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花的古诗词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花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花的古诗词1
1、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2、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8、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10、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12、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13、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14、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菊花》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1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17、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 / 梅》
1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____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____卢仝《有所思》
21、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22、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____朱庭玉《天净沙·秋》
2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____陆凯《赠范晔诗》
24、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____王冕《白梅》
25、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26、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
27、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____李商隐《菊花》
28、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29、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____杜耒《寒夜》
30、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____元稹《菊花》
3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3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
3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____苏轼《江神子·江景》
35、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____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36、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37、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____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38、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____周朴《桃花》
39、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____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0、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____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41、柳絮风轻,梨花雨细。____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菊愁烟兰泣露》
43、梦回人远许多愁,只在梨花风雨处。____辛弃疾《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44、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____丘处机《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
4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6、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____黄庭坚《清明》
47、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____曹组《蓦山溪·梅》
48、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49、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____贺铸《子夜歌·三更月》
50、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51、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____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52、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____白居易《长恨歌》
53、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____李商隐《赠荷花》
54、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5、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____如晦《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56、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57、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____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58、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____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59、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60、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61、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____陆游《落梅》
62、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____李商隐《赠荷花》
63、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____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64、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____欧阳修《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65、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____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66、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____杨基《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
67、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____王庭筠《绝句·竹影和诗瘦》
68、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____秦观《点绛唇·桃源》
69、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____元稹《离思五首》
70、午梦扁舟花底。香满两湖烟水。____杨万里《昭君怨·咏荷上雨》
花的古诗词2
一.文章概述
《江畔独步寻花》写的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二.分析理解
古诗虽离我们较远,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也是不难理解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学习:
(1)读诗句,弄懂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联系所查资料和上下诗句理解难句,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反复吟诵、背诵,加深理解。
《江畔独步寻花》这首诗有几个生字、新词,通过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它们的意思:
江畔:江边。
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蹊:小路。
留连:舍不得离开。
恰恰:形容声音和谐动听。
下面请你连起来说说句意。
1.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句诗的意思是:戏闹的蝴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宛转动人。
你知道诗人所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吗?这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诗人所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读了这首诗,眼前仿佛出现了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美丽而自由、欢快的景象。
如果你就是诗人,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江畔,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有什么感受?
你可能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景象,一定会陶醉其中,细细观赏。
但是你知道诗人杜甫吗?
杜甫是唐代诗人,被后人称之为“诗圣”。他的诗敢于大胆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统治者的罪恶,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反映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住在了成都的浣花溪边的草堂。这首诗就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
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十分优美。
《作业指导》
《江畔独步寻花》描写了哪些景物?
《江畔独步寻花》主要写了春天花枝繁茂、蝴蝶飞舞、黄莺歌唱。
花的古诗词3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 ,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 ,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 ,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 ,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杜诗镜铨 》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右仲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 、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 ,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花的古诗词4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7.<<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18.<<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2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22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2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2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2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2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2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2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3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3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3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31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32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3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34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35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36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37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38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9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40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4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42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43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44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4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46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7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
48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苏轼)。
49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50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长生殿.惊变>)。
花的古诗词5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江畔独步寻花》,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作品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词句注释
1、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2、彻:已,尽。
3、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4、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5、旬:十日为一旬。
6、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7、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8、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9、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10、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11、送:打发。生涯:生活。
12、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少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13、可怜:可爱。
14、盏:一作“锁”。
15、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16、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17、懒困:疲倦困怠。
18、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19、爱:一作“映”,一作“与”。
20、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21、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22、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23、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24、纷纷:多而杂乱。
25、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作品译文
其一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其二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三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其五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其七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作品鉴赏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这组诗,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颇为突兀,见出手不凡。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忽曰怕春,语极奇异,实际上是反语见意。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这组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它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关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第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句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句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观之异,而乐事则相同。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第五首: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花的古诗词6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作者: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②。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③。萦损柔肠④,困酣娇眼⑤,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⑥,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⑦。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⑧。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这首词大约是宋哲宗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苏轼在汴京任翰林学士时所作。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名楶,(jié),浦城(今福建蒲城县)人。当时正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经常和苏轼诗词酬唱。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而且依照其先后次序写诗或词。
②从教:任凭。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③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 思:心绪,情思。有思(sì):有情思。
④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白居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如柳枝。”
⑤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⑥“梦随”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⑦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缀:连接。落红:落花。缀:连结。
⑧萍碎:作者《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赏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苏轼的这首词题为“咏杨花”,而章质夫词则为咏“柳花”,二者看起来相互抵牾,实则不然。隋炀帝开凿运河,命人在河边广种柳树,并御赐姓杨,故后来便称柳树为“杨柳”。柳花亦被叫作杨花,它实际上是柳絮。
杨花虽然以花为名,但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花的印象不一样。它细小无华,既无绚目的色彩,又无醉人的芬芳,实在很难真的被当成花来看待。所以作者说它好像是花,却又不像花。词以摹写杨花的形态开篇,并非直接描写,却非常传神。它写出了杨花的`独特物性,同时又不仅限于此,作者仿佛在设身处地体验杨花的命运和际遇。意味深长,空灵飘忽,奠定了全词的风格基调。正如刘熙载《艺概》所说:“此句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
落花总会令多愁善感的人们伤感怜惜,可是这同样负着“花”之名的杨花,任凭它怎样飘零坠落,也没有谁在意。“从”,任。“教”,使。一个“惜”字,有着浓郁的感情色彩。“无人惜”,反衬作者独“惜”。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杨花随风飘飞,离开家园,落在路旁。仔细思量,虽说无情,却也有它的情思。
杨花飘零,本是习见的自然现象,但作者不说“离枝”,而言“抛家”,不仅将其拟人化,更赋予丰富的内心世界。杨花“抛家”远行,看似“无情”;而“傍路”又显出内心沉重、恋恋不舍之意,是为“有思”。
苏轼信中说作此词的缘由是因为章质夫出任外官,远离家人,自己“闭门愁断,故写其意”。因此写杨花也就是写宦途漂泊的章质夫,写千千万万离家远行的游子。作者一生辗转各地,对此有着真切而深刻的体验。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如果说杨花有思,那么所思为何?应该是和游子一样,思念的是家。对杨花来说,家便是它离开的那棵柳树。作者由杨花引发的联想,因而变为对柳树的想象。你看,那纤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消,欲开还闭。“萦”,愁思萦回。“柔肠”,柳枝柔细,故取以为喻。“娇眼”,柳叶初生时,如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作者从杨花写到柳树,又以柳树的风姿隐喻思妇的神态,可谓想象奇特,咏物而不滞于物。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这几句既摄思妇之魂,又传杨花之神。游子远去,思妇怀人不归,常引起恼人春梦。柳树大概也如此吧。在梦中,她追寻千万里,好像寻到了夫婿——那游子一样的杨花,只是刚要相逢,却又被黄莺的啼叫惊醒。
唐人金昌绪《春怨》诗曰:“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作者化用其意。从表面上看,这几句几乎都是在写人,一个女子的无限幽怨,呼之欲出。但细读之,又不能不说是在写杨柳。随风飞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不正是柳絮飘飞的情景吗?至于黄莺儿,也应该常常栖息在柳梢头。作者落笔轻灵,以自己的内心体验抒写杨柳,使之成为人的思想情感的载体。物性耶?人情耶?已经浑然不可分割了。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不必遗憾杨花飞尽,叹只叹西园里百花凋零,难以连缀。作者笔锋一转,由杨花的情态转而为人的惜春伤逝之感。“此花飞尽”,是一花之事;而“落红难缀”,是一春之事。待到杨花飞尽时,正是暮春时节,灿烂春光,不复重来。正如杜甫《曲江》诗云:“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花的古诗词7
1) 苏小门前柳万条,毵毵金线拂平桥。____温庭筠《杨柳八首·其三》
2)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____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3) 先生名利比尘灰,绿竹青松手自栽。____王汝舟《咏归堂隐鳞洞》
4)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____孟郊《苦寒吟》
5) 西风稍急喧窗竹,停又续,腻脸悬双玉。____阎选《河传·秋雨》
6)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____石涛《荷花》
7)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____柳宗元《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8)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 叶落风不起,山空花自红。____陈师道《妾薄命·为曾南丰作》
10)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____张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11)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____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
12)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____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13)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____李白《古意》
14)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____张九龄《答陆澧》
15)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____曹植《美女篇》
花的古诗词8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宋朝:吴文英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古诗简介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为宋代词人吴文英所作。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下片用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深入刻画梦醒之后离别的痛苦。作者借梦写情,更见情痴,从而使全诗笼罩着凄凉的情感。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翻译/译文
我的梦魂总是在旧梦中寻游,梦境中我又来到当年的庭院,深深的花丛把院门遮掩住了。斜阳默默无言地渐渐向西边沉下去,归来的燕子也沉默无言,仿佛带着万般忧愁。一股幽香浮动,她那双带有香味的白皙的纤纤玉指,轻轻地拉开了小小的幕帘。
悠悠的柳絮无声坠落,那是老天爷为人世间的生离死别滴下的行行热泪。月光被浮云轻轻地遮掩住,那是因为含羞而挡住了泪眼,料峭的春风吹拂脸面,凄凉冷清的势头简直就像秋天一样。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注释
⑴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意。梦魂牵绕却比“忆”字更深一层。
⑵夕阳:连“燕”,用刘禹锡“乌衣巷口夕阳斜”诗意。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觉燕亦然。且人有阻隔,而燕没遮拦,与上句连;就上片结构来说,又只似一句插笔。
⑶玉纤:指女子的纤纤玉手。
⑷小帘钩:指女子用手摘下帘钩,放下帘子。
⑸临夜:夜间来临时。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赏析/鉴赏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词的上片写梦游旧地而没有与情人相见。词作首先写道:“门隔花深梦旧游。”“门隔花深”即旧游之地,有“室迩人远”之意,即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梦旧游”就如“忆旧游”。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今夜入如梦,我又仿佛来到她那熟悉的而花团锦簇门前。词人用梦境来写,可以说,梦魂牵绕却比“忆”和“想”更深一层,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同时,“门隔花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蝶恋花》)审美效果。接着写道:“夕阳无语燕归愁。”意思是说,西边残阳斜照庭院,静悄悄的,燕子归来也似忧愁。“夕阳”与“燕”相连,自然让人想到刘禹锡《乌衣巷》中的:“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之语。刘禹锡在诗歌中表现了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感慨。在吴文英的词中,不能不也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李清照的《武陵春》)的沧桑变化之感。而“燕归愁”即燕子归来,未必知愁,但人既含愁,感觉燕子也含愁。这一句与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艺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不写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接着写道:“玉纤香动小帘约。”“玉纤”即女子纤细柔美的手指。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突然回首,看见情人芊芊玉手拉动窗帘的帘钩。此句写人,写情人拔开帘子的`神态——纤手分帘。词人注重了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出情人的美。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梦醒之后,词人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词人首先写道:“落絮无声春堕泪。”意思是说,柳絮在暮春的夜色中无声飘零,一点点都好似离人的眼泪。表面来看,这一句描写了春夜月色朦胧,杨花飞舞,柳絮无声地飘零,好像春在堕泪,实则是在写人。词人通过“春堕泪”比喻人流泪,并“无声”,真有柳永在《雨霖铃》中所说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审美效果。接着写道:“行云有影月含羞。”意思是说,天上一轮月亮高悬,行走的云朵经过而遮住月光,好似含羞的少女。这一句写景,描写了云彩移动,时时遮月,仿佛有影,好像月在含羞。这里,词人通过拟人手法,表明写景,实则写人。词人以景写人,怀人感受不言而喻。最后写道:“东风临夜冷于秋。”“东风”即春风。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夜晚时分,一阵春风吹过,也感觉寒气浸骨,甚至比秋风还要凄冷。这里,词人在对比中,以景结情,不但突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状况,而且在“景”和“境”中蕴含着深深的情感——思念之情,寂寞之绪,悲伤之感交织一体。同时,虽然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之说,但心中凄然,暖也如秋寒。词人这样写,不但引发读者思考,而且更好地提升了词作的境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言近旨远”的审美效果。“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在艺术上,情景交融,提升审美意境。其次,拟人手法,增强抒情性。再次,比兴手法,表现出含蓄性。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作者简介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花的古诗词9
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曹雪芹《红楼梦》中《葬花吟》
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3、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 文廷式《水龙吟》
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出自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5、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续传灯录·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
6、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陈宝琛《西郊落花歌》
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9、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1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3、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5、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9、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2、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3、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花的古诗词10
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宋代陈亮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译文
夜空圆月斜转,月下的溪水波明如镜,映入长天,仿佛被辗成一匹白练,隐映着一片寒光。酒醉的我倚在高楼的栏杆旁,欣赏这如画般的风景。隔着水雾的渔村,不知什么时候传来渔舟捕鱼时木板敲击船舷发出的根根声。乌鹊倦而栖息于林木,鱼儿惊而从水中跃起,唯见满天的繁星静静无声地挂在柳树梢头。
广阔的水面迷茫一片,隐约可见水边芦苇的灰白花序,秋色笼罩着渺无涯际的江南水乡。在楼台上欣赏着这秋江月夜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还像是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江之畔。夜风清露广大壮阔,山河的空间随着月影推移的时间而变化。明月普照下,想到古往今来世事沧桑,联想到南北分疆,江山易主,心境感到无比悲怆凄凉。
注释
一丛花:词牌名。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七句、四平韵。
溪堂:临溪的堂舍。这里指陈亮的好友辛弃疾的溪堂,在信州(今江西上饶)玉溪(即信江)边。
玩月:赏月。玩:欣赏,观赏。
冰轮:圆月。因月圆如轮,光寒如冰,故称。
辗(niǎn):轧,这里有转动的意思。
镜天:明净如镜的天空。这里指水在月光照射下波明如镜映长天。
江练:谓江水澄澈、平静如同洁白的绸子。这里指月光下的江水如同一条白练一般。
寒光:清冷的月光。
危阑:高楼上的栏杆。危:高。
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
何处:用来询问时间。
鸣榔(láng):一作“鸣根”。指敲击船舷发出根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或为歌声之节。
乌鹊:指乌鸦和喜鹊。
鱼龙:偏义复词,指鱼。
星斗:泛指天上的星星。
芦花:芦絮。夏秋之季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穗状花序,灰白色。
千顷:这里概言水面之广。
微茫:隐秘暗昧,隐约模糊。
江乡:多江河的地方。多指江南水乡。
恍(huǎng)似:好像似,仿佛像。
游仙梦:指脱离尘俗、游心于仙境的梦。
疑是:像是。
洛浦(pǔ):洛水之滨。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二水合流后北注洞庭湖。
风露:风和露。
浩然:广阔、盛大的样子。
转:变化,改变。
今古:古往今来。
凄凉:悲凉,凄怆。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用“辗”字而不用“照”字,是因为“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榔”。“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
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
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词人这种“今古照凄凉”的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创作背景
陈亮是辛弃疾的挚友。辛弃疾在淳熙八年(1181)被劾落职,第二年在信州(江西上饶)闲居,筑溪堂于信江边。故陈亮此词应作于淳熙九年(1182)之后。
花的古诗词11
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译文
⑴冷云荒翠:一作“冷云荒苑”,一作“翠荒深院”,一作“翠深荒院”,一作“翠云荒院”。
⑵春:一作“眷”。
⑶词:一作“诗”。
赏析/鉴赏
《解语花》,入“林钟羽”,一作“高平调”。《天宝遗事》:“唐太液池有千叶白莲,中秋盛开。玄宗宴赏,左右皆叹羡,帝指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词取以为名。词首见周邦彦《片玉词》。双调,一百字,上片九句六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
“门横”三句。此言大门前的老梅树虬枝平伸似盖,好像把蓝天都打上了皱折。门前的大路向左右延伸没入在茫茫的天际而不见尽头。举目四顾,春的气息已经逼近了江南水乡。一“碧”字,既指蓝天,又点出了春天已经降临。故王安石云“春风又绿江南岸”,“碧”,即绿也。“暮寒”一句。化用贺知章“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境,将初春的料峭晚风比拟作锋利的剪刀,刺人肌肤。“临溪影”一句,袭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诗句。绘出了一幅清雅自然的风景画:小溪岸边,梅枝斜插,临水照影,流水清彻。这是从门前的梅树引申开来的。“飞霙”两句,词锋陡转,大处着墨。此言天气转寒,夜晚忽然降下了一场鹅毛般的春雪。平明远眺,皑皑白雪铺平了千里原野,但是远处仍旧传来了生命的气息———缕淡淡的梅花清香悄然袭来。“霙”,即雨夹雪。苏轼《雪》“晚雨纤纤变玉霙”句可证之。“端正看”两句,写实。经过词人的'仔细观察,发觉眼前这些梅树的品种,都好像在兰昌宫那里见到过似的。“三”,概数,言其多也。又“兰昌”,宫名。“琼树”以下五句,全用薛昭遇云容事。戴华附识:思岩兄云:云容张氏,兰翘刘氏,凤台萧氏,兰昌宫三仙女。“琼艳三枝半夜春”,即薛诗也。那末词人“琼树三枝”句,是直接抄来薛诗用于词中。上片纯是写景,旨在突出题意“梅花”。
“酥莹”一句,化用李洞诗“半胸酥嫩白云饶”意境。将梅花的洁白喻作女子半露的酥胸,纤纤梅枝拟为女子头上的云鬓,这些都使寒夜增辉,也有了些许暖意。“伴兰翘”两句。“兰翘”,首饰名。“箫凤”,用箫史吹箫引凤的典故,此以通感手法喻梅花的清香。此言梅花瓣好比清瘦的“兰翘”,梅花香又好像是夜空中箫史引凤的箫声,柔软清婉,令人消魂。“冷云”两句,宕开一笔,替梅树设想。言在这严寒的天地中,只有冷云迷雾陪伴着那孤寂的梅树。梅树久久地栖立在幽僻之处,虽是默默无言,但暗中一定也在埋怨着:春天怎么还不来呢?“东风”两句承上。言当春姑娘刚露出“半面”之时,梅树就会像何晏大声地朗读其诗作一样的欢欣鼓舞,并且迫不及待地竞放其花,来宣扬春天的来临。“何郎”三国时魏国人,名晏,尚清谈,开清谈的风气。“欢未阑”两句。此言当梅树兴致勃勃地为春天鼓吹、欢呼还未结束的时候,转瞬间又会到了初夏的梅雨时节。等到那个时候,门前的老梅树将会显得枝茂叶繁,它似盖的虬枝加上繁茂的绿叶形成的树荫儿将会遮蔽了整个庭院与屋舍,使院中室内全处在它的阴影之下。结句呼应首句“门横皱碧”句,以形成首尾相接。下片多处设喻,描述梅树的各种身态。
全词首尾相接,一气呵成,梦窗可谓善咏梅者也。又杨氏《笺释》云:为冶游之作。此从词中用兰昌宫三仙女之典可证之。
花的古诗词12
次韵彭子长刘园见花
宋代释德洪
我昔海山度寒食,虽有花看非故园。今年寒食花又见,已在故园疑梦魂。
虚弦丧气念前痛,瘴面敢辞增唾痕。此生流落坐旷达,晚悔坦率加辛勤。
觉城老子天乞我,人品秀拔高摩云。定应分身在绛阙,想见佩珰裙褶纁。
君看翰墨吐秀句,绿杨春重含朝暾。袖中功名未暇探,且复行乐追幽欣。
陋邦忽见洛阳面,为谁扶头清露翻。残春风日太醇酽,发妆初罢争迎门。
丰肌忍调獭髓医,笑涡尚初红朝温。谪仙点笔风雨疾,少陵眼寒烟雾昏。
公独寓之一戏耳,宁用解语方佐尊。夜深秉烛花不睡,饮到落月窥金盆。
情钟耳热意一折,赋诗绕纸风雷奔。诗成我读辄起舞,自忘首秃衣绁袢。
泠然驭风欲仙去,引手便觉天可扪。归来僵卧数屋角,万象困顿天不言。
花的古诗词13
原文: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根。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顶水微茫。秋色满江乡。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注释译文: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玩赏风景作品,但由于融进了感叹国家兴亡的内容,从而使它的认识意义和审美意义骤然加重。全词景象大开大变,但由于描写有序、布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贯穿其间,加上词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提纲挈领,所以,全词结构仍显得很严谨。
全词共分三部分。
上片起首两句为第一部分,先总写月照澄江、水映长空的雄伟景观。上句由月而及江,下句由江而及月,勾勒出一幅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冰轮”,指月。“斜辗”,即斜照。但何以必用“辗”字而不用“照”字?盖“辗”字有转动的意思,用在这里,不仅与“冰轮”搭衬得当,而且,还给人以运动感,仿佛看到了倒映在江水中的皓皓月轮,正随着江水的流动而缓缓移动。“镜天长”,极言波明如镜,把整个长空都映现出来。“江练”从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句而来,谓江水清澈见底,宛如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隐寒光”,则谓月光和水色浑然一体。“隐”字可谓一字传神,写出了月光无声地射照江水的韵致。而“寒”字,既与上句的“冰轮”相绾合,又暗伏下片的“秋色”。这两句的江月传神写照,境界阔大,景象宛然。
从“危阑”句到下片的“又疑是”句是第二部分,写秋月照耀下的江乡景色。“危阑”句承上启下,顺笔交代一下“溪堂玩月”的感受,词人完全陶醉在这画图般的景色之中了。“危阑”,即高楼上的栏杆,照应了题面中的“溪堂”二字,说明“玩月”的所在是临江的楼台。“醉倚”,写出了作者凭栏玩月赏景的情态,但“醉”字不一定是“酒醉”的“醉”,而是“陶醉”的“醉”,著此一字就把词人彼时的心态也写出来了。词人自我形象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这幅秋江月夜图的内容,也使它显得更有情趣。接下来“隔烟村”数句,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对“人如画”的“画”作了具体的描绘。“隔烟村”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渔舟夜归。“鸣木桹”也作“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板敲打船舷,发出桹桹的声音,使鱼惊而入网,故云。但词人只是凭栏所闻,而且又因隔着烟霭迷蒙的江村,不辨渔舟从何而来,归向何处,故云“何处鸣桹”。“乌鹊”三句从视觉的角度着墨,写了三种事物的三种表现:乌鹊倦于栖息,鱼龙(复词偏义,实际就是指鱼)惊而跃起,只有北斗星默默地挂在垂杨梢头。至于乌鹊何以“倦栖”,鱼龙又何以“惊起”,是因为月光明亮,还是因为渔舟鸣桹,词人没说,也不必说,何况“倦”、“惊”云云,本来就包含着想象的成分,带上了词人的主观感觉。这三句虽然都从局部着墨,但布局得宜,很有层次,而且静中有动,使这幅“画”显得更有生意。过片继续写景。换头两句又从整体上勾勒一笔,为上片所写之景描绘出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瑰伟壮丽:芦花千顷,江水迷茫,渺无天际的秋色笼罩着整个江乡。芦花是江乡秋色中最富代表性的景物之一,写芦花便突出了江乡的特点。而云“千顷”,则极言辽阔无垠,并非确指。至于“水微茫”,这一则是月光水色交相辉映,二则也因为芦花纷纷扬扬,所以远远看去,便有了朦朦胧胧的感觉。下片“楼台”两句与上片“危阑”句遥相呼应,把镜头拉到自己的身边来,进一步抒写凭栏“玩月”的感受。词人伫立江楼,看到秋江月夜下的清丽景象,恍若梦游仙境,又仿佛置身于洛水之滨,湘水之畔。洛水(在今河南省),相传是女神宓妃出没的地方,张衡《思玄赋》曾有“载太华之女兮,召洛浦之宓妃”的诗句,后来曹植还专门写过一篇《洛神赋》,描写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故事。潇湘,这里指湘水(在今湖南省),屈原《九歌》中的《湘君》篇和《湘夫人》篇,都和湘水有关,写的是湘水之神的恋歌。这里“洛浦潇湘”合而用之,不仅突出了江乡之美,给词人描绘的这幅秋江月夜图涂上了一层神奇色彩,同时也强化了词人的览物之情,流露出词人对江乡的热爱之忱。
结拍三句为第三部分,景象陡然一变,情调转入悲凉,寄寓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感。“风露”句极写寒气浓重,浩然莫御。“山河”句和篇首“冰轮斜辗”遥相呼应,显示出时间的推移、景象的变化和词人“溪堂玩月”之久。但既云“山河影转”,境界就更为开阔,整个空间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而不仅仅局限于“溪堂”和“江乡”,它分明织进了词人的想象。这两句全为结拍一句蓄势。“今古”句是全词的结穴所在,也是作者“溪堂玩月”的最后感触所在。从古到今,明月无殊,普照人间。但词人何以会有“今古照凄凉”之感呢?这种感受首先是从严酷的现实而来。半壁江山落于金人之手,而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不仅不思恢复,还对主张和坚持抗金的人进行压制迫害,使他们“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词人自己的抗金方略,不但未被采纳、不被理解,反遭陷害。此时,词人登上江楼,看到雄伟壮丽的秋江月夜景色,自然要引起他的无限感慨。词人还想到了“古”,想到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南北分裂局面,故云“今古照凄凉”。“山河影转”句已自隐寓着江山易主之感,最后再以“今古”句一结,就和盘托出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凉情怀,使全词意韵和格调为之一变,带上一层浓重的悲古伤今、感叹兴亡的色彩。这样就使词从词人赏玩风景的情事范围开拓出去,具有了更多的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内涵。总观结拍三句,气象恢宏,意境雄浑,声情悲壮,含义深远。
陈亮所作的词的风格并非单一,于豪迈奔放之外还有幽雅秀丽的一面,而这首词则又另具风韵,远非豪迈奔放和幽雅秀丽所能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如题,通篇描绘秋江月夜的瑰丽景象,只在词的结尾处才透露出作者感时伤怀的悲凉情怀。
花的古诗词14
月季
【宋】苏轼
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
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所寓堂后月季再生
【宋】苏辙
客背在芳丛,开花不遗月。
何人纵斤斧,害意肯留泋。
偶乘秋雨滋,冒土见微茁。
猗猗抽条颖,颇欲傲寒冽。
势穷虽云病,根木不容拔。
我行天涯远,幸此城南茇。
小堂劣容卧,幽阁粗可蹑。
中无一寻空,外有四邻匝。
窥墙数柚实,隔层看椰叶。
葱茜独此苗,愍愍待其活。
及春见开数,三嗅何忍折。
月季
【宋】张耒
月季只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
可伶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朝中措(月季)
【宋】赵师侠
开随律琯度芳辰。鲜艳见天真。
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
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
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腊前月季
【宋】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己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季冬。
花的古诗词15
古诗原文
催花未歇花奴鼓,酒醒已见残红舞。不忍覆馀觞,临风泪数行。
粉香看又别,空剩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凄清照鬓丝。
译文翻译
催促春花盛开的鼓声一直还没有停,酒醒之后已经看见落花纷纷扬扬。不忍倾杯一饮而尽这酒杯中残余的薄酒。面对秋风,离情别绪顿生,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可爱的人儿阿,如今这离别又出现在眼前,寂空无所依,只留下一轮圆月,独立天际,甚至就连这月亮也与当时我们在一起时不同,你看这凄凉的清光缕缕地照在我的青丝上,如何不催人泪下。
注释解释
菩萨蛮:《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花奴: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的小字。
残红舞:指花落。
覆:倾翻酒杯,指饮酒。
馀觞(yúshāng):杯中所剩残酒。
粉香:代指钟爱的女子。
“月也”二句:如今的月光也与当时不同了,只照着我的鬓发。
创作背景
清代中后期,词人爱妻卢氏去世,词人为了纪念与哀悼亡妻,于是写下了这首《菩萨蛮》。
诗文赏析
这词要从唐朝说起,《菩萨蛮》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是唐朝教坊曲名,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不是菩萨也发脾气耍蛮的意思。
唐玄宗时汝阳王李琎小字“花奴”。奴是昵称,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就叫“寄奴”,李白也称自己的儿子为明月奴。李琎善羯鼓,羯鼓,一种乐器,状如漆桶,下承以牙床,鼓之两头俱击。据说此乐器出自匈奴。
玄宗也善羯鼓,因此对李琎特钟爱之,曾说:“花奴姿质明莹,肌发光细,非人间人,必神仙谪堕也。”(见《羯鼓录》)又,玄宗尝于二月初一晨,见宫中景色明丽,柳杏将吐,遂命高力士取羯鼓临轩纵击一曲《春光好》,曲终,花已发坼。玄宗笑言:“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玄宗以鼓催花的狂妄自豪和祖母则天大帝以诗催花的做法一脉相承。
唐朝人的任性纵情总带着天亲地近的色彩,有新石器时代对着红日高山丛莽舞蹈的肆意。后来达官贵人筵席之上常击鼓为乐,以助酒兴。然而后来人少有那种肆意无畏的兴头,多了不忍覆馀觞的小心翼翼,越是想留存好景越是容易多愁善感,临风泪数行的气质所为就有刻意的萧瑟和黯然了。
容若这首词由离筵写起,用羯鼓催花之典实,花开即落,暗语好景不常。用盛筵将散,离别在即的`情景,表达了伤春伤别的惆怅。下阕承上阕情景情绪再加点染,进一步刻画今日空自对月的寂寞凄清。结二句落在了此刻的实处,写月下的痴情思念,无法排解的愁苦幽伤。
容若词集中另一阕《菩萨蛮》曰:“梦回酒醒三通鼓,断肠啼鴃花飞处。新恨隔红窗,罗衫泪几行。相思何处说?空对当时月。月也异当时,团圞照鬓丝。”立意构思乃至遣词用句,都与此阕雷同。评家多认为可能一是初稿,一是改稿,然改易处甚多,结集时就两首并存。
【花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花的古诗词07-16
关于花的古诗词12-14
《解语花·梅花》古诗词鉴赏08-09
花非花白居易古诗词11-08
赠花卿古诗词鉴赏12-27
关于花的古诗词4篇12-14
春夏秋冬花的古诗词09-15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词鉴赏04-15
百花齐放的古诗词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