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时间:2021-02-11 11:14:51 古诗词 我要投稿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古代文人写上元灯节的诗词,不计其数,而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堪称其中佳作。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李清照《永遇乐·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的背景很清楚,据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易安居士李氏,赵明诚之妻。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晚年赋元宵《永遇乐》词。”李清照因为父亲原来在京城做官,她长期在汴京、京洛这一带生活,晚年的元宵写这首词“怀京洛旧事”。

  北宋人对元宵节是非常看重的,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宣和六年十四夜,奉圣旨宣万民,有那快行家,手中把着金字牌。喝道宣万民。少刻,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直到鳌山下看灯。”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这两句都是化用前人的诗句,杜牧的《金陵》诗当中就有“落日水浮金”,廖世美的《好事近》更有“落日水熔金”的说法。“暮云合璧”也是来自江淹《拟休上人怨别》诗:“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璧”是圆而中间有孔的一个玉环。

  “人在何处?”运用一警策的发问,今日是何日?此地是何地?什么地方?作者流落在异地他乡。李清照的晚年很孤单,她丈夫早就死了,改嫁之后又离异了,她没有生过儿女。这里李清照的晚年写这样的作品,“人在何处?”就有一个警策的发问。南渡之后,家国沦亡之感,跃然于纸背。提笔就有去国怀土,凄怅悲凉的一种境界。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汉府乐《横吹曲》中有《梅花落》;李白也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写道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样的句子。正是柳如烟的这样的春季,听到吹《梅花落》的这样的乐曲,“春意知几许?”梅花落的时候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因为梅花开的早,等到它落,其他的花才大批地盛开,“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按理讲,正月十五还没到春天最盛的时候,“融和”就是不太寒冷的温暖的'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这光景,(转眼)会不会刮风下雨?这里隐含着某种隐忧,故意使这首词好像有很深刻的政治内涵,李清照《给胡尚书信》中有:“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预备庸何伤。”李清照是从北方沦陷区逃到南方来的,对战乱是有一种恐惧的心理的。

  以上每一小段的结尾都运用问句,使人怅然。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这样一个元宵佳节,也有朋友开着香车宝马来接我去赏灯。这里“香车宝马”来自于韦庄的《长安道》的诗句:“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宝马”、“香车”。“酒朋诗侣”也是有出处的,柳永的《归去来》词就有:“持杯谢,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格调振起,是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中州”是指汴京一带。“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过去啊,女子只有两天是放假的,一个是元宵节,不但放假,而且允许女子跟男子一样,到街上去看灯;还有一个是七月初七,现在人们认为它是中国人的情人节,闺门可以不做针线,可以女子出去游玩。“记得偏重三五”,“三五”是元宵,这里对元宵特别看重。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写女子头上的打扮。《武林旧事》卷二就有:“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销金合、婵貂袖、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这里写女子打扮得齐齐整整,汴京在这里也暗指杭州,风俗相承。“簇带”,宋代的方言,是插戴满头的意思。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反衬,过去是“偏重三五”,现在却“怕见夜间出去”,因为现在人都憔悴了,头发都白了,遇到元宵节,她懒得出去看灯。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张炎《词源》说:“至于李易安《永遇乐》:‘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此词也自不恶。而以俚语歌于坐花醉月之际,似乎击缶韶外,良可叹也。”

  最后用这个,写得有几分伤感。万人如海一声藏,写出这种绝世独立,自甘寂寥、帘底饮恨,谢绝开香车宝马来相招的那些酒朋诗侣,而自己宁可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因为汴京的元宵给作家留下了太美好的回忆,以至于不忍看如今的元宵,容易触动自己那个伤感的神经。

  这首词写得跌宕昭彰,沈曾植《菌阁琐谈》曾经用这个来形容李清照词的风格,当然不是仅仅指这首词。就这首词而言,“跌宕”,形象的画面,气势错综贯注,摆脱束缚,又两次用反衬,以乐景来衬哀。就“昭彰”来说,这首词写得蕴藉而不晦涩,深情而出以浅语,用朴素的口语来表达。

  但也有两段批评她的材料,吴梅《词学通论》中说:“大抵易安诸作,能疏俊而少沉着。即如《永遇乐》元宵词,人咸谓绝佳。此词感怀京洛,须有沉痛语方佳。词中如‘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花间重去,固是佳语,而上下文皆不称。上云:‘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下云:‘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皆太直率,明者自能辨之。”

  吴世昌的《词林新话》说到:“此词多处不协律,如‘暮云合璧’的‘合’,应该作平,”“合”是入声词;“‘怕见夜间出去’的‘出’,也应该作平,‘出’也是入声;连同‘春意知几许’的‘几’、‘记得偏重三五’的‘重’、‘簇带争济楚’的‘济’,共五字不协律,与其《词论》自相矛盾。”李清照的《词论》强调“词别是一家”,要非常讲究韵律的。

  即使这样,这首词对后人影响还是很大,宋代刘辰翁就写过一首《永遇乐》,其中的《自序》就直说:“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遂依其声,又托之易安自喻,虽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为什么悲苦过之呢?李清照尽管家乡被沦亡,她逃到南方来,当时南宋还有半壁河山,等到刘辰翁写这首词的时候,南宋彻底灭亡了,一寸土地都不在了,所以再读李易安的这首词,他自称“辞情不及,而悲苦过之。”这种亡国之痛,要比李清照的那种国破家亡的那种痛苦更痛。

 

 

【李清照元宵节诗词】相关文章:

在诗词中邂逅元宵节 感受元宵节的魅力02-17

毕业赠言诗词04-06

草堂古诗词04-14

冬至古诗词09-10

古诗词原文08-16

古诗词作文08-15

华山古诗词08-04

春晓古诗词02-25

爱国古诗词05-25

春雪古诗词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