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14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xx年11月20日”或“20xx-11-30”。
------------------------
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
一、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和研究方案相比,在包含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注重研究阶段的具体日程和活动安排
二、写好开题报告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开题报告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 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名称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5、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6、研究工作的步骤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8、现有基础
9、经费估算
四、课题开题报告各部分内容的写法是: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如果不准确、不恰当,会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给课题起名称要注意:(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宁波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宁波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有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 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5、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6、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7、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
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主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8、现有基础
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每个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都有不尽相同的要求,要讲清开展本项研究已经具备的基本研究条件。
9、经费估算 (一般可略)
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范例
下面是一篇论文的开题报告,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也反应了开题报告的格式和写法,可以吸取一点优点。
一、论文题目:中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探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总述)
我国上市公司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XX年底,我国上市公司已达到1174家,总股本超过5050亿,其中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328亿,市价总值高达5.55万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8%,约有股民6800万人,约占城镇人口的40%,资本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截止XX年底,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10547亿元,实现利润1519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32%和63%,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我国各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国有资产质量上,上市公司已成为优良资产的富区,同时上市公司也成为中国人投资的主要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上市公司不仅会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且会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但也不可否认,在我国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据资料反映,XX年我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69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0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53%,比上年同期下降22.55%,有151家公司亏损,亏损面为12.67%,较上年又进一步扩大;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内部违规现象严重,据了解,XX年有10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违规问题而受到证监委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查处;一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虚增业绩,大肆“圈钱”,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心;三是二级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一些机构操纵股价,牟取高利,严重地扰乱了市场秩序。为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管职能和社会的监督职能,加快建立上市公司的优胜劣汰机制,全面净化证券市场的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有效的手段之一是建立上市公司的效绩评价体系。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对我国国有企业制定了效绩评价制度,并正在逐步推开,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没有建立这项制度,所以本文的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三.本文研究的内容 (提纲)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第一部分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意义,这六个方面是:
(一)有利于国家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二)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建立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三)有助于对上市公司经营者业绩的全面考核。
(四)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
(五)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的形象意识。
(六)有助于投资者的理性投资。
第二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建立我国上市公司效绩评价体系的可行性。这三个方面是;
(一) 国有企业效绩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上市公司开展效绩评价工作提供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2
(一) 题目来源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中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中部六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众多,2006年底总人口3.53亿,占全国的27.3%。这些省份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具有综合区位优势,是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部六省为加快经济发展,都将旅游产业定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使得旅游产业具有了重要的产业地位。中部地区历史上是我国佛教、道教的主要活动地,有着众多的宗教遗产,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发展宗教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探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而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化性强。随着旅游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观赏层面上了,人们更注重旅游产品的品味。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宗教旅游正迎合了现代旅游者的这种需求。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丰富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开发及研究中部六省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目的在于指导中部六省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完善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并形成中部六省旅游链,促进中部地区经济文化等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加强中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提升我国整理综合实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资源有利于扩大中部六省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中部旅游的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种类;有利于构筑中部大旅游格局,提升中部六省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发掘中部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中部六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宗教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1、宗教旅游的基本概念
(1)宗教
(2)宗教旅游
(3)宗教旅游资源
2、中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1)中部宗教旅游资源状况
(2)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3、中部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现存问题
(1)各宗教文化景点间缺乏整体规划
(2)宗教文化产品较为单一
(3)宗教旅游资源整体分布相对密集,但是局部分散
(4)宗教旅游资源主要停留在浅层次,缺乏深度开发
(5)旅游设施不完善
(6)对外宣传不足,市场开拓乏力
(7)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
4、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建议及对策
(1)指导思想
(2)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
(3)深度开发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资源的建议
三、完成论文(设计)的条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实验设计、调研计划、资料收集、参考文献等内容:
1、理论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图书馆、电子期刊、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和参考的文献资料,经过对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种学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最大限度的提高论文的准确性、严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目前我国宗教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把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列出事实和依据,用真实案例来分析和证明论点。
3、与指导老师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论文的方向与质量。
4.论文(设计)的进程安排:
2012年12月以前确定论文题目 ;
2012年12月—2013年1月,撰写开题报告;
2013年1月—2月,完成文献综述;
2013年2月—3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3年3月—4月,完成论文二稿;
2013年4月—5月,修改论文,最终定稿。
5.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是否同意开题:
指导老师签字: 年 月 日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3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
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
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
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
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
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
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场化运作经验,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
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
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
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
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4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
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
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XX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课题组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统计分析,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写出第二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第三轮(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并争取在某些学科实现质的跨越。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写出第三期研究报告并接受中期检查。
第四轮(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继续开展研究;出论文集;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我们将本课题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别在信息技术、文科类、理科类、艺术类四个方面开展研究,逐步互相渗透、融合,最终形成一个开放的、立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3、XX年12月——XX年1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根据成果奖励优秀参研人员。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5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选题的背景
产业集群,是指在有限地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知识生产机构等),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的形式多样,也遍及各个领域,我们经常听到人们用“皮革城”、“海鲜谷”、“袜都”等,或者诸如“一条街”、“行业圈”、“园区”等来称呼这种企业“扎堆”的现象。
但是这种转移和扩散的趋势并非经济活动的全部,在扩散中,企业和要素又会基于“回流效应”在一些区域重新集聚,特别是在发达地区和一些被认为是“增长极”的地区,这些具有“极化效应”的区域在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获得了不断提升的竞争力和不断递增的收益,成为国内其他区域发展的模范,在区域内部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如波特所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关键在于产业的竞争优势,而产业的发展往往会集中在几个关键区域。
他们知道,塑品牌、创优质产品才是温州鞋业长久发展的前提,于是出现了奥康、红蜻蜓、康奈、吉尔达等优秀本土企业,温州也在20xx年被誉为“中国鞋都”。
温州鞋类企业创新和集群化发展己经迫在眉睫,鞋类升级的路径和方法很多,但是本文讲的路径有三条:首先从企业层面看,就是要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次从集群内部角度看,就是要通过培育和创建区域创新体系实现升级;最后从集群外部角度看,就是要嵌入全球价值链,以创新为内力,积极开拓和合理利用外部联系,正确运用好集群与其他集群之间不同的治理方式,促进集群实现产品升级、过程升级和功能升级。而且,研究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不仅对于鞋业本身的集群化发展,而且对于温州其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如服装、玩具、灯具、家具等的集群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引言: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文献述评:回顾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研究现状。
3、产业集群的相关概念概述
4、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SWOT分析,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尤其针对温州鞋业集群的劣势和面临的障碍指出温州鞋业集群升级的动因,温州鞋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都迫切地需要提升,以实现升级。
5、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
6、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7、在前面几章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动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促进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SWOT分析,对温州鞋业集群的现状进行SWOT分析,尤其针对温州鞋业集群的劣势和面临的障碍指出温州鞋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温州鞋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价值获取能力都迫切地需要提升,以实现升级。
2、促进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对策。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
(1)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相结合
文献整理是指对与本研究所涉及理论观点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收集、整理、阅读、评判及引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集群嵌入全球价值链问题是许多学科和研究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文献数量庞大并且观点迥异,其中亦不乏矛盾和对立之处。笔者在经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之后,确定将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价值链理论和权变理论作为本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在此基础上笔者先后进行了大量的文献研究和梳理,逐步形成了本研究的理论构思。
(2)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定性分析是指根据研究者的理论基础、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某种变化规律或某种因果联系;定量分析是指通过运用随机抽样、计量经济模型、统计预测模型等数学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科学量化分析、预测及验证。定性分析由于侧重于主观推断而使研究受主观影响较大,定量分析由于侧重于前提条件限定下的数理建模而使研究受约束太多。两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能够较好地保证分析研究的科学性。
技术路线
本文从产业集群的定义与特征出发,在对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因、问题,并从企业自身、政府以及行业协会三个角度对促进温州鞋业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提出对策。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5. 20xx年4月30日,向指导教师提交论文三稿(定稿),指导教师对论文成绩进行评定。
7.20xx年5月5日,进行论文答辩。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6
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 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崔杰在《解读三网融合下电视业运行体制》中指出:“三网融合”直接威胁广电企业的核心电视业务,使其在三网融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其次,电视传媒缺少相应的市
场化运作经验, 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转型过程中。 此外,电视网络的整和程度较低,这增添了电视在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 再次, 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
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王城伟。浅析广电实现三网融合的发展思路。广播电视信息,20xx(1):66-69
[2]候宏。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运营战略思考[J].中国新通信,20xx(1):78-80
[3]韦乐平。三网融合与3+1行业架构的设想[J].广播电视信息,20xx(2):99-100
[4]王峰。浅谈三网融合[J].中国传媒科技,20xx(6):56-58
[5]张德华。国内三网融合业务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xx(8):33-34
[6]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7] 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8] 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 南方日报出版社, 20xx
[9] 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0] 傅玉辉。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xx
[11] 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xx
[12]贾秀清。21世纪电视文化生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xx
[13]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14]雷建军。视频互动媒介。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15]索传军。迅速发展中的中国有线电视产业和技术。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7
据悉,在学校期间,学生们都普遍关注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今后就业等相关问题。对于未来需要好好把握,只有在校期间把基本知识打牢固才能在今后灵活运用,毕业开题报告也就比较好完成。下面为大家推荐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朋友们可以借鉴。
题目:论汪国真诗歌的特点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
指导教师:××
一、论文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 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论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论文研究目标
本论文研究目标是:对汪国真诗歌的特点进行探究,凸现汪诗的艺术魅力,进而弘扬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使广大社会认同"诗歌来源于生活,却更深层次地反映生活"的观点。
四、论文研究内容
汪国真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蜚声文坛的著名中年诗人兼书画大家。汪诗能从平凡的事理发现伟大,从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题昂扬,寓意深刻隽永,表现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功力。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汪国真的时代背景;
2、关于汪国真创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国真诗歌的特点及研究;汪诗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题材上较有针对性、篇幅短小、明白晓畅、精炼而富有哲理、充满了音乐美、诗中小我与大我并存,等等;
4、汪国真及其诗歌在当代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五、论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对比研究、研读归纳研究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论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开题报告并提交导师审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写作论文初稿并提交导师审阅
20xx年3—4月,根据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对论文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论文参考文献
01、《诗学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诗歌美学》,谢利文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03、《诗论》,朱光潜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4、《谢冕论诗歌》,谢冕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05、《中国古代文论精选》,北京大学出版社
06、《汪国真诗文集》,汪国真著,广东旅游出版社
07、《从席慕容、汪国真到洛湃》,杨光治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8
选题名称
南方学院校园设计——校园中心区景观设计
研究的目的
及意义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校园的文化气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景观能对学生的行为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探索空间环境的景观文化意境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创造符合校园精神特征的优美的教学环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园。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同时,优美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的健康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1]。把握校园文化的特质,深入研究校园环境特色,建立一个生态效益良好,景色优美的中学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况
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开始朝着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艺术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赏心悦目+实用价值"、"鲜活风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点缀"、"一步一景+季节变幻"等方面发展。
国外注重生态居住区的建设,这些居住区的生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环境生态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统,保护自然维护原生环境;第三,文化生态方面,尊重不同文化,加强社区归属感,强调创造性,把艺术作为社区与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内容及计划内容:
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规划布局,营造出生态环境优越的绿色网络体系,
计划:校园中心景观设计中园路线条自然流畅,主次分明创造一个学习、住宿、工作、有特色的校园物质环境,校区规划注重整体布局,各个区相互分离,同时又有紧密的联系,实现各种设施的优化使用。以整体的景观空间环境设计为原则,创造良好校园场所空间。通过轴线控制,多层次空间渗透,融汇自然等手段,创造丰富活泼的校园景观环境.
3.10-3.20选题,开题
3.21-4.5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献,对设计理念进行整理
4.6-4.25初步设计,相关图纸的绘制
4.26-5.16补充完善设计,文本的制作
5.17-5.28准备答辩
特色与创新特色:
1)校园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
2)校园道路系统完善,便捷,步行空间与非步行空间关系处理得当。
3)校园内部绿化自成网络系统,具备自我调节、发展、循环的功能;绿化植物丰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达到以点带面的绿化效果。同时多采用对人体有益的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
4)校园采取先进技术和严格、科学的管理方法,对校园内的空气、噪声污染、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进行监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质的收集与处理符合国标。使校园内形成一个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学习、生活环境.
创新:景观规划上考虑以人为本,体现个性化。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渴望,各种空间中设施的设置、材料质感的应用,景观的创造充分考虑人们钟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紧张、 繁忙、 竞争的气氛也同样笼罩中小学校园。 家长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片面追求分数;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脸上写满稚气和青春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该悠闲的双休日, 奔波于各种为他们特设的学习场所。 经过了一天的学校生活, 疲惫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们都在悠闲自在地欣赏电视节目,而小小的孩子还要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 电视中精彩的节目对他们来说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们的负担实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开始厌学,有些孩子因为不堪忍受而 逃学拒学,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来逃避烦恼。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起跑线上的教师, 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急需解决,我们肩负的任务重如泰山。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就是 对学生中出现的厌学情绪要及时的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们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 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 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 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为辅,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 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 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 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 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 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 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 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 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予以纠正。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0
内容摘要: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本文通过对体验旅游和我国导游现状的分析,提出了适应体验旅游发展的导游发展方向。
关键词:
体验旅游 导游 新型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心态的日益成熟,在经历了多年"黄金周"的培育之后,我国旅游业已经出现了由较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向更为高级的消费模式—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征,融高品味吃、住、行、游、购、娱活动为一体的"体验旅游"逐步过渡的趋势。美国两位著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姆在《体验经济》中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体验经济"时代。所谓"体验"是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围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体验旅游"是在体验经济规模不断膨胀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崭新旅游产品,其最大的特征是注重旅游者的体验效能,本质是"以人为本",终极目标是快乐感、亲切感、自我价值。因此,"体验旅游"特别强调游客自身的积极参与和自身体验,使游客真正感受到旅游中的乐趣。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体验旅游"将"体验"的概念单独提炼出来,意在突出"体验"的强烈性。从旅游业的发展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现代旅游更多的是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体验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它强调游客对旅游地文化的、生活的、历史的体验,强调参与性与融入性。体验旅游将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
体验旅游同观光旅游的比较
体验旅游与观光旅游是在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产物,二者在产品形态、消费心理、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之间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不同。体验旅游用个性化旅游产品代替原来的标准化旅游产品。面对同样的景区景点或娱乐设施,不同的游客亦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体验;即使为了同样的一种体验(如同样的道教旅游的体验),不同的游客也会选择不同的实现方式、地点等。因此,体验旅游时代,旅游者将不再满足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个性化特征由此凸现。
从游客追求的价值目标看,体验旅游不仅重视旅游结果,更重视旅游过程。观光旅游阶段,游客的旅游观念尚处于较低水平,基本是"白天看庙,晚上睡觉,走到景点拍拍照",旅游体验不深,重游率不高。体验旅游时期的旅游者不仅关注得到什么样的旅游产品,而是更加重视在哪里、如何得到这一产品。
在体验旅游中,旅游消费心理转向更高级的情感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提出,"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类的最高需要。注重以人为本的体验旅游将使人们的旅游消费心理从消极的逃避转向积极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体验旅游更加强调与旅游者的沟通,并以此触动其内在情感,加强旅游体验。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终极目标是使游客产生亲切感,而亲切感产生的首要条件就是与旅游者的沟通。只有导游与游客之间有了良好的互相沟通,才能使游客全身心的放松,充分融入到景物中,情景交融,从而加强旅游体验。
我国导游行业发展现状
导游行业现在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行业,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在导游的社会声誉不佳,普遍印象是"素质不高",工作雷同。根据国家旅游局人教司对全国导游队伍人力资源状况的调查,截止xx年8月底,全国已有197375人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导游队伍内部结构不合理。从等级结构来看,低等级(资格和初级)导游人员占导游队伍的绝大多数,为96。3%;中、高、特级导游员人数尚不到4%。从学历结构来看,我国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其中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员稍高,但大专及以下学历仍占52%。此种现状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导游就是导购",以及宰客、甩团、强行索要小费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而千篇一律的导游辞、线路安排、游玩项目等等,使得游客在旅游过后,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更无从谈起。
尽管如此,不论导游自身或旅行社对体验旅游时代导游环节都未引起充分重视。导游作为连接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中介因素,是旅游目的地、旅行社、旅游者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验旅游时代的到来,导游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对高素质的新型导游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体验旅游对导游的具体要求
(一)提升文化素养
从景区景点的层面看,体验旅游是观光游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更广层面的拓展;从游客的层面看,日益成熟的游客消费心态以及日益提高的游客文化品味是"体验旅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体验旅游阶段,导游应该让游客体会到美在其中,乐在其中,轻松在其中,感悟在其中。由此,导游就必须针对景区景点所需要、所能够传递给游客的体验,自己先进行的深入思考,并揣摩不同游客的审美特点、心理习惯、消费观念乃至身体状况,来"量身定做"旅游产品(包括景点选择、导游辞的选择、线路的选择、景点停留时间的选择,景区内互动项目参与程度的选择,甚至导游自己组织开展的小活动的选择等等)。 "体验旅游"呼唤高素质的导游,也只有高素质导游能够让游客深刻理解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体验"更深。
(二)自身素质专业化
传统观光旅游阶段,旅游者还未摆脱"眼睛旅游"的方式,体验旅游阶段,随着旅游者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购买,对高品质旅游体验的需求,他们希望通过导游的穿针引线来深刻了解、感受旅游区的人文环境和历史脉络,从而加深对景点的印象,提高旅游体验层次。有学者提出,"一流的导游应该是博士水平"。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导游只能千篇一律的复述相同的导游词,真正能深入了解旅游目的地风俗习惯、文化渊源的'高素质导游极少。这些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了游客感触不深,更别说获得某种终身难忘的体验。其实,不论从景区景点的角度还是从游客的角度,都希望导游能够在深入了解、发掘景区特色的基础上,将景区景点的优势贯穿旅游过程的始终,并不断发挥到极致。因此,培育专业化导游的时机已经成熟,如专业的红色旅游导游,专业的宗教旅游导游。知识的专业化会使导游对某一类旅游资源、某些旅游景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有创新的见解,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导游什么景点都讲但都讲解不深,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旅游体验的缺点。因此,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熟知中国革命史的红色导游将大量出现在井冈山、延安,熟读道教、佛教经典的宗教导游将带领游客领略武当山、普陀山的道义、佛文化;而九寨沟、张家界是山水导游大显身手的地方。同时,景区自身也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定点导游,并把此纳入旅游景区规划中,这样便可以在最快的时间以最高水平的讲解来向旅行社、旅游者宣传本景区,并以此扩大景区的知名度。
(三)重视差异化服务
这主要是从游客的社会角色来考虑。前面已经提到,体验旅游时代,游客要求个性化,那么具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的游客参与其中时,即使针对同一旅游项目,也应有不同的服务侧重点。比如,同样的山水旅游,对于一群老年朋友来说,在游玩过程中,就应该多留些时间给他们静静的品味、欣赏;而对于一群青少年而言,导游则应充分调动他们的感观和四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这样才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放松的感觉。同样,即使是同一个人重游同一个景点,导游也要因其扮演的具体的社会角色而采用不同的讲解。
(四)具备强健的体魄
体验旅游阶段,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个性化旅游产品要求导游更多的亲身参与,身体力行的引导游客融入景物中并和他们一起体验。导游只有在和游客一起经历的过程中,才能激发游客的兴致,并在思想上达到共鸣,使两者之间产生信任感,产生如同朋友之间的友谊,最终实现体验旅游的第二个目的——亲切感。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1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及任务书
论文(设计)
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探究——以我国中部宗教文化旅游为例
题目
学生姓名仙草百搭专业09注会学号2090108
指导老师陈丽萍职称教授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题目来源
在我国“中部崛起”的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中部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中部六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0.7%;人口众多,20xx年底总人口3.53亿,占全国的27.3%。这些省份自然、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科教基础较好,具有综合区位优势,是重要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中部六省为加快经济发展,都将旅游产业定为本省的支柱产业,使得旅游产业具有了重要的产业地位。中部地区历史上是我国佛教、道教的主要活动地,有着众多的宗教遗产,构成了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发展宗教旅游是该地区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探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现代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而现代旅游的一个特点就是文化性强。随着旅游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观赏层面上了,人们更注重旅游产品的品味。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宗教旅游正迎合了现代旅游者的这种需求。宗教文化资源是我国丰富历史遗产和文化瑰宝。开发及研究中部六省宗教旅游文化资源目的在于指导中部六省开发宗教文化旅游,完善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结构体系,并形成中部六省旅游链,促进中部地区经济文化等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加强中东西部经济文化交流,从而提升我国整理综合实力。开发利用宗教文化资源有利于扩大中部六省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中部旅游的知名度;有利于丰富中部六省旅游产品种类;有利于构筑中部大旅游格局,提升中部六省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发掘中部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中部六省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宗教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宗教文化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2
一、课题名称:
《如何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
二、课题组的成员及任务分工
主持人:×××
承担任务:课题申报、组织、指导开展研究及结题
成员:××× ×××
承担任务:实践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不同方法、收集案例及进行数据统计
成员:××× ××× ×××
承担任务:实践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不同方法、收集案例及整理博克专栏
三、课题的选定
近几年来,学生的化学学科成绩呈下降趋势,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普遍感到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特别是记不住化学方程式或不懂如何去记。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特殊语言,是物质化学性质的体现,记住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况且,在高考的答题卷上有将近百分之五十是要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去答题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是提高化学学科成绩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将此作为一个课题,目的是想通过研究和实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记 住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成绩能够有效上升,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本课题将要研究的问题
1、详细了解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原因。
2、从原因着手去研究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从学生的角度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何种方法去记最快最有效。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五、准备阶段
1、申报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调查现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原因。负责设计问卷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调查及进行方法研究。)
六、实施阶段
1、课题组教师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
(1)、以杜文发老师为带头人进行课题教学实践。
(2)、以三位老师任教班级作为实验班级进行平行实验,依据课题组研究的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对参与实践的学生个案进行记录,最后通过成绩测试,将实验班与其他班级进行横向对比,利用所得成绩分析获得对比数据,以此总结出记化学方程式的最适合方法,从而获得课题研究结论。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获得的调查情况及进行对策研究,填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记录表》,并将研究进展情况发布在博克专栏。
3、建立多个学生案例跟踪档案,比较不同个案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合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4、课题组成员写课题研究总结 。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七、结题阶段
1、资料汇总并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将所有研究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归纳整理并申请结题。
八、成果展望
1、通过调查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情况,剖析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鉴采用更好的方式、方法或思维去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能更加深刻去体会“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能更加提高学习的效果。
3、通过研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经验,撰写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3
立题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调查分析当前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困惑,并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
1、当前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几点困惑
2、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途径
3、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意义
4、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爱国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立论根据: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对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存在很多的疑惑,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
创新之处:
关于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报道。笔者结合身边的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现实生物教学中教师对爱国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素材的困惑,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爱国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力图解决广大1线生物教师在这方面的困惑。
参考文献目录
1《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周济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生物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21页
3《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56页
4张昭群:《搞好‘4个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物学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1998年第2期第20-23页。
5唐治锋:《寓德育于《树木学》教学中》--《生物学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第2期第19-21页。
6吴月皎:“浅析生物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学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xx年第3期第3页。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4
1、选题意义和背景。
1.1选题背景:
摄影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将即将消逝或者己消逝的客观事物的影像,运用物理光学技术和光的折射原理真实地保留下来。“在摄影术诞生的早期,当时人们是用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曝晒成像,谓之”晒图“,然后在薰衣草油中”显影“一一对柏油进行溶解。这种方法虽然能得到影像,但成像时间长,并且影像有太阳光照射的痕迹,质量不高,导致早期的摄影作品看起来像是抽象艺术作品。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通常使用一种叫做”绘画暗箱“的绘画装置准确地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19世纪20年代,法国画家、美术设计家达盖尔开始寻求一种能使”绘画暗箱“中投射的影像得以固定的方法,另外法国人尼尔普斯也进行了一项称之为‘旧光绘画”的实验,达盖尔与之合作,便发明了“光的艺术',一一摄影。
1.2选题意义: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绘画与摄影的源流及相互关系,具体论证绘画与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区别和联系,从审美角度分析了摄影艺术与绘画相互融合,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摆脱了依附于绘画的局面,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的艺术道路,并形成自身的独特风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之间交叉重叠,利用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互为关系依然是艺术家重要的创作手段。西方绘画对摄影的影响会产生新的独特性,摄影不但再现客观世界,并且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重塑了今天的观赏方式和视觉体验。本文通过分析理解世界摄影大师的代表性作品,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摄影与绘画的互为关系。摄影与绘画之间的交流、影响、渗透,不仅创造出更多的艺术形式与风格,而且对强化艺术表现力、扩大表现领域、提高作品的艺术深度以及拓宽审美经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美学价值。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传统绘画和摄影艺术作为具备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符号,是大众获取艺术知识、培养美学理念的重要源泉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文化需求的增长,为摄影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初的摄影家主要对客观世界进行重现和描绘,之后逐渐注重对自身内在思想的剖析和探讨,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些视觉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于最初科学技术和媒介物的落后,导致了摄影作品只能简单地模仿复制绘画,艺术与普通大众的严重脱节。人们审美需求的增长、各种艺术流派的兴起都给摄影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随着摄影艺术的逐步成熟和摄影艺术理论的日臻完善,使摄影艺术真正走进大众生活。
3、参考文献。
著作:
[1]顾铮:《世界摄影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澳】马克·盖勒:《艺术设计摄影技巧》,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3]【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黄灿然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4]王宏建:《艺术概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xx年。
[5]【法】罗兰·巴特:《罗兰·巴尔特文集一明室:摄影札记》,赵克非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
[6]聂劲权:《数码摄影基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年。
[7]【德】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的时代的艺术作品》,王勇才译,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xx年。
[8]【美】罗伯特·凯普托:《风景摄影》,唐杰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xx年。
[9]迟柯:《西方美术史话》,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10]李泽厚:《哲学探寻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11]周海英:《数字新媒体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
[12]林路:《摄影艺术》,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xx年。
[13]徐国兴:《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7年。
[14]爱德华·韦斯顿:《按照摄影的方式看待摄影》,中国摄影,1998年。
[15]何政广:《世界名画全集:米勒》,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美】美国纽约摄影国际中心,《美国工CP摄影百科全书》,王景堂等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5年。
[17]吴炜:《摄影发展图史》,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xx年。
[18]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xx年。
[19]安得烈亚斯·法宁格:《摄影构图原则》,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3年。
[20]林路:《摄影思想史》,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xx年。
[21]【法】安德烈·巴赞:《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
[22]李元:《谈美国摄影》,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23]作/译者: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年。
[24]殷雄:《现代具象语言/油画语言研究》,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xx年。
[2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
[26]黄宗贤:《从原理到形态-普通艺术学》,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xx年。
[27]孙京涛:《时代的眼睛》,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xx年。
[28]阮一忠:《摄影美学七问》,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
论文:
[1]李文辉:《浅谈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第20卷第4期。
[2]邱志杰:《重读摄影史》,《当代艺术与投资》,20xx年第4期。
[3]盛静、王曙明;《摄影技术与绘画艺术关系的研究分析》,来稿;学术论坛。
[4]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32卷第3期。
[5]高伟信:《以摄影与绘画色议艺术的交融与发展》,来稿:艺术与人文。
[6]冯国栋:《解析色彩在摄影造型中的应用》,《世纪桥》,20xx年第1期。
[7]宋伟:《作为大众文化的摄影艺术》,《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xx年第4期。
[8]宋一苇:《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一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年。
[9]白杨:《探讨摄影技术在艺术摄影中的应用》,《影像技术》,20xx年。
[10]任虎、吴韵:《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文艺理论》,20xx年。
硕士论文:
[1]冯欣艳:《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河北师范大学,20xx年。
[2]郭志恒:《借鉴促进融合一浅谈摄影与绘画的互动》,上海师范大学,20xx年。
[3]王爱珍:《论摄影的”特殊效果“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20xx年。
[4]全敏:《读图时代一创作中国写实油画的辉煌》,西安美术学院,20xx年。
[5]高佳:《现实主义绘画影响下的纪实摄影研究》,山东大学,20xx年。
[6]武建国:((好光线出好作品一一论摄影用光》,武汉警官职业学院,20xx年
4、论文提纲。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意义
第一章西方绘画与摄影的历史渊源
一、西方绘画的风格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历程
(一)艺术摄影的源起
(二)艺术摄影的发展
(三)艺术摄影的特点
第二章现代艺术中的摄影与绘画
一、摄影与绘画的联系
二、摄影与绘画的比较二
(一)摄影与绘画的相同点
(二)摄影与绘画的不同点
三、摄影与绘画的融合
(一)时空差异的融合
(二)审美构成差异的融合
第三章摄影艺术的独特性
一、绘画表现特征
二、绘画元素在摄影中的运用
(一)绘画中的光线在摄影中的运用
(二)绘画中的色彩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中的构图在摄影中的运用
三、绘画风格在摄影中的体现
四、摄影艺术独特的呈现方式
(一)从摄影技术中看独特
(二)从摄影造型艺术中看独特
五、当代中国摄影的艺术考量
(一)摄影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地位
(二)摄影对数码时代的影响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本文对摄影艺术独特审美诉求的提出是重建传统西方绘画的研究为理论基础,探索摄影艺术在绘画审美风格影响下的意义为价值核心。以摄影术与西方绘画的诞生、发展流派为研究起点,从比较、借鉴、融合审美的.角度,分析研究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审美风格影响下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诉求。
研究方法:中国摄影艺术吸取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风格,在摄影术发明初期,大量的摄影作品仅仅是对绘画进行机械摹仿。至今绘画与摄影艺术有密切的联系,摄影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区别于绘画和其他艺术形式,从技术和艺术特征都体现出独特魅力。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相关论文的参考收集与整理。通过对艺术史、摄影史、西方绘画史、美学等相关文献的查阅和了解,形成了大量理论概念、摄影大师的思想、摄影作品案例以及其他相关书籍和论文资料的阅读、整理和收集,为本文写作提供了比较翔实准确的资料,同时也对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源流和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其次,通过大量摄影大师的作品案例,对其进行了分类与整理,用例证对本论题进行了补充,展示出摄影艺术在西方绘画的影响后的独特魅力。第三,摄影艺术研究文献以及策展人、摄影师等评论、着作也为本文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通过摄影艺术与传统西方绘画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摄影艺术审美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而指出了摄影艺术美好的发展前景。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摄影从诞生初期便开始取百家之长,从各门类艺术中借鉴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借助于绘画的表现手法来挖掘自身独特的审美风格。这段时期,很多摄影师极力向画家靠拢,照片的构图方式、题材都模仿绘画,希望能够通过摄影营造出绘画般的艺术效果,而不是简单的影像记录。他们致力于精心安排布景、布光和模特的姿势,拍摄出的照片秩序感很强,给人以永恒与瞬间交织的奇妙感受。20世纪之前,摄影流派的发展也深受绘画的影响,从最开始的在风格形式上追求绘画效果的画意摄影,到受印象主义绘画影响的印象主义摄影,再到提倡摄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寻找灵感的自然主义摄影,都离不开绘画形式和风格的影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立风格和表现形式,摄影本身的瞬间性和纪实性特征逐渐显现出来。摄影艺术与绘画艺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摄影开始对现实世界的记录,这是摄影术的进步,是对摄影的自身语言进行探索的重要成果。随着摄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摄影逐渐探索出自身独特的审美特色,但摄影的审美方式和表现自始至终都受到绘画的影响。在一段时期内,这种影响表现为摄影艺术风格与同时代的美术风格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摄影艺术从绘画的多各思潮、流派、风格中汲取审美上的元素,如画意派摄影对安格尔写实主义的模仿;纪实派摄影师纳入现实主义画派的再现原则等。此外,像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艺术思潮的美学法则,都对摄影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7、预期的结果。
数字媒体艺术及技术在摄影、电影、录音、电视等传播媒介中的运用,各种新工具、技术、媒介的使用使艺术传播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高科技发展阶段,艺术创作在表现手法和技法上更加丰富。摄影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数字技术发展的今天,摄影具有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媒介及表现手法上也日趋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在技术层面会逐步发达,而绘画的发展也将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多元化,摄影与绘画的互动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1-01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7-21
大学生英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03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12-23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03-17
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01-1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01-01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6-18
报告毕业论文开题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