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礼仪的黑板报资料整理
1、受礼和答谢礼仪
受礼和答谢是受礼人对馈赠者深情厚谊的肯定,它可以从另一方面帮助馈赠者完成送礼的任务。
在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件得体的礼品,受礼人应当郑重其事地收下。大多数从很幸运地接受过礼品,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礼貌地接受别人的礼品。
当他人口头宣布有礼相赠时,不管自己在做什么事,都应立即中止,起身站立,面向对方,以便有所准备。
在对方取出礼品,预备赠送时,不应伸手去抢,开口相问,或者双眼盯住不放,以求先睹为快。此时此刻,应保持风度。
在赠送者递上礼品时,要尽可能地用双手前去迎接。不要一只手去接礼品,特别是不要单用左手去接礼品。在接受礼品时,勿忘面带微笑,双目注视对方。接过来的若是对方提供的礼品单,则应立即从头至尾细读一遍。正式场合下,受礼者应用左手托好礼物(大的礼物可先放下),抽出右手来与对方握手致谢。
您可能对礼品赞不绝口,但这是不够的。在双手接过他人礼品的同时,您应向对方立即道谢。“谢谢您”三个字表明,您谢的不是礼物本身,而是对方送给您礼物的这一举动。
您还可以找一些动听的话,或者令人开心的模棱两可的话来说。您可以感谢送礼人所花费的心血:“您能想到我太好了。”您可以感谢对方为买到合适的礼品所付出的努力,如:“您竟然还记得我收集邮票。”
接受礼物时要注意礼貌,但不要过于推辞,没完没了地说:“受之有愧,受之有愧!”以致伤害送礼者的感情,即使送的礼物不合您意,也应有礼貌地加以感谢。
在接受礼品时,一般不会当着送礼者的面把礼物打开,而是把礼物放在一边留待以后再看。这是为了避免自己万一不喜欢对方所送礼物时的尴尬,也是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对方送礼的心意,而不是所送的礼品。还有一点是,如果给不同地位的人赠送不同的礼物,当场不打开礼物可以避免相互之间的比较。
但今天已不再这么刻板了。如果现场条件许可,时间充裕,人数不多,礼品包装考究,那么,在接过他人相赠的礼品之后,应当尽可能地当着对方的面,将礼品包装当场拆封。它表示自己看重对方,同时也很看重获赠的礼品。在启封时,动作要井然有序,舒缓文明,不要乱扯、乱撕、乱丢包装用品,此时,撕破包装纸被认为是粗鲁的举止。但请注意,结婚礼品是不可当场打开的。
当面拆开包装后,要以适当的动作和语言,表示您对礼品的欣赏。比如,可将他人所送的鲜花捧起来闻闻花香,随后再将其装入花瓶,并置于醒目之处。
要是别人送了一条围巾给自己,则可以马上围在脖子上,照一照镜子,并告诉赠送者及其他在场者:“我很喜欢它的花色”,或是“这条围巾真漂亮”。千万不要拿礼物开玩笑,除非那是一件恶作剧的礼物。
收到馈赠的礼品后,受礼人一般要回赠,从而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在节日庆典时期,可以在客人走时立即回赠。在生日婚庆、晋级升迁等时候接受的礼品,应在对方有类似的情形或适当时候再回赠。
回赠的礼品切忌重复,一般要价值相当,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也不必每礼必回。
每当接受他人的馈赠,您应留心记住礼物的内容,回赠时以选择类似的物品为宜。例如:他人送我一套陶器用品,回赠时可选择同是陶器类的物品作为礼物。
因为一般人在选择礼物时,无意之间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因此,回赠对方时,不妨参考一下对方馈赠的礼物,较易赢得对方的喜悦。
收到礼物后一定要以书面的形式表示感谢,而不是随便一个电话。感谢函要在收到礼物后几天,最迟两个星期内寄出,写信给年纪大的人应尽量快,这样才是有礼貌的。
如果您同时收到很多礼物,您也必须抽时间尽快回复,而且每一件礼物都该分开亲自致谢。如果是结婚贺礼则另当别论,送礼人心里都很清楚,你们双双度蜜月去了,所以不会期待你们在度完蜜月之前致谢。
如果给您送礼的人太多或时间太紧,不能及时给每位送礼者写感谢信,那么,您可以给每位送礼者寄张明信片,表明你们已收到了礼物。这是万不得已的策略,稍后有空时仍应写封感谢信。
过去,感谢函往往只寄给女性,即使礼物是夫妇俩送的,现在谁送就写给谁。如果夫妇俩都在贺卡上签了名,那么感谢信上也要写上两个人的姓名。
新娘和新郎都可以写感谢信,但信的签名必须是写信者本人,尽管您可以加上一句“我们俩都很喜欢您的礼物。”如果人家送了钱,在感谢信里还可以提一下你们准备如何花这笔钱,但不要提及钱的数目。
信必须是亲笔书写的,如果用事先准备好的统一格式填上您的签名,这是对花了时间为您挑选礼物朋友们的不敬。
写感谢函时,口气听起来也要像当面道谢一般。内容应简短扼要,不要太长,但是要充满感情,有些词应该是特别提到的,如“您美好的礼物等”。
为舞会和晚餐所送的感谢花篮不必附感谢信。如果确实很重要,那还是要写信表示感谢。可以在一张正式的卡片上写道:“您真好------我喜欢它”或“您不该这样-----但它是令人感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注意避免“谢谢”的字眼。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您感觉所收的礼物质量很差,那就不要在答谢函上加以赞美。您只要简单地在答谢函上写道:“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谢谢您还记得我。”
2、拜年礼仪
正月初一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磕
头作揖,拜年敬老。依传统习惯,初一这一天,是给族中老人拜年。
从初二开始,便探亲访友了。俗话说,“外甥拜年,初二初三。”依习惯,外甥探亲首先要给外祖父母、舅父舅母去拜年,然后是姑父
姑母,姨父姨母,依次排列。拜年是要分个亲疏远近的,这便是伦理之礼。正月初五叫“破五”,家家就要扫垃圾,倒脏土了。到这时候再拜年,就有点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拜年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了。电话拜年,电报
拜年,电脑网上拜年,邮寄贺卡拜年,等等,都是可行的。
宗族拜年
宗族拜年的'意义在于传承孝悌之道,发扬尊老爱幼之风,维护家庭的团结和睦,教育晚辈尊老敬长。拜年的礼仪教育青少年在家里养成懂礼节,知进退的良好习惯,以便将来到社会上也能尊师敬长,谦虚谨慎的去工作和生活。如果在家里就不能尊老敬长,到社会上就容易违法乱纪,所以,拜年的风俗是有教育意义的,决不是封建意识,而是优良传统。
3、祝寿礼仪
中国人祝寿一般从六十岁或六十六岁开始,不论是六十或六十六都是按虚岁计算,即按实际年龄提前一年。祝寿,也惯称作“过生日”,老年人一开始“过生日”,以后就须年年过,不能间断。平常为小庆,逢十如七十、八十、九十等,为大寿,要大庆,不但设宴待客,还唱大戏、放电影,或请唢呐班子演奏助兴。给老人贺寿的人有族内子侄辈和儿孙辈、女儿和女婿、侄女儿和女婿、干女儿和女婿、徒弟、学生、亲戚中的晚辈及朋友等,七十岁以上的高寿老人过生日时,街坊邻居也常备礼庆贺。
祝寿准备:
给老人祝寿,儿子们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第一是预备招待宾朋的馒头、菜肴和酒水;第二是准备寿面、寿桃、寿糕等。寿面多为挂面,没挂面可用自擀的细面条,叫长寿面。寿桃是用白面做成桃形,蒸熟后涂上红绿食色。寿糕是用白面和红枣蒸制的多层枣馍,城镇多买生日蛋糕代替;第三要布置寿堂。寿堂一般在堂屋正厅,屋内张灯结彩,正面墙壁中间悬挂中堂图画,男寿多为南极仙翁,女寿多为瑶池王母,或八仙庆寿、或百寿图、或红纸书一大金色寿字。中堂两边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等祝福语句的对联。墙下放礼桌,桌上陈寿桃、寿糕、寿酒等,两边两只红蜡烛。桌前地上铺设红毡或花席,以备后辈人行礼。
祝寿仪礼:
中国人给老人庆寿并无严格的仪式程序,仅有大致的章法。一般是,寿辰之日,先把祖宗的神主牌位请于神案之上,点燃香烛,鸣放鞭炮,寿诞老人穿戴一新,率全家拜祭。之后,老寿星端坐寿堂椅上,晚辈们衣冠整齐,恭恭敬敬依次磕头祝寿,并献上贺寿礼品。祝寿磕头为“寿头”,“寿头”是必定要磕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会磕头,就变为三鞠躬。
祝寿完毕,寿宴开始,众人给寿星敬酒,寿星把寿糕、寿蛋、寿果等吃食分给众人,众人踊跃嚼食,说是替老人“嚼灾”。长寿面是寿宴上必有的食物,吃面时,儿女们要把自己碗中的面条拨向老人碗中一些,谓之给老人“添寿”。
寿宴后稍事休息,大家陪老寿星看戏、看电影。晚上请执事人等吃酒答谢。寿礼便圆满落幕。
祝寿礼品:
给老人祝寿的亲朋邻里都要拿祝寿礼品,祝寿礼品也多种多样,有衣服、鞋帽、手杖,有寿面、寿桃、寿糕或生日蛋糕,有肉、蛋、鱼、酒,有苹果、石榴、桃,还有写有祝寿字句的寿幛、寿联、寿屏和寿匾。也有朋友送戏、送电影庆贺的。忌讳送钟(终)。
特殊寿礼:
老人过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几次生日时,祝寿礼比较特殊。
六十六占两个六字,象征“六六大顺”,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寿礼较为隆重。“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父母六十六岁生日这天,已出嫁的女儿除一般礼品外,还须买六斤六两一块肉,蒸六十六个小馒头为父母祝寿,以报答父母生养之恩。肉与小馒头须父母两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则谓之“夺福”。
【关于文明礼仪的黑板报资料整理】相关文章:
感恩老师黑板报资料整理02-28
关于雷锋黑板报的资料11-29
关于五一的黑板报资料02-24
关于月饼的黑板报资料03-15
关于读书的黑板报资料11-03
关于五一黑板报资料06-15
关于青春黑板报资料03-20
关于学雷锋黑板报的资料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