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汇编15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开题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题开题报告1
区域教育的主要特征
多样与整体性
某一区域内可包含各级各类教育,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甚至高等教育等。因此,区域教育若想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水平,就必须冲破区域内部门条块界限,综合考虑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合理调整内部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劳动有效性和投入有效性,将稀缺(经济学名词,即表示有限和不充足的意思)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如果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各自为政,自我封闭,为本部门局部利益千方百计争取稀缺的教育资源,则不可避免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更加稀缺和浪费,从而阻碍区域教育整体、和谐地向前推进。所以应建立区域教育的网络系统,打破条块分割,加强综合管理,体现协作精神,发挥整体功能。
特殊性
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对区域教育的发展起着决策和导向作用。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区域教育更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因此,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在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本区域内教育的特点,充分认识能反映区域内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各阶段工作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区域教育实际,使区域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重视区域教育发展的特殊性本身就是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区域教育遵循 因时、因地、因人、因事 原则,量体裁衣,充分运用所有现在的和发掘潜在的教育资源,争创区域教育特色。
区域教育
区域教育在这里是指在地区级行政区划内的教育。譬如上海闸北教育、山东烟台教育、江苏苏州教育等都是区域教育,他们都是在地区级行政区划内的教育。区域内的教育性质、教育内容、教育旨趣、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评价以及相应外部支持系统具有统一性和相关性。
根据上述定义,区域教育相对于全国的教育整体而言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是子类与类的观系。区域教育一方面体现区域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另一方面又能体现全国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
区域教育的提出和实践是为了将特定区域内的教育发展更加符合该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全国整体性的国民教育从根本上规定了区域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但只有和区域特点结合起来,内外形成合力,才能发挥该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才能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的质量。区域教育同时也符合 因地制宜 的原则。如果全国教育采取 一刀切 ,不与区域发展的特殊性相结合,势必造成教育与实际脱节,阻碍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丰富的区域教育思想①,对研究区域教育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区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无疑会对国民教育的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区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也为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的办学目标应当追求与整体国民教育的一致或适度超前,而办学规模、办学模式、办学特色应当与区域内的整体教育相吻合,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才能更加充分地提高办学效益。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不损害未来几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②。即可持续发展是在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增加人均资源储备,使后代至少有同样多的发展机会③。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发展观,它激发人类的责任感和历史感,增强人类的生存发展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强调发展,并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与人口质量、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归根到底是强调发展的质量。随着对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从生产到消费、从工作到休闲等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更趋合理的发展过程。可持续发展遵循的原则是当代人和后代人同样享有正当生态环境权利。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减轻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树立人类不是自然的中心,而只是其中的一员的观念,强调人类在发展自身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教育作为全国教育的一个缩影和个例,它理应为区域的发展做出贡献。区域教育应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自我发展与调节,使区域内的办学效益、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增添区域发展的后劲,促进区域内的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
(1)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办学结构和办学模式,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培养大批各级各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整个区域内人口素质。
(2)区域教育应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地位,区域内政府确保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理解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
(3)区域教育应具有强大的内在活力。
(4)形式成区域内大教育网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充分利用。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依托性
区域教育不可能脱离区域社会诸要素独立发展,而要与区域经济、文化等协同发展。这是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依托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依托性的另一方面即是指区域教育的现有基础。即现有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者的认识基础。毛泽东同志说过 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④。发展区域教育一定要从区域现状出发,不切实际的冒进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到头来可能只是流于形式,陷入空想。
方向性
方向是灵魂,只有方向对头才能发展成功。譬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方向正确,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正确把握发展方向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一定要有方向。即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针,服从国家教育整体发展目标的前提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适应区域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
开放性
区域之间(包括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也应当互相开放,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独立地去发现一个科学事实、科学规律,或者独立地去发明、去创造一种新技术,经历的时间、耗费的劳动,不知道要多少倍于后人学习和掌握它们的时间。如牛顿发现二项式定理不知用了多少时间,而现在的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只要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可以学会。教育亦是如此。尽量多地借鉴和吸收适应于区域教育实际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是提高产出投入比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应当做好教育科技情报收集工作,它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线索,也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得到有益的启发。
超前性
区域教育的超前性与我国制定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相一致,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时要适度超前,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有效性,使区域教育朝着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
再生性
所谓再生性是关于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教育的再生性是指政府和社会对教育进行投入,并希望通过教育为社会培养和提供大量的各类人才和普通劳动者以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道德素质,依此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进而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产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教育再投入,使教育更进一步发展。如此反复,以至无穷。如果每一次反复教育与社会都有新的发展、新的进步,则说明教育具有再生性⑤,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再生性。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有其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内在要求。随着区域教育的发展,一是教育经费应稳步增长并更趋合理地运用,以满足区域教育量和质的需要。二是教育思想应不断更新。教育要紧合时代的脉搏,充分研究和熟悉本区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单纯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服务的,要研究区域内各行各业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对教育的要求、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对各类人才规格的要求,解放思想,在遵循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教育结构布局,冲破传统办学思想束缚,创办更多适应本地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学校。三是始终遵循教育规律。一切合规律性的、带有本质性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结合区域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和运用且不断升华和发展,使其更加切合实际,理论与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四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提高办学效益着眼点应放在既要努力找出普适性的、合规律性的东西,又要努力挖掘各自学校的带有特质性的东西。提高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是一个点的问题,但是区域内每所学校都提高了办学效益却有面上的意义。所以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再生性决定了既要研究每所学校所呈现出的点上的办学效益,又要研究面上整个区域内的办学效益。为什么在某种意义上讲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生源还是那些生源,师资还是那些师资,学校还是那所学校,投入还是那些投入,为什么不同的校长就有不同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这就是如何充分挖掘学校自身潜能、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有效性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再生性的问题。
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研究目标
提出适应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具有一定普适性、合理性的理论模型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研究内容与体系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寻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以上海市闸北区的教育为个案,深入探讨影响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分析它们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构划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体系。开题研究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即学校整体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等,进而扩展成七个子课题,每一子课题的研究都紧扣区域教育实际,凸现其区域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子课题1:学校教育整体水平推进。着重探讨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特色,努力找出学校之间差异性存在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提出可望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区域内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合格建设者。
子课题2:教育评价研究。着重于对学生的评价,注重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益,不单纯局限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还应对学生道德精神、文化素养、个性品质、交往合作态度等的评价,并将这些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馈,最后直接关系到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由此可以充分挖掘学校、校长、教师、学生诸方面的潜力。着重对学生的评价也体现了素质教育目标,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子课题3:课程改革研究。着重探讨区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和策略以及各类教育的渗透和分化。具体而言,课程改革要研究课程的综合和分立,研究课程三板块的运作体系以及内在联系,研究普通学校如何加强实践教学,研究职业学校如何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等。
子课题4: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着重探讨教育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构建人尽其才的运作机制,譬如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流动机制、储备机制等,使区域教育的师资结构更合理、更优化。
子课题5:教育手段现代化研究。着重探讨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教育手段现代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内容包括区域教育信息网络的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学校现代管理体系构建、教育信息的收集和开发利用等。
子课题6: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着重探讨区域内大教育的合理构建,使人力、智力、信息资源、工具、设施、资金、环境实现效益最大化。譬如各级各类学校的合理定位,多模式办学,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终身教育网络的形成,劳动的有效性和投入的有效性等。
子课题7:区域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研究。着重探讨教育外部、教育内部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要素,阐释总课题与子课题以及子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支撑体系。
与此同时,还要探讨邓小平教育思想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哲学思考、分析区域人口状况和地理人文环境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国内外区域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研究教育现代化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本课题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
研究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心理学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对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理论、模糊理论、混沌学、模式识别、非线性理论等技术进行理论建模。
研究关键
探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区域教育特质性与普适性的关系,关键在于提高区域整体办学效益,为区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方法。
研究特色
所研究的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立意较新,实效性强。本项目将学校教育整体水平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评价、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等与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并进行探讨。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具有普适性,必将对上海市乃至全国教育发展起借鉴作用。本项目紧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的地方负责、分级办学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符合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战略思想。
研究意义
开展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能够紧贴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使区域教育更好地为区域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服务。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着眼于提高区域内整体办学效益,充分发掘区域内各类教育和各类学校的内在潜能,构建更趋合理的区域教育网络系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担当起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崇高使命。
开展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教育科学理论,既提供区域内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又提供普适性的教育规律对其它区域起指导作用。因此,研究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对推进区域教育发展、对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战略思想、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基础
已举办由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的 闸北教育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会上,该课题组成员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从闸北教育的发展历程着笔,比较全面地探讨了如何实现闸北教育可持续发展。譬如如何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现代发展观,如何构建人才建设运行机制,如何进行教育手段现代化建设,以及教育资源如何更合理配置等,得到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研究条件
目前,全社会重视教育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各级政府都将教育放在本地区优先发展的地位,这是大的外部环境。就闸北教育系统而言,广大教育工作者为闸北教育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全区上下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将闸北教育向更高层次推进。区教育局和教育学院领导、干训部、科研室以及广大校长对该课题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本项目由闸北区教育局主要领导负责,共有成员37人,其中有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有博士2人、硕士6人、本科11人,其余都是大专以上学历。
经费来源包括课题申请经费和区教育局补充经费等。
课题开题报告2
课题的提出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努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轻负高效阅读,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阅读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讲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注重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一、低段:
⒈阅读兴趣的培养
⒉预习习惯的培养
⒊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⒋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二、中段:
概括能力的培养
质疑能力的培养3
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三、高段:
⒈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⒉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⒋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各位实验教师结合个人及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对教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分析,对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效率跟踪调查,对典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实例分析来研究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具体策略,让教师在课堂教得轻松、自信,让学生在课堂更加会学、善学、乐学,学得深入、有效。
⒈探索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⒉在所在学校形成阅读教学高效性研究的氛围,带动学校青年教师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所在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⒊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导和服务机制。
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程改革。其中强调改变学生方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学习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随着课改不断扩大,反思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终身学习”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几年来,指导学生反思成功之处,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学习正确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反思和研究这一活动,探索学习反思的恰当方法和策略,及时对现有方法作出调整或完善,使学生的反思学习更科学、更有效。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反思意识、反思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二、课题的涵义
“学生学习反思”指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在学习动机上自己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冲动,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自我反思意识,积极参与创设学习的环境、自我寻找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主动地学会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的学习方式。学习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认知特征,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以探索“指导学生培养学习反思的方法”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研究目标如下:
1、提高学生学习落实效益: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主体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反思学习,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落实效益。
2、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能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提出多种设想、采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促进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人际互动与资源共享:学习反思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协作与沟通的良好空间,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能学会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重合作,学会交流,学会资源共享。
4、通过多元评价,改进反思方法:通过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从而改进反思方法。
5、养成科学态度和精神:学生在学习反思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培养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和严谨治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与学生的反思学习密不可分。在教学中,学生的反思学习是培养创新意识较为有效的途径。
7、培养自我反思、自我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数学学科实施“学生学习反思”关键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出发,唤起生反思意识,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意系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建构、自我提升。根据学生反思学习发展的特点,此过程可分为“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不同层面的发展阶段,在这五个阶段中教师应遵守“学生反思学习三原则”,积极创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四位一体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反思意识、反思学习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认识学生学习反思中相互联系的五个发展阶段。“学生学习反思”从理论上讲应有五个发展层次,即“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能发展”五个发展阶段。自我认识是研究的基点,它可唤起学生反思意识的萌芽;自我调节是学生学会按自己的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以适应自已兴趣、爱好和认知方式等,以协调兴趣爱好、个性情感与学习目标之间的矛盾;自我监控指学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学习作为和习惯,使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自能发展是反思学习的最高水平和终极目的,从而达到“学会反思学习”的研究目的。
2、确立数学学习反思“三个原则”
(1)因材施教的原则
学习反思必然使一些学生充分展显出自己个性和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学生的发展因素是潜在的,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方法、策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已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各个层面上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因材施教是开展学习反思活动的第一原则。
(2)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内驱力在学习主体的内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容、进度、方式有自己决定和选择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问题,并自行设计或活动。教师不能强行让学生去做某项活动,或不能做某项活动,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向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主动地参加某项数学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不意味着教师主体地位的削弱,而是强调教师组织、启发、引导、点拨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导、建议和激励的原则
在数学学习反思过程中,教师重视创设数学学习环境,设计各种诱发学生兴趣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断向学生提供适当的引导、建议、帮助,进行恰当的激励。
3、建设“开放、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反思环境。
(1)开放反思。指有开放的教育思想,有开放的教学方法,有开放的数学思维活动,只有在开放的数学学习活动才能为学生提供最多的选择机会,学生才会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学习。
(2)互动反思。指数学教学中师生、生生实现积极的交流互动反思,注重教学过程中多层次的互动评价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组交流、全班互动等。多层面的交流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表露出的他们的兴趣、喜好和个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反思性地学习。
(3)合作反思。指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其它人员之间共同完成反思性学习任务的一些活动。合作有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作自我调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寻找、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开展学习反思中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以上四个方面在教学中应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
4、实施学生学习反思的策略
(1)认识反思让学生认识学习反思的重要性和让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学习事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2)学会反思学习反思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的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导和反思习惯形成是关键的一环。学会如何反思要点,如何合理确定反思过程,恰当使用反思方法。
(3)目标反思让每个建立适应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体系,进行自我导向,让学生不断向自己提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反思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建立自我奋斗目标,形成自我小组师生三层次互动的反思性目标学习。
(4)活动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动激发反思意识。学生反思意识的唤醒和形成需要兴趣和动机的引导,需要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保持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动机,因此有必在针对数学教学的特点设计各种学习反思的兴趣活动。
(5)情境反思。学习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谐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创设学生敢于说话表达,勇于反思的教学情境,创设富有情感体验的情境,创设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数学“学习反思”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发现合作反思点拨创新
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切入口,以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反思为主,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2)自悟自评自馈
此模式以自得自评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自我领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结果的互动反馈。
(3)质疑探究反思发现
此模式以悬念和质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为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进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
(4)创新评价反思点拨
让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然后开展各层次的评价的活动,引导反思,教师在各环节中仅作点拨。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搜集有关学生学习反思现状调查及历史材料,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动研究法:教师直接对所从事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三个环节。
(二)实施步骤课题实验时间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学习讨论,进一步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及观念,确定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学校课题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调查阶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现状调查与分析,学生自主反思学习的现状,包括师生对学习反思的认识与观念、现有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分析对现状对研究的影响。制定更有效的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
3、实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研究数学学生学习反思的方法、途径和策略;研究学生学习反思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研究数学“学习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
4、结题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馈、总结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六、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杜恩臣
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杜恩臣:负责方案的制订,撰写课题研究的主报告。
李星:收集资料,做好建档工作
张以起:完成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的撰写等
高孟堂:参与方案的制订、研究报告,参与调查并完成书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师论文、案例分析等,学生探究、反思小论文、图片资料等。
课题开题报告4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学生数学作业现状:
我校位于市郊,近些年来,本学区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上了民办学校,留下来的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习惯性都非常差,给我们的常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惑,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的加大,学生的作业情况变得日益糟糕,有近一半的学生作业有空题现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作业纯属搪塞,有的甚至随意写上一些阿拉伯数字或无人认得的符号作为答案来应付老师,更有的是极少交作业或根本不交作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种种现象表明,我们的数学作业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过场戏而已,根本谈不上巩固提高与创新,作业的有效性很低,与新课程的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相差甚远……
我校七、八年级数学主要作业是课本习题和基础训练,其它是各任课教师自己选择一小部分习题或由学生自己买资料来补充。但从学生的作业情况与教学实际中发现,这些作业形式不甚符合我校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虽然编写得比较好,但对我们学生来说难度有所偏高,基础题量偏少。在实际使用中,不少后进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影响了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校课改的焦点之一,而其中作为学习方式载体之一的作业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领导及老师们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追求,数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有教师讲、学生听,平铺直叙的复习、新授、巩固、布置大量课后作业,忽视学生学习兴趣及数学学习的实际,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数学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指标。鉴于此,我们的课题就是研究如何精心设计、合理布置作业,能使学生巩固、内化学得的知识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信息反馈,它可以使教师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调整今后教学活动的组织或者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业过程是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与技能的获得、学生智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离不开作业这一基本活动。
针对我校实际,本学期教导处提出“以作业为抓手,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补救”的教学策略。因此,开发与利用适合校情、学情的`数学作业,对深化我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省内外此课题研究现状
(1)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实现“轻负担、高效率”,这一相关课题越来越备受省内外教育者关注。如西安铁一中学的“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研究”,虽然学科不同,但有许多可借鉴的地方。
(2)“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点,它关注的是教师怎样“设计”、如何“有效”,这也是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命好题”的研究需要。
(3)通过有效作业的实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符合校情、学情的作业模式,已成为省内众多学校教改的热点。如:东庐中学的讲学稿,洋思中学的堂堂清,侧重的都是练得精到,练得有效。我市部分学校均开发适合自己校情的导学案,其中就有作业设计。
四、课题涵义的界定
1、数学作业:是教师布置的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数学学习,检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2、有效的数学作业:是指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作业的效度(质量)有效地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其理念主要体现在
一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2)掌握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达到掌握水平。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学习能力、速度和动机方面的个别差异将会消失,大多数学生将获得较高的学习动机。
(3)多元评价理论:
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因材施教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
(5)《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
2、开发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作业。
3、探索有效作业实施方案(包括作业完成形式、批改形式、评讲形式等)。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态度以及作业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
(二)文献资料法。广泛收集、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教改经验,以提高思想认识,借鉴他人成果。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构建课题研究的理论框架。
(三)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制定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教学工作中开展行动研究,边教学边研究,不断调整方法,完善实施方案。
(四)经验总结法。在实验探索过程中不断分析总结,通过对成功经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总结,推动本课题不断深化研究。
(五)个案研究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
1、各年级实验前后成绩分析。
2、《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3、“研究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教学设计集”、“研究课教案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等。
4、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
5、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
6、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7、马鞍山四中“有效作业”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综述。
九、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XX年3月)
1、提交课题立项申请书。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课题组内人员分工,并组织课题组教师开展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3、撰写开题报告。
4、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可行性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举行开题论证会。
(二)研究阶段(XX年4月——XX年5月)
1、调查作业布置、设计、指导、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相应的对策。
2、针对小班化的特点,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开发校本作业。
3、开展提高作业质量的研究,探索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教师批改作业的形式,落实高效率、轻负担。
4、探究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总结补救策略。
5、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交流学习,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三)总结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开展“初中数学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论文、优秀命题、个案分析征集活动,编辑“论文集”、“优秀命题集”、“教学案例集”、“学生优秀作业汇编”。
2、完善《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作业批改方案》、《马鞍山四中学生问题作业矫正方案》。
3、组织座谈,邀请专家进行评价和指导。
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5、编辑《马鞍山四中初中数学校本作业》。
6、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鉴定。
课题开题报告5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又恰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择业竞争的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引起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广泛重视,就业压力问题已成为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选题意义
研究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有利于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以此来进一步研究减小或降低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的`解决办法,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压力的承受力,帮助大学生了解自我、正确的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掌握解决压力的方法,促进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中周红萍的《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研究》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
其中客观因素包括三方面:
第一,高校扩招后的压力。高校扩招使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每年有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
第二,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轨。部分院校迁就某些专业教师开设近于或已经饱和的专业、争相开设或盲目扩大热门专业,造成毕业生结构性的过剩。
第三,招聘单位门槛高。有工作经验这个条件成为毕业生就业难以逾越的门槛,而不规范的人才流动体制也造成很多招聘单位不愿为别人培养有工作经验者。
主观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功利化倾向。一些大学生在就业价值取向上扭曲,出现拜金主义、官本位、东南沿海大城市就业方向等思想,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二,期望值过高。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对自己自信对未来有较高的期望,当走入社会时他们的高期望受到社会的低接纳的打击,容易产生压力。
第三,实践能力弱。大学生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专业理论等知识,但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显得相对较弱,而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院刘红波等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分析及心理疏导探索》一文中指出:毕业生心理压力xxx多种多样,除了市场需求造成直接的、现实的压力外,毕业生对社会、自我的认识不够,以及受到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造成心态偏差,是就业心理压力的主要xxx。
刘红波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因素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国家近年从制造型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也因此发生转变,对雇佣人才学历要求提高。
第二,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高校扩招、教育结构调整和资源重组等原因,毕业大学生数量猛增,同时社会经济成份变化都增加了就业困难。
第三,大学生成长环境影响就业。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社会环境、教学管理水平、个人素质等密切相关。
第四,个人能力素质的高低以及家庭经济状况与就业关联。善于沟通有利于尽早融入集体,处理好同事间的关系,从而适应工作。
第五,专业和专业成绩的满意度。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浓厚影响专业成绩,这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求职竞争力。
刘心红在《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应对策略》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分为用人单位的原因、学校的原因和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三个方面,同时也指出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包括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四个方面。
刘心红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用人单位的原因分为三方面:
首先,我国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大学生提供的有效岗位不足。
其次,用人单位方面强调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和高学历。
再次,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误区。
学校的原因也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结构不合理,与市场需求存在错位。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滑坡。
再次,大学生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不足,对职业和自己的认知不够产生就业压力。
课题开题报告6
一、数学课堂进行游戏教学的意义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数学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学习。游戏的趣味性不但激励学生去探索,去了解其中的规律,而且在探索、了解的过程中,使学生尝到积极思维的无穷乐趣,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了发展。融入数和运算规律的游戏是激发学生探索的动力和途径之一。
二、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具体过程
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法,要求教师的身份必须既是指导者,又是参与者,应该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融入到学生中去。
借某校三年级上了一堂数学课,班级共有27人,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好。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掷一掷。在教学前,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规律。2.运用探索的规律,了解游戏的运行原理。3.运用游戏方法和规律,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游戏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取出两颗骰子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掷一掷,看看得到的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并把他们记下来。
学生操作,然后思考得到的结果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不可能有和13。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兴趣。教师的引导也使学生对游戏的秘密进行思考,提高了思考的效度。
2.激发动机、研究规律,提高学习兴趣。
老师和学生比一比,如果是5、6、7、8、9就算老师赢,如果是另外的6个就算你们赢。
学生操作,记录结果,看谁能赢。
结果肯定是老师赢,学生很好奇很想知道原因。
对规律的探索和游戏秘密的揭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寻找规律,探索未知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亲切,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猜想的提出、验证,方法的得出,都是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结果。虽然整个过程一帆风顺,但教师适当地制造“碰壁”,反而会推动学生走向成功,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相继诱导。这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3.运用规律、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发表格和骰子,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几,就在几上面涂一格,涂满其中一列,游戏结束。
小组交流,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哪些小?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5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几和几,7可以分成几和几。
应用学生发现的规律和方法这是对学生最好的一种肯定,通过填表的练习,让学生感到自己探索的价值,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对《标准》教学观念的体现。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巩固创新思维能力。
三、数学课堂实施游戏教学的成效与反思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表象、直观阶段。有着天真、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新颖有创意的活动都怀有“好玩”的思想倾向。游戏教学刚好迎合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教师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以观察、操作为主的教学,让学生在摆、拼、画、折、量的实际操作中,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培养了学生游戏的兴趣。
综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要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观念,将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探索和交流。虽然学生的语言有时不够规范,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这样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我们的课堂我做主,课堂也在学生和老师的游戏中灵动。
课题开题报告7
课题名称:初中英语书面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功技能训练,努力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应用能力。而在听、说、读、写中,说和写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集中表现。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而在听、说、读、写中,说和写尤其对于写是师生们感到相当棘手的事。它既是反映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体现,也是中考失分较多的因素之一。本课题研究立足于我县初级中学七、八、九年级学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对书面表达训练有畏难情绪,多数学生畏于老师的任务和要求,勉为其难,勉强完成写作。完成的写作多半错误百出,漏洞比比皆是,看到满是修改红笔的写作,老师总是无言以对,信心全无。看到班上10%的长期空白写作,却也无能为力。如何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这是广大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课题的理论意义:《新课程应用标准》对英语教学目标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初中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即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语言操作能力即说和写的能力,能就生活中的人和事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努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语言知识能力转化为语言运用能力,能将所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学习。
课题的实践意义: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将学生的主体学习,合作探究放在第一位,在日常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操练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对语言重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功底训练和基本写作技能训练等措施,努力培养学生对词、句、篇的表达能力。在三个年级的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词汇、语法、句型操练,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零散到系统的训练语句表达能力。利用分阶段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为语言作文写作进行扎实的基础功底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培养写作能力。力求在七、八、九年级不同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各种方法指导下,分层次地进行分类作文的`系统训练,使写作有不同层次的提高,进而形成书面表达能力。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是指初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培养,即英语书面写作能力培养。也就是说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的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大小写和标点符号,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达到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各阶段的文本课文教学中,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展开写作方法指导,如写词造句、连词成句等途径培养学生造句的能力。再如,在开辟的作文课上用说写结合,自写自改,互相说改,互评等方法来规范表达句式。多题材,多形式进行书面表达训练,加强学生意念功能培养,旨在培养初中学生在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第一阶段 开题阶段(XX年3月-XX年5月)选择课题,申请立项,搜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负责人:xxx)
第二阶段 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1月中旬)
1.研究初期(XX年5月-XX年6月)完成当前本校英语教师英语书面表达写作的现状调查(座谈、问卷调查;屈绳慧、屈绳燕、束嵘、华小琴、张世忠老师负责),优秀书面表达文章观摩,写作课堂教学课件,学习好的班级书面表达的经验交流(制作课件、座谈交流;彭荣梅负责),运用分阶段训练培养写作能力设计案例交流(屈绳燕、束嵘老师负责七年级教学案例设计,屈绳慧、张世忠老师负责八年级教学案例设计,彭荣梅、华小琴老师负责九年级教学案例设计)。
2.研究中期(XX年7月-9月)搞好作文能力培养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开展一节兴趣指导课:主题“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如何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目的——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在自己课堂教学中,如何在各个教学环节如何体现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写作兴趣的。自己在作文评定时是否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是否采用发现亮点的鼓励式,或仅用冷酷分数式)
(2)实际基本功训练(a、b阶段):
a、参与研究教师抓好知识储备:词汇量(单词和短语句式)的积累,简单5种基本句型(s+v;s+v+o;s+v+o+o;s+v+p;s+v+o+c)讲解及操练。
b、以说促写:(参与研究教师利用作文课抓好说的训练,写的前提是会说,会说才会写,必要时教师指导好句式及模式框架)
(3)写作方法指导促进表达能力形成(c、d 阶段 )专门写作课完成
c、写作方法训练(短句短篇分类作文训练)
d、写作4步训练(材料作文训练)(参与研究教师指导学生按规定步骤完成读题,破题,立题,解题,完善的过程)集中训练。1看材料写提纲(开头—中间---结尾);2列出写作要点;3打草稿连词成句,连句成篇;4校订修改完稿。研究教师做好问题及解决方案记录
(4)“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课堂实施探究。参与研究教师认真研究“书面表达能力培养”课堂实施过程,写出课后反思和小论文。
(5)中期汇报。准备汇报材料(前段研究工作记录资料以及汇报ppt课件;彭荣梅负责)
3、研究后期(XX年10月-XX年11月)参与研究教师撰写论文,参与研究教师汇报课。(参与教师均完成此任务)
第三阶段 结题阶段(XX年12月上旬)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完成结题报告。(xxx负责)
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实验教师分三个年级各承担一个班的教学工作,教学中始终围绕培养初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展开课堂教学,其它非实验班用其它的教学模式教学),问卷调查法。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预计包含以下内容:分年级段的教学设计,课件,研究教师的课后反思,小论文,课堂教学实录,成绩对比分析,活动记录等。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彭xx:屈xx、屈xx、束x、华xx、张xx
分工:屈xx、束xx责七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屈xx、张xx负责八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彭xx、华xx负责九年级实验班教学组织、操作和资料收集。
保障机制
1、学校拥有33个教学班,各班均配有电子交互式白板,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从硬件上保障了课题研究的实施。学校英语组有高级、一级、初级教师18人,年龄搭配上具有老中青的结合。课题负责人和成员具有多年的初中英语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2、积极与学生交流反馈教学信息,以便即时改进。
3、即时与指导专家联系,寻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4、邀请本学科教师对课题实验课进行评价和指导。
5、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外校教师进行交流。
课题开题报告8
古典文学中常见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综述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课题开题报告9
课题题目:我们身边的水
组别:高二(xx)班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国中央国务院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国家课程的一部分,还将是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紧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程,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方式,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地名是人们为特定地域所约定的专有名词,它往往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内涵。
具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市区,存在着大量古地名和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她是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的地理标志和生动写照。有的古遗存虽在历史沧桑中湮没了,只留下名称,但后人能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历史的记忆而寻觅其踪迹。她是古老的地理座标。大量古老地名的存在,剖视了不同时空的文化层面,是展示历史的漫漫长卷,也是活生生的时空民生画卷,理应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地名随着街道的变迁而消失了,那些与地名息息相关的历史掌故、人文传奇也随之湮没。但后人可以凭借这些名称,勾起对历史的记忆而寻觅其踪迹。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由于语言和文化是休戚相关的,人们通过研究地名的始源,可以了解关于这个城市的背景。历史活动,甚至价值观。
通过地名的研究,有助于在对大量地名进行语词分析、沿革考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上探索地名的产生、发展及其分布规律,对于实现地名标准化,保护好惠民丰富多彩的地名品牌,并通过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发展科学、文化、经济建设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也有助于塑造独具文化魅力的区域文化形象。
不同地域的地名多是当地民俗文化反映。对地名进行语词分析,研究地名的民俗语言风格、语源、语音、含义、字形及其演变,有助于地从一个侧面了解一个区域的民风民俗。同时,语言的.民族性使地名研究为探索民族分布、迁徙、心理、习俗、信仰等提供资料。
通过研究地名可以说明许多历史问题,对研究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都有帮助。对古地名的位置进行考证,则有助于运用地名推测当地在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研究区域的开发历史和地理演变等。
四、调查研究的结果
街道命名拾零
地名是活化石,古今街道的命名也不例外,大都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状况以至风土人情,有些名称还饶有趣味,现择要分列如下(有※的是曾用名):
以山河湖州命名
井冈山大道 庐山大道 西山路 岱山路 磨盘山路 竹山路 虎山路 定山路 南山路 佘山路 金家山路 京山老街
青山湖大道 东湖路 西湖路 南湖路 北湖路 朱湖路
章江路 西河路
朝阳洲中路 扬子洲路 打缆洲路 黄泥洲路 新洲路 里洲路 蓼洲街
以地名命名
北京路 上海路 南京路 福州路 洛阳路 南城仓巷 新余仓巷 南昌仓巷 吉水仓巷 进贤仓巷 莲花巷 安源路※ 赣州路※ 九江路※ 萍乡路※ 抚州路※ 上饶路※ 宜春路※ 宁都路※ 于都街※ 会昌路※ 瑞金路※ 宁冈路※ 兴国路※ 吉安路※
以姓氏命名
赵前街 李家巷 吴家厂巷 王家庄路 陈家桥巷 丁家巷 干家前巷 马家园巷 毛家园巷 邓家巷 包家巷 田家巷 朱家巷※ 汤家园巷 何坊巷 宋家巷 张家厂巷 肖家巷 杨家厂巷 易家巷 罗家塘巷 骆家巷 祝家巷 裴家巷 高家巷 党家巷 殷家巷 郭家巷 章家巷 曹家巷 谌家巷 裘家厂巷 鄢家井巷 章家巷 傅家坡巷 董家窑路 戴家巷 张家菜园 苏圃路 乐家坡 熊家巷口 赖家巷 廖家巷 梅家巷
徐家巷 许家巷 陶家巷 甘家巷 戈家巷 帅家巷 刘家花园 翟家井大街 潘家巷 樊家巷 谢家巷 余家巷 姜家巷 胡家巷 柳家巷 哈家巷口
纽家巷 涂家巷 夏家巷口 解家厂 黄家巷 卢家巷
以人名命名
中山路 天佑路 孺子路 阳明路 船山路 永叔路 安石路 渊明路 象山路 子固路 叠山路 榕门路
以美好愿望命名
胜利路 团结路 招贤路 出新路 平安巷 翻身巷 丰收巷 赐福巷 曙光巷 光芒巷 前进路 太平巷 厚福巷 福康巷 万年巷 延生福地
以物产命名
米市街 谷市街 饭巷 油行街 盐义仓 酱油巷 醋巷 豆豉巷 萝卜巷 豆芽巷 豆腐巷 干鱼街 水果街 西瓜套街 葡萄架巷 冻米巷 麻花巷
柴横街 炭巷 煤炭街 香巷 爆竹街 金盘路 铜巷 铁巷 锡厂街 箩巷 扁担巷 伞街 草鞋巷 棉花巷 带子巷 布市 瓷器街 筷子巷 蒲扇行
珠宝街 嫁妆街 胡琴街 琵琶洞街 瓦巷 磨子巷 帚把巷 网子巷 拆衣巷 荷包巷 锁巷 樟脑局
以动物命名
龙王庙巷 凤凰坡 狮门路 虎门路 虎山路 鹿聚路 猴地 马巷 猪市街 牛行 羊子巷 鸡鹅市街 鸭子塘巷 鹅颈巷 鹌鹑巷 蚂蚁巷 狗肉巷
鱼市
以植物命名
桃花巷 桂花巷 莲花巷 棉花巷 松柏巷 梧桐巷 皂角树 铁树坡 松竹里 西瓜套巷 竹山路 禾草街 萝卜巷 杨梅巷 红花巷 花市街 芭茅巷
五、调查研究的心得与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集中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求,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的需求。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我们发现到我们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而这些漏洞可能就是抑制和扼杀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原因。
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以上是我们小组所研究的成果。研究的历程中,我们曾烦恼,曾伤心,曾多次遇到荆棘与挫折,但我们并没有放弃,我们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是这个教育改革的第一个受益者。面对着这份研究报告,我们并不能放下心头大石,因为我们深知它仍有很多的不足,很多的漏洞。
研究性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真正的思考,以往的学习我们似乎只是死用脑,毫无创新而言,研究的成果是渺小的,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学习的更深一层意义:过程才是最重要!
在这次研究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组员彼此帮助,互相合作。做好这个课题研究,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做一些事情无论这当中有多么困难,只要我们彼此携手,共同解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虽然这次活动已结束了,但我们对这方面的的研究不会因此搁置,对此呼吁不会结束,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健康快乐自信地成长。同时对研究性学习有了进一步认识和深刻的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重视一个“实”字,一要“实际”,二要“实效”,三要“实在”。首先我们经过收集资料,反复思考确定的研究课题比较符合实际。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充分利用我们的课余时间。其次,在实施过程中,作为我们的指导老师也实实在在地指导我们,特别是在起始阶段老师对我们的细心指导作用也很重要。我们认为研究性学习对于我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大有裨益。
总之,高中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革命,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必须不断地借鉴和吸收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和宝贵经验,持之以恒地通过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课题开题报告10
题目解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听说操练的过程。但我们常常听到有一些老老师抱怨句型教学的枯燥乏味,学生也学的索然无味。英语学习作为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教师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鼓励教育者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但是过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其实并不能让学生学的更好。根据教师现状,老师很难每堂课都能根据学生情况制作出精美的,合适的课件,在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借助其他的教具。作为传统教具的图片以形象深动,直观性强易于携带,和使用等特点,能将教师从繁难的课件制作中解放出来,教师若能把图片很好地运用于课堂之中,那么小小的图片也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图片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语言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有益于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语言习惯只有通过经常不断地重复才能获得,学生在图片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学会用英语去表达,用英语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很好地描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英语,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研究内容:
当今中学英语教学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大部分中学生觉得英语学习单调,乏味,记不住知识点。因此,需要引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图片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有许多英语学习者认为图片教学具有省时并且表达生动的特点,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清楚地呈现事物的内部关系。
对于中学生而言,图片教学能够把视听相结合,使英语教学变得简单,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图片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英语教学,对于改善英语教学质量非常有效,
然而近些年来,对此领域的研究还涉及甚少,有些人认为图片教学没有可研究之处,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过去图片一直被用来描述事物或现成的对话加以说明。但现在的英语教学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语言的交际运用。因此图片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直观的语言表达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循序渐进地讲一些句子。本课题主要通过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式,进而研究图片的应用,功能极其教学意义。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图片的运用,图片的功能,教学意义。它们分别从图片的特点,图片的功效,激起学生的兴趣,陶冶情操促进合作等以及图片在英语语法,课文,词汇,英语听说能力中的运用以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形成教学相长,心里相容的新型师生关系达到一种学生爱学,教师爱教的教育局面。
正所谓“教无定法”,我们在汲取他人优秀成果的同时,应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根据学情与上课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利用图片这种简单而又便利的'教学资源,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果。
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于图片在教学中的运用的有关文献的进行仔细研,并从中提取精华部分加上自己的想法与认识,总结研究和应用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得出新的观点。
2观察法
积极参与初中英语课堂,观察学生们的上课情况,表现以及教师的上课方式方法与行为艺术,教学策略等,从中学英语课堂所获得的经验来进行总结。
3调查与了解
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本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和部分学生不喜欢英语课的原因,并了解学生喜欢的课堂类型及对图片教学模式的看法,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4研究与深化
将初中英语7--9年级的教材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并通过多种渠道探寻相关的资料,利用图片教学更好深化教学目标。
5继承与发扬
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和在利用中获得新知识的能力,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结合先进的英语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与能及,更好的走向世界。
6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结束时,通过总结经验,然后撰写出相应的案例,论文等。以便在课题研究中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得以推广和使用。
研究思路:
任务型教学提倡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学是为了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钻研课本,精心组织教学,努力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而现今教师面临着工作量大而课件制作又非专业的情况下,如何省时有效地创设情境呢?
教师可以从图片着手,运用图片营造绘画氛围,加上及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其他学生在榜样的带动下,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欲望,同时也树立自信心。从选择图片在中学教育中的运用作为论文的研究中心,分析现代英语教学的形势,进一步研究图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阐述图片的功能以及其教学意义。除此之外,通过图片这种教学方式来进一步挖掘图片教学的有效应运用空间与实际意义,以及各种图片在不同的教学案例中的很好使用,将其与现代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体能力,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质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课堂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
课题开题报告11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我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探索“科研促教”的有效途径,促进跟岗学员教学能力的提高,20xx年1月14日,XX市钟XX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教研活动暨工作室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会。
钟起珍老师作了《基于微课的名师工作室研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的专项课题开题报告,为工作室确立明确的方向标,促进、优化了工作室教师培训,引领工作室成员共同成长,钟老师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精神的敬业精神,无不激发着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和教研热情,报告得到了常平教育局科研专干邝志伟老师和XX市教育局音乐教研员田素梅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和充分肯定,并且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勉励课题组成员把课题做好,共享学习资源。
上午,刘XX老师的汇报课《我们怎样长大》,带学生体验了二声部合唱的乐趣,课堂运用了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展示了精彩的课堂;同时,也给我带来一些思考,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在40分钟,较好的完成二声部教学的歌曲,着实有挑战,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老师的引领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最基本的就是较好的识谱能力、音准、节奏,基于这个基础上,要完成一节二声部合唱教学,是完全可以的,所以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教学常态原点来思考,在常态的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是我们音乐教师应该长期坚持,而且要落到实处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对于刘军良老师的这一节课,很多老师都给出了很宝贵的建议,也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也很受启发。
如;①在二声部的教学中,低声部的旋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唱“骨干音”,从而降低旋律难度,待学生熟悉了骨干音后,在加上其他的音,循序渐进,梯度进行;②在教学中,除了横向考虑,教会学生唱会二声部旋律,老师还可以纵向深入思考和引导学生,如何将二声部唱好,如音乐情感的表达、旋律美的渗透等等。除此之外,我的思考,对于二声部的歌唱教学,如果在我们的常态教学中要较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这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努力,也更需要时间的磨合,所以,如果把二声部的教学内容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这样,给了老师的教学空间,也给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第一课时对主旋律熟悉的基础上,再第二课时重点渗透二声部教学,循序渐进,而不是急于求成。
下午,在钟XX名师工作室办公室,工作室成员与学员在钟起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笛子培训的年度考核,一首《采茶舞曲》,受到了钟老师鼓励、肯定的评价。
课题开题报告12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数学成绩两极分化成因: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幼儿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儿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二、研究意义
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幼儿园三年的学习发展状态。作为初一到初三的过渡期,学生的成绩是在初二开始拉开距离的。从摸索的初一阶段进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后,有些同学一下子就放松下来,以为初二是幼儿园三年里最轻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丰富课外生活和发展兴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导致学生学习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从而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幼儿园二年级数学两极分化现象尤为明显。同时它还波及和影响其他一些学科的两极分化,使一批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防止两极分化,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起始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学习成绩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同学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勤学苦练,因而继续保持优异成绩,进入良性学习循环。而有些同学随着难度的加深及兴趣的减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步步地落后掉队。优等生的越学越好,及学困生的越来越差,便形成了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不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我们教学中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防止学生的两极分化。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要求阶段划分合理,任务明确,举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规范)
本课题作为西安市教科所基础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年度的小课题,研究进程必须遵循《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研究要求和实践安排。
第一阶段(.9):组建团队,选题申请。
依据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所发布的《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围,我们自愿结合,组成了以杨艳玲,李莎为负责,曹珍珍、李海智、杜静、王俊彪参加的小课题研究小组,经小组成员商议和讨论,自主确定了本课题,并有课题负责人填写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报送我校教研室申请报送立项。
第二阶段(.9--.10):立项培训,准备开题。
参加教研室小课题统一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学习小课题研究的有关文件、书籍,思考、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计划,填写《西安市小课题实施方案》表,准备参加作为基地学校的统一开题仪式,获取专家指导。
第三阶段(.--10.4):分工协作,实施研究。
1.调查研究:采用谈话和问卷等方法,弄清两极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负责人:李莎
2.行动研究:用最新的理论,针对我校存在的实际情况,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探索新的教育行动方式,实现师生双向协调的一致性,确保行动结果的绩效。负责人:李海智 王俊彪
3.经验总结:边操作边总结,边反思边调整,课题结束。 在此阶段完成结题报告。负责人:杜静 曹珍珍 杨艳玲
第四阶段(.4-.5):申请结题,准备答辩。
1.准备结题材料。由杨艳玲负责健全小课题档案袋一式两份,填写《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评审表》一式三份,并将课题结题报告发到微博里,请求学科指导专家组负责人审核结题报告,并签署同意结题的初步意见。
2.准备答辩材料。
(1)检查结题材料;
(2)准备答辩提纲:
成果阐述、研究过程、初步成果,后续问题
a.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b.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成果的主件为结题报告,附件为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论文、随笔、叙事、设计、课件、教具等等,这里的预期主要是对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及早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时总结对策,使学困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成材、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目标。
⑴ 阶段成果: 通过对某一个具体问题(如两极分化的成因、学困生的转化、防止两极分化对策等)的初步认识,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论文等。
⑵ 最终成果:收集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汇总。分析、研究,得出最终成果,形成论文等材料。
课题开题报告13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中学语文组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教研室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 、“研讨课” 、“说课” 、“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 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 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 、变”。(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 ,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用对话、体温、暗示、诘难、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以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他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着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认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现在我国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上已有一定成果。20xx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他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来年系设计艺术、课堂结尾艺术、大呢感作了专题讨论,集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这种艺术又集中体现在教学的内容美、教学的结构美、教学情感美、板书艺术美、课堂气愤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节奏美等艺术美的形式。他所总结的课堂艺术形式比较全面,艺术美要真正体现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是想象或单单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还是具体的实践证明。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 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动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2)表演技巧。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生动形象的讲述,对课文声情并茂的朗诵,对课文中人物语言神态维妙维肖的模仿,对课文展示的典型环境栩栩如生的描述,对课文的立意深入浅出、丝丝入扣的剖析,会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而震荡学生的心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政治家的素养,科学家的头脑,哲学家的严谨,演说家的口才,歌唱家的嗓音,诗人般的激情,童话大师的幻想,相声演员的幽默,舞蹈演员的身姿……
(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课堂教学中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
(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让专家进行评课、议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预计突破的难点:
1.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2.导入提问的变化性;
3.师生对话交流的和谐性;
4.激励与点拨的统一性;
5.课时结构与板书的巧妙性;
6.个性风格形成的多样性。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成。
准备阶段:20xx年9月:确定备课方案;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确定优秀语文教师来担任实验教师;确定研究计划和最终目标。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始实施课题:
1、20xx年9月课题开题: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并落实教学方案: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两个课案,资源共享。
3、20xx年10月—12月:A)开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活动B)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优秀课例、论文。C)邀请专家指导课题。D)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4、20xx年1月—2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分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1、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
2、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3、20xx年5月:课题总结:整理材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报告、课堂教学案例集等。
课题开题报告14
一、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了解流行音乐当前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地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教材,运用新颖的教法,因材施教。同时教学中要体现艺术性和审美性,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要体现音乐性和情感性,注意发挥音乐中的情感作用。仔细分析流行音乐,把优秀的作品引进课堂。
一、流行音乐: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本课题的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二、农村中学生:就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初中在校学生。本课题研究中的“农村中学生”包含“学生和学校”两个概念,其生源素质,师资水平,学校条件,社会教育资源,家庭教育层次等都存在一定差距。
三、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本课题中的“教学策略”指在农村地区因地域、经济状况、历史背景、办学规模等的不同存在着差异的学校中探讨相应流行音乐融入课堂的思想、技术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理论意义:流行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二)课题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建构完整的音乐知识理论体系,为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我们会摸索出在教学中有效落实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及相应的教学策略与模式,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并提供理论经验。
2、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所以完善初中音乐科学方法教育的内容及目标体系,有助于教师明确初中学生对流行音乐学的认识;丰富和细化初中音乐教学内容落实的途径与策略,有利于从教学层面上强化科学方法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本课题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
(一)国外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早在60年代和70年代钟子林就在《摇滚乐的兴起和影响》文章中论述了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的爵士乐的生气蓬勃的节奏意识,活跃的调式变音旋律,以及多样的演奏风格和独特的节奏形态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并对爵士乐的节奏形态进行了剖析。黄明智的《爵士乐的节奏形态与传统的节奏意识》一文论述了摇滚产生的背景和三个来源:1.节奏布鲁斯2.廷潘胡同歌曲3.乡村音乐。以及他的社会影响和被称为“摇滚乐之父”的比尔·哈利和有“摇滚乐之王”称号的维斯·普莱斯利对摇滚乐作出的贡献。钟子林在《谈美国爵士乐》文章中主要谈了三个问题:爵士乐的流传和影响;爵士乐的形成;爵士乐的发展。并在最后简单地谈了一点对爵士乐的看法。
陈地在《对流行音乐的观测》一文中主要对较有影响的流行音乐:爵士乐、节奏与布鲁斯、摇滚乐、摇摆乐、乡村音乐或西部音乐、迪斯科和新浪潮的发展和演变分别进行了阐述。并由此得到了以下结论:
1、流行音乐或乡村流行音乐均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而产生了“叛逆性”的一面。
2、流行音乐都是源于劳苦白人和黑奴。
3、流行音乐中,除了民间音乐和以它发展起来的乡村音乐一直流行至今,其它的流行音乐都只是风靡一时。
4、流行音乐不是孤立的发展的各派之间互为影响、促进。并在交流中相互渗透、吸收。
陈铭道、宋今为的《失去了灵魂的民间艺术--美国乡村音乐的沿革》文章主要阐述了我们今天所听到的“乡村音乐”是由乡村、布鲁斯、爵士、摇滚混合在一起的杂拌菜——失去了灵魂的民间音乐!“乡村音乐将要在全世界获得商业性的成功,它是成功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唯独失去了自己真正的灵魂”。
(二)我国流行音乐的研究现状述评
三十、四十年代曾在上海风靡一时的歌曲《何日君再来》,到了八十年代又突然走红。一些报刊上就如何评价《何日君再来》一歌发表了不同意见的文章。1980年第9期南咏在《人民音乐》第9期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还历史本来面目--关于〈何日君再来〉答问》,是我国最早发表的有关流行音乐的研究的期刊论文。在文章中,作者对刘雪庵创作的歌曲《何日君再来》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主要是围绕“这首歌曲是不是汉奸歌曲、黄色歌曲?”这个问题展开的“应该怎样还这首歌的历史本来面目?”问答。作者认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总结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作为创造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音乐艺术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同年,应国靖的《也谈问世经过》和长河的《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关于歌曲〈何日君再来〉问世经过的讨论综述》两篇文章也对这首歌的相关讨论进行了综述。赵沨在《从香港三位歌唱家的音乐会想起的》文章中对香港著名歌唱家费明仪、林祥园、陈供生,应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北京红塔礼堂公开举行了两场独唱、重唱音乐会。这两场音乐会公开售票的时候,在很短的时间内几千张入场券就被抢购一空的现象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主要是由于一些喜欢流行歌曲的青年错误的认为费明仪等先生从香港来,可能是演唱香港流行歌曲的,所以踊跃购票。说明了国内一些年轻人很欣赏西方、港澳的流行歌曲这一事实。
四、课题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当下中学生如何看待流行音乐。
2、研究流行音乐的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
3、怎样利用流行音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的形式。
4、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
5、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应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6、在新课标下,怎样把优秀的流行音乐应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去。
(二)预期创新点:
一是打破界限,让不同历史、不同特色、不同形式的流行音乐走进课堂;
二是以乐感人,以情动人,突出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律;
三是提高音乐教师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查阅教学类的专著、报刊、杂志及从网上进行搜索获取大量有关校本教研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调查法:采用不同方法和规模的调查法,针对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的问题,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展开调查后,确立对比试验班,建立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和数据。
3.对比试验研究法:开设对比班,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中收集的材料和数据进行比较,探究流行音乐在教学中的作用。
(1)实验科目:音乐。
(2)实验对象:实验班:七、1班对比班:七、2班。
4.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把实践获得的结果,进行总结提高,撰写阶段性总结,上交教科所。
六、课题研究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进行大量的现状调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对研究的专题进行方案设计并对主要成员进行培训。
3.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工作任务。
4.制定具体操作措施,写出相关的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材料。
2.启动课题研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完成本阶段的研究目标。
3.组织参研人员参与研究工作,按预定的设计日程进行工作。工作中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始终保证研究工作能抓住重点。及时请教专家来指导,保证课题实验研究工作的方向正确。重视中期评估、总结,形成阶段性工作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参研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搜集、整理;
2.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3.总结和归纳,汇编整理,形成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七、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一)课题组人员结构、学术背景
参与本课题人员在各自学科研究方向上均有建树,均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验,在宝坻区教育教学中均是教学精英,能够承担课题的研究任务。全体参研人员年龄在30-45岁之间,年龄结构合理,均为大学本科毕业,有多年教学研究和一线执教经验,均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覆盖面广。
课题负责人:王少会-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
曾参与《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现在正在进行区级立项课题《音乐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研究》的研究。
课题组成员:
李文丽-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擅长教学评价-曾参与《新课改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的研究》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20xx年8月15日教育创新“论文《初中音乐教学中师生合作学习》获市级认证。多篇论文获区级奖。
李亚丽-宝坻区新安镇第一初级中学-音乐教师-擅长课件设计设计的教学课件《七子之歌》获区级一等。
陈秀翠-宝坻区黄庄镇初级中学-音乐教师-理论研究-曾参与《农村初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区级立项课题,现已结题。
白晓丽-宝坻区霍各庄初级中学-音乐教师-理论研究多篇教学论文获区级一等奖。
(二)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保障:
本课题是以我校为依托,以各参研教师为龙头,组织开展校内和校间的教学研究。
1.时间保障
参研人员重视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保证充足的研究和调研时间,不断创造条件,与日常工作相结合,确保课题顺利、圆满进行。
(1)对小组成员的学习,交流和总结给予更多时间。
(2)小组成员每周不少于3小时的专业学习时间,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参与责任本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
(3)对小组成员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督导,一定程度的保证成员对课题研究的投入时间。
2.组织保障
本课题成立以音乐教师王少会为组长的课题组领导机构,有学校的校长和教研主任参与,并由我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参加,确保研究队伍的精干和实干。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对参加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组织参观学习,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八、主要参考文献
1、田梅荣《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教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xx年.
2、董月鹏《新课标呼唤新模式--音乐教育实施新课标后的点滴体会》[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xx年10期.
3、张彬《青少年从众行为与流行音乐》[J];当代青年研究;1997年03期.
4、张宪生《流行音乐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5、王韶坡《“中学生与流行音乐”访谈实录》[J];中国青年研究;20xx年01期.
6、王思安《从“流行音乐不准进入课堂”说开来》[J];中国音乐教育;1994年02期.
7、宋玉琳《对当代古典音乐通俗化现象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xx.
8、陆波;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J];中小学电教(下);20xx年02期.
9、陈亮;新视域下流行音乐与初中生音乐教育探析[J];文理导航(中旬);20xx年12期.
10、魏琼;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明星效应”[J];新课程学习(上);20xx年11期.
11、维普资讯网.
12、万方数据资源系统.
13、中国知网.
14、万方数据库.
课题开题报告15
时间:20xx年9月10日
学科: 艺术
课题名称 : 幼儿美术教学活动实施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吴琳
所在备课组: 中班年级组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解读
一、背景及意义
美术活动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人的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种。绘画活动能给幼儿带来快乐,是发展智力和培养性情的有效方式之一,它能扩大幼儿视野,增进幼儿的知识,丰富幼儿认知的经验。幼儿在美术活动中,锻炼了手脑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获得绘画技能的同时,陶冶了艺术情操。幼儿美术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遵循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二、课题名称的解读
孩子们的艺术发展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空间的发展孩子的.美术表现力,我们是要仅仅交给孩子如何完成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更重要的教会孩子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与鱼还是授之与渔。我们如何更好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地向美术课要质量,从而培养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和审美情趣。幼儿园阶段,美术教学内容特别强调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从不同年龄阶段来说,孩子在美术作品的表达上是我们老师特别应该关注的。给孩子一个想画、敢画、愿意画、并能进行比较欣赏的氛围也是我所探索的领域。美术教学要强调孩子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美术教育更是一门自然学科,我们要为孩子营造感受美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所感受的生活之美。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内容
1、通过美术活动的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让幼儿想画,敢画,愿意画。
2、在绘画活动中,通过课堂上的引导,观察,模仿,操作,让孩子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大胆的表达自己所见所想。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的经验,设计符合各年龄阶段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
4、探索美术绘画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指导策略,完善幼儿的美术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根据不同阶段幼儿的特点,探讨创造型美术教学活动的艺术环境营造、美术材料提供、作品表现内容、个性表现方式、多元组织形式、有效指导方式和作品展览赏析来开展的。
1、前期阶段
主要是掌握幼儿在各年龄段美术发展的特点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了解幼儿对于美术发展的认识。
2、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是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点,根据幼儿在该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目的的活动设计以及有准备的教学,并在每次活动开展过程中进行记录。
3、总结阶段
主要是采取经验总结法,总结各阶段研究的进度,进行改进,同时撰写阶段性的总结报告。
三、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7-20xx、9)
1.重点了解幼儿在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对美术发展的认知情况。
2.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搜集幼儿喜欢的美术作品。
3.各班在绘画方面确定一个班级进行美术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的尝试性研究。总结出有关前期调查报告、经验论文以及教学案例。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10-20xx.3)
1.在开展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选择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导入,并能跟幼儿一起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设想的情境进行简笔绘画,培养幼儿兴趣,让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
2.结合其它学科的教学,让绘画活动不在单一。
3.撰写专题小结、教学案例、论文。
(三)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xx.3-20xx.7)
整理相关资料、照片、教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教学活动实践的成果照片。
2.教学方法、反思、论文。
3.教学活动设计。
4.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课题08-26
课题的开题报告02-18
课题开题报告06-21
课题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12-22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与开题报告的写法12-25
学校课题开题报告01-26
中学课题开题报告11-19
课题开题学生报告11-02
小课题开题报告11-28
学生课题开题报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