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分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秘诀

时间:2022-10-22 13:10:43 HR指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分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秘诀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秘诀

  问:我是一家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多年来,我和同事们的工作一直淹没在行政和事务性工作中,但我们希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成为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的合作伙伴。请问专家,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什么是现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部要做的“正确的事”?

  答: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且是一线经理和员工也参与、也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些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一定发挥出了“效能”。“效能”(effectiveness) 和“效率”(efficiency)是管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是现代管理学的开创者彼得.德鲁克首先把它们区分开来的。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

  吸引、发展、保留人才,成为企业的战略和业务的合作伙伴,是人力资源部应该做的“正确的事”(也就是“效能”)的体现。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帮助一线经理实施这些政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国企业的 CEO 和人力资源负责人必须看到他们正面临一场人才危机的挑战。乍看起来,中国市场的人才供应似乎很充足。2007 年中国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到 495 万,而在校大学生的 33% 都是工科生,相比而言,这个数字在德国是 20%,在印度则只有 4%。2005 年到 2010 年间,中国将有 300 万大学毕业生成为工程师,几乎是美国的 9 倍。但恰恰相反,这些乐观的数字掩饰了一个危机。埃森哲公司刚刚完成的中国员工队伍调查表明,企业仍然有很大的人才缺乏感,特别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吸引人才、留住和激励人才仍然是公司和人力资源部的重要挑战(分别有 38%、35% 和 27% 的接受调查者认为,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和寻找人才是最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因企业的性质不同(国有企业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激励人才,国际企业和民营企业认为最大挑战是留住人才,而上市公司认为最大的挑战是寻找人才)和视角的不同(CEO 认为最大的挑战是留住人才,而人力资源总监认为最大的挑战是激励人才)而有所差异。另外,接受调查者将人才招聘和选拔及人才培训列为继绩效管理之后人力资源方面最重要的工作。

  问:作为人力资源总监,我和下属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一些日常事务上──做薪酬报表、员工档案管理、日常培训、回答员工关于人力资源政策的各种问题,等等。工作辛苦,效率也不低,但仍然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问题出在哪儿?

  答:人力资源负责人“埋头干”的事情太多了,往往容易忽略“抬头看”。“抬头看”什么?主要有三点。一是需要看什么。要抬头看企业需要什么人力资源服务,业务需要什么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业务最需要的人力资源服务包括人才的吸引、发展和保留;绩效管理和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合适的工作。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已经注意到这一点,但还有的企业没有认识到或者没有把精力放到这一点上。二是谁来做和怎么做。要看谁来提供这些服务。是人力资源部独自还是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一起承担这些服务?怎样提供这些服务?是集中地还是分散地提供这些服务?三是看什么时候做,配备多少资源。要看哪些服务应该更优先地提供,哪些服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这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最主要的任务。认识到了第一点但还没有给出好的答卷的企业人力资源部,多半也没有做好第二步或第三步。“抬头看”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源部向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转型的过程。人力资源部应该对更重要的战略性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一线经理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更关注政策的制定和监督执行,更有效率地提供人力资源基本服务,使业务部门和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更好地使人力资源管理切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体现企业文化。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

  问:如果我们的工作已经习惯性地被大量日常事务性的工作占据,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更重要的事情,那么要改变这种现状,有什么解决方案?

  答:在埃森哲,我们有自己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将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时间分配从倒金字塔型转变成宝石型。我们的办法是进行人力资源部工作的“重组”,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合适的工作,即一部分人成为业务的战略伙伴,直接支持业务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招聘支持、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配备);一部分人成为“人力资源专家”(如薪酬福利专家),为管理层出谋划策;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人力资源服务(如档案管理、工资发放等);再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让员工自我进行基本的人力资源服务(如休假申请和审批、培训申请和审批等)。我们帮助一家国际知名化工公司在亚太区设计和实施了人力资源转型方案。方案完成后,这家公司实现了亚太区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统一,大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改变为自助服务,服务的机构从 46 家增加到 49 家,服务的员工人数增加了 3%。由于采用了共享服务中心,提高了人力资源服务效率,该公司亚太区的人力资源部门因而可以更关注为业务部门提供战略伙伴的服务。这期间,这家公司顺利地收购了三家公司,扩大了业务规模。它既实现了高效能,也实现了高效率。采用信息化人才解决方案,是一种选择。还有的公司做得更加彻底。比如,美国一家大公司把原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的行政性事务外包给了埃森哲,现在埃森哲在那里有 200 人的团队为它提供服务。通过这样的方法,这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真正地从行政性事务的包围中解脱了出来,有了时间和精力关注更重要的战略性问题。现在,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企业完成海外收购后的人力资源整合,帮助企业提升客户体验和员工体验,从而促进客户忠诚度和员工敬业度的提高,有力地支持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问: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学习型企业,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答:这是个较大的话题,但我们不妨从这个理念的收益切入。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一是尽管中国人才总数多,但实际上具有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的人才还是不足;二是中国人才的流动率非常高,特别是高技能和高管理能力的人才流动速度更快,而人才的流失会导致企业技能和知识的流失。这些现实,都不能通过人才招聘或其他人力资源的措施完全得以解决。因此,成为学习型企业,是企业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举例来说,埃森哲同样面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挑战,所以埃森哲采取的战略之一就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我们发现,我们每投入 100 元的学习资本,就可以获得高达 365 元的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型企业确实是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当然,这个“利”指的是长期收益。

  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谈学习型企业。不过实际上,至今为止真正做到的企业为数不多。为什么?首先,这个过程本身有诸多方面的挑战。例如,怎样设定合适的学习战略和计划?开发哪些相应课程?如何整合及配置企业内部的学习资源?中国企业过去常常出现不同的地区分公司设置各自的培训中心的情况,有的甚至高达 10~20 个,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其次,很多企业看重“速赢”,但这其中必须有策略的指导。这里,我们给出两条衡量企业在打造学习型企业方面成功与否的基本原则。一是要及时衡量学习的回报,找到“速赢”方案。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将学习的投入与业务的产出挂钩起来的。二是学习是一项长期投资,所以它的回报应在更长时间内衡量。

  这两条原则简单说来,就是及时性和持续性。在争取企业的学习“速赢”上,企业首席学习官(CLO)可以发挥积极的组织、推动作用。比如,针对刚才提到的及时性,CLO 开始时可以将学习的目标设置得更实际些,重点衡量学习对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和缩短达到熟练程度的时间的贡献,这样有了短期的“甜头”,企业的学习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而长期来看, CLO 需要组织、设计学习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开发出一套学习与业务业绩、员工能力相结合的绩效指标,衡量相对较长时间内的学习回报,也就是上面说到的持续性。另外,CLO 还可以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促进学习型企业的构造。

  问:很多企业都有培训计划,建立学习型企业与企业现有的培训计划有何区分?

  答:培训是学习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全部。以前传统的组织培训一般由企业的培训中心或人力资源部来承担,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之下的一个职能。而事实上,传统的培训与学习存在三大本质区别。一是培训一般以课堂授课的方式为主,而学习却可以在企业每时每刻的工作中以多样的形式进行。二是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是面向应用、为了使员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的主动行为。好的学习计划,会针对不同岗位的需求、不同的竞争环境、商业模式、技术条件、法律制度和人员流动状况制定或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内容,而传统培训采用相对固定的教案与课程,是被选择进行培训的员工在已有的课程中选择(或被选择)学习内容。三是传统的培训通常被企业按照费用、成本来处理,而新的学习模式是被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来对待的。四是学习型企业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创新及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另外,它还包涵企业文化的要素,强调知识的分享和广泛学习。

http://www.cnrencai.com/

【分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秘诀】相关文章: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分析12-20

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1-09

人力资源管理口号12-29

人力资源管理心得11-02

人力资源管理书籍11-17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12-01

秘诀:提高美国留学签证率五要素08-01

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书01-07

人力资源管理的实习报告04-04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心得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