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古诗及其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秋古诗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1
1、《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2、《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刘禹锡(772-84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3、《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更多描写中秋的古诗词请关注“”
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约838—约883年),字逸少,襄阳人。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4、《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 苏轼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5、《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中秋登楼望月》是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一首古诗,是首借传说咏月诗。诗的大意是: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6、《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 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这首词题为玩月,主要描绘的是在八月十五欣赏到的中秋夜月的美景,同时写出了富于哲理性的内涵。
首二句描写中秋的月光如水一般一次就浣洗了整个尘世,手法形象。颔联两句点出了酷暑初退凉秋即至,九霄清净,万景澄明,一派开阔之象。颈联中的“让”字可谓神来之笔,点出明月的光彩远非星辰可比,使星辰甘心相让。尾联由天上想到人间,对比之中似寓感慨。人间尘世变迁往复不断,然而天上玉京依然是这般闲适从容。“玉京”在这里代指明月,诗人全诗气象万千,将玩月之情洗炼而出,飘飘然毫无俗尘气,读来令人神往。
这首词虽是“玩月”,但读来却觉满卷月华,天上人间,心摇神荡,足可见词人运思的匠心。
7、《水调歌头》
宋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2
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
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赏析]
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作者用富于想象的诗句,给我们描写了月亮上、广寒宫里的景色,“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白了中庭的地面,树上栖息着乌鸦,一个冷冷清清的夜晚展现在我们面前。“冷露无声湿桂花”,月亮上的露珠已经悄悄地湿透了树上的桂花,说明了夜已经很深了,天气透着细细的寒意,展现了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的意境。“今夜月明人尽望”,诗人用了极为通俗的语言,讲述了今天的月亮很明亮,天下所有的人都在望着它。紧接着诗人马上用了转折语句“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道谁还在想念自己的亲人。同是望月,人各不同。诗人有感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可以想象诗人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月明人静、中秋望月、思念亲人的特定环境,非常动人。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3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佳节对着明月怀念亲人的诗。诗的开头两句话,就直接点出了诗的主题,作者用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的景色――中秋之夜,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主人公仰望着月亮,想起远在天涯的亲人,是不是也在明朗的月光下想着自己呢?这两句话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我也特别喜欢这两句话。接下来,诗人通过对主人公的“夕起”、“灭烛”、“披衣”等一系列动作叙述,和“怨”、“怜”、“觉”等心理描写,给我们描绘了主人公因为思念亲人而半夜起床,在月光下披着衣服,望月相思的动人情景。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表达了主人公想念亲人的无奈,和期盼团圆的强烈愿望,语言形象真切,温柔缠绵,回味无穷。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4
《一剪梅 ·中秋元月》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于中秋之夜,抒发感慨的诗词。诗词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原文】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赏析】
中秋节是诗人饮酒抒情的的夜晚,辛弃疾曾写过两首中秋寄情词,一首是《木兰花慢》另一首就是《一剪梅》。
这首词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感怀而作,上片写景,词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往日的中秋佳节是多么的美好!“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与今日中秋之夜雨纷纷!“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作对比。突出表达词人对今年中秋一种遗憾的心情。下片作者着重抒情,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欲乘风问天,抒发自己内心的惆怅,但诗人乐观豪放,不管环境怎样,依然举杯畅饮,从容的欣赏着歌舞。
这首词内容丰富,通过描写月夜之景,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感情,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
【中秋古诗及其赏析】相关文章:
《中秋月》古诗赏析01-08
2016中秋古诗赏析01-09
有关中秋月古诗赏析09-18
描写除夕的古诗及其译文01-28
《一剪梅 ·中秋元月》古诗赏析09-16
咏柳古诗赏析02-16
古诗《清明》赏析02-25
李白的古诗赏析02-06
古诗水调歌头赏析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