考纲复习策略10-25

2017高考语文答题技巧02-22

2017高考语文作文预测06-01

语文成人高考02-15

成人高考语文答案02-07

物业管理条例最新修订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