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
第一部分阅读(90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
2.出师一表真名世, 。(《书愤》)
3. ,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
4.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
6.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岳阳楼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粱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诗中的“天山”代指 (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两句,描写词人当年投笔从戎,英勇抗敌的情景。
B.“梦断”一句,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C.“胡未灭”三句抒写词人的悲愤与痛苦;“谁料”二字更包含了无限感慨。
D.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抗金杀敌的情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曹刿论战》选自《 》。 (2分)
lO.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l.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自然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B.第二自然段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C.第三自然段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的取胜原因。 D.文章紧紧围绕“远谋”来选取材料。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狗恶酒酸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齕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注释】①酤酒:卖酒。②迓(yà):迎接。③齕(hé):咬。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为酒甚美 ( ) (2)则酒何故不售( )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4.宋人酤酒不售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这则因“狗恶”而“酒酸”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3分)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1分)
中国馆:一抹飞红耀浦江
①蓝色的天空,流淌的江水,灰色典雅的外滩建筑群,飞贯两岸的卢浦大桥——在这动与静、蓝与灰的“上海之夏”布景中,披上红装的2010世博中国国家馆,斗拱巍峨,华美大气,悬立于天地间,瞬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②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蕴含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文化理念,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③中国馆运用立体构成手法对传统元素进行 的演绎,它的建筑语言简练而直率。直线条构成了平衡与稳重,四柱之中的空间感增加了通透。挑空33米形成的巨大空间,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感和公共性、 ,与广场的联接又增强了它的 。层层叠加、向上展开的倒金字塔型有一种振翅飞翔、御风而上的动感,使这个建筑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和不同凡响的外观,并予人超时空的想象。它的立面很丰富,是多层次的,为光与影的变化、人与大自然的对话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④在外观上,中国馆通体披一层鲜亮的红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广阔的园区里非常醒目。远远望去,它有一种坚固而空灵的雕塑感。一些国外专家认为,中国馆外墙的“中国红”,不仅表现出中国人对色彩同样有着科学理性的分析和诠释,而且让世人从中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即中国人想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心中的红”,向世人传达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而这与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是一致的。
⑤中国馆自身就是一件“世博展品”,最能直接真实地展示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中国馆的设计引入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它符合环保节能的理念。四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在四季分明的上海,无论展会期间各种气候如约而至,让观众都能感到有一股股与人体相宜的气流在抚摸自己的肌肤。外墙材料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比如所有的门窗都采用LOM-E玻璃,不仅反射热量,降低能耗,还可能会喷涂一种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也可能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许多人打趣说:身披“红衣”的中国馆,包裹着的是“绿色肌体”。
16.第③段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应是:( )(3分)
A.开放性开创性平民化 B.平民化开放性开创性
C.开创性开放性平民化 D. 开创性平民化开放性
17.从全文看,下列关于世博会内容介绍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国家馆悬立于外滩建筑群与杨浦大桥之间。
B.中国国家馆造型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气质。
C.中国国家馆外墙颜色“中国红”,是科学和文化的完美结合。
D.中国国家馆最真实展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18.第⑤段“中国馆自身就是一件‘世博展品’”,从全文看,作为展品,其特点具体体现在:
(1)中国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6分)
(2) 。
(3) 。
(4) 。
19.第⑤段画线句运用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中国馆
的特点。(3分)
20.2010年5月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请按照文章介绍的世博会主题和内容介绍,拟一条广告语,并就你的广告创意进行说明。(6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7分)
盖房
阎连科
①为了盖房,父亲每年过节都很少添新衣;为了盖房,父亲把房前屋后能栽树的地方全都栽上了泡桐、杨树。
②到了冬天,父亲还在那树苗身上涂上白灰、围上稻草,以使它取过暖冬。春天来时,他把这些稻草取掉,和让孩子们脱掉过热的棉衣一样,再在小树周围扎下一圈枣刺棵儿,以防孩子们的热手去那树上摸碰。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
③那些小树在几年或多年之后,长到中年、老年,就成了我家房上的檩梁。
④到我家那七间房子全都成了瓦房以后,父亲虽然不是第一个盖筑瓦屋的村人,却是第一个让家里没有草房——包括鸡窝、猪圈——的房主。而且,在我们家的院落里,父亲在他哮喘病已经明显加重的时候,还带着避寒的暖纱口罩,拉着板车,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蹬过已经封冻结冰的几十米宽的酷冷伊河,到几十里外的一条白涧沟里寻找二三指厚的红色薄片石头,拉回来铺满院子、铺满通往厕所和猪圈的风道小路,使那二分半的宅院,没有见土的地方。
⑤每到雨天,街上和别户各家,到处都泥泞不堪,只有我们家里洁洁净净。那样的天气里,我们家院里总是站满了村人邻居,他们在那不见泥沙的院里,打牌说笑、讲述故事、议论命运和生老病死,把我们家那所宅院和那宅院中围困着的乡村人的人生,当成村落建筑和日子的榜样与楷模。
⑥事实上,那所宅院和宅院中的日子,的确在那片村落和方圆多少里的村落中,都有着被夸大的影响和声誉,对许多农民的日子起着一种引导的督促。可是,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他许多的生寿。
⑦记得最后盖我家东边那两间厢房时,父亲领着我们,破冰过河去山沟里拉做地基的石头,因为车子装得太满,返回时车子陷在伊河当中,我们姐弟全都高卷起裤腿,站在冰河中用力猛推,不仅没能把车子推动半步,反而每个人的手脸都冻得乌青,腿和脚在冰水中哆嗦得不能自已。这时候,父亲回过身子,从车辕间出来,把我们姐弟从水中扶到岸上,用棉衣包着我们各自的腿脚,他自己又返回水中,同哥哥一道,从车上卸着一二百斤重的石头,用肩膀一块块扛到岸边,直到车子上的石头还剩一半之多,才又独自从冰河中把车子拉上岸来。
⑧父亲从水中出来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父亲浑身挂着水和冰凌……哥哥也抱着一块水淋淋的石头最后从冰河里出来。他把那石头放在车上,望着父亲的脸色说:“不一定非要盖这两间房子,不能为了房子不要命啊!”
⑨父亲没有马上说话,他瞟了一眼哥哥,又望望我们,最后把目光投向荒凉空无的远处,好像想了一会儿,悟透并拿定了什么主意,才扭回头来对着他的子女们说:
⑩“得趁我这哮喘不算太重,还能干动活儿就把房子盖起来。要不,过几年我病重了,干不动了,没把房子给你们盖起来,没有在我活着时看着你们一个个成家立业,那我死了就对不起你们,也有愧了我这一世人生。”
2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血yuán 关系
22.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这样”指的是:(4分)
(1) ;
(2) 。
23.第②段画线句“父亲就这样如疼他的孩子那样养护着那些小树”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4分)
24.第⑥段画线句“只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血yuán关系的亲人们,方才知道父亲为了这些,付出了他的健康,也付出了许多的生寿。”这在第⑦、⑧段中具体表现为:(6分)
(1)
(2)
(3)
25.对文末一段父亲的话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干不动了。
B.父亲想抓紧时间把房子盖起来,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C.父亲想在有生之年把房子盖好,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D.父亲想趁哮喘病还不太重,抓紧盖好房子,否则就愧对家人,愧对人生。
26.第⑧段,父亲从冰水中出来,他的忍着病痛搬运石头的形象让“我们”深深感动,请联系上下文,在第⑧段的省略号处,补充描写父亲此时的形象。 (80字左右)(8分)
第二部分写作(60分)
27.题目:从来没有这样
要求:(1)请在题目的横线处填上恰当词语,组成完整的题目后作文。
(2)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
【九年级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题07-07
2015广东高考语文试题09-26
2015北京高考语文试题09-26
成人高考高升专《语文》模拟试题试题06-29
2013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09-25
2014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5
2013北京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5
2015高考语文阅读模拟试题09-26
2017高考湖北语文试题及答案09-26
2017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