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试题了,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平的标准。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 1
一、选择题: (每题2分 共20分)
第1题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正确答案】:D
第2题
“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正确答案】:A
第3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正确答案】:B
第4题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正确答案】:A
第5题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正确答案】:B
第6题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正确答案】:C
第7题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正确答案】:B
第8题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正确答案】:D
第9题
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正确答案】:D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 2
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2.把“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布鲁纳
C.凯洛夫
D.杜威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
A.文化传统的制约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
C.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
D.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
4.“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6.“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是遵循下列哪个德育过程规律而提出来的.?( )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7.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8.一般认为,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 )。
A.《普通教育学》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大教学论》
9.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
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B.提高国民素质
C.提高国民创造力
D.提高国民体质
10.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具有(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11.学制中关于教育的程度结构方面主要受(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的制约
12.班主任通过查阅学生的作业、学籍卡片等来了解学生的方法属于( )。
A.书面材料分析法
B.问卷法
C.调查访问法
D.观察法
二、辨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1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三、简答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德育的校外途径。
16.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
17.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8.现在德育工作存在模式化、成人化等问题,实际效果差,请根据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德育原则,谈谈如何改进。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 3
一、选择题(每题2分)
第1题
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
A.《大学》
B.《中庸》
C.《学记》
D.《春秋》
【正确答案】:A
第2题
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正确答案】:D
第3题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正确答案】:B
第4题
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正确答案】:C
第5题
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正确答案】:B
第6题
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正确答案】:B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 4
一、选择题
1、“夙兴夜寐”一语出自()
A、《短歌行》
B、《诗经卫风氓》
C、《国殇》
D、《蜀相》
2、“信誓旦旦”一语出自()
A、《诗经卫风氓》
B、《短歌行》
C、《国殇》
D、《行路难》
3、下列诗歌中以弃妇为叙事主人公的是()
A、《国殇》
B、《上邪》
C、《诗经卫风氓》
D、《行路难》
4、在《诗经》中最具有民歌特点的作品是()
A、国风
B、大雅
C、周颂
D、商颂
5、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兴手法的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二、填空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
2、《诗经》分为__________、雅、颂三部分。
3、《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__________、兴。
4、《氓》从题材内容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诗。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4、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5、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7、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8、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四、简答题
1、女主人公与“氓”的性格特征各是什么?
2、诗中写桑叶的诗句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含义?
3、诗中通过哪些生活片断表现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她的不幸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五、分析题
1、阅读《氓》第三、第四两章,然后回答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的喻义是什么?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的喻义是什么?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喻义是什么?
(4)第三、第四两章从内容上看形成什么关系?
2、阅读《氓》第五、第六两章,然后回答问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从中找出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喻义是什么?
(3)“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态度?
参考答案:
一、1、B2、A3、C4、A5、B
二、1、诗经2、风3、比4、弃妇
三、1、愆:错过。
2、咎:不吉利。
3、贿:财物,这里指嫁妆之类。
4、徂:往,到。
5、渐:浸湿。
6、爽:差错。
7、夙:早。兴:起。
8、泮:通“畔”,边。
四、1、女主人公性格特征:纯洁善良、勤劳贤惠、忠贞刚烈,对爱情矢志不渝。氓的性格特征:虚伪狡诈、朝三暮四、背信弃义。
2、用的是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主人公的年轻貌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主人公的年老色衰。
3、《氓》叙述了一个女子的不幸遭遇。诗中通过对女子外嫁三年中早起晚睡的.辛劳,横遭丈夫的打骂、兄弟的嘲笑,以及被抛弃后的涉水回家等生活片断的叙述,写出她的悲剧。还通过桑叶的比喻,写女子因操劳而憔悴从而被喜新厌旧的男子休弃的痛苦。通过她的不幸遭遇,再现了春秋时期下层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历史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五、
1、(1)比喻女主人公年轻貌美。
(2)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之中。
(3)比喻女子容颜衰退。
(4)对比关系。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年轻貌美时被追求,第四章写女主人公色衰遭遗弃,一喜一悲,对比鲜明。
2、(1)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2)比喻女主人公愁苦无边。
(3)表现女主人公与负心的“氓”彻底决裂的果断态度。
【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冲刺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09-25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冲刺试题及答案05-10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2-15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9-24
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试题及答案09-27
成人高考教育理论教育学试题及答案02-21
2015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