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外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外古诗词1
1、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8、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0、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33、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4、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35、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36、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7、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野幕蔽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38、李益: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39、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0、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4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2、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3、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44、王昌龄: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45、王翰: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6、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7、李白: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48、岑参: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9、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0、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51、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52、韩□: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53、刘方平: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4、刘方平: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55、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56、顾况: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月殿影开闻夜漏。
课外古诗词2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诗词背诵默写,作者文学常识。
2、通过了解背景,理解作者情感。
一、文学常识
1、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也称古诗、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是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的体裁。这类诗歌,从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因而四言诗都是古体诗;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2、《古诗十九首》,汉代无名氏创作的一组抒情短诗。非一时一人所作,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3、曹操(155年-220年),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而《龟虽寿》则是最后一章。这两首诗遥相呼应,写下《龟虽寿》时,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4、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其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今有《刘公干集》。
5、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赞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诗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步诗》。
二、重点字音
遗(wèi)老骥(jì)伏枥(lì)养怡(yí)
三、文章翻译
1、庭院里一株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朵开得繁盛(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可是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他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2、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死亡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年老的骏马卧在马槽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也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也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3、高山之上挺拔耸立的松柏,承受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寒风。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么刚劲!严冬中冰霜严酷寒冷,松柏依旧终年端正挺拔。难道是松柏没有遭受严寒?(是)松柏天生就有耐寒的本性。
4、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艰苦啊海边的人民,他们生活在荒野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在山林险阻之地。简陋的房屋多么萧条,狐狸、兔子在房屋里自在地行走。
四、主旨归纳
1、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2、这是一首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3、这首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诗人对堂弟的勉励之意,同时也表现了自己坚贞自守的品格。
4、这首诗描写了海边人民的困苦生活,表现了底层百姓生活环境的恶劣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楚,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五、赏析句子
(一)1、后四句诗有什么妙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的,但此时心上人却在远方,使一切愉悦之情又淡然、惨然,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2、诗歌采用何种表现手法,试简要分析。
(1)反衬:诗歌开头四句描绘了春日叶绿花盛的景象,一切都欣欣向荣,然而置身其境的是一个幽怨的思妇,美好的景致更反衬出思妇内心的愁苦。
(2)抑扬结合: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最后,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
(二)1、前四句作者选取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
《韩非子难势篇》记载:“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同矣!”“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亦不免于神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诗歌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
(三)1、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目的是什么?这种写法有什么特点?
作者的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做人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挺挺,傲骨铮铮。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课外古诗词3
作者:秦观
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解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赏析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平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平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课外古诗词4
1.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意: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作者资料: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诗人,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写作背景:《鹿柴》是作者隐居辋川时的作品。
表达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赏析: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
2.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作者资料: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表达情感:这首七绝是一首写景佳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热爱之情。
赏析: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3.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天空万里无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作者资料: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同为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并称“高岑”。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董大,即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表达情感:通过描写送别时作者对朋友的劝慰,表现了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友谊。
赏析:这首送别诗,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7.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诗意: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诗人简介: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写作背景:《出塞》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
表达情感: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赏析: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将士们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既有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洋溢着爱国激情。
8.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诗人简介:王之涣,盛唐著名诗人,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创作背景:《凉州词二首》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
表达情感:表达作者对边塞战士的同情和对朝廷不满的愤慨之情.
赏析: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9.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风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作者简介: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创作背景:1961年的中国,国际上欧美封锁,苏联翻脸;国内经济困难,灾害重重。为鼓励大家蔑视困难,战胜困难,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毛泽东写下这首词。
表达情感:赞美了梅花的坚强不屈、不畏寒冷的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 :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
10.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赏析和情感: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11.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诗意: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今河南省巩义市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创作背景: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
表达情感:它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12.蜂
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诗意: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作者简介:罗隐,字昭谏,唐代诗人。
表达情感:本诗对不劳者而获的社会现实加以批判,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
13.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许多鸟高高地飞得没有踪影,天上孤单的白云也独自悠闲自在地飘去。诗人和敬亭山互相不满足地看着,只有高大的敬亭山能理解他此时的寂寞。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作品赏析:本诗是首五言绝句。诗人将敬亭山拟人化,写的虽
是眼前实景,却透露出诗人强烈的孤独寂寞之情。
14.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时称“诚斋体”。
写作背景:新市文风鼎盛,又盛行酿酒,杨万里痛饮大醉,留住新市徐公店。醒来后,写下此诗。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和可爱的儿童。
1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正是梅子金黄、杏子肥的时节,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飞舞。
作者简介: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赏析: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黄、杏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16.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作者资料: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
表达情感: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赏析: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17.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作者资料:王昌龄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写作背景: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北上洛阳。
表达情感: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构思新颖,淡写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18.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诗意:暗淡的月夜里,一群大雁惊叫着高飞而起,暴露了单于的军队想要趁夜色潜逃的阴谋。将军率领轻骑兵一路追杀,顾不得漫天的大雪已落满弓和刀。
作者资料:卢纶,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作背景: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表达情感:表现了将士的.英勇顽强。
赏析:全词语言简洁,作者以雪的寒冷更加衬托出将士们杀敌的热情。
19.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作者资料: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梅花屋主,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一生爱梅,种梅、咏梅,又画梅。
写作背景: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表达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
20.调张籍
唐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译文:李白、杜甫诗文并在,犹如万丈光芒照耀了诗坛。却不知轻薄文人愚昧无知,怎么能使用陈旧的诋毁之辞去中伤他们?就像那蚂蚁企图去摇撼大树,可笑他们也不估量一下自己。虽然我生活在李杜之后,但我常常追思仰慕着他们。
作者资料: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写作背景: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表达情感: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
21.南浦别
唐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诗意: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作者资料: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因古诗文中多写南浦之别,“南浦”因而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表达情感: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赏析:短短二十个字,精心刻画了送别中最传情的细节,牵动读者的心弦。
22.夜雨寄北
唐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意: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彻夜长谈;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作者资料: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写作背景: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表达情感:这是诗人写给远方妻子的,表现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赏析:有问有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23.江楼感旧
唐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诗意: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像是从前。
作者资料:赵嘏, 字承佑。
表达情感:抒写了对友人的忆念及独登江楼时的惆怅之情。 赏析:全诗以景寄情,情感真挚,虚实相间,有空灵神远的艺术美,给人以无限遐想。
24.淮上与友人别
唐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意:扬子江的岸边杨柳依依,那乱飞的柳絮,愁坏了渡江的游子。晚风阵阵,从驿亭里飘来几声笛声,我们就要离别了,你要去潇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长安。
作者资料:郑谷,字守愚,唐朝袁州人。
写作背景:是诗人在扬州和友人分手时所作,两人各赴前程。 表达情感:表达了和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赏析:通过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无限愁绪、深长思念得到充分表达。
25.少年行四首(其三)
唐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诗意:一少年能同时使用两张弓。左右开弓。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你看他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箭射出去,敌方的许多头目纷纷落马。
作者资料: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苏轼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写作背景:这是王维早期的作品,可看出作者年轻时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表达情感: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杀敌的少年游侠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少年征战疆场的英雄气概。
赏析:全诗灵活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侧重描写实战动态,基调慷慨。
26.从军行
唐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诗意:身经沙场百战铁甲早已支离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突进营垒,射杀敌军大将,独自率领残兵杀开重围千骑而归。
作者资料: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表达情感: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赏析:这首诗为七言绝句,从战争全局上看,是一场败仗。但却并不令人丧气,而是败中见出了豪气。
27.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意: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者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居婉约派之首,称为"易安体"。
表达情感: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赏析:寥寥数语,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很传神。
28.北青萝
唐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诗意:夕阳落入崦嵫山中,我去探访一位独自住在茅屋中的僧人。树林落叶纷纷,不知僧人住在何处?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不知走了几重。夜幕降临,僧人在茅屋中独自敲磬诵经,闲适的靠着一枝青藤与他交谈。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
作者资料: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写作背景: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表达情感:表现了诗人在苦闷彷徨之时,不满现实,而向往佛家的消极情绪。
赏析:此诗所表达的是一种不畏辛劳艰险、—心追寻禅理、淡泊之怀面对仕途荣辱的愿望。
29.宿石邑山中
唐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诗意 :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诗人简介:韩翃,唐代诗人。为“ 大历十才子”之一。 创作背景:大概是韩翃后期途径太行山夜宿石邑时所作。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旅途辛苦,孤独凄清的情感。
赏析:这首七绝采用剪影式的写法,截取暮宿和晓行时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段,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
30.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洁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好似深秋白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惹得出征的将士一夜都在思念家乡。
诗人简介:李益,唐代诗人,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写作背景:建中元年深秋或初冬,李益到灵武,依附朔方节度使崔宁,写下了此诗。
表达情感:描绘了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思和满的哀愁之情。
赏析: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
31.秋思
唐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诗人简介:张籍,唐代诗人。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写作背景:作者客居洛阳城。秋风引起了思乡之情,创作此诗。
表达情感:表达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是乡愁诗。
32.石头城
唐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意:群山依旧,环绕着废弃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着寂寞的空城。淮水东边,古老而清冷的圆月,夜半时分,窥视这昔日的皇宫。
诗人简介:刘禹锡,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创作背景 :写此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他讽喻现实,借六朝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
表达情感:寄托诗人怀古抒情,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赏析 :这首咏怀诗,表面看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抒情。
33.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意: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作者简介:李贺,字长吉,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李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赏析和情感:这首诗借马来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34.齐安郡中偶题
唐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诗意:站在溪桥远眺,落日西斜,距地两竿,对岸杨柳含烟,淡影朦胧。水面上,荷叶亭亭、相簇相拥,一阵西风吹过,满溪荷叶随风翻转,似含无限愁情。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创作背景:杜牧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和主张的人,但受到排挤,壮志难酬。
赏析: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则写的是诗人之恨。
35.秋浦途中
唐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诗意:山路上萧萧秋雨下个不停,淅沥的溪风吹着溪边的蒲苇。问刚来到寒沙安家的鸿雁,来时经过我的老家杜陵吗?
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创作背景:杜牧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业,但受他人排挤,心中很是痛苦。
赏析:“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把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宛转深致地表现出来了。
36.灞上秋居
唐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诗意: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
作者简介:马戴,字虞臣,晚唐时期著名诗人。
作品赏析: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机会。 表达情感:本诗率直表达了作者孤独,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37.台城
唐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诗意: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杨柳,依旧轻烟般笼罩着十里长堤。
作者简介:韦庄,字端己,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
创作背景:韦庄客游江南,在目睹六朝故都金陵繁华销尽之后,作此诗以抒发世变时移的感慨。 情感和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
38.终南别业
唐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诗意: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有时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有时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创作背景:由于政局变化反复,王维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四十岁后,就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表达情感:此诗表现了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和豁达性格。
赏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是“诗中有画”。
39.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
注释:山坡羊:曲牌名。
译文:站在骊山上环望四周,雄伟瑰丽的阿房宫已被付之一炬,当年奢侈的场面现在到哪里去了呢?呈现在眼前的只有稀疏寥落的草木,回旋迂曲的水流。到现在那些遗恨已消失在烟雾弥漫的树林中了。想想周、齐、秦、汉、楚等国多少帝王为了天下,征战杀伐,赢的如何?输的如何?不都变做了土!
作者简介: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创作背景:秦朝灭亡,项羽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作者途经骊山有感而作这首散曲。
表达情感: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的状况的强烈不满,抒发了世事无常、徒增悲叹的感叹。
40.长相思·汴水流
唐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译文:怀念丈夫的思潮,就像那汴水、泗水一样朝着南方奔流,一直流到瓜州渡口,愁思像那江南群山,起起伏伏。思念呀,怨恨呀,哪里才是尽头?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一轮皓月当空照,而我倚楼独自忧愁。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诗作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41.感遇·其一
唐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诗意: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作者简介:张九龄,字子寿,为一代名相。守正不阿,为奸臣李林甫所害。七岁能文,终以诗名。
写作背景: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 表达情感:诗人以春兰、秋桂的美好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赏析: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42.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意: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作者资料:张九龄,唐朝大臣。字子寿,是唐朝有名的贤相。 写作背景:张九龄在朝中任宰相,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后罢相。
表达情感: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43.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诗意: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作者资料:贾岛,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
写作背景: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 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4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诗意: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作者资料:皮日休,字袭美,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 写作背景:中秋之夜,诗人意气风发,创作此诗。 表达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赏析:这首绝句描状桂花,有以小见大之妙。
45.雨晴
唐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译文:雨前初次见到新开花朵的花蕊,雨后连叶子底下也不见一朵花。蜜蜂和蝴蝶纷纷地飞过了墙去,让人怀疑迷人的春色尽在邻家。
作者资料:王驾,唐代诗人。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归隐之后所作。 表达情感: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赏析:这是一首即兴诗,写雨后漫步花园所见的衰败景象。摄景简单,但平中见奇,饶有诗趣。
46.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作者资料: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写作背景:这是作者早期之作,身居闺中,忆起少时游玩情形,作此小令。
赏析:这首词境界优美怡人,表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47.约客
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作者资料:赵师秀,字紫芝,号灵秀。时人将其与翁卷、徐照、徐玑并称为“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写作背景: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赏析:前后两句一“闹”一“静”,构成鲜明对照,表现了诗人落寞失望的情怀。
48.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译文:白梅生长在有冰有雪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作者资料: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梅花屋主,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写作背景:王冕出身贫寒,靠自学成为诗人,但品格高洁。 表达情感:诗人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赏析: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
49.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作者资料: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午睡初起之时。
表达情感:诗人对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赏析: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
50.从军行(其四)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作者资料:王昌龄,唐代诗人。字少伯,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
写作背景:公元679—681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表达情感:表达了诗人锐意进取、卫边拓土,渴望有所作为。 赏析:诗歌艺术画面气象恢宏开阔,体现出生活在盛唐时代人们所共有的精神特征。
课外古诗词5
第一部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建议:本学期复习1——35首,要求会背会默写;其中涉及考试的内容为
1.《凉州词》(王翰)
2《出塞》(王昌龄)
3.《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5.《望天门山》
6.《别董大》
7.《春夜喜雨》
8.《江畔独步寻花》
9.《游子吟》
10.《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二部分《诵读经典 品味越韵》
1《采莲曲》
2《关山月》
3《怀念周总理》
4《阿长与三海经》
5《故乡》
第三部分《课外小古文补充》6首
从成语读古文
画龙点睛①
原文
张僧繇(yáo)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②曰:“点之即③飞去。”人以为诞④,因点其一,须臾⑤,雷电破⑥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张彦远(唐)《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助读
①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
②每:经常,常常。
③即:就要。
④诞:荒唐,说大话。
⑤须臾:立刻。
⑥破:打破。
导读快车道
“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而处在现在这个知识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译意大观园
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没有点上眼睛。他经常说:“把眼睛点上去,龙就要飞去了。”人们认为他荒唐,说大话,于是他就在一条龙上点了眼睛,立刻,雷电打破了墙壁,一条龙乘着云飞上了天空,没有点睛的龙仍然在原来的地方。
开心演绎场
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替龙画眼睛的人似乎没有,但类似‘画龙点睛“的妙事却不少,你能举出一两个这样例子吗?
从名言读古文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①吾身:为人谋②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④不习乎⑤?
——孔子(春秋)《论语·学而》
助读
①省:检讨,反思。
②谋:谋划事情。
③忠:尽必竭力。
④传:传授的知识。
⑤习:反复练习,学习。
导读快车道
古人十分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如孔子在很多方面都垂范后世,令后人“高山仰止“,无限敬佩。本文记录的是曾子自我反省的范例,同样为后人传诵,广为流传。
译意大观园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身: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做到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经常复习?”
开心演绎场
人贵有自知之明,经常反省自己,就能不断进步。我们可以把每日的反省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向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从寓言读古文
杞人忧天①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②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③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④,只使⑤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⑥”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⑦,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⑧,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战国)《列子·天瑞》
助读
①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下来,现在用来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
②晓:以言语启发人。
③奈何:为什么要。
④日月星宿(xiù),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日月群星也是大气中三种有光耀的东西。星宿,列星。
⑤只使:即使。
⑥奈地坏何:那么地坏了,怎么办呢?奈……何,怎么办。
⑦四虚:四面空虚的地方。
⑧其人舍然大喜:“舍然”,消释疑虑。这句是说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导读快车道
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但文中那个“晓之者”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译意大观园
杞国有个人担心天要崩塌,地要陷落下去,无处存身,因而寝食不安。又有一个人关心那个担心天地崩坠的人,就去启发他说:“天是积累的大气啊,没有地方没有大气,你活动身体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天地崩坠呢?”
那个人说:“天果真是积累的大气啊,日月星辰不会掉下来吗?”
启发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只是积累的大气中三种有光辉的东西,即使掉落下来,也不能使人受到损伤。”
那个人说:“如果地坏了怎么办?”
启发他的人说:“地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土块罢了,它充满了四面空虚的地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缓步徘徊或踏步顿足,整天在地上行动休息,为什么要担心它会损坏呢?”
那个人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那个启发他的人也因为他消释了疑虑,感到非常高兴。
开心演绎场
1、你能用“杞人忧天”说一句话吗?
2、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
课外古诗词6
1.早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意】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2.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诗意】天空飘着淡淡的白云,春风轻轻的拂着人脸。我漫步于红花绿草之间,随着一行垂柳来到河边。你们不知道我心里多么快乐,还以为我是偷闲学那些到处游荡的少年呢。
5.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诗意】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6.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诗意】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7.离骚
唐·陆龟蒙
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
岂知千句丽,不敌一谗言。
【诗意】屈原写出《天问》《招魂》这样脍炙人口的佳作,却仍无法将他的心意传达至君王面前。哪里知道再奇丽的诗句,终究抵不过那小人的一句恶意重伤啊!
8.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诗意】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9.易水歌
战国·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诗意】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荆轲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10.南园
·其五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诗意】身为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夸上骏马,带着武器,奔赴疆场,去收复关山五十州呢?但是,自古拜相封侯,又有哪一个像我这样的文弱书生呀?
11.从军行七首
·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诗意】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2.对酒
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诗意】不吝惜很多钱去买一把好刀,用貂皮大衣换酒也算得上豪迈,革命者要充分爱惜自己的生命,抛洒鲜血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
13.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诗意】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4.诗曰
元宵争看采莲船
宋·姜夔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诗意】元宵夜,游人拥挤,才子佳人争相观看舞蹈表演。佳人头上的钗饰品与花灯媲美。夜深了,天起了风雨,人群都散尽,只剩下摆卖汤圆的小贩还没有休息,仍然在高声叫卖汤圆。
15.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16.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yǔn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诗意】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
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7.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诗意】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18.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诗意】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裴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课外古诗词7
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3.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借景抒情,用“ , ”含蓄地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李白在《赠汪伦》中以水之深喻情之深,化无形为有形的名句是“ ,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 , ”安慰朋友;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4.搞好西部开发,重要的是做好退耕还林,以期在西北沙漠中兴起绿洲,在戈壁中出现草原,再现《敕勒歌》中的“ , , 。”的景象。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6.《天净沙·秋思》中用九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的句子是: , , 。
7.《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8.“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请你再写出两句含“雨”字的诗句①。②。
9.古诗词中描写秋季景色的名句有很多,请写出两句:①。②。
10. ,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洛阳亲友如相问,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2.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3. ,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14.日出江花红胜火, 。(白居易《忆江南》)
15.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16.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17.随风潜入夜, 。(杜甫《春夜喜雨》)
18 .,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9.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0.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2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2.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曹操《观沧海》)
25.粉骨碎身浑不怕, 。(于谦《石灰吟》)26.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7.醉卧沙场君莫笑, 。(王翰《凉州词》)
28. ,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9. ,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30.春色满园关不住, 。(叶绍翁《游园不值》)
31. ,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己亥杂诗》)
3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诗经?蒹葭》)
33.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4. ,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35.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咏柳》)
36.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课外古诗词8
1、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2、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3、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留别王维》
4、试上铜台歌舞处,惟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6、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7、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8、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9、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黄庭坚《南歌子·槐绿低窗暗》
10、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1、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12、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13、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4、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李商隐《北青萝》
1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16、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曹组《卜算子·兰》
17、晚来天,空悄然,孤眠,枕檀云髻偏。——孙光宪《河传·花落》
18、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9、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虞集《院中独坐》
20、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2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22、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2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5、春朝秋夜思君甚,愁见绣屏孤枕。——魏承班《满宫花·雪霏霏》
26、遥忆独眠人,早寒惊梦频。——顾贞观《菩萨蛮·山城夜半催金柝》
27、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28、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29、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30、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
3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2、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3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3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36、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37、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曾几《苏秀道中》
38、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39、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关汉卿《沉醉东风·重九》
40、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张先《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41、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42、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3、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李白《长相思三首·其二》
44、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45、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46、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47、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谢枋得《武夷山中》
48、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4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50、林卧愁春尽,开轩览物华。——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51、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小重山·端午》
52、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八》
53、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4、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55、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郑思肖《画菊》
56、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孟浩然《送辛大之鄂渚不及》
5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8、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59、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0、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61、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李白《飞龙引二首·其一》
62、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孙道绚《滴滴金·梅》
63、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64、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黄巢《自题像》
65、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66、寂寂闻猿愁,行行见云收。——李白《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
67、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徐昌图《临江仙·饮散离亭西去》
68、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周邦彦《兰陵王·柳》
69、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70、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71、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72、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74、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
75、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李商隐《安定城楼》
76、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蒋捷《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77、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杜甫《别房太尉墓》
78、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李白《寻雍尊师隐居》
79、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80、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课外古诗词9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外古诗并理解其意境和主旨
2、掌握初一课外古诗并可以准确默写
3、能轻松默对理解性课外古诗提问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用学习诗歌的方法
诗歌的`理解、情感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指导学习诗歌
1、回顾提问:诗歌赏析从哪些方面着手?
明确:1、背景(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景物、关键词(组)
2、指导学习诗歌《晚春》
(1)背景:本诗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诗人已年近半百(49岁)。他此时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
(2)景物:草树、杨花榆荚
(3)关键词语:知、斗、无才思、惟解
(4)情感归纳:不得志、惜时、不放弃
(5)有情感诵读
3、指导学习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1)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
(2)景物:
(3)关键词语
(4)情感归纳:
(5)有情感诵读
二、合作学习,赏析诗歌《竹里馆》
先按照方法小组合作、讨论准备,然后交流,明确诗歌情感。
背景:《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三、当堂训练
1、靠自己,按照方法赏析《逢入京使》
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
2、熟读成诵
课外古诗词10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目标】
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庭中有奇树》和《龟虽寿》。
2.结合相关背景,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庭中有奇树
一、激趣导入
南朝梁一位文学批评家曾这样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句话说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庭中有奇树》。
(板书:庭中有奇树)
【设计意图】由古代批评家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师范读《庭中有奇树》,同桌互读,感知古体诗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语气:诵读时应有一种凄美、哀婉的意味。《古诗十九首》采用五言句式,一般采用“二一二”拍,和谐整齐;全诗压“i”韵,韵脚有“滋”“思”“之”“时”,朗读时要重读韵脚。另外,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这样整体的韵律感就出来了。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预设
这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前四句描写环境,描绘出庭中繁花似锦的景象。后四句抒发情感,描绘出了一幅孤寂赏花图,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3.读出意境画面
师:阅读要读出情味,边读边体味,边体味边想象,尝试还原诗句呈现的画面,想象主人公当时的情态。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感知古体诗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同时初步感知诗作内容,为后面理解情感、把握手法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歌之意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歌前两句写景,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预设
描写庭院中的奇树,抓住其叶、花等景物。“绿叶发华滋”中的“滋”为繁盛的意思,写出叶绿花盛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春日花盛图。
设问2:第三、四句写主人公,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预设
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一个“思”字,可谓诗眼。深闺中的女子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想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设问3:“馨香盈怀袖”一句中的“盈”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
一个“盈”字,表明了花的香味之浓。如此香郁的花朵本应愉悦地欣赏,但此时思念之人却在远方,使这愉悦之情变淡了,更衬托出悲凉、孤寂之情。
设问4:“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的“此物”指什么?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中“此物”指所折的最美的花。这样美的花为什么“何足贵”?显然这是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试想,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有何可贵?不过更增思念之苦罢了。表达了主人公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
师小结: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更好地把握诗情。同时,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妙处。
【板书设计】
龟虽寿
一、读通,感知诗歌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龟虽寿》,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指导阅读。
节奏:四言诗,有规律的短暂停顿(二二节拍)。为了突出语意或情感,要读出诗中较大的停顿(层与层之间)。
重音:表达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志在千里”“壮心不已”要重读。
语气:语气高亢激越,应读出积极、乐观、豁达的感觉。
2.读懂诗歌大意
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说说传达了诗人怎样的观念。
预设
诗人告诉我们,不必羡慕神龟的长寿、神蛇的通灵,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引发共鸣,为下文理解诗人情志做铺垫。
二、品读,读出诗歌之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前四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用意?
预设
选取了神龟、腾蛇两种意象。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得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设问2: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预设
这四句是千古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曹操以“老骥”自比,用比兴的手法,引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设问3:如何理解诗歌第九至十二句的内涵?
预设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是说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说明人通过正确的方法,是可以健体强身,可以取得相对“永年”即长寿的。表现了诗人不甘衰老的豪迈气概。
师补充:这里,曹操所说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设问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两句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两句的意思是“真是幸运极了,我唱这首歌来表达我的志愿”。这八个字常见于乐府四言诗形式性的结尾,是按乐章尾声的格式,应配乐的需要所加上去的(乐府诗是用来唱的),与诗意并无必然关联。
设问5:诗人在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品析。
预设
比兴。诗歌前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起兴,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
比喻,照应。诗歌中间四句一反通常文人嗟衰的习气,以老马为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豪情。“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又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则互相映照。
师小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时光的大浪淘沙中,有多少英雄能够经得起历史的千淘万漉而流芳百世呢?然而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定会流芳百世。什么时代都需要昂扬向上的情怀,什么时候都需要积极乐观的信念,让我们满怀信心,怀着昂扬的斗志,努力学习,为将来建功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吧。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引领学生理解诗歌情感及艺术手法。采用问题引领,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
龟虽寿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赠从弟》(其二)和《梁甫行》,继续领略古体诗的韵律之美。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
3.积累优美的诗句,激发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赠从弟(其二)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背景
课件出示: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东汉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博学有才,与魏文帝友善。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今有《刘公干集》。
【设计意图】朗诵诗歌,让学生了解作者,做到知人论世,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读通,感知诗作内容
1.读顺字音节奏
(1)教师范读《赠从弟》,同桌互读,感知诗歌的韵律特点,小组评读。
(2)自由诵读,抽查朗读。
通过抽查朗读,发现问题,教师进一步指导阅读。
预设
断句:五言古诗一般采用“二三”拍,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两种节拍。
押韵:本诗阅读时要注意平声韵要拖长音,如“松”“风”;仄声韵要急促而短,如“盛”“劲”“正”等。
语气:诗歌赞扬松柏凌寒的气魄,因而朗读时应读出坚定的语气。
(3)学生按照指导再读诗作,进一步体会诗作阅读的语气和节奏。
2.读懂诗歌大意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并质疑。
(2)小组交流并释疑。
【设计意图】诗歌虽然为古体诗,但通俗易懂。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感知内容,理解诗人写作意图,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三、品读,揣摩诗人之意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从内容来看,写了什么?
预设
从弟即堂弟。题目的意思是写诗慰勉堂弟,写的内容是松柏树。
设问2:诗中的松柏树有什么特点?
预设
“一何”是多么的意思,分别修饰“盛”和“劲”两字,突出的是风“大”和松“劲”,展现了松柏耸拔而起、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
设问3:本诗的题目是“赠从弟”,却描写了松柏这种景物,你认为作者的目的是什么?这属于哪种写法?
预设
目的是借青松刚劲挺拔的外形和不畏严寒、凌风傲雪的大无畏精神,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并以此来勉励堂弟要像青松一样保持坚贞本色,不向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峻挺拔,傲骨铮铮。这属于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问4:品析诗歌第一、二句叠词“亭亭”“瑟瑟”的妙处。
预设
用“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模拟刺骨的寒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通过对比,以风的肃杀衬托松的高洁。
设问5:赏析“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预设
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品质,以此勉励他的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设问6:诗歌中除采用托物言志手法之外,还运用何种写作手法?试简要说明。
预设
第三、四句用了衬托(或对比)手法。
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师小结: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本诗中,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委婉含蓄,更有诗意和韵味。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领,抓住字词句,引导学生深入诗歌文本,品析诗歌情韵,读出诗味。
【板书设计】
赠从弟(其二)
梁甫行
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
课件出示: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封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他才思敏捷,工诗善文。其诗内容广泛,形式优美,思想深刻,锺嵘称其“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诗品》)。特别是他的五言诗,代表了当时诗歌最高成就,对后世五言诗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代表作有《白马篇》《七步诗》等。
二、诵读,感知诗歌韵律
1.题解
梁甫,泰山下的一座小山。“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梁甫行”原为挽歌,在这里曹植用旧题描写海边人民贫苦的生活,为贫苦民众写挽歌。
2.读顺字音节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庭中有奇树》和《赠从弟》(其二),从体裁上来说,这三首诗都是五言古诗,因而其节奏的划分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这首诗应该是怎样的节拍呢?
生:二三拍。
师:其实,同学们可以根据注音,来把握诗歌的顿挫,也就是要学会区分平仄。
课件出示:
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平声和缓,仄声短促。
师:懂得了划分节奏和顿挫,还要读准语气。这一首诗描绘的是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同学们说说看,这首诗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调来读?
预设
沉缓、低沉。
师:请同学们再读诗歌,体会语气语调。
3.读懂诗词大意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歌的主要意思。(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预设
反映了海边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设计意图】“三分诗七分读”,学生反复诵读,与文本对话,感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读出情味,为理解诗歌情感做铺垫。
三、品读诗歌,含英咀华
师: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这首诗,思考以下问题。
设问1:曹植在海边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预设
民不聊生,破败荒凉。其中,“寄身”三句,从生活环境、生活艰难和居住环境三个方面实写“边海民”的悲惨生活。海民寄身于“草野”,过着非人的生活,生吞活剥,巢息穴居,所以说“象禽兽”;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所以说“行止依林阻”。一个“依”字把难民们的实际活动和恐惧心理都表现出来了。“狐兔翔我宇”一句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侧面描绘出海边贫民家庭条件的恶劣以及家园的破败。全诗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使海边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
设问2: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
预设
诗人用“剧哉边海民”一句,总括海边贫民的艰苦生活,点出了全诗的中心。“剧哉”是这首诗的“诗眼”,下面具体艰苦的生活由此而展开,起到了提挈全诗的作用。诗人面对海边贫民的痛苦生活,感慨万端,用“剧哉”二字,便把深切的同情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设问3:“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预设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两句,以对偶的句式,从自然现象写起,既渲染了气氛,又为正面描写海边贫民的生活做了必要的铺垫,起到了烘托作用。
设问4:试简要分析作品写法上的艺术特色。
预设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白描、直叙的写法,不作雕饰,语言自然质朴。在展现海边贫民生活的时候,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课外古诗词11
两首课外古诗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①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②。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①姜夔(kuí):宋朝著名诗人 。②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2.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0xx年浙江省湖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意思对即可。)
2.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 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20xx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伴着淙淙的泉水,走过板桥;鸡鸣声声,太阳高高地照在山农家的茅檐上。
2.“莫嗔”写出了山农劝说客人不要嫌怨焙茶烟雾熏蒸的歉意之情;“ 却喜”写出了山农看到天晴,想到可以晒谷的欣喜之情。
课外古诗词12
一、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中特有的板块,每册安排两次,每次四首。所选古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可以不安排课时施教,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赏析文字一般都能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多学生往往止步于背诵默写,不会在进一步诵读欣赏,不断加强文化积累的课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积累、欣赏能力直接关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些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推崇的“核心素养”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以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古诗词诵读欣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级阶段,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学习显然不妥。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已有的知识积累,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定为“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揣摩情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的前提和关键。我曾在一篇发表过的文章中称之为“打开古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中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尽管形式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与准确揣摩诗人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这一目标还需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强化。至于“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这一目标,须要求学生课前基本达成,课堂上则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增强准确理解诗句大意的意识,同时通过“霄”“蹄”“犹”等易错字的辨析,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句的鉴赏层面。
三、关于课堂设计思路及课堂模式的运用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校本化课堂模式——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普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其所依据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共通性,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课堂结构一般也不外乎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达标测学、拓展固学几个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大家努力朝向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是大家崇尚的学习方式;课标学情是大家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大家又将努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三要素。我们的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前卫性与自主性。我以为,这一模式的运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智慧”二字,对我来说,恐怕用一生的心力也难以修炼到位。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智慧课堂便是我们戴泽人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创设情境,方法引领。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分别创设“默写互评”与“诵读比赛”这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情境重在强化学生对诗句理解的意识,第二个情境重在构建在古诗词赏析活动中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两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均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默写现状),并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第一次学习诗歌时“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等要求),建立准确默写与揣摩情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结合新学内容进行“辨析错别字”“准确揣摩情感”的方法与能力的迁移。
第二,自学交流,构建新知。
本节课,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共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认为在古诗词默写中,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是什么?2.你在古诗词诵读欣赏中是如何揣摩诗人情感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在默写后互评的基础上很快能形成初步感知,教者有意识地列举学生易错的三组形似字(“宵”与“霄”、“啼”与“蹄”、“尤”与“犹”)让学生辨析、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者适时提供图片资料(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的地形图)作为学生准确认知“河流大野犹嫌束”这一难句的脚手架。第二个问题则在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竞赛的基础上自然抛出,学生由于有了感情诵读的铺垫,对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一般能说出自己的一两个经验来。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想象情景,学生可能已经淡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唤起他们已有的认知并结合新的认知情境尝试运用,从而再一次构建“想象情境、揣摩情感”的新的认知。教学目标与重点由此而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互动体验,提升能力。
这一环节在本节课中与第二个环节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生围绕两个主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动体验、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学情,并在课前较为充分的课堂预设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敲打、灵活引导驾驭。教者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精彩生成主要应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不过,这一过程的.结果一般很难如愿以偿,我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概莫能外。
第四,智慧建构,检测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实际展示的“课堂演练”与“课外巩固”加以体现。这一环节的“智慧建构”重在设计的精心。比如,《嫦娥》一诗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刚刚学过他的《夜雨寄北》,便于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揣摩情感。二是出处,选自学生的《补充习题》(经省教育厅审定的义务教育免费资料),为学生进一步解答《补充习题》中相关的赏析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三是内容,诗中每一句都有值得学生想象的情景。四是联想,嫦娥的飞天之梦在我国又有重大突破。20xx年元月3日,嫦娥4号探月器经过26天的飞行第一次在月表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玉兔2号登月车顺利巡月探测并传回许多高清图片。“课外巩固”中所设计的诗歌赏析题全部源于课本中的四首诗,且与情感的揣摩密切相关。
四、教后反思
1.今天的课堂氛围有点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理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的课堂智慧远远不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是成立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初始阶段确实需要反复强化,尤其是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这一及其重要的赏析技巧的把握还远远不能到位,因此,我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合宜的。
2.从当堂的检测训练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基本达成。另外,学生整体诵读能力的提升由于指导恰当,在本节课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也得益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理念。原以为学生的朗诵水平是比较理想的,朗诵展示只是一个课堂过渡,但鉴于学生朗诵现状并不理想的实情,我觉得宁可压缩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也应当根据学生朗诵问题的症结所在适时点评,让他们收获成功的自信。从学生自信的表情中,我觉得这样调整是正确的。
3.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四个步骤,在本节课中基本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到切实的遵守。只是在建构体验、互动生成方面表现得还很不够,当然,这也在预料之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研讨,多反思。
课外古诗词13
教学目标:
回顾前两首,学习后一首,知识迁移训练。
教学步骤:
一、回顾前两首中一些句子的翻译解释。
二、检查感情背诵前两首诗。
三、学习后一首。
1、常识:赵翼,清史学家、文学家。字云崧,号鸥北,江苏阳湖人。本诗选自《鸥北集》,是评论诗人诗歌的。
2、翻译: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篇,万人传诵,经久不衰,可现在读来,已觉得不新鲜了。天地间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有才华的诗人,在几百年间,他们各自领导诗坛,开一代诗风。
3、讨论: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此诗目的是在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而非贬低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李杜诗篇,万人传诵,现在读来,已不新鲜。)唯有创新
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才能领先。
(每个朝代,都出才人,领导诗坛,开新诗风。)
4、赵翼论诗的着眼点在于创新,请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论诗诗:
5、你所知道的现代诗人,你所读过的现代诗歌中,有哪些带上了创新意识的色彩的?
6、迁移训练:你认为,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可以做到别出心裁,别具匠心?(展开讨论,可引导学生从立意、选材、组材、炼句等不同环节的方面去考虑。)
7、你能就眼前的人、事、物吟诵出两句诗句来吗?
8、有感情地背诵《论诗》。
9、布置作业:默写这三首诗。
课外古诗词14
一、知识备查,扫清障碍
1.作者简介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唐朝的哪位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的诗人是谁呢?
预设:温庭筠(出示课件38)
温庭筠(约801—866),唐代诗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是政亦有所反映。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他也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代表作有《梦江南》《望江南》等。
2.诗歌背景
教师:了解本诗的背景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了这首诗的内容。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本诗背景。
预设:(出示课件39)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被贬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记载,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当年温庭筠58岁。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此诗当是温庭筠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温庭筠虽是山西人,而久居杜陵,已视之为故乡。他久困科场,年近六十又为生计所迫出为一县尉,说不上有太好的心绪,去国怀乡之情在所难免。
二、朗读古诗,整体感知
1.同学们,下面我们把诗歌疏通一下,注意重点字词的意思和读音。
(学生听读诗歌范读,朗读诗歌,注意朗读停顿。)(出示课件40)
朗读提示:
商山早行
温庭筠(yún)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诗歌大意。)(出示课件41)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②叶落山路,枳③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④梦,凫⑤雁满回塘⑥ 。
预设:①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铎:大铃。
②槲:一种落叶乔木。
③枳: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④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诗人曾自称为“杜陵游客”,这里的“杜陵梦”当是思乡之梦。
⑤凫:野鸭。
⑥回塘:边沿曲折的池塘。
2.翻译诗歌。(出示课件42)
(学生同桌讨论翻译,教师适时点拨译文。)
预设:
三、细读古诗,精读细研
教师:同学们,仔细阅读本诗的每联,然后分别对每联进行讨论赏析。
1.首联(出示课件43)
诗句展示: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教师:首联描绘了怎样的早行情景?
学生:首联描绘了羁旅之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的情景。
教师追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2.颔联(出示课件44)
诗句展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教师: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意象具足,实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学生1: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
学生2: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颈联(出示课件45)
诗句展示: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教师:“明”字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学生:“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的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天色的.昏暗,突出了行之“早”。
4.尾联(出示课件46)
诗句展示: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教师:尾联在全诗的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1:内容上,表达了诗人留恋故乡的真挚感情。才离开家乡不久,便在夜里梦到自己家附近的池塘,凫雁来回游动,自得其乐,而自己却在离家远行的路上。?
学生2:结构上,与首联中的“客行悲故乡”照应。?
四、课堂小结
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诗的主题。(出示课件47)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本诗中,“客行”蕴含着自己漂泊在外的悲伤;“早行”突出前路的艰难与愁苦;梦中家乡“凫雁满回塘”的情境永远是梦中的常客,表达了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附录: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四首课外古诗基本按照“知背景——多样诵读——析文眼——感悟情感”的方法来教学,呈现给学生学习课外诗歌的基本思路和常规方法,便于学生生成自主学习课外古诗的能力。同时四首诗都采用了比较阅读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特风格;又采取了拓展阅读法,从对诗人不同诗歌的品读中使学生习得诗人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诗人诗情、诗风的能力。
【课后预习】
1.利用工具书疏通第15课《故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扫清学习障碍。
2.理清文章情节,文章每一部分又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归纳。
3.分析闰土、杨二嫂的人物形象。
课外古诗词15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的大手笔。
[参考译文] 月夜,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参考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悠扬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有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乱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场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自己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这里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指泪流纵横的样子。“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的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参考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两袖都沾湿了,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想写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三、四句写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课外古诗词】相关文章:
课外古诗词07-18
课外古诗词(精选220首)07-13
古诗词诵读及其课外名著常识专项测试08-09
九年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1-03
关于古诗词诵读及其课外名著常识测试题08-07
六年级课外必背古诗词07-06
七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古诗词大全01-12
经典古诗词11-23
经典的古诗词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