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时间:2024-06-08 11:13:50 赛赛 高考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学校或各主办方考核某种知识才能的标准。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1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20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下(pōu) 豆(wān) 视(níng) 枯(hé)

  B、息(píng) 卖(lòng) 污(diàn) 头晕目(xuàn)

  C、洗耳听(gōng) 清(chéng) 应(hè) 形(chú)

  D、蓄(zhù) 那间(shà) 忍俊不(jīn) 息(xī)

  2.下列短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 行影不离 昂然挺立 爱慕虚荣 头晕目眩

  B. 无可奈何 极力挣扎 独具慧眼 忘乎其形

  C. 宽洪大量 走投无路 一模一样 廋骨嶙峋

  D. 秋风潇瑟 哄堂大笑 思前想后 盘虬卧龙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2分)

  ①我决定___________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月亮出来了,冷冷地,我不禁打了个__________ 。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_________ 地铺着。

  A.委屈 寒颤 随意 B.委曲 冷颤 随便

  C.委屈 寒颤 随便 D.委曲 冷颤 随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尽管遭遇厄运是坏事,因为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B、今天班干部都来参加劳动了,只有文艺委员请假了。

  C、她的家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D、只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B、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C、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6、填空。(10分)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_______________,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3)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5)生活中表示既要善于学习他人好的方面,又要善于从不好的方面吸取教训,我们常常要引用《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7)时光交替,匆匆不待,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春意,正如《次北固山下》所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下文 ,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___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____。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_____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______着。

  1、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2分)

  (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2)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

  2、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2分)

  A.混 脑 罩 静默

  B.夹 恼 盖 沉默

  C.混 恼 笼 静默

  D.混 恼 飘 静默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描绘出怎样的画面?下面哪句诗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2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浅草才能没马蹄 C、草色遥看近却无 D、风吹草低见牛羊

  4、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5、第二段写春花的顺序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每小题2分,共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援弓缴而射之

  2、选出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传不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B、与朋友交而不:相信

  C、思而不学则:有害

  D、不昼夜:舍弃

  3、选出译句不正确的一项(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C、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很高兴吗?

  4、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传不习乎 B、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人不知而不愠

  5、不是谈论学习态度的一句是( )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三)课外阅读(10分)

  家书

  延叔喝完第一杯酒,雪花就柳絮般飘落下来。菊麻雀似的蹦进门,喊道:“哥来信了。”延叔接过信又递给菊:“快拆开念念。”菊娘一脸惊喜地从灶间跑出,坐到靠墙的矮凳上,认真地仰起头。菊小心地拆开信,抽出薄薄的一张纸。

  “我一切都好,只是钱不够用。春节咯上挤,不回家过年了。”菊一字一顿地念出,脸上的喜悦一点点地消失。

  延叔有些不高兴,完了?菊淡淡道,完了。

  延叔长长地“嗯”了一声,倒满一盅酒,咕咚喝下。菊娘一看延叔脸色不对劲儿,忙打起圆场:“收到信就好。伢子在大学念书很忙,没工夫写许多话。”

  菊问:“回不回信?”菊娘斜瞟一眼:“当然回。把家里事告诉哥,让他安心念书。”

  菊趴到桌子上,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红通通的小手一把撰住笔杆裂开的圆珠 笔。延叔叹了一口气说:“告诉你哥,信已收到,钱过几天凑好寄去。叫他放心。”说完回过头去,“我没什么说了。”菊娘心领神会,双手拢到围裙下,脸上漾出笑容:“我说两句。对哥说家里的事都好。秋后老母猪生下9只崽。今年价好,涨到7块,有卖头儿。卖猪崽的钱还清了去年的债。

  延叔把酒沥下,不够一盅,只好慢慢喝,边咂嘴边说:“菊,把你的学习情况给你哥说说。” 菊咬起下唇,写道:“上次期中考试我第一名,得了一张奖状和一枝钢笔。娘还蒸了鸡蛋给我吃。那枝笔很漂亮,我舍不得用,收在枕头底下……大学里也发奖状吗?你也要好好学习,争取得到奖状,让全家都高兴高兴。”

  菊写好抬起头。延叔收回盯着菊飞快移动的小手的目光,倒放起酒盅。菊娘就站起去灶间盛饭。延叔又想起来什么,叫菊接着写:“前两天,上面分来救灾衣服。队长说你有出息,特地分给我家一件半新的呢子大衣, 让你回家过年穿。腊狗说样式还挺流行,城里都作兴。你不回家我就托人寄去。” 菊娘端出饭,也突然想起什么,叫菊再加上几句:“娘初一到后山庙里替你求了签,签上说你有小灾损,要切切注意。”

  菊嚷嚷起来:“没纸写了。”延叔见写了密密麻麻的三大张,说:“就不写了。”菊娘便说:“对。你哥不信这些。再说,写多了他没时间看,他的信就那么短。” 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拿起那薄薄的一张纸,延叔瞪着眼前没了热气的几碟菜,硬邦郑地甩出一句:“重写一封。”正在有滋有味嚼饭锅巴的菊 愕然睁大眼睛,随即就按延叔的话庄重地写好第二封信:

  "信收到。钱就寄"。

  1.从经济状况来看,你觉得延叔家是一个怎样的家庭,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的哥哥是一个没有出场的人物,你能依据文本分析他表现出的性格特点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延叔端起饭碗扒拉了几口,又放下,仿佛心里有什么东西哽着。”哽在他心里的是什么东西?(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初的.家书密密麻麻写了三大张,说了许多事,这反映了延叔一家三口怎样的情感?最后延叔又让菊将家书改成短短的六个字,这又是为什么?试做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三、名著导读与综合性学习(8分)

  1.当前一些广告词滥用谐音,不利于语言的规范化。请恢复下列用语的本来面目。(4分)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明惊人(眼镜治疗仪广告)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痘到底(洗面奶广告)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非锡比(金饰店广告)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开始取经时意志并不是很坚定,请问他曾经几次返回花果山?都是哪几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40分)

  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美丽,不同的视角可以看出不同的美丽。有人说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残月也美丽;也有人说平凡也美丽,朴素也美丽,简单也美丽;还有人说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苦难也美丽……请以“_________ 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 C 2 B 3 A 4 D 5 D

  6 螣蛇乘雾 青山郭外斜 何当共剪西窗烛 禅房花木深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二、课外阅读

  1.这是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从以下的叙述描写可以看出:菊写信是从书包里翻出两张草稿纸,用的是笔杆裂开的圆珠笔;菊的哥哥要的钱需要凑好才能寄去;去年的债刚刚还清;学校奖给菊那枝笔,她舍不得用;家里分了救灾衣服;信写了三张就没有纸了。

  2.菊的哥哥的来信很短,他只表示自己需要钱,不回家过年,对家里的事和父母、妹妹的情况一概不问。从中可以看出他亲情淡薄,对家人和家庭情况漠不关心。

  3.儿子对家庭的冷漠使他无法接受的不快。

  4.这反映了他们有浓浓的亲情,希望菊的哥哥分享他们的快乐,安心读书。延叔以这种方式对儿子的冷漠态度表示不满。

  三、名著导读与综合性学习

  1骑---其 明---鸣 痘---斗 金---今 锡----昔

  2.主要有两次:一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弟时,唐僧埋怨悟空残害生灵,悟空看不惯,逃回花果山,在观世音菩萨的帮助下,又重新返回唐僧身边,菩萨赠唐僧紧箍咒;二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埋怨悟空乱杀无辜,一气之下,返回花果山,后唐僧宝象国遇难,猪八戒用激将法将其请出。

  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 2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

  第1题单选 依次在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近年来,全省对乱收费现象进行了专项治理,加大了查处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当地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__________ 在1998年拆除了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大片历史建筑。

  ③北京的圆明园,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荟萃了中外盛景,被誉为“万园之园”。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营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D.遏制 擅自 营造

  参考答案:D

  第2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在国内体育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B.美国政府准许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园里钻井的决定,引起国际环保组织怨声载道。

  C.这部刚获得梅花奖的剧本深刻地揭示了新与旧、美与丑、文明与野蛮等错综复杂的矛盾。

  D.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参考答案:C

  第3题单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工业经济海外联谊会第一批发展团体会员上百家、海内外理事近百人,已成为本市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群众。

  B.文章中间某些方位的说明仍欠模糊,如“土地上”的表述不明,应该为“画面上部右侧”,这才能把“挖井人”的位置确定下来。

  C.一条广告语的好坏,不仅在于文字的精致,构思的巧妙,还要考虑受众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

  D.适度的自我批评,实际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个平静的“码头”,而超越个人实际的高目标,则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衡。

  参考答案:D

  第4题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倍增(成倍地增长) 倍尝辛苦 股份 恰如其分(办事的做法正合适)

  B.毕露(全部显露) 毕恭毕敬 辨析 辩才无碍(泛指能言善辩)

  C.雏议(自己的议论,谦辞) 雏凤展翅 假寐 不假思索(无须假装思考)

  D.厉行(严厉实行) 厉精图治 精萃 出类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常人)

  参考答案:B

  第5题单选 选用下面的句子为文段填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到处都在动,都是不均衡,是离奇变幻,是光怪陆离的阴影和线条的无穷的混合和错综,而万物之中却隐藏着宁静、柔和、统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没有一丝完整的线条②没有一个同样的瞬间 ③没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参考答案:B

  第6题单选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与所给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片(pian) 片面 片刻 分片 片言只语

  B.强(qiang) 强大 强制 坚强 强词夺理

  C.供(gong) 供销 口供 提供 保证供给

  D.仆(pu) 仆人 仆从 公仆 前仆后继

  参考答案:A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建筑成为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首先是因为它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虽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类对解决生活实用而付出的创作劳动却远远不如对非实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宫殿、庙宇、祭坛、陵墓、教堂、纪念碑、园林等,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务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远超过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务于物质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的演变,往往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见证。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

  人对建筑的美感,客观上来源于建筑的形式,舒畅、别扭、恐怖、惊讶、幽静、轻松、肃穆……这是视觉反应的直觉情绪;质朴、刚健、柔和、雍容、华贵、纤秀、端庄……这就进入了初步的审美判断。所有这些主观的感受,无不是建筑的序列组合、空间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样、色彩质地、装饰花纹等等外在的反映。但是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着某些特定的内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单纯形式美的法则而深化发挥。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阔显赫的故宫,圣洁高傲的天坛,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清幽别致的峨眉山寺,安宁雅静的四合院住宅,端庄高雅的希腊神庙,威慑压抑的哥特式教堂,豪华炫目的凡尔赛宫,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楼……所有这些具体感觉形式,无不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以及整个时代的民族的审美倾向,无不包含着悬念、感触、素养、格调等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胧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体的;是无声的空间凝聚,但又可以是有声有色的时间的延伸。

  目前对建筑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甚至给建筑美学下一个定义也是困难的。但是,把建筑作为一项艺术门类,从它的艺术特征、它的艺术风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则入手加以研究,无疑将有助于探索更为深入广阔的课题,例如,建筑美感的组成因素,特别是它的心理构成因素,建筑创作的形象思维特征,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美学内容,形式美的形式与发展,等等。

  第7题单选 在西方,人们形象地称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着人类物质生产的巨大劳动,是人类自觉改造客观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风格的演变,常是一代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见证。

  C.建筑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对象,而对其具体观照会获得更多的美学感受。

  D.建筑服务于精神生活,也服务于物质生活,两者都包含了历史审美因素。

  参考答案:B

  第8题单选 第二段中画曲线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体内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观上来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觉情绪,又是初步的审美判断。

  B.所有的主观感受,都是建筑组合、尺度、式样、花纹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发挥大大地突破了单纯的形式美法则,从而获得更多内容。

  D.建筑包含着深刻的历史因素,整个时代的民族审美倾向,以及悬念、感触、素养等主观因素。

  参考答案:D

  第9题单选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画横线的词语,在内容表达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说明人们对建筑感受是具体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从建筑美感的来源、具体内容、流变性三个方面阐述作者观点的。

  C.本文结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张,要从建筑艺术特征、艺术风格和形式美法则人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学。

  D.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写作思路布局谋篇,叙议结合,有的放矢,充分阐述了当今建筑美学研究的课题缺陷。

  参考答案:D

  第10题单选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筑美学的研究历史悠久,虽然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体系,但将来必定成为一门艺术性较强的新兴学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随着时代向前发展,所有美感必将突破单纯的形式美法则而以升华。

  C.建筑美感终会明确具体,并成为有声有色的时间延伸,从流动到稳定,从单纯到复杂。

  D.建筑美学研究应该作为一项艺术门类,它必定有助于课题空间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学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D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鲁迅路口(节选)

  张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绍兴。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装修;拆掉刚盖好的大楼,改成黑白的绍兴色。可能是由于天气的原因吧,这一回头顶是万里晴空,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在鲁迅故居门口,车水马龙根本不理睬远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众之流,擦着制作的假乌篷船一涌而过。我犹豫着,最后决定不再买票进去。

  与其说是来再一次瞻仰遗迹,不如说是来复习上一次的功课。那一次在冬雨中,我们走过了一条条街道,处处辨认着遗迹和背景。那几年我潜心南方的游学,事先读足了记载,到实地再加上草图笔记。我辨认着,小街拐角坐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湿的青藤书屋,还有山阴道、会稽山、古史传说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学令人愉快,追想着那些日子,盼着再重复它一次。

  虽然我明白这是一处危机潜伏之地。渐渐地我们终于明白了,这个民族不会容忍异类。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对鲁迅的大毁大谤势必到来。鲁迅自己是预感到了这前景的,为了规避,他早就明言宁愿速朽。但是,毕竞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人们都被迫迎对众多问题。当人们四顾先哲,发现他们大都暧昧时,就纷纷转回鲁迅寻求解释。我也一样,为着私人的需要,寻觅到了这里。

  同伴是本地人,对是否进去参观无所谓。我也觉得要看的都看过了,门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进去了吧。路口上,车声轰轰人声鼎沸,不由你过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乱决定离开,心里一阵滋味索然。

  就这样,这一次在绍兴过鲁门而未进。虽然脚又踩过这块潮湿土地,端详过秋瑾的遗墨,进入了徐锡麟的卧室,我没有迈过那个路口。我想保护初访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夹在一群小学生里一拥进了三味书屋,后来就亲身站到了百草园。那时的感觉非常新鲜,自己的小学生时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学生时代一霎间都复活了。那不是来瞻仰伟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一股那么亲近的冲动,曾在人流拥挤中幼稚地浮现。从鲁迅家的大门口迈步,左右转两个弯,隔一两条小街,原来三百步之内,就是秋瑾的家。初次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心中不由一惊。他们住得这么近!……果然还是要到现地,才能获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识是不可能的,即便没有借盐讨火做过亲密邻里,也会因为留学一国彼此熟识。若再是朋友,就简直是携手东渡了。后来去了徐锡麟的东埔镇。冬月来时,以为东埔路远不易到达,这一回才知东埔镇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阵工夫。这么说,我寻思着,烈士徐锡麟的家乡就在咫尺——这几个人,不但是同乡,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学。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捉摸着这里的线索。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

  第11题简答 作者专程来瞻仰鲁迅的故居,为什么过其门而不入?

  参考答案:城市在粉刷装修,总觉景色不合书里的气氛。许多人以鲁迅为饭碗,使作者兴趣索然,全没有了当初的美好感觉。

  第12题简答 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访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文中为什么两次写那次初访?

  参考答案:留下了新鲜而亲切的印象。两次写那次初访,一是为了与现实作对照,二是为下文由于失望而过鲁门而不入,结果获得了新的发现作铺垫。

  第13题简答 文章结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许就在这里?”从全文看,应如何理解?

  参考答案:作者面对鲁迅故居路口的变化,追寻他选择文学创作之路的原因。他认识到应当从鲁迅的留学经历中寻找答案,鲁迅的选择应当与秋瑾和徐锡麟有关。

  第14题简答 写出表现作者冬雨中初访绍兴时心情的词语。(至少写出4个)

  参考答案:令人愉快,盼着再重复,感觉非常新鲜,亲近的冲动。

  第15题简答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篇散文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作者不仅探寻鲁迅的足迹,也思考鲁迅的同乡秋瑾与徐锡麟可能对鲁迅的影响。

  B.文章以“该看的上一次早已看过,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开头,以“站在路口上,我抑制着心里的吃惊”结尾,表现了对鲁迅故居路口变化的不快。

  C.文中对冬雨的那一次初访鲁迅故居的描写充满诗意,却不肯言明时间,是因为对作者来说时间并不重要,“那一次”的经历才是最宝贵的。

  D.文章第三自然段说“但是,毕竟在小时代也发生了尖锐的对峙”。“小时代”是指鲁迅生活的时代,是相对我们生活的大时代而言的。

  E.文章的标题“鲁迅路口”有深刻的寓意。在“鲁迅路口”,最能照出人们心灵的善恶美丑,也最能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

  参考答案: A C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第19题简答 自古诗人以梅花人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个“早”字,请说说作者是如何突出“早”字的?

  参考答案:寒”突出了早梅凌霜独开;“不知”和“疑是”是从人的感觉上写出此株梅花与众不同,早于其他梅树而“花先发”。

  第20题简答 有人说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本篇可谓异曲同工,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同:张、王二诗都是先疑为雪,后知是梅。

  异:张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王诗则从嗅觉上写出梅的香气,并由此判断出那不是雪。

  五、阅读下面苗得雨的短诗,根据要求作文。

  第21题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担任要职。一天,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

  对方答:“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婉转地拒绝了对方的提问要求,既不伤害对方的感情,又保守了秘密。

  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略

【高考试题:语文四川卷】相关文章:

2013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03-26

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解析09-27

安徽卷语文高考试题08-07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四川卷)07-17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02-23

2009年高考广东A卷语文试题07-17

2006年高考试题江苏卷语文试题07-18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解析「新课标Ⅰ卷」07-17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