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2-07-22 17:32:55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1

  一、研究课题:初中地理图册阅读方法的指导研究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说阅读文章、书籍读得多了,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了解、掌握了。古人对阅读的理解既独到又深刻,就是现代的中小学生“听、说、读、写”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那么,地理图册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书籍,它有特定的范围和含义,它是地理信息的最佳载体,是地理教材的补充和延伸,它可替代大量语言文字,既形象直观,又抽象概括,既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地理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专门的训练和指导。怎样阅读地理图册?如何更有效地将图文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这将使我们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看,虽然以课本为主,但要真正掌握知识、具备知识的能力,还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过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规律。一幅图像中有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又有表示各种事物的名称的图名、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由此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因果信息,抽象的地理事物特征和一般发展规律的信息,很容易通过观察,展示在大脑中,形成整体认识。可见,教会学生读懂地理图册上的地理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三、研究对象:初一年级(1)班、(2)班和初二年级(1)班、(2)班。

  四、研究方法:调查法、合作法、文献法、反思法。1、调查法:调查当前学生对地理学习、理解现状。采用问卷、谈话等方法,以取得研究的第一手资料。2、合作法:根据研究目标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分析研究。各年级地理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不断地积累、改进、提高研究的成果。3、文献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4、反思法:对研究取得的结论进行全面完整地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总结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具体方法。

  五、研究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6月—10月

  ①通过文献资料、上网查阅等途径搜集、整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及理论。

  ②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③设计问卷调查,撰写开题报告。

  2、研究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5月.

  ①按时上传小课题研究资料,交流、讨论、分享研究心得体会。

  ②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课题研究做好记录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学反思。

  ③按时参加小课题研究培训学习,及时获得专家引领、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持

  ④与其他研究人员合作交流,和谐互助,取长补短。

  ⑤随时调整研究方法,师生互动,重视研究效果。

  ⑥结合指导教师的帮助,撰写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上报研究情况。

  3、总结阶段20xx年6月。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归纳,对课题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和论文撰写,申请课题结题。

  六、预期结果及表现形式:

  1、预期成果:初步形成一系列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2、成果形式:论文、学案、课堂实录、多媒体课件、课题研究报告等。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2

  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够解决很多问题,认识到地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同时明白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图表作为地理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地理读图能力自然也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本课题以地理读图能力为抓手,更是对于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题组成员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自身修炼,强化专业意识和责任意识,最终达到教师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素质提高的双项收获。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地图在教育、军事、科研、交通、工农业、日常生活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地图作为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研究地理的核心方法。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地理学习和地理素养形成的起步阶段,它们在学习中存在不少方法障碍甚至无所适从,特别是缺乏对不同地图的判读、分析和绘制等基本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兴趣和效果。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概念的界定

  读图能力是指从地理图像中掌握信息的能力。地理读图能力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1.读懂地图:即借助地图的名称、比例尺及图例等要素,在图中找到需要的地理信息。

  2.记忆地图:熟悉地图中找到的地理信息,并形成记忆。

  3.分析地图:是对找到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

  (二)理论依据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信息,蕴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三、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理论价值:在“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一个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知识呈现的重要载体,地理读图能力自然将成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实践意义:本课题以学生的读图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发现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对图表认知及从图表从获取地理信息的现状,并通过现状发现问题,最终以指导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提升学生地理素养为目的。而作为一种能力培养的课题,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尤为关键,所以本课题将立足于课堂教学,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比教学效果,通过实践最终推出可行的办法。在此基础之上将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案例进行宣传、推广,为地理新课改和教学服务。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科研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培养初一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为地理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实际、现实、有效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育人目标:通过本课题实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以此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做到“会学地理”。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读懂地图,掌握地图组成要素的方法研究。

  2.培养用图习惯,提高学生记忆地图能力的研究

  3.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培养、地图册的使用)

  4.教师课堂教学中图表应用分析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1.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

  2.进行问卷调查摸底,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

  3.确定研究主题,在研究主题的过程中,写出案例分析及反思报告。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资料法:运用该方法研究中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培养的理论指导。

  (2)调查法:深入学生,了解当前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情况。

  (3)个案法:通过学生读图、识图的个案研究,找出规律,形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

  (4)归纳法: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从中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1.充分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

  (1)在教室墙壁上悬挂《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近地图、认识地图。

  (2)七年级的教学中,在学生初学地理时,放慢讲课的速度,每一个知识点都落实到地图上,通过反复找反复看,逐渐使学生明白学习地理是离不开地图的。

  2.努力激发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1)适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如在第一堂地理课时,让学生看地图分别找出亚洲、中国、贵州省及安顺市的位置。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2)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郊游,查阅相关地图,制作路线规划图。使学生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把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3.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地图的习惯。

  古人用“左书右图”来说明学习地理离不开地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地图就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书,就像学语文离不开字典一样,学习的时候要随时放在身边,以便随时查阅。课堂上、复习预习时,要求学生左边放图,右边放书。

  4.教会学生阅读地图的方法。

  (1)以形记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找到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

  (2)重点观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出图中的重点图例与关键点,并把它牢记,这些关键点,往往成为今后读图析图的“切入点”。

  (3)对比识记。某些地图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如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统计图,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作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寻同”,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同类图的判读方法。

  (4)点面结合。有些图必须从点(港口、矿产地、城市、山脉、河流、铁路线等)、面(国家、省区、自然带等)之间的相对位置来帮助记忆和判读。

  (5)地图填注。让学生在地理填充图上填注城市、河流、山脉、矿产、铁路等名称,是提高学生读图、填图能力的良好方法,不仅可帮助学生记忆地理分布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简图绘制。引导学生绘制有关地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大洲与大洋分布示意简图、中国政区图、等高线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5.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中国人口分布特点”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同学们很易看出:在我国东部、南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环境因素影响大?同学们各抒己见,但总结起来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这时可让学生回顾我国的`地形特征及降水分布情况,得出人口受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确后再综合总结不难得出:我国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较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即东部、南部地区。

  (四)研究的保障条件

  1.时间保证:课题成员均承诺在课题研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资源保证:我校拥有先进而完善的网络设备。学校教师阅览室拥有大量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期刊资源,这些为研究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

  3.组织管理:学校成立有课题研究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协调工作,由科教处和教务处统筹安排,组织好研究队伍,确立课题组,做到人员结构合理,确保课题的立项、实施、推进和评价过程的正常进行。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主要任务:确立课题和人员,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搜集关于培养学生读图方法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5月—12月中旬)

  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读图训练、个别辅导、检测评估、专题讲座、听评课、论文撰写、问卷调查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及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课题结题阶段(20xx年12月下旬)

  1.整理研究资料,做出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研究,进行反思评价。

  2.撰写研究报告,申请验收。

  七、课题研究成员与分工

  1、张荣、黄鲲老师:(1)负责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计划、课题研究、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与监督;

  (2)负责课题理论和操作指导等。

  2、鄢志兰、郭虹老师:负责课题调查资料和数据收集。

  3、胡绪祥、何静老师:负责课题所需的理论学习资料及学生成果资料收集。

  本课题的成员均有很强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和教科研能力。其中,黄鲲老师有多年的地理教学和科研经验,现为西秀高中学科骨干教师,任安顺市地理学会秘书长,课题负责人张荣,现为安顺市五中副校长,西秀区首批区级地理骨干教师,任安顺市地理学会副秘书长。且课题组成员大部分为中学高级教师,具备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安顺五中是一所区属优质学校,有着较强的师资队伍,校领导极其重视教科研工作。有学校校长的直接督导,能够给予经费时间等各方面的保障,且有区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我们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功。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3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目前地理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加大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初考试题也明显在向这方面倾斜,所以无论是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从应对初考的角度出发,我们都应当尽快大幅度提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另外,长期以来地理教学成绩一直不理想。反思近几年的教学,有以下两方面值得关注:

  1、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许多年,可在现实的教学中,理论的灌输大量存在,教学效果的低下。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我们迫切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际教学。

  2、由于招收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单纯依靠讲授法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无法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学案教学法,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而成功的应用于各种教学活动之中,地理学科同样有着适合于学案教学法生存的土壤,并且地理新课程力倡探究性学习,而学案教学法的主体部分便是探究性学习,所以借助新课程理念及学校初效课堂的推进,加强学案教学法在地理学科教学应用中的研究,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初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克服传统教学低效的弊端,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成功的学案教学法的应用,必将更加有利于地理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并整理相关论文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认真阅读有关学案教学法的书籍及论文,提初自己的理论水平;

  2、个案分析法:广泛听取各年级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课,观察评估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反应或反馈情况,总结培养或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3、问卷调查法:在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学生在学案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归纳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的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4.观察法:抽取样本,兼顾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观察和分析学生对学案教学法的不同表现,对比分析,不断更新完善。

  四、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研究对象

  1、周至二中初一年级至初三年级部分班级学生。

  2、湘教版地理Ⅰ;地理Ⅱ;地理Ⅲ;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相关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4月,确定课题,组建课题小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确定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如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学案教学法认识情况(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

  2、研究实施阶段: 4月—5月,研究实施第一阶段,研究课题开题,实施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究课题;集中讨论研究结果,并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集中研讨,提出设想,并讨论其可行性。主要采取措施:积极向学生宣传和介绍学案教学法的有关知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案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同时不断改进完善学案,使其能够更适合于我们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实践中不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予以纠正。

  6月—7月,阶段性小结(撰写报告或论文)分组研究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在集中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修订后期实施方案并撰写报告或论文。

  8月—11月,研究实施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是研究能得以顺利进行,为课题顺利结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题鉴定阶段:11月—12月,课题总结。对各种培养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分类汇总,分析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申请结题,使研究成果得到认可,并能在全校得到应用和推广。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本次活动以提初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全校推广学案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主件:结题报告

  附件:教学论文、随笔、叙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件等。

  注:因为在课题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对其进行适当的增减,此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和之前课题申请表中的结果可能有所出入。最终以小课题档案袋里所呈现的结果为准。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01-01

初中地理小课题开题报告08-16

小课题的开题报告04-01

小课题开题报告01-01

小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03-12

体育小课题的开题报告02-07

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2-24

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08-28

小课题研究开题报告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