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号外!号外!最新出炉的开题报告,希望能给正在写毕业论文的你提供帮助。下面就是CN人才网为您精心整理的经济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可以帮到您。
经济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一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意义
1.选题目的
本文选题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系统了解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和高技术产业的相关知识;第二,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运用于高技术产业;第三,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区域政策。
2.选题意义
国内外学术界对产业地理集中度的研究比较充分,对地理集中度的测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但是,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的制造业上,很少有学者将产业地理集中的相关理论应用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上。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信息化、工业化的不断渗透,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对高技术产业布局特征及规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的写作希望能通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地理集中进行实证研究,以全国及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7年―2007年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数据为样本,对该时间跨度内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测算,借此分析我国十余年来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区域政策。
将地理集中度应用与高技术产业领域,此类研究在国内还极为少见;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创新性的利用协方差来计算区域基尼系数;此外,本文还采用了空间变化趋势和时间变化趋势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地理集中研的究成果丰硕。Krugman(1991)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量了美国106个三位数的地理集中度,发现低技术产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Ellison和Glaeser(1997)设计了测度产业地理集中的的指标EG指数,并计算了1987年美国两位数、三位数和四位数产业在州、县等空间单元的EG指数,来测度这些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几乎所有产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地理集中,对给定的空间尺度,产业分类越细,产业在空间上越集聚;对同一类产业而言,空间尺度越大,集聚态势越显著。Amiti(1998)计算了EU十国的三位数水平的27个产业的基尼系数以及五国65个行业的基尼系数,检验了1968―1990期间欧洲的工业地理集中的变化情况,并得出在欧洲产业中间投入强度与其地理集中程度成正相关的结论。Maurel和Sedillot(1999)设计了新的指标(MS指数)来研究产业的地理集中,并测算了法国四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发现273个产业中,有211个产业的MS指数大于0,分布比较集中。
在国内,今年也兴起了一股研究产业地理集中的热潮。粱琦(2003)计算了1994年、1996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的24个行业的基尼系数值,分析了这些产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杨宝强(2003)运用区位基尼系数,分别按省级行政单元和东、中、西三大区域但愿对中国1992年和2000年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三次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仍然很低。罗勇和曹丽莉(2005)利用EG指数和自定义的五省市集中度对中国20个制造业1993、1997、2002、2003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王业强和魏后凯(2006)采用中国31个省区市1980―2003年制造业行业数据计算了区位基尼系数、SP指数和MHHI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绝对地理集中和相对地理集中并存,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变化趋势。贺灿飞和谢秀珍(2006)的研究较为完整系统,他们采用区位基尼系数测算了1980―2003年中国各省区两位数制造业的地理集中情况,发现大多数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区域分散而在90年代趋于集中,大多数省份产业结构总体上趋向多元化发展。张文彬和黄佳金则利用熵指数,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在1988―2003年地理集中度的时空演变情况,研究发现绝大多数行业地理集中度上升。
2.国内外对该论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产业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专业化与集群是几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魏后凯)。在国外,自Krugman(1991)起,Ellison和Glaeser(1997)、Amiti(1998)、Brulhart(1998)、Haaland(1999)、Midelfart(2000)、Overman Henry(2000)、Nikolaus Wolf(2004)等人在该领域做了大量。
相比而言,国内关于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比较晚,但近年来已成为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科的热点问题,表现为近几年来,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越来越系统。笔者根据中国知网资料统计,2003年,该领域发表期刊论文3篇,2004年为4篇,2005年为7,2006年为23篇,2007年为25篇,2008年为33篇。
该领域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实证研究上,国内外的学者都是通过对具体行业的地理集中度进行测度,进而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政策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三、论文的主攻方向、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主攻方向
论文主要是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阐述地理集中度的相关概念及其测度,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为该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
2.主要内容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地理集中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系统地整理了定量测度产业地理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利用数学和统计知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基尼系数和CR指数进行定量的计算,以此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格局的时空变化趋势;构建数学模型,研究高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建议。
3.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学建模和数理统计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法,突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证分析相结合,力求研究成果具有理论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安排
1.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以及系里公布的选题指南确定论文选题。
2. 20XX年12月-20XX年1月,收集阅读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初稿。
3. 20XX年2月,向论文指导老师提交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书,按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订。
4. 20XX年3月――20XX年4月,完成论文初稿写作,提交指导教师修改;根据指导老师修改建议修改论文文稿,最终定稿。
5. 20XX年5月上旬,完成论文打印、装订,参加论文答辩。
五、毕业论文(设计)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 魏后凯.现代区域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安虎森.空间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 王业强,魏后凯. 产业地理集中的时空特征分析――以中国28个两位数制造业为例 [J].统计研究,2006(6):28-33.
[4] 王业强,魏后凯. 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04):68-77.
[5] 贺灿飞,潘峰华. 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J].地理科学进展,2007,26(2):1-13.
[6] 贺灿飞,谢秀珍.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J]地理学报,2006,61(2):211-222.
[7] 贺灿飞,刘洋. 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59-68.
[8] 贺灿飞,谢秀珍,潘峰华. 中国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08,27(3):623-635.
[9] 刘艳,李树民. 中国工业地理集聚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1):57-61.
[10] 彭程甸,王忠,胡瞬. 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地理集中度实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65-68.
[11] 张文彬,黄佳金. 1988-2003年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时空演变特点[J].经济评论,2007(1):118-123.
[12] Mei Wen. Reloca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Chinese industry[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4, 73 329-347.
[13] Mary Amiti. New trade theories and industrial location in the EU: A survey of evidence[J].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s Policy, 1998, 14(2): 45-53.
[14] [美]保罗?克鲁格曼. 地理与贸易[M]. 张兆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5] 范磊,陈继祥,戴芳. 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7(11):51-53.
[16] 罗勇,曹丽莉.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8):106-115.
[17] 徐康宁,冯春虎. 中国制造业地区性集中程度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1):37-42.
[18 杨宝良. 我国三次产业地理集聚的区位分析[J].探索,2003(3):51-54.
[19] Ellison G and Glaeser E 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7, (105): 889-927.
[20] Maurel F. and Sedillot B.A. A measure of the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French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gional Science an Urban Economics, 1999, (29): 575-604.
经济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二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选题依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具体研究剖析县域经济,对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制定和落实农业和农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域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一样,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看,全国共有2861个县(含县级市区),县域范围内居民的人口总计约9、1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0、9%,因此县域经济直接决定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就业和收入状况。
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连接城乡的纽带;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载体。2800多个县(市)是中国之根基;县域发展,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只有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才能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活力。
“郡县治则天下安”,这充分体现了县域经济的重要地位。县域经济作为重要的板块经济,是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基础,是培育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抓手,是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可云:区域经济政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游士兵,隆刚:发展县域经济的'经济思想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07.4
[3]郭铁民:发展县域经济的几个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3.12
[4]孔小娜: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辜胜阻,李华,易善策:依托县域发展农村城镇化与县域经济[J].人口研究,2008.
[6]宋亚平:“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J].江汉论坛,2009.5
[7]杭栓柱:以县域经济为抓手,谱写富民强区新篇章.《内蒙古日报》2013.2.20
[8]张素华,高伟轩: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金融时报》2013.2.23
[9]赵云平,韩淑梅:内蒙古: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内蒙古日报》2013.1.18
研究现状
清华大学教授张海明认为,县域经济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特色经济,县域经济也是小城镇经济,县域经济既不同于国家宏观经济,又不同于企业微观经济,既不完全是农村经济,又区别于城市经济,其准确的定位只能是作为城乡经济结合部和交汇点的小城镇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而小城镇经济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学者周相云认为,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调整依然滞后。(3)、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县级财政运转困难。一是受基础设施条件限制县域投资面临困境,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中部县域财政刚性支出直线上升,目前有半数以上县级财政入不敷出,运转十分艰难。(4)、生产要素大量外流,对外开放程度偏低。一是资金严重短缺。由于县级财政拮据,加之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级以下业务,使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深受“失血”之痛。二是人才大量外流,大中专学生回县率很低,到县级企业工作更少。三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四是对外开放度偏低。袁钢明认为,县域经济集中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所有难点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公平、就业率偏低等等。所有这些矛盾在县域表现得最突出。首先,多数县政府在财政上是最苦的。县财政所承担的责任和它所能担负的财政能力是完全不相称的。其次,从金融方面看,现银行基本上变成城市工业的资金抽水机。在我国农村、乡、镇没有银行,只有县里有银行,县银行有收集农村资金的功能却没有使资金积蓄起来的能力。再次,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公共基本设施;赵长保的观点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需要警惕两种倾向,一是盲目冒进。项目选择的盲目性,在项目选择上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考虑和当地资源条件的结合,对外来投资没有考虑在本地是不是合适,会在本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有危害等等。第二个倾向是忽视农业,“工业强县”要有一个合理的度。中西部的大多数地区农业是优势,是最有力的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农业基础不能丢。
论文结构: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
一、 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
二、 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三、 通辽市发展县域经济的现状
四、 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 通辽 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
六、 通辽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对策思考
基本观点及主要内容: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以县域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为发展主题和方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充满着活力和蕴含着潜力的经济,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激活县域经济发展潜能,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的“三农”问题、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根本出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诸多改革都是从县域开始的,从早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上世纪末期乡镇企业的崛起,再到今天,我国在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土地综合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县域经济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变革。我国有两千多个县城,不同县城之间在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素质、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差别非常大,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也是各不相同。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竞技场,不乏成功运作的案例,全国百强县的名单和排名也是一再更迭,它们的实践为今天我们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有益的素材。
本文通过对县域经济概念的全面解析借助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的理论分析,分几部分对县域经济做了比较详尽的剖析。从对县域经济的认识入手,通过含义界定、理论解析、发展现状、主要问题、对策建议等多个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旨在联系通辽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定位,从而找到通辽市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
重点难点: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县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产业层次低,特色不突出,具体表现为一产发展不优、二产发展不强、三产发展不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县域城镇化水平低,支撑产业发展能力较弱;县域财政资金短缺;县域金融支持乏力。总体上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增长较快但发展不够是最突出的问题。
【经济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管理学论文开题报告01-06
经济专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6-21
经济管理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2-17
管理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28
经济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1-03
2016经济类论文开题报告01-07
经济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2
管理学院论文开题报告01-22
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