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4-05-17 09:26:36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题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高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高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zz至20zz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高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

  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高的研究。通过研究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高的辅助作用研究。

  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

  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

  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20xx.xx—20xx.xx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xx—20xx.xx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xx—20xx.xx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xx—20xx.xx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1。研究的中期成果:

  1、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学生发展的需求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有这样一句真理“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阅读,是与我们相伴一生的精神家园;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家们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关系紧密。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

  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依据新课标、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及中外教育家的自主阅读教学观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新的教育思维为先导,力求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培养会学习、会创新、会思维、会自主教育的高素质的“完整的人”。

  二、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

  学生要大量的阅读,广泛的积累,就能为语文知识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他的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他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此刻,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抓好基础学段,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次学习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然而在农村小学,由于受地域、家庭环境及应试教育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阅读现状令人担心。

  1、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左右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学校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大搞“习题战”,家中父母也认为孩子只要读好语、数、外,认为“阅读”只能作为学生的'一种消遣,对学习没有丝毫帮助,学校庭均未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

  2.学生缺乏读书的兴趣和意识,对于读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不能主动地进行阅读实践,建构知识体系。

  3.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未发挥应有功能,多数学校图书室只是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走进去阅读,加上经济条件的制约,图书室的图书很少有更新和补充,这些都很难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实践研究》课题,希望改变目前课外阅读的现状,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 课题界定:

  “阅读”即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

  “自主阅读”《百科名片》解释为“自己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地选择要阅读的篇目。”我们这里谈的“自主阅读”指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即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立足语文课堂教学,通过理论研究,发表一些有价值的关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论文或调查报告。

  2、通过研究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新课程理念和农村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新策略。

  3、通过提高农村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鉴赏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现状。

  实施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个案研究,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尤其是自主阅读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分析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面要求。探索提高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困惑和困难。

  2、新教学管理模式下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基本策略。

  3、研究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心理需求及阅读、理解、鉴赏的基本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竹峪镇中心学校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20xx年6月)。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20xx年6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一是阅读相关文本资料,并运用到自己的阅读教学中,理论的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

  二是对自己所带班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详尽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的阅读习惯、阅读范畴、阅读能力,并根据分析所反馈的信息,找到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方法。

  三是进行课堂案例研究,根据对策调整、改进教学方法,完善阅读教学策略。

  2、做好研究过程中原始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展示,注重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进行反思和改善,反思存在的问题,撰写下一个阶段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汇总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接受课题研究专家的鉴定。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教学心得,展示过程性的资料。

  二、总结教学论文或教育叙事、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三、整理小学生阅读的篇目。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小学音乐激趣实践法教学探究

  1、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是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在本课题中音乐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学生音乐学习和音乐教师教学评价。音乐教学是教师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课本内容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的统一教学。

  2、音乐激趣实践性教学

  音乐激趣实践性教学,就是在运用激趣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同时使他们内在的创新意识、智力得到发展;思想得到启迪,提高创新能力,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需要

  (1)教学效果不明显。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虽然当堂课所教的歌曲会唱了,跟着老师能简单的进行歌表演,但过一段时间又还给老师了。让学生学会唱歌、会正确的处理歌曲的情感、会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所学的内容。因此,重视音乐课堂激趣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全民的素质奠定基础。

  (2)学生主动性被遏制。音乐课相对于语文、数学课来说,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性,没有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学习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回顾音乐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大部分音乐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教唱、学生跟唱;教师动、学生做”的现状,始终没有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2、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区情的需要。作为秦皇岛市主城区,海港区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其教育教学改革一直走在全市前列,乃至全省的前列。各种教科研活动是学校提升办学品位的需要。

  (2)学生提高艺术素养的需要。我们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切实培养师生关系,让师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强调人的主题地位和素质教育。对教育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教学研究应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这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新课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积极向上的思想和奉献的精神。

  3、教育发展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是一项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工程。然而,长期以来,忽视对学生激趣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小学各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思想上的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和评价上的单一、教学过程中的单向灌输、方式上的机械单调、内容上的强调知识记忆等现象。这些现象,实际上,否定了学生是一个能够主动探索求知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潜力,泯灭了学生的思想火花。要想全面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呼唤着我们进行教育改革和实践。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现状

  现在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唱为主,学生被动地机械的学唱,许多教学资源和多媒体利用不够,教学气氛不民主、不平等,学生的个性特长、激趣意识很难有机会得到培养,我们必须改变这种状态,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构建一种新的教学结构,把学生从枯燥的学唱中解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学会激趣,引导学生激趣,帮助学生实践。而学生的激趣实践意识不是自然生成的,它需要一定氛围,一定的情境来激发。因此,我们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建立一种适合学生主体主动发展、乐于激趣的教学活动框架,使学生的激趣意识得到培养。人们普遍认为,激趣实践教育不但是一次教育理念的创新,而且更是一次以培养激趣精神和激趣能力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把激趣教育落到实处,特别是把激趣教育与课堂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激趣实践教育的主渠道。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激趣教育的尝试;二是学科教学中激趣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三是激趣教育中课堂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四是课程教材改革的有益尝试。当然,激趣实践教育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学生的激趣实践精神、教师的激趣实践能力等指标的量化评定上仍有一定困难;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均阻碍激趣教育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学生激趣实践能力的评价方面,还不曾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二)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在音乐教学上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理念。

  2、改变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寻找一条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新模式。

  3、提高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改变教师,音乐课只是教会学生会唱几首歌曲的观念。改变学生和家长,音乐课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课程的思想。

  4、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力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依据

  一是在教学活动中能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境,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又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教与学这一对关系将变得十分地和谐有趣而轻松愉快,利于学生激趣实践精神的培养。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愿望,并能调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绪,这也正是激趣思维的萌发点。

  二是在教学中注意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是激趣意识的潜能,也是激趣意识的萌芽,这些都是激趣实践的动力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依托这种教育思想,我们必须坚持鼓励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加以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充满自信的投入学习,使学习成为他们创新的乐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这位教师对学生热情、平等、关心,并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喜爱他所教的此门功课,乐于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不喜欢某一教师,认为该教师对学生不友好,不关心,不公道,知识水平不高,学生就会对此教师产生反感,惧怕或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该教师所教的那门功课,对该门功课的学习就会失去兴趣,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师应创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平等的良好氛围中,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现实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在学习中去发现、操作、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激趣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

  音乐激趣教学,是建立较为完整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促进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地发挥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主要内容

  1、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探索出不同的学习方式。

  2、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探索新型的教学结构

  (1)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等,进行激趣、导学,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获得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培养激趣意识。

  (2)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的教学结构,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和发展实践能力与激趣意识。

  (3)利用已有教学内容或补充教学材料设计创新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独创性、探究性、灵活性。

  3、在不同的情境中探索新型的有利于激趣意识培养的评价方式。

  (二)研究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方法选择上,决定本课题以实验法、观察法、教育调查法、个案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适时也采纳分析法,比较法、综合法及文献资料法等,保证得到资料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促使本课题的价值深化。

  六、本课题的研究步骤和主要措施

  (一)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

  (1)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研究教师和研究对象。

  (2)进行师资培训:将集中式的通识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及时培训相结合。

  第二阶段:课题研究阶段(20xx年4月――20xx年3月)

  1、加强课题研究教师的培训

  (1)理论培训:认真领会、学习课程标准,研读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书籍。

  (2)课堂教学培训:观摩优秀课堂实录;深入课堂第一线进行指导;请教科研人员进行课堂指导。

  2、共同研究新的教学思路、模式

  (1)集体组织进行现场说课、备课。

  (2)教师进行互听、互评课活动。

  (3)对先行班进行指导、示范。

  (4)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做研究课、示范课。

  3、进行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年终总结

  (1)个案分析、课堂随笔的积累。

  (2)教学案例、课例的整理收集。

  (3)阶段性经验交流研讨。

  (4)进行案例、随笔、课例、论文等评比和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召开课题总结会,举行音乐激趣教学展示课,推广先进经验。

  (二)主要措施:

  1、激发学生的情趣思维

  情趣思维,是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造性的心理反应。就是鼓励学生以标新立异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促使学生想得多、想得新、想得巧。所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情趣思维的发展。

  2、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1)巧设创新平台。了解和挖掘学生的激趣实践意识,运用这个平台,借助于联想、灵感等思维方式,加以组合,从而使激趣实践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2)体会激趣的快乐。当学生体会到因为激趣实践而带来的成功和快乐后,他们将把追求成功作为学习动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从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创新实践,提出独特的见解。因此,学生更爱上音乐课。

  七、课题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均为教育教学骨干力量。课题主持人有较强的音乐教学能力。在工作中勤与思考与钻研,深知教育科研与学科教学的密切联系,并且经常自己撰写有关音乐教学的论文。论文反思及课等在市、区获奖。本课题组成员曾多次主持参与过各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八、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组成员热心于教育事业,热爱孩子,他们有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的勇气和信心,是精通业务,富有吃苦精神、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团队,具有调动各方的积极性的能力,将采取深入调研,讨论;积极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小组研究、专家指导、实践探索、重复研讨、形成结论这一过程来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实现研究目标。《小学音乐激趣实践法教学探究》这一课题研究仍具有相当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勇于探索和创新,摸索出一条培养学生激趣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途径,使激趣教育的实施得以延伸和拓展。

  九、本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2、典型的案例分析材料。

  3、各阶段素质检测相关材料。

  十、课题承担者科研水平及分工

  课题主持人XX,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国家、省、市、区级教育教学奖励多项,所撰写的论文被刊登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多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工作中能够更多地深入到教育教学一线中去,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的差距,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有效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多年来,她围绕中小学音乐激趣实践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多元化探究。

  课题组成员XX,多次荣获市区教育工作者、优秀辅导老师、艺术教育先进个人称号。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绩显著。有很强的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课题组成员平均年龄46岁,业务能力强,具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分工:

  课题主持人:XXX,中学一级教师,负责课题报告的撰写、资料汇集及整理工作。

  课题组成员:XXX,小学高级教师,负责课题管理和设计课堂实践、理论探索和论文撰写。

  十一、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需要

  本单位支持此项课题研究,并将努力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必要经费及设备需要。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4

  一、 课题的背景

  1、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各国加强了沟通与了解,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作为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工具,我们迫切地需要学习,而且从语言的最佳学习期---小学阶段学起。目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而小学每周的英语课时很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2、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现状:单词对话认读不到位,文盲较多。有部分学生只会说不会认读,写更困难。课堂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有也是单纯的操练,缺乏具体的语境。

  (2)年级越高英语成绩掉队的越多。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养成,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减弱,成绩下滑较多,知识遗忘较快。

  (3)班级人数多,课时少,学生操练的机会少,导致学生每节课的知识都不能消化,学习自信心受挫。

  (4)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多样,教材钻研不透,教学手段简单,对学生了解不够,教学活动设计不够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对单词句型的认读不到位,自主学习能力极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

  二、课题理论依据

  课堂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英语不同于其他学科,在重视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外,更要关注语言技能的.掌握、运用和实践。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语言的学习、操练和模拟运用越有效,真正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也就更容易。课堂教学有效性包括了教师教的有效性、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初步的研究。

  三 研究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针对我校教学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研水平,促进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使英语学习交际的目标更早实现。

  四 课题成员简介

  包贤惠,女,小学高级教师,英语本科学历,登特科中心校英语教师,曾获得旗级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教学论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

  策略的实践》获国家级一等奖,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英语语法教学》获自治区级二等奖。

  敖丽梅,女,小教一级,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本科学历。20xx年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次参加旗级教育教研活动。在教育论文、教师基本功和英语口语方面的比赛中均获得较好成绩。

  金建军,男,小教高级,毕业于通化师范学院,本科学历。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多次参加培训教研,教师基本功较扎实。

  张爱华,女,小教高级,本科学历,毕业后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多次外出学习,参加教研教改,教学基本功扎实,成绩优异。所著的论文多次在自治区获奖。

  五、研究开发内容和预期成果

  本课题主要研究探索一条适合的能提高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尤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要注意三个方面

  ①单位时间里输出的信息量多少

  ②单位时间内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多少

  ③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用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

  2、学生课堂英语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各种比赛、调查等活动检测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掌握运用情况,尤其在单词对话的认读,语言的运用方面。

  3、 教师课堂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包括教师在备课、钻研、教案的预设,课堂生成的把握等方面。

  4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导入、新授、操练、巩固、应用这几个环节的有效性。

  六、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和应用情境教学法原理和新课程理论理念指导研究活动,注意积累其他学校及个人的有关外语教学成功经验的材料,并系统归类比较,甄选有效教学经验作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分析找出共性问题,掌握研究的起点和脉搏,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3、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归纳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撰写经验总结及论文、实验报告。

  4、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举止,及时发现和记载学生喜爱、学习效果较好的活动方式,以便积累研究实验的经验和材料。

  七、进度的安排

  本课题实施的时间为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共分三个阶段:

  1.启动阶段:(20xx.12——20xx.03)全体成员深入调查确定研究课题,对照评审要求填好课题申报表;加强学习,阅读相关资料,做好理论储备,培训课题组教师;集体研讨形成研究方法完善试验方案,展开调查,撰写有关研究文献资料,针对学校实际制定好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阶段:(20xx.03——20xx.10)记好活动案例,积累经验,关注课前准备,改善学习方式,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课题组教师实践、交流、分析、评比,做好本阶段的阶段性课题研究总结。

  负责人组织调控研究方向与进程,发现研究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研究成果,组织撰写研究论文、报告。在这一阶段,我们从具体内容入手,全面开展研究工作,探索教师的教学准备能力、教学实施能力以及教学评价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质量。

  3.总结阶段:(20xx.10——20xx.12)全体试验教师共同研讨,提炼研究成果,完成论文,阶段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对教师的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等方面和学生学习成果开展汇报展示活动,做好结题准备。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5

  一、开题活动简况:

  20xx年xx月xx日《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开题报告会,在xx县xx小学多媒体室举行。在xx县教务处课题组成员及定远乡全体班子成员,各教研组组长,省、市、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共xx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田洼小学校长xx主持。

  第一项:

  课题主持人陈涛同志首先就《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做开题报告。他介绍了该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课题研究状况,构建课题的框架和课题的研究方案。

  第二项:

  分别由各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的子课题研究的行动方案作介绍。同时,课题组领导表示对本课题研究要全程关注,定期监督指导,并积极创设观摩会、展示会、研讨会的交流平台,在全县教师中推广实验,总结经验。以推进全县的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

  第三项:

  乡教研室主任苏主任同志讲话。他指出本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能有效推进目前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各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他认为,主持人陈涛教师是市学科带头人,理论起点高,实践能力强,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高屋建瓴,具有指导性。其他成员所在的教师,教科研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对课题研究,有丰富的经验,一定会搞好这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更大的成效。

  第四项:

  田洼小学校长,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张春献同志表态讲话。他号召与会的各科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以本次开题报告会为契机,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运“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打造生本课堂,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做到研究与实践和谐统一,做研究型的优秀教师。我们学校将大力支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最大限度地为课题组成员提供研究资源,拓宽研究渠道,适时请有关专家到校指导,定期派课题组有关成员到知名学校交流学习,推广研究成果,提供经费保障。

  二、开题报告要点:

  (一)题目: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研究。

  (二)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

  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

  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三)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实践型的研究,本着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以课题组活动为主要形式,进行以校为本的有效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组将组织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科研活动,边行动边反思,在反思中总结提升。

  其次采用文献研究法,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撰写读书笔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课例研究法,进行课例展示,组织教师说课、听课、观课议课、研讨,使教学实践不断地重建,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经验总结法:课题组在前期工作、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和反思,形成成果。

  (四)组织及保障:

  1、主持人及主要成员的科研能力。

  课题主持人为xx常务副校长(主管语文科研教学等),学校科研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中,一人为教研组长,一人为教导主任,一人为区学科带头人,多个课例获省、市、区的奖项。

  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校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均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2、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分工。

  研究内容与负责人:xx。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6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课内外作业的现状:

  ①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试卷中出现的形式作为课外作业的模式,完成同步练习,机械、重复的较多。作业陷入机械抄记、单调封闭的误区不能自拔。那些限于室内,拘于书本的静态作业使学生埋头于繁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作业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围着书本做文章的现状,削弱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②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教师在布置练习时只从本身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练习、作业形式单调,书面作业似乎是其唯一的形式,毫无新鲜感可言,更谈不上趣味性,致使众多小学生逐渐形成不良的作业习惯。

  ③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练习中变得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改革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练习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练习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多角度,让学生动起来,使练习活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以便收到较好的效果。

  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目标

  通过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活动的视角: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以“数学”的本源为追求,以“有效数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目标,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动手学数学的活动组织模式。

  三、概念的界定

  练习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练习有无效练习与有效练习之分。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是指能使学生快速、深刻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同时还要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课题中所指的练习包括课堂内的各种练习,如书面练习,口头练习,动手练习等;同时也包括课外的练习。

  四、实施策略

  1.课内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课外练习有效性的实施

  ①课前作业。调查表明,大都的数学老师不太习惯给学生布置预习,有的老师会把上课做的教具也会给学生准备好。而我们觉得有些内容学生可以看懂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有些教具学生能准备的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准备。②课后作业。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布置的作业越多,学生错的也越多,因此在课外作业上我们要求少布置或不布置书面作业,而布置一些其它形式的课后作业。

  (1)实践性作,实践性作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性作业。这种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得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而且使学生主动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教了利息后,让学生向银行职员或家长调查,询问提前支取或延后支取的利息情况。

  (3)研究性作业。通过设计一些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施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练习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要注意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地实现“练在关键”。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生活性原则

  练习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原则

  练习无论是在内容的选取还是形式的呈现,都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自主创新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5、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包含两个意思,首先从学生方面来考虑,练习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既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从知识系统上来考虑,练习必须要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加大难度。

  六、理论依据

  ①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杜威更提出“教育基于行动”。因此,以数学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②“数学化”理论。

  “数学化”理论认为:人们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以发现其规律,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化”。“数学化”是学生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横向数学化”把生活世界引向符号世界,又通过“纵向数学化”把符号世界一步步地完善。学生的“数学化”的进程贯穿在其所经历的数学活动中,活动是学生“数学化”的根本途径。

  ③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数学活动设计,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七、研究对象

  本校四年级学生。

  八、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用于量化分析,做好前测后测记录,为制定“测量评估”指标,总结经验,提供事实依据。

  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学生或班级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学生做好跟踪调查,为他们建立研究档案,以此作为研究资料。

  经验总结法:对实验中出现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经验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九、研究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

  时间:20xx年2月至20xx年3月

  主要工作:1、拟写工作计划

  2、制定实验方案

  3、落实分工

  4、拟写准备阶段工作情况汇报

  第二阶段:实施

  时间:20xx年3月至20xx年4月

  主要工作:1、召开会议

  2、制定整体的研究计划

  3、课题展示

  4、阶段性报告及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

  时间:20xx年4月至20xx年7月

  主要工作:1、课题展示

  2、总结性报告及论文

  十、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报告

  2课题成果结题报告

  3、练习设计精编

  4、论文

  5、教案

  6、个案分析

  十一、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XX

  组员:XXX XXX XXX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7

  20xx年5月11日开始,我校承担了胶州市课题--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进一步教师对此课题的认识,提高教师实施的自觉性,学校特举行开题会。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同样,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往往它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

  二、理论意义:

  "学习习惯"的界定: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

  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胶州市立项课题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课题组开始成立时,学校与课题组成员签定了《课题申请报告》《课题研究任务书》,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权利作出明确的规定,保证他们认真参与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吸收了一批优秀教师来参于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4)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外事市以及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就设计了关于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将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进行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18道试题。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课题组要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低、中、高三个阶段,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

  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

  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其次,我们要借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坏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再加上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选,或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教师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研究阶段及预期研究成果

  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1、申报课题。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3、做好动员发动工作。课题实验方案、实施计划

  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2、全校教师选定自己实验课题。3、全面深入开展研究。定期做好汇报、总结工作

  结题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

  七、课题人员分工

  --小学生数学、综合科等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英语科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需要教师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今后此课题还应在深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丰富,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理想远大,不怕挫折,敢于迎接挑战的成功者。"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8

  一、课题名称:《小学音乐课堂中电子白板运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音乐教师不但要在音乐课堂上进行音乐知识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审美教育。比如,在进行唱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学会唱,还要运用白板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把音乐歌曲所表现、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等都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体验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运用与研究还相对薄弱。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迫使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要更为广泛。小学音乐课堂中课本加电子琴组合已经很难适应多角度、高层次的教学和互动教学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中有视听结合功能,把声与像合为一体,教学内容丰富且容量大,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现在使用较广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它的有效运用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技术基础。电子白板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宠。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课堂教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这种全新的教学媒体能使教师提升常态教学,使教学自如,课堂和谐,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轻松和高效,为课堂教学增添动感和活力。

  三、课题研究现状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教育要跟上科学和社会现代化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信息化。上世纪后期以来,我们经历了从黑板到书写白板、从书写白板到电子白板、从电子白板到交互白板三个主要阶段。从电子白板发展到电子交互白板,这是白板发展史上关键的一步,它不仅是教学技术的变革,也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的革新。

  20世纪末,世界上有此国家已经开始普及电子白板的教学应用。其中又以英国最为盛行。在欧洲、美洲,有些国家也开始在教育中普遍采用电子白板。国外电子白板普及应用的实践表明:交互白板能与基础教育的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教学相整合。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交互式白板有利于教师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有利于开展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电子白板在音乐课堂期待有新的突破!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达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根本性转变,提高教师的信息技能和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合理的使用电子白板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3、通过研究,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素养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主体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知识水平。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研究主要内容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这是本课题的重点所在。从学科知识维度进行的研究来看,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欣赏课、表演课等,结合白板的功能,分别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也需要课题研究作出相应的解答,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以其多种功能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被逐步普及和推广,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宠。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了课堂教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研究重、难点

  围绕“有效性”来探寻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课堂变低效为有效,变有效为高效,变高效为优质课堂。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查阅有关白板教学,了解、整理当前电子白板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关于小学音乐课堂电子白板运用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包括他们的成效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形式,了解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电子白板运用情况,掌握教学过程中白板运用存在的不足、困难及方法,为电子白板的有效运用打好基础,掌握第一手资料。

  3.个案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状态下教学,有意识地搜集相关问题的个案和实例,为研究提供鲜活范本。

  4. 经验总结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分析白板技术对教学的实际意义,总结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六、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xx年9月至20xx年8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0月)。成立课题组,申请立项,明确分工,搜集、整理资料

  2、具体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6月)。该阶段又分为三个具体的研究阶段:

  (1)、20xx年11月——20xx年2月,调查了解本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方案。

  (2)、20xx年3月——20xx年12月,将电子白板教学引进音乐课堂,课题组老师进行课堂教学,集体对课例进行研讨,并作深入分析、反思、总结。

  (3)、20xx年1月——20xx年6月,研讨交流,探索新方法、新发现,形成论文集。

  3、课题结题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整理研究成果,申报结题评估验收。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负责课题的全面工作,课题申报,课题实施方案的策划、制定,课题实施的组织、管理、结题报告的撰写等。(江燕、倪世银)

  2、摄影、资料收集与整理、课题相关报道。(许琳琳、陈金莹、周颖、潘姗姗)

  3、会议记录、课题研究工作简报(张薇、李玉洁、刘苏燕)

  4、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研究指导、培训研究人员。(汤晶晶、徐俊杰)

  5、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开展研讨课活动,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研究资料(课例光盘、案例集、学生作品集等)。(课题组全体成员)

  八、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由是肥西县小学音乐名师工作室成员及桃花镇中心学校部分音乐教师共同参与完成,他们都具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青年教师为主,肥西县教育局音乐教研员汤晶晶老师和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徐俊杰老师负责指导。

  (2)设施配备。

  最近几年,学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了班班通工程、多媒体教室等教育设施建设,学校网站日趋完善,为保证课题实施创造了条件。

  (3)科研手段。

  主要采用“实践——反思——实践”的行动研究,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并把课题研究与平时的学科教研组活动相结合,保障研究,又实现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利用信息技术定期开展研讨课进行探究并采用案例研究、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资料汇集。

  (4)经费保障。学校为本课题的启动和实施提供足够的经费,保证课题的正常开展。

  九、预期成果及成果的呈现形式

  1.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高,增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元化。

  2.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对音乐课充满兴趣,提高课堂教实效性。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9

  一、课题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教育要从注重应试转向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方向,面向所有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科学素养、劳动技能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活跃地发展。这明确了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音乐课是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音乐素养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如何让音乐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为了使小学音乐课堂更具现代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尝试引入多媒体技术,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

  二、课题的由来及研究的意义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呈现的教学信息生动、形象、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综合思考,从而形成对知识的全面理解。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基于我国教育和现代媒体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探讨其规律、原则和方法,构建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指导实践中的教学活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

  2、在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深入研究教育教学领域,获取了大量第一手的教育教学材料。在整理和分析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筛选精华,剔除糟粕,从表面现象逐步深入挖掘,探索其中隐藏的规律性内容。通过这一过程,我们逐渐发现了一些新的规律性现象,从而加深了对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的理解。

  3、通过课题实验研究,能够为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相关理论提供新的数据、新的例证和新的经验,同时对新的理论进行验证,从而推动课题实验研究取得新的突破,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媒体和技术的理论体系。

  4、从课题实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再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教育教学质量必将得到提高,教育事业必将不断发展。

  多媒体音乐课是一种结合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媒体的教学形式,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充满好奇心,对多种感官刺激有着强烈的反应。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和多种媒体的结合,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增加音乐课教学的信息量,还可以通过图像展示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变得更加具体,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提出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研究》课题,旨在改变传统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他们的音乐知识领域,激发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希望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小学生带来更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音乐学习体验。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课题界定: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人类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满足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本身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为了使学生更能容易的学习接受音乐知识,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来辅助音乐课的教学工作,使同学们丰富了情感生活,音乐欣赏的能力也不断的提高,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2、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多媒体技术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它所传达的信息生动形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体验,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提升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激发音乐创作的灵感,开阔学生的视野。在音乐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通过多媒体音乐课程学习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2、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具备基本的音乐素养。

  3、从小学音乐课堂出发,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情况,并分析学生们对音乐欣赏能力培养的需求。通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学习状况,为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提供参考和建议。

  2、多媒体教学管理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上的重要作用。

  3、研究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地位。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参与对象:竹峪镇中心学校全体学生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提出小课题的立项申请。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

  2、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依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根据自己的研究设想进行具体的研究。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探讨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我会对自己所带学生的音乐知识能力进行详细而深刻的分析,了解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之处,以及音乐带给他们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分析他们的反馈信息,我会找出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音乐课堂气氛,根据调查研究改进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充实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在轻轻松松的课堂中学到自己想要学习到的知识。

  2、在进行研究过程中,记录、整理和展示原始资料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对细节的观察和记录,以便进行反思和改进。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一个阶段研究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推进研究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汇总研究成果。

  2、撰写总结性的课题研究方案,接受课题研究专家的鉴定。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法、观察法等。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我的实践和研究,我希望探索出一些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音乐课教学模式,以期在未来的音乐课堂中推广和运用。我希望为学生打下坚实的音乐学习基础,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让他们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感到快乐和幸福,让学习的乐趣与兴趣日益增强。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0

  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及终身教育的基石,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小学语文的习作训练不仅直接关乎学生的遣词造句和叙事水平,对学生未来的语言文字造诣和思维深度及广度都有着深远影响。但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教学指导策略落后、教学资源不足、学生配合度低、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如何制定出一套可行性高且能有效提升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教师指导策略成为实践的挑战。

  一、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与现状述评。

  1.研究价值

  开展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研究,其根本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同样也对老师习作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能有效的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

  2.研究现状

  我校地处农村偏远山区,为了提升写作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结合本地实际,依据新课标,来研究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略,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因此,为促进提升教师对习作起步的指导,提升教学水平,改变习作指导模式,按照我校教务处20xx至20xx年教研工作计划,结合教学实际,确立了这一研修课题。

  《新课程标准》对三年级作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在我们学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有作文书,最少一本(综合类),多本的自是不少,甚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各个类型,一个类型一本,遇到作文课,就在五花八门的作文书上去找,内容差不多,连读都不读,抄下来就完事儿了,作文本一交,脑子里没留下蛛丝马迹。还有老师,布置家庭作业就是回去写一篇某某类型的作文。

  习作在学生心目中是一座大山,那座山直插云霄,看不到上山的路,看不到山顶,也没有登山必须的工具“安全带、主锁、丝扣锁或自扣锁、扁带,下降器、头盔等。”作文这座山在学生心目中不亚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难和怕。而在老师心目中,也是把作文当成了“攀登珠穆朗玛峰”,老师害怕讲作文,害怕阅作文,害怕讲评作文,归根到底一个字“怕”,学生怕作文,老师怕作文。既然作文是一座山,为啥老师和学生不手拉手一起攀爬?一起欣赏沿路的风景?

  综上,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指导,来有效的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用眼去看自然,用心去感受生活,把自己看到感受到的,用文字来表达真实的情感呢?这很值得我们去研究。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让三年级学生养成观察生活、走进生活、感悟生活的习惯,能及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比较流畅的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能正确的表达思想情感。

  (2)使三年级学生做到说写结合。能把日常生活中见识到的,书中积累的,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比较准确的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3)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写出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尽可能丰富些,以此提升习作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掌握围绕一句话把事情说清楚的习作方法。

  (5)通过研究提升教师习作教学的能力,学习并积累习作指导的方法,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困难及问题研究。从学生入手,是兴趣没激起还是观察不仔细?是方法缺失还是条理不清?是语言平淡还是口语较多?是描述空洞贫乏还是所学不会应用?等等问题,从教者入手,是方法指导不具体,仿写不及时,素材没抓住等等原因,做细致的分析评估总结,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结设计出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型策略。

  (2)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借阅图书,让学生爱上阅读,通过讲故事,使学生勇于展示善于表达,从而树立自信心。②“亲历”对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习作兴趣提升的'研究。通过研究提升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激发表达的欲望,习作成为孩子们“我手写我心”的交流平台,享受表达的乐趣。

  给学生不拘泥形式的创造习作机会,作文素材随手拈来,,不为写作文而写作文,能减轻习作带来的负担的研究。 ③及时仿写对习作方法的指导作用研究。为了使意思表达准确,让学生不断尝试变换语气,替换词语,使学生逐步养成字斟句酌的好习惯。 ④ “我是小小书法家”“故事大王”“剪报”“成语接龙”“查字典”“巧手大比拼”等班队活动,对学生作文水品提升的辅助作用研究。。⑤探究出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1.研究思路

  图1 课题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以下方法:

  (1)文献法。利用校图书馆、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广泛搜集课题相关资料,为课题后期教学策略设计打好基础。

  (2)访谈法。课题组利用自身资源,对践行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访谈,广泛吸收同行的优秀教学经验。

  (3)实验法。本课题将切实利用成员优势,将试推行的教学策略进行试点研究和对比研究,通过同校异班间习作成绩对比、异校间习作成绩对比等,对比分析策略的有效性和不足。

  3.计划进度

  时间

  研究内容

  20xx.11-20xx.02

  (1)成立课题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2)召开研究开题会,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和学习

  20xx.03-20xx.04

  (1)通过教师座谈会等形式,了解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

  (2)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上传至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和互动

  20xx.04-20xx.06

  (1)参加研究课题的小组成员,共同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进行公开课教学,不断修改总结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指导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及时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等;

  (3)定时召开小组讨论会,交流指导心得和经验,撰写并上传课题中期报告。

  20xx.07-20xx.10

  不断跟踪分析,前后对比,取长补短,确定科学有效的作文起步的指导策略。

  20xx.10-20xx.11

  (1)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

  (2)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4.前期研究基础

  课题负责人具备一级教师职称,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已二十七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日常工作中喜欢阅读,善于学习其他老师好的教学方法,经常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善于创新。

  课题组其他成员都是工作在第一线的骨干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兢兢业业,富有激情,责任心强。

  5.资料准备情况

  当前,课题组已经大量的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学情,拟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研究的真实性,方法的可行性。

  四、本课题研究的中期成果、最终成果,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研究的中期成果:

  (1)针对三年级习作起步阶段方法指导组织公开课教学,评议课,不断修改总结各种方法的可操作性。

  (2)归纳特色指导方法,写出随笔,案例,论文。

  2.研究的最终成果:

  (1)研究报告。形成《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师指导策咯研究》成果报告。

  (2)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一份。

  (3)学生优秀作文集。

  (4)“亲历”对学生习作起步兴趣的研究。

  (5)成果展览册。将“书法比赛”“我爱阅读”“故事大王”“剪报”“手抄报”等实践活动的实录作记录装订。

  3.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

  (1)课题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有效性方法、有效性实现途径、有效性动态评价等成果,可直接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

  (2)充分发挥课题组的实践平台优势,将课题成果直接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验证,最终取得的结论、理论、方法和工具可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借鉴。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深远影响。如今,进入信息化社会,人们无时不刻都离不开网络,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占据了庞大的网民比例,并且这一比例还在不断增加。青少年们在网络世界中探索、学习、交流,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青少年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网络使用的大部分比例,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甚至认为离开网络比离开家人更糟糕。据调查显示,目前的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比高达60.6%,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也达到20.4%。他们经常说的口头禅是“你e了没有”,上网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面对青少年对网络的狂热追求,如何正确引导他们的网络使用已经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为青少年的教育提供一些较为可行的方法与途径

  2、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些贡献

  3、有利于本课题组成员科(教)研水平及其自身素质提高,引导大家关注社会,关心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和目标

  1、借鉴的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称为结构主义,它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意义的过程、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和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

  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九种智力,这些智力的组合形成了个体的独特智力结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性,选择和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策略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开发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整合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本主义理论:

  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人文精神的最高境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该学习理论因为崇尚自我实现、自由发展、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因此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教学中,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都以此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理想整合能够更好的实现同伴教学、分组学习、合作学习、发现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等的实验研究,证明观察模仿可有效处理病态恐惧,强调直接改变行为本身,不必重视行为背后的动机与人格特质,只要增进个人与环境互动的技巧,不良的适应行为是可以改进的,且由于人类具有强大学习潜能,所以环境变迁恰好足以导致个体成长。

  2、目标

  (1)、了解青少年使用网络对学习、思想所产生的.后果

  (2)、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3)、解决青少年迷恋网络的措施与方法

  (4)、如何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情况(含上网时间、原因、目的等)

  2、上网游戏、娱乐对青少年思想、心理、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成因、

  传导机制、行为后果)

  3、对上网的特别案例进行研究

  4、如何解决使用网络所带来的的消极后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搜集有关事实材料。

  2、行动研究法:成员共同合作

  3、个案研究法是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单一、典型的对象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考察,来了解对象的发展变化和特点。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对象,从而揭示出一些线索和特征。

  4、经验总结法:以个案研究为依据总结出上网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5、实验法:将解决对策放在选定的对象上加以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x年5月——7月)

  (1)理论学习,课题论证

  (2)成立研究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年9月——x年8月)

  开展实验,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阶段(x年9月——20xx年5月)

  撰写论文,完成报告

  2、采集的信息

  3、对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七、课题研究成果

  八、对研究过程的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2

  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许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勿庸置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多位目标、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课堂生成……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我们的课堂日益呈现新变化、新气象。然而,我们还是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试图体现新课改的种种新理念。但静心反思时总觉得有许多缺憾。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类数学问题,加强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十分必要。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实验。

  三、研究的目标、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和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方法。

  2、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子课题设计:

  1、学习目标定位的准确性、可行性。

  2、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学情境的有效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课堂生成的有效性、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3、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课堂教学的细节。包括板书设计、习惯养成、位置移动、引导点拨、课堂总结……

  5、开展多元化的数学学习评价。

  研究重点:增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确保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促进教师转变数学教学的观念: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增强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探寻一条有效地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会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研究过程

  实验时间为三年,主要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XX.2—XX.3)

  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主体教育论》及有关信息、资料,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2)实践探究阶段:(XX.3—XX.11)

  依据研究方案,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理念、方法、实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强日常沟通,不定期的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3)实验的总结阶段: (XX.11—XX.12)

  ①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②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③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3、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来研究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学生对具体措施的反应,努力做到“行动—反思—再行动—再反思”。

  (2)观察法: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相关要素进行第一时间的记录和描述。

  (3)比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师,平行班对比等,分析相关要素的关系。

  (4)调查法: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学后调查,把握当事者的感受和课堂教学实效获取“定性”与“定量”的双重资料。

  (5)个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采取提高效率后的成果。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 部分教师理念异化为目标,在隐藏目标的泛化、扩大化与多维目标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热闹的“多言堂”、频繁的合作与讨论,使得不少课堂“形”聚“神” 却散。

  (3) 部分课堂过分地拉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课堂学习的整体效率下降。

  (4) 过度地依赖学具操作、数学知识泛生活化的现象,造成学生数学化思考缺乏,阻碍着课堂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课堂过分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与课堂的生成,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有畏首畏脚的'现象和被弱化的趋势。

  2、创新之处:

  我们作为农村的一线教师,与新课程密切接触几年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题目变活了,错误变多了,分数变低了”。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改,我们从农村小学的视角出发思考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要求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用数学的眼光捕捉信息、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学起来是很困难的。新课程注重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和实践体验性,很多家庭作业形式也由原来的书面作业转变成操作实践性作业,有的则需要在家长的帮助和支持下才能完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难实施见效。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及硬件设施相对较差,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操作或实践活动往往由于学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师或个别学生的演示验证一下,大多数学生无法亲历实践的过程,无法在操作中观察、分析和体验。动手能力弱在农村小学生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某些老师仍然迷信于题海战术,高耗低效,让学生练技巧出成绩,把学生当作盛载知识的容器,当作彰显自己教学业绩的筹码。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段成果

  总结出较系统的、可操作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切实提高我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公开课 XX年5月

  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由单向发展向综合形延伸。 竞赛、检测 XX年9月

  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业务水平得到提升,培养出区教学骨干2~3名。 证书 XX年6月

  教科研理论成果突出,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0篇以上。 发表 XX年12月

  最终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理论体系,在一定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论文集 XX年6月

  培养出市、区教学骨干2~3名,区学科带头人1~2名。 证书 XX年6月

  我校数学教学质量居全区前列,在全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 竞赛、检测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专业引领:

  聘请教研室领导等作为本课题的顾问,定期来我校做专家讲座,听实验教师的随堂课,进行随机检测,与其他学习的班级做比较研究。

  2、优质团队:

  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区骨干教师、区教坛新秀、优秀一线教师组成。

  3、管理经验:

  我们提出“确立效率意识 ,促进师生发展;强化系统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增强责任意识,发挥引领作用;加强规范意识,保证研究质量”等课题开展组织策略。探索实践课题实验的激励机制,可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4、理论基础:

  课题参与者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实施等均具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前期研究比较到位,已有相关的学术论文发表、获奖。

  5、经费保证:

  学校能提供课题实验所需的经费,保证给予方便。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3

  一、研究背景

  1.阅读经典: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际和新兴国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发起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而作为核心课程之一的母语课程,它的改革普遍受到所有国家的重视。阅读是母语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在这次国际化的母语课程改革中各国逐渐达成一个共识——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母语素养和民族母语素质的必由之路。许多国家都将阅读经典列入本国课程标准等正式文件并作出明确的规定。如:英国,根据《英国国家课程英语》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阶段的课程中,学生应阅读以下作品:(1)莎士比亚的两部戏剧。(2)主要剧作家的戏剧,如克里斯托弗马娄、J.B.普里斯特雷、萧伯纳、R.B.要利敦的作品。(3)1900年以前出版的两部有主要作家写的小说,从以下作者中选取:(提供14位作家的名字)。(4)两部在1900年后出版的,由主要作家写的高质量并且是在评论界已享有盛名的作品,如(4位作家的名字)。(5)1900年前出版的由四位主要诗人写的高质量作品。(6)1900年后出版的,在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四位诗人的高质量作品。此外,德国巴符州语文教学大纲分年级分体裁给学生列出了国内外众多文学家及其作品。法国则为高中学生列出每年的“作品清单”。美国教育部颁布了中学生必读书目21部,其中美国6部,英国5部,俄国2部,法国1部,德国1部,古希腊4部,古罗马1部和《圣经》。由此可以看出,阅读经典已成为各国母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2.阅读经典: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国际化日益加剧、文化多元化急剧演变的现代社会背景下,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作为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课程价值定位为“使学生能够站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具有足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在文化扩张或冲击中得以创造性地发展”。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这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阅读中外经典!使学生在阅读中外经典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同时,“尊重、借鉴并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使学生能够“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 基于以上认识,这次语文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的概念、目标、达成目标的方法等问题做了重新的定位和深入系统地阐述,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如: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的要求;此外,“教学建议”也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重视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评价建议”里也明确提出了“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感悟,加深体验与领悟”的评价要求。并且《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设置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两个内容。这些内容的出现,都说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中外经典是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3.现状分析及遇到的问题

  (1)受社会日益主流的“快餐式”阅读和“读图式”阅读的影响,学生的阅读活动日趋平庸化。学生的阅读活动不能引发他们对社会、人生严肃而又深刻的思考,他们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精神愉悦和心灵震撼。此外,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对异域文化缺少了解,这与本次语文课程改革要培养“立足于中华文化的基础上,

  放眼世界;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实文化生活”的学生的课程目标相差甚远。

  (2)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优秀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师资水平的限制,要想比较系统的阅读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很困难。此外,目前市面上的课外读物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语文素养的提高。 (3)广大的一线教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多年来一直缺少一种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阅读课外经典的机制和策略;同时对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缺少系统科学的认识和操作方法。而教师更多的是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些时断时续的尝试,缺少科学的行为研究规划以及相关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建构。

  (4)关于新课程下引导学生开展大量阅读文学经典的实验,我省有部分地市、县区作了许多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大多侧重某一方面的研究。

  二、研究依据

  1.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认为,博览、诵读、精思、背诵,是学生接受丰富的文化滋养,积累语言培养感悟,形成较扎实的语文功底的有效方法。

  2.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有关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和各学段的阅读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在开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委作品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整个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145万字。

  3. 当今众多教育界和社会知名学者对读书的论述。

  朱小蔓(中央教科所所长、党组书记):希望从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会渴求知识,共同用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

  朱永新(苏州大学博导、苏州市副市长):尽管我们的技术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前行,但是同时我们人类的前途也不断受到挑战,挑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类精神发育的迟缓。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一直认为阅读问题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如果不再重视阅读,再不建书香校园,进而推动书香社会,我们这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就是值得担忧的。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是一种品味、一种心境,它伴随着人的成长。

  金保成(中央教科所):不读书便没有底气,读书应当从孩提时开始。

  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读书是人净化心灵、走向文明的标志。

  严文番(美国宾州大学):研究如何读与研究读什么,对于我们同样重要。

  郑汉文(香港中文大学):对学习者而方,阅读的深度比其广度来得更重要。

  商友敬(著名教育学者):不翻开孩子们的书包,你就无法想像他们读书的贫乏。

  徐雁(南京大学):不阅读的民族便谈不上有民族精神、民族之魂。

  方展画(浙江省教科院):教师要少讲一点,学生要多读一些,把学习的权得还给学生。

  范培松(苏州大学):呼吁理顺教育体制,还师生以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杨九俊(江苏省教科院):读书,为孩子构筑一个更理想的心灵生态。

  傅维利(辽宁师范大学):趣味是阅读的根本,竞争是阅读的保障。

  程斯辉(武汉大学教育学院):不锻炼便没有体能,不阅读便没有智能。

  王嘉毅(西北大学):读书带来知识,读书更新理念,知识与理念改变命运。

  范小青(著名作家):喜欢读书的人,在最浮躁的.世界里都能享受心的宁静。

  陶文瑜(著名作家):阅读是用心灵勾画美的过程。

  4. 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条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大纲规定的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

  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他还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教师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三、研究目标

  1.探索有关母语阅读教学的规律,构建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经典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方法。

  2.开发编写一套《语文经典读本》。

  3.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厚语文积累;促进实验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专业成长;丰富实验学校的文化内涵,提升实验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实实验学校的办学特色。

四、研究内容

  1.小学生阅读经典的内容研究

  (1)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文本应具有的特点;

  (2)中国古代传统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3)中国现当代经典文本在小学生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4)各类体裁的作品在小学每个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5)背诵篇目在各年段所应占的比例;

  (6)外国经典文本在小学各年段阅读中应占的比例;

  (7)小学生阅读经典文本组合呈现的体例设计和原则等问题。

  2.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研究

  (1)提高课内阅读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和手段;

  (2)研究打通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联系的途径和方法;

  (3)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4)如何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5)如何搞好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6)如何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7)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8)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9)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何培养;

  (10)如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认中华文化;

  (11)如何通过阅读域外文化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人类的文化产生敬仰、吸纳、尊重的情感,胸怀世界,放眼未来;

  (12)课本学习中如何渗透相关阅读内容;

  (13)如何利用家庭、学校、图书馆等资源丰富阅读内容;

  (14)阅读与语文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与研究性学习;

  (16)如何实现学生对文本正确的多元解读;

  (17)小学生阅读的基本方式和操作策略;

  (18)小学生个性阅读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19)教师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角色;

  (20)小学生阅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等问题。

  五、研究方法

  本课 题在实验过程中,将主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辅之以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教育科研方法。

  六、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 (20xx年6月—20xx年7月)

  (1) 20xx年6月—12月,完成实验论证和方案的制定;研究试验前测工具;研究《语文经典读本》的编写体系,完成下册的编写;完成实验单位的申报工作。

  (2)20xx年1月—7月,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各实验单位完成实验前测工作并写出前测的分析报告和学校的实验方案;完成《语文经典读本》上册的编写、出版工作。

  2.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组织实验学校根据所确定的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构建阅读中外经典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2)使用、验证、修订、完善《语文经典读本》。

  3.第三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2月)

  对该实验进行全面总结、鉴定、推广。

  七、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实验报告。

  2.出版相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专著。

  3.开发一套优质的小学《语文经典读本》。

  4.录制优秀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

  5.出版学生相关的形式多样的作品集。

  八、研究组织机构与管理

  1.研究组织机构

  (1)实验项目领导组:

  组 长:王景华

  成 员:李家栋、各市、部分县区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校校长、特级教师。

  (2)实验项目执行组:

  组 长:李家栋

  副组长:各市小学语文教研员

  成 员:各实验县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部分实验校校长、教师。(3)实验学校(由各实验学校自行组建)

  2.课题实验管理

  该课题由省教研室管理,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定期组织研讨、交流。 《阅读中外经典 享受读书乐趣》课题组

  二0XX年二月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4

  一、 课题的提出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语文课标对低年级学生朗读的基本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种种原因使得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朗读能力较低,唱读现象仍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读不连贯,特别是长句 ;第二、一字一拍、拖腔拉调地唱读;第三、容易读错字,或添字、漏字;第四、诗歌、儿歌容易读成快板;第五、齐读中跟着人家节奏读,造成严重拖音;第六、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第七、朗读时缺乏感情。

  所以,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刻不容缓。通过朗读训练使学生从对文本的初读,读准、读通、读流利这些朗读的基本要求,到有感情朗读,达到以情发声,以声传情,才是真正的"情动于衷而发与言".其研究成果,对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以致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及推广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言所蕴含丰富的情感,并与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与体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许多名家有关朗读的论述。教育家叶圣陶就朗读也曾说过:"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激昂,委婉处还他委婉……务必尽情的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当时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当时的心灵沟通。"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就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三、研究的内容

  1、以语文课堂为实践基地,探索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一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朗读指导方法,使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学好语文。

  2、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较成熟的朗读指导技巧和方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3、制定一套有效朗读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2.探索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可操作方法。提高朗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研究的对象

  低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对小学朗读教学的资料和研究的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比较和归纳,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筛选有效经验,运用于本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在学生、家长中开展关于朗读兴趣、朗读习惯、朗读方法的调查问卷,分析朗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的学情、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为针对性地开展朗读教学策略研究打好基础。

  3、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期间,将在本校同年级各班之间开展行动研究,探讨实施策略并制定具体步骤,最后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以便推广研究成果。

  4、个案研究:选择一些典型学生,对个体进行跟踪分析,建立个人档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分析,跟踪观察学生个体变化。

  七、研究的策略

  1、研究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通过对当今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的办法,才能有效的进行朗读教学。

  2、研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有效朗读教学的具体方式方法

  (1)课内──训练朗读

  A、保证示范性朗读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读全文一遍,这一朗读可很有意思……,他念的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位意义的一半了。"可见,倾听高水平的朗读,是理解作品的一种途径,教师若能入情入境的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再一遍遍入情入境的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在对照朗诵,这可提高自身朗读水平。

  B、利用插图看图朗读

  低年级课文,有着与课文密切联系的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易于观察,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适时的运用插图配合朗读,会事半功倍。既对学生进行了图文结合的训练,为以后看图写话也打下了基础,又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C、配上音乐进行朗读

  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应配一些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在反复的配乐朗读、吟诵之中,达到了积累语言、训练朗读节奏、培养语感的目的。

  D、生动传神表演朗读

  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戴头饰、做动作进行表演读,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表演能力,还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演,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认识了其中的每个角色。把自己真正融入了童话故事中……

  (2)课外──拓展朗读

  课外是课堂朗读指导的有效补充,更是朗读指导的最终目标所在。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所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能仅仅只囿于教材。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小学生往往喜欢接受新的东西。教师为练习朗读,整天布置学生读课文n次,这样的朗读训练长此以往,只会令朗读变得机械化。因此,我们不妨引领学生拓展朗读适合学生年龄的特点的课外美文。

  (3)开展活动──推动朗读

  开展各种朗诵比赛: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推动学生朗读热情,提高朗读水平。

  3、对促进朗读的相关元素的研究

  朗读教学与文本、生活、正确把握文本基调等方面息息相关,在进行朗读教学时把这些相关的元素研究透,能更好地促进有效朗读。

  八、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本课题计划时间为二年,总体上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

  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并明确课题分工。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1、实施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班级。开展调查问卷,积累原始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2、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探索小学朗读教学策略。

  3、做好课题的结题报告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9月)

  整理研究材料和数据,完成课题报告和论文的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制定研究方案。

  2、收集课例、案例等资料,阶段性总结 .

  3、整理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十、课题组成员及职责

  课题负责人:彭小英(全面负责课题实施)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15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便是其中的一种,许多老师都运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比如班额大成员的,经常顾此失彼,部分合作学习习惯不好,最终造成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避免采取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提倡任务型教学途径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当代主流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学会如何与他人互相交流合作,例如学会模仿、倾听、尊重等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题提出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和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会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口头语言作为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担负起个人社会交际的重任。因此,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语言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二、课题研究设计

  研究目标与预期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即科学合理的分组,包括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再次,明确小组分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接着,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拓展创新任务,进行方式多样的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 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低效情况、低效成因、的调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整理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和相关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

  2、调查研究法:研究之处,对学生的合作小组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摸底调查,分析其低效情况、低效起因所在,有针对性的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调查,对研究成果进行针对性总结和分析。

  3、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实践的具体情况及时详细的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更好地更加理论性的指导教学实践。

  三、课题研究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学习阶段(20xx.12)

  依据区教研室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学习有利于本课题的研究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储备,搜集学生信息,做出合理分组。并撰写开题报告,突出可操作性。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1—20xx.9)

  这个阶段的工作最为重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实践,从而获得第一手的研究资料。为此,我将这个过程又分为四个小的阶段。

  (1)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求可行性途径。

  (2)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研究: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研究,从智力、心里、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教师因素等方面分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

  (3)根据实践反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课堂合作学习并及时写出“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低效的现状及成因”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阶段(20xx.10—20xx.11)

  整理研究资料,深入了解师生经验,进一步巩固已有成果,形成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将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归档整理,于11月完成《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前期准备工作:

  依据区教研室的评审意见,认真做好研究的起步工作:对学生英语小组学习的现状做出认真的分析研究,了解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了解现存的问题,为课题的正式开展做好准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方向,并撰写开题报告,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合作意识能力,突出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小学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1-16

课题开题报告04-28

小学音乐小课题开题报告03-06

小学英语课题开题报告12-10

小学英语课题开题报告11-07

大学课题开题报告10-18

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10-19

【热门】课题开题报告03-01

课题开题报告【推荐】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