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时间:2022-08-14 09:38:40 考试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一、积累运用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面对着早已枯jí()的千年银杏树,我zhù()立许久,思索着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也许我们真的该拥有宽广的胸襟,做到心无旁wù(),做工作不再niān()轻怕重,让自己的生活永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石榴》选自《丁东集》(《沫若文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B.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

  C.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D.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2分)()

  A.《阿凡达》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光怪陆离的奇景。

  B.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更上一层楼。

  C.研究生毕业后,陈子睿既想去上海工作,又想留在姜堰,总是见异思迁,很难作出决定。

  D.看着小宝宝淘气的样子,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共计10分)

  ①,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②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③,相伴过年年华。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⑤白居易的《池鹤》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是:_________

  ,。

  ⑥《陋室铭》中用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从侧面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⑦优秀的人才常常需要识才的慧眼去发现,韩愈曾发出人才常有而发现人才的人不常有的感叹:,。

  5.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7分)

  ⑴学习了《鸟》专题,你一定积累了不少与鸟有关的知识。请你写出与鸟有关的两则历史故事。(2分)

  ⑵结合诗句谈谈古人在杜鹃身上所寄托的情感。(2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⑶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3分)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推荐与阅读(7分)

  优秀小说《水浒传》是在民间故事流传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加工整理,才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文本,深受青少年朋友的喜爱。阅读后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在回忆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浒传》的作者是(朝代)的(人名),这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鲜明地反映了“欺负百姓”的主题。印证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真理。(2分)

  ⑵补全回目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拳打镇关西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2分)

  ⑶“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传》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2分)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名字:(2分)

  二、阅读理解。(共62分)

  阅读薛逢的《长安夜雨》,完成下列两题题。(10分)

  (一)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7.本诗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

  8.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3分)

  9.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和氏之璧①

  楚人卞和,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②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③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①和氏之璧:一块古代极为珍贵的宝玉。蔺相如完璧归赵讲的就是这块玉。②刖yùe:古代的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③璞:蕴藏着玉的石头。

  10.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停一处)(2分)

  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王以和为诳()(2)厉王使玉人相之()

  (3)及厉王薨()(4)泣尽而继之以血()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4分)

  (1)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3.请选出下列与“厉王使玉人相之”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策之不以其道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

  14.和氏之璧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说明文阅读(7分)

  壁虎胶带

  ⑴公元前35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撰写不朽的科学著作《动物的历史》一书时,对壁虎的墙上攀登爬行能力大感惊讶。生物学家称壁虎是“最能爬墙的动物”。它能够自如攀墙,倒挂悬梁,几乎能攀附在各式各样的材料上面,甚至在水里、真空环境及太空中都能行走自如,所经之处不留任何痕迹,足下干净利落。壁虎脚上的“功夫”真可称得上是“自然的杰作”。几千年来,不少人试图揭开壁虎爬墙的奥秘。然而,这始终是个谜。

  ⑵直到最近几年,美、英、俄等国的研究小组才真正揭示了壁虎在墙上爬行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分子间的作用力”。科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壁虎脚趾上约有650万根次纳米级的细毛,每根细毛直径约为200至500纳米,约是人类毛发的直径的十分之一。这些细毛的长度是人类毛发直径的2倍,毛发前端有100—1000个类似树状的微细分权,每分枝前端有细小的肉趾,能和接触的物体表面产生很微小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壁虎脚上650万根细毛全部附着在物体表面上时,可吸附住质量为133千克的物体,这相当于两个成人的质量。如果你脚上有这么大的吸附力,你肯定难以抬脚。既然壁虎的脚上有如此强大的附着力,那么它如何能在15毫秒内抬起脚来迅速奔跑?科学家发现,壁虎脚上的细毛可以调节,当壁虎将细毛与物体表面的角度增加到30度时,两者的作用力大大降低,壁虎就可以顺利抬脚。壁虎的任何一只脚都可以随时移动。当然,一次只能移动一只脚,其他脚得作为支撑点。

  ⑶以现在的科技,人类还没有办法研制出如壁虎脚一模一样的东西。不过,科学家正在模仿壁虎脚的结构研制新的黏性材料。2003年年底,科学家推出一项可令许多孩子兴奋得睡不着觉、同时令父母们担心不已的新发明。这就是利用仿生学原理研制出来的壁虎胶带。它是可以让你在墙上如履平地的“法宝”。这种胶带采用的是模仿壁虎行走原理而发明的黏合剂。测试结果表明,这种人造胶带所具有的黏性足以支撑一个成人的体重。希望不用活动梯子更换电灯泡的人这下可有了真正的新盼头。

  ⑷由于壁虎胶带是利用细毛的黏性,它比其他胶带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重复利用,而不像其他胶带那样用一次就失效了。科学家指出,这个研究还可以应用在航天、航海、水下探测、医学等重要领域。比如,现在医学绷带密封性不是很好,容易感染细菌,在从伤者身上撕下来时也容易拉伤皮肤。然而,未来的壁虎型绷带的透气性和密封性都很好,撕开时可以利用壁虎抬脚的原理不伤害伤者的皮肤。

  ⑸壁虎胶带——这一来自幻想中的新技术,已经被专家们评为“最具市场冲击力的十大新技术”之一。然而,要利用壁虎胶带真正实现飞檐走壁的梦想,可能还需要科学家在未来对这个产品做进一步的改进了。

  15.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3)段划线句“这种人造胶带所具有的黏性足以支撑一个成人的体重”中的“足以”能否换成“可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壁虎善于攀爬的原理,科学家研制出了“壁虎胶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仿生”。你再举出能举出几个仿生学的例子么?(至少两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议论文阅读(10分)

  习惯成自然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8.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散文阅读(17分)

  江南瓦

  瓦是江南的帽,楚楚然,如片片暗玉点缀屋上。一层一层盖在屋顶,似鱼鳞,又像梯田,晴时挡烈日,雨天淌雨。偏偏不碍风游过,上瓦与下瓦之间有缝,沟瓦与扣瓦之留有隙,这小小的缝隙里,清风流淌,皓月流银。江南屋有风,当数瓦上功。住在这样的青砖瓦屋里,冬暖夏凉,气韵悠扬。

  瓦是风雨之中最玄妙的乐器。风在瓦缝中穿行,声如短笛,拖着长长的尾音,是底气充足的美声。雨点落下,清越激昂,雨越来越大,击瓦之声,与飞流的雨声汇聚成一曲浑厚的交响。

  最美要数檐下滴雨了。像是有一根无形的线,把那雨珠串起来,上连着屋檐最边沿的沟瓦,下系在地上一洼清亮的雨水里。风吹来,雨珠飘来荡去,像个顽皮的孩子,尽情地撒欢,恣意地嬉戏。雨珠稀稀落落,那是小雨;雨珠变得密密挤挤,那是雨势明显增大之故。当檐下雨珠落成一条雨线时,雨就大了,很大,很大。

  江南风暖瓦生烟。炎夏的阳光,火一般普照,屋瓦之间,施施然,飘飘然,升腾一缕炊烟。如烟如梦,亦似花。烟,其实是光影的折射,却给瓦平添动感。日影飘然,烟瓦舞动,那是瓦在跳一支奇妙的日光舞。

  江南少雪。真的落了雪,瓦就有最柔美的银白曲线,融雪,是从水声开始的。屋瓦上的积雪化了,一滴一滴、一线一线的雪水,便从瓦上飞落下来,屋檐下淅淅沥沥滴水,其声势,可堪一场中雨。

  岁月催人老,亦使江南瓦落尘泛黑。天长日久,沙土落在瓦上,叶片烂在瓦间,一层一层,积累着厚厚的光阴故事。偶尔,有种子在风卷下摇落在瓦中,抑或从鸟嘴里飘落瓦上,便会长出一丛碧绿的“瓦上草”来,瓦上草是几十年上百年的古屋的标志之一。

  比草更能为江南瓦披绿装的是苔藓,特别是背阴的北边瓦,浓妆淡抹,深浅不一。长苔的江南瓦,神似一块暗玉,墨绿,深绿,暗绿,远远地看上去,绿意摇曳,这种绿,透着深蓝,于是,人们创造出了一个新词:瓦蓝。透着这种绿,这份深蓝,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江南那份独特的色彩,感受到江南那份浓浓的乡情!

  江南瓦,没有北方琉璃瓦那种贵族气息,卑微如草芥;更没有琉璃瓦那种流光溢彩,粗砺如土坷,但却是人们容身之需、安居之宝。

  只是钢筋水泥,一步一步,把江南瓦逼进历史的暗角。真担心不久的将来,人们会用狐疑的神情去探寻:什么是瓦,什么叫瓦蓝?

  21.请你筛选文中描写江南瓦的有关信息,填入下面的方框中。(3分)

  外观与功能→()→()→(瓦上日光烟影)→()→瓦上草和苔藓

  22.请从表达效果方面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23.本文倒数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联系具体内容及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分析它有什么作用?(4分)

  24.文末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的忧思?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担忧的?为什么?(4分)

  25.“以小见大”是散文常用的表现方法,就是通过常见的、具体的一些人、事、物,却表达了广泛而深刻的自然、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你认为《江南瓦》是怎样使用“以小见大”的方法的,请你联系文章具体内容作一些分析。(4分)

  三.作文。(60分,其中卷面分5分)

  在面临种种挫折和不幸的日子里,在心情极为忧郁的日子里,在缺乏信心感到前途渺茫的日子里,在不被理解遭受误解的日子里……不要抱怨生活给了你太多的磨难、太多的曲折、太多的愁苦,请给自已一个微笑!早晨起来,对自己微笑,让自己带着一天的好心情出门;夜晚归来,对自己微笑,祝福自己有一个甜甜的美梦。把每一次失败都归结为一次尝试,不去自卑;把每一次的成功想象成一种幸运,不去自傲。给自己一个微笑,把心胸打开,阳光会不请自来。从一个微笑开始,成功近了,幸福也就不远了!

  请以“给自己一个微笑”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⑵不得出现真实班级、人名。

  ⑶不少于600字。

【语文月考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大学语文(本科)自考试题06-28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重点」09-26

2015语文高考试题名师解析09-26

全国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09-26

自考会展营销试题考试试题09-25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练习模拟试题09-26

2016安徽中考试卷名师点评语文试题09-26

语文月考个人总结05-19

2016年山东语文高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09-26

美学考试题目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