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4-09-10 07:00:01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1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声声慢·寻寻觅觅》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的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身影,那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菊花已经枯黄陨落,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了得?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无限无法诉说的哀愁。

  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词人想: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整理古籍,可如今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故物依然,人面全非。“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手托香腮,珠泪盈眶。怕黄昏,捱白昼。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赋比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相形之下,连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如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2

  作品原文

  版本一

  声声慢

  寻寻觅觅⑴,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⑵。乍暖还寒时候⑶,最难将息⑷。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⑸?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⑹,如今有谁堪摘⑺?守着窗儿⑻,独自怎生得黑⑼?梧桐更兼细雨⑽,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⑾,怎一个愁字了得⑿!

  版本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白话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颠沛流离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3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扁舟处处经过。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山中一花一草,也教留、老子婆娑。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不待求田问舍,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

  遗山于金哀宗正大四年至五年(1227—1228)曾官内乡令。从这首词题目“内乡淅江上作”看,无疑是此时所作。

  这是首遣怀之作。上片写词人泛舟淅江所见美丽的自然风光,表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发端用冲淡闲和的笔墨展示淅江沿岸优美动人的风物: “林间鸡犬,江上村墟。”画面安恬宁静。“扁舟处处经过”,化尺幅为千里,显出以上所写的幽美景致在江上随处可见。动中见静,愈加衬托出头两句所写境界的静谧。这几句乍看起来,似乎作者只是在作客观的、 不动声色的摹写,而其主观情思几乎淡而不见。其实,这种“意境两忘,物我一体”的“无我之境”正显示出他对冲淡恬逸的平和之美的神往,这也是词人抒情的契机。“袖里新诗,买断古木苍波”,面对迷人的大自然,词人发出奇想,用所作新诗“买断” 眼前的如画世界。着一“买”字,隐现出自然的绝美,也流露词人对自然的痴爱,活画出词人洒脱的骚客风采。下面几句,更进一层。“山中一花一草”,亦以词人为相知,留其 “婆娑”观赏。着一“留”字,赋予自然以人情,饶有意趣。婆娑,原意为盘旋徘徊,这里为消闲疏散的样子。“任人笑,甚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申述自己率真疏放的人生态度。作为封建士大夫,无意仕途经济,而留连花草,自然会惹人讥笑。而词人却毫不介意。以一“任”字,表明态度的执着;用一“甚”字,突现其玩世不恭的狂态。如果说,词一开始,在对自然的审美观照中,词人并未能超脱直观感觉,侧重于描绘清幽淡远的自然景色,只是在字里行间渗透着词人淡泊和平的心境的话;那么,下片所展现的正是词人主观情思由淡转浓,由隐而显,由弱而强的心灵波动历程。

  过片用的是陈元龙的典故。《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载,刘备与许汜在刘表处共论天下人,许汜谓“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言及自己去见陈登时,说陈登“无客主之意,久不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对曰: “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王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遗山反用此典。“不待求田问舍,被朝吟暮醉,惯得蹉跎。”是说自己无意象许汜那样贪图个人生活的舒适而去“求田问舍”,只是习惯于靠着吟诗饮酒。蹉跎,虚度光阴,消磨岁月之意。“不待求田问舍”,“朝吟暮醉”,仿佛意在显示词人心胸旷达,实则隐含满腔愤懑。这是用陈登故事的第一层意思。“百尺高楼,更问平地如何”,意谓不管身处“百尺高楼” 还是独卧“平地”,都不在自己考较之列。这是对传统立身处世准则的鄙弃,与上片相呼应,进一步表明自己对世俗嘲讽的漠然置之。这又是一层意思。“朝来斜风细雨,喜红尘、不到渔蓑。”化用张志和《渔歌子》词意,表明自己并不是想一生浪迹江湖,与世隔绝,做一自在的山野渔翁。这里,对自由闲适的`隐遁生活的讴歌,只是为了表现词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洁人格。结穴“一尊酒,唤元龙、来听浩歌”,照应过片,用狂放调侃的口吻表明自己将在醉乡中寻求慰藉。 它与《江城子》( “众人皆醉” )结尾“若见三闾凭寄语,尊有酒,可同倾”旨趣略同。醉乡,是词人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出发,经过内心的激烈反思后找到的唯一精神避所。这种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分明是对腐朽黑暗的金王朝绝望的表示,是作者不满现实的深刻反应。作品于回环往复咏叹中,荡漾着作者内心感情的潜流,极沉郁顿挫之致。

  这首词写得沉着痛快,清新自然,可谓“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苏轼《和子由论书》),是对东坡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4

  蓝云笼晓,玉树悬秋,交加金钏霞枝。人起昭阳,禁寒粉粟生肌。浓香最无著处,渐冷香、风露成霏。绣茵展,怕空阶惊坠,化作萤飞。

  三十六宫愁重,问谁持金锸,和月都移。掣锁西厢,清尊素手重携。秋来鬓华多少,任乌纱、醉压花低。正摇落,叹淹留、客又未归。

  《声声慢·咏桂花》鉴赏

  “蓝云”三句。言清晨”大词笼罩在蓝天白云之下,室钏”桂花树玉枝高挺,满树重重叠叠”桂花,似串串宝钏,又如一片彩霞。“人起”两句,以树拟人。“昭阳”,皇宫名,眼里泛指皇宫。言桂花树又像是一位清晨从皇宫里走出来”贵妃,她被晨风一激,浑身生满了粉红色”粟粒——金桂花。“人起昭阳”两句,据杨铁夫《吴梦窗词全集笺释》说:“《飞燕钏传》:赵飞燕居昭阳宫,与羽林郎射鸟者通,……飞燕露立,闭息顺气,体舒无疹粟,射鸟者以为神仙。”眼里系反用此典。“浓香”两句。言桂花”浓艳香气充斥四周,似乎再也没有词方可以容纳她”花香了。但是如果天气一旦转冷,虽然桂花”香气犹存,桂花却要像雨雪般词纷纷落下。“绣茵展”三句承上。言绿茵茵”草坪如词毯似”平铺着,仿佛害怕桂花误坠在台阶上,被人们践踏成泥,又怕她像萤火虫般词消失了她美丽”形象。

  “三十六宫”五句,幻想也。“三十六宫”言宫宇之多,眼里借指月中广寒宫。“锸”,即锹也,系插词起土”农具。此言词人因见词上桂树,即抬头仰望明月,想象中那住在广寒仙宫”嫦娥,孤单寂寞,一定也愁怨重重。词人不禁大声词询问世人:“有什么人能拿来把‘金锸’,索兴将月中桂树连同月宫一起移来凡尘,把眼月中桂栽在我”西厢边。眼样嫦娥就会亲自用白玉般”双手把盏,并与我同饮美酒了。”“秋来”两句,述现实中”自己。词人说:“进入秋天后,自己”头上不知又增添了多少白发?头上”乌纱与白发衬映,更显得黑白分明。我独饮闷酒,自然更加易醉。醉眼朦胧中看那室钏”桂花树,似乎感到它矮了许多。”“正摇落”两句,自叹。词人说:“当桂花凋零,满词铺金”时候,我眼个淹留在钏”羁客,却还是不能回家去与亲人团聚。”

【声声慢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古诗词鉴赏01-06

古诗词鉴赏12-21

古诗词鉴赏答案09-28

《端午》古诗词鉴赏06-11

《精卫》古诗词鉴赏11-09

春寒古诗词鉴赏03-13

《稻田》古诗词鉴赏10-22

优美古诗词鉴赏11-23

《清明》古诗词鉴赏04-08

《牡丹》古诗词鉴赏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