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揭秘那些绕过HR破门而入的求职智慧

时间:2021-02-07 13:27:23 HR指南 我要投稿

揭秘那些绕过HR破门而入的求职智慧

  以往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求职文章或指导性纲领,譬如啥自信、做功课、良好形象、华丽的简历、工作经验、口才啥的,其实到了21世纪尤其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前面这些技巧就显得无比空洞:

揭秘那些绕过HR破门而入的求职智慧

  1、因为自信谁都可以做到哪怕装都能装出来

  2、简历,谁都可以用各种模板来打造,至于说HR们是否看到华丽的简历就立刻对你打100分这也是有扯淡嫌疑的

  3、良好形象。一般来说主要是衣着得体、气质不俗,长得好看不好看已经不怎么重要了,长得好看只能说明你大学时期课外生活也许很丰富,长得不好看也不代表你一定是个很努力的人

  4、工作经验。这是一个积累性的东西,有时对企业来说如虎添翼,有时也是一种鸡肋,因为往往经验过于丰富的人不好驾驭。譬如像我这种工作了十来年的人突然到你公司应聘做普通技术员,你会信任我吗?这和地段好的房子租金只要1000块效果是一样的

  5、口才。人的口才是有一定遗传因素的,当然后天培养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过从宏观来看,口才和人生经历是有很大关系的,如果你的人生并不丰富,你的口才一定不会好到哪去。

  那么,互联网、大数据横行霸道的年代,我们怎么来看待“求职”呢,今天这是我们的主要话题。

  互联网时代注定是一个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章法的年代,求职也不例外,求职三分靠干货、三分靠运气、三分靠环境,最有一分靠智慧。前三样我们不讲了,网上到处都是,本文讲的是最后一分。

  有个很经典的求职案例来自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辑西蒙·福格当年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那是他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

  这里插句话:很多单位很头疼因为招不到人,不过这些基本属于不知名公司的烦恼,像中国的BAT包括这个例子里的《泰晤士报》,他们真正要头疼的是怎么拒绝每天络绎不绝的求职者。

  “您这儿需要编辑吗?”“不需要。”

  “要记者吗?”“也不!”

  “那么排字工、校对工呢?”“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

  谈话进行到这里,几乎所有的求职者都会失望地走开。因为总经理的态度表明,报社目前“不可能”录用任何人:公西蒙·福格却不这样想,他还要继续努力!这正是他之所以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结果西蒙·福格就是这样被录用的,直至后来成为了《泰晤士报》的主编。

  以上案例其实我们可以这么总结:

  1、成功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不过一般这扇门会被别人用身体挡着

  2、求职的智慧来自给用人单位创造一个“空缺”。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什么都有可能是空缺

  3、这里的智慧并不是指智商,而是情商

  4、以上一切和坚忍不拔、毅力无关,最重要的是第三点。换做其他人往往需要采取“死皮赖脸”最终获得一个小职员的职位或者被用人单位列入黑名单。

  那么这里就带来一个新问题,我们怎么去产生这种智慧呢?

  我们这里来自我培养一些“智慧”:

  譬如我们是示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如果你的专业学的还行的话,我们一毕业必定有以下三条路可以选择:

  1、教书。要么自己投简历,要么托人托关系把你直接弄进一所学校。21世纪的我们对后一种估计都hold不住。

  2、写作。很多教育工作者到后来都会写书,你的专业会让你天生具有写作的先决条件。

  3、制作铅笔等文具。作为教育工作者你比任何人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商品,于是你大可去这些企业上班,用你的专业知识指导他们制造文具。

  如果你能想到第一种,那么你还算是个正常人;如果你能想到第二种,说明你是个不服输、有毅力、不甘现状的人;如果你能想到第三种,那么你一定是个有创造力的人。

  (PS:如果你一个都想不到,要么你将来会成为老板,要么你将来就是一废物)

  前两天我听到一个网友的案例:

  他是IT工作者,从上一家单位辞职后一直想重新找个好工作,经过他在人才网、招聘材料上仔细排查,终于找到了一个颇为满意的单位。于是他便开始对这家单位展开攻势,由于他离开这家单位的招聘要求还有点距离,因此他深知要想中标必须做好足够的.功课。

  他首先制作了一份简历,应聘产品经理。在这之前,他对这家公司的产品做了很细致的分析,包括产品特点、优劣势、品牌度,并写了五千字的分析报告,最后他手心流着汗按了发送键。

  一天过去了。。。

  一周过去了。。。

  一个月过去了。。。

  这位网友发现除了邮箱里最早的自动回复邮件外,再也刷不出新的邮件出来。

  这厮不甘心,他把以前的分析报告拉出来再仔细分析了一下,发现果然有好几处漏洞和讲的太主观的方面,于是,他通宵达旦的把分析报告又改了一番,抖着手再次按了发送键,这回报告大约有七千多字。

  又一个月过去了。

  这位网友清楚的知道,如果对方再没有回应,他就要饿死在家中,估计只能下辈子投简历了。

  “难道是没有空缺了?额满不雇了?”,这厮真想学习西蒙·福格印一张“额满,暂不雇用”的牌子给那家公司寄去。

  最后,互联网再次救活了他,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感谢互联网为我们带来的无穷无尽的机会。

  这个网友在微博上找到了这家公司的官方号,记录下来,大家注意:不用关注这个号。

  然后他通过官方号的评论,发现了“疑似“该公司领导的微博号,并且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有那么2-3个领导对公司的产品有着微微不同的见解。

  接下来的步骤一样,他依然没有关注这些“疑似”领导的微博号。

  于是接下来是他展开最终攻势的时候了。他把那七千字的分析报告总结出十条建议,每条不超过50个字,每隔两天发一条,每条内容包含该家公司的名称或者产品名称。

  一天过去了。。。

  三天过去了。。。

  一周过去了。。。

  这天他起床,猛然发现他的微博增加了两位粉丝,并且有未关注人的私信,大概有几层意思是:

  1、你的建议很好

  2、你分析的很透彻

  3、我们的产品确实有待提高的方面

  4、希望能邀请你过来一起探讨

  5、不知道您最近是否有就职的计划呢?

  欣喜若狂的他终于等到了大鱼上钩,为了表示矜持。这厮压住了心脏等了三天没回复这帮“鸟人”。

  到了第四天,他终于和那几位“鸟人”进行互相关注,逐一回复了私信,并表示:最近手头工作比较忙,如果各位亲不介意,可在一周后去贵方公司详谈。

  于是,当这位网友带着简历重新进入这家公司后,当场就被拍板并成为了产品经理助理。

  下面我来总结一下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其实最后这位网友发现他的简历和洋洋洒洒七千字的报告石沉大海的原因是对方HR根本没看,大家可以试想一下,稍微有些规模的公司每天会收到上百份的求职信,你能发七千字的分析报告,人家分分钟就能弄一个万字分析报告,一定会比你的差吗?我想肯定不一定。

  所以我们就要采取这最后一分的“智慧“:

  1、作为互联网产品管理者,除了内部管理,其实对外品牌的口碑非常注重。他们很可能在搜索引擎或者微博上经常会根据产品的名称搜索一些评论

  2、这时你如果能抓住机遇,便能成功跳过“无节操“的HR,直接和领导对话

  3、好比“额满,暂不雇用“的案例,往往成功的大门被其他人挡住了,企业的规模决定了挡的人数,一般是正比的。我们所要培养的智慧是绕过挡在门口的人,也许现在制作一张” 额满,暂不雇用“已经不管用了,但是别忘了现在有互联网

  4、如果你将来有幸成为企业的领导者,那么记得别让你的员工把大门挡的太严实,多留些缝隙让更多的人才能够挤进来。

http://www.cnrencai.com/

【揭秘那些绕过HR破门而入的求职智慧】相关文章:

HR的组织用人智慧11-09

hr智慧:七招教你选拔人才09-27

HR该如何做好年底的那些事12-06

HR对求职简历的建议03-04

HR智慧经典管理故事:如何挑选合适的人才03-21

重启那些被阻止的追求职场故事02-02

让我们重温在曲折路上那些大人物的人生智慧06-02

求职必读!HR挑选简历的6项标准03-02

HR如何“叫醒”求职者面试10-23

HR是如何筛选求职者的简历的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