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词的作文

时间:2024-06-15 10:26:57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诗词的作文(精品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的作文(精品15篇)

古诗词的作文1

  古诗词,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流传至今,历史的诗人用古诗词来表达所情所感,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谊“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亲情;“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思乡之情,但我更喜爱它的爱国情。

  爱国之情是多么伟大,从古至今依旧如此,还记得南宋时期抗元英雄文天祥,奋勇抵抗元兵,在国家最危难之际,宋朝即将灭亡,大臣都纷纷逃跑,有的直接向元兵投降,而文天祥誓死报国,带领着将士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在过零丁洋时写下一首千古佳作《过零丁洋》诗中的.爱国之情无一不展现的淋漓尽致,特别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加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让我内心深深的受到感触。

  还记得屈原吗?他的爱国情怀也无一不给我震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你曾多次携长剑走田夷,为王进谏,却一次次被人排挤,眼看小人当道,报国无路,国家存亡危在旦夕,你依然挺胸,以自己的正义之躯做最后的赌注,汨罗江畔的那一抔沙土,两行忧郁的足迹,见证着仰天长啸的你,“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你已随着时间流逝,而你正义挺胸的精神永远驻足在人们的心间,那片青青的竹叶寄托着对你的敬仰,你毅然跳入冰凉的水中,国家已亡,你不随世人苟活,而让湖水浸没了你的躯体,彰显了你爱国之情,你的爱国情怀已铭刻在我的心中。

  古诗词,是你让我体会了古人的爱国情,让我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少人羡慕你的才华,欣赏你的内蕴,你的情怀让我激情澎湃,永生难忘!

古诗词的作文2

  今天,第六节课,我们五一班和五二班举行了一场古诗文大赛。

  上课铃打响了,我们的比赛也正式开始了。随着一阵掌声,主持人陶老师上太严肃地说了一段开场白,我们再一次的掌声把比赛迎来了。第一轮是热身赛,要求很简单:发音准确,吐字清晰,答对即可加10分。热身赛开始了,第一组很有把握地背了下来,二三四五和六组也都背了下来,就都加10分。后面几次也都加了分。第一轮下来比分没有太大差距,选手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一阵掌声。随着掌声消退,第二轮必答题开始了。第二轮比第一轮难度加大——不能有其他同学援助。第二轮比赛刚开始,场上的火药味儿就十足了。这一轮每一组表现的都很好,可是因为一时的忘记,比分就有了差距。

  第三轮抢答题是最激烈的,也是最兴奋的。第一题刚读完,就有人拍桌子抢答,接二连三的拍桌子声响起。第一个抢到的是范梓珊。只见她立刻站起身,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皱着眉头,而是轻松自然的说出了正确答案为了给他们队加油,我们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五道抢答题很快的答完了。第二大题“我会说”一题有20分,大家连忙抢答。第一题的诗句里带“月”字,有的同学很快的想了出来,于是便站起来胸有成竹地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还有的同学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二大题也很快的答完了。我们开始计算总分,10、20、30……大家的'得分都很高。我们班的第六组比五二班的第一组仅差30分,结果五二班的第一组拿到第一名的桂冠。

  今天的古诗文大赛,虽然我们班的选手没得第一,但是重在参与。我们下次再接再厉一定能拿第一!

古诗词的作文3

  从我记事时起,爸爸妈妈就开始教我古诗词了。

  三岁的时候,妈妈就教我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当我吟起这首诗时,在我的耳际就会响起一阵又一阵的'亲人雷鸣般的掌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上小学低年级时,贺知章的这首《咏柳》便是我必背的古诗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上了中年级,要背的诗也越来越复杂了。像什么:“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些诗都包含着浓浓的情意。

  我越长越大,古诗词也越来越难。

  渐渐的,我上了高年级。成为同校弟弟妹妹们的大哥哥,学习的古诗词也更上一层楼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的一首,孟郊写的《游子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

  古诗词是我从小到大,伴我成长的好伙伴。我愿在古诗词的海洋里成长。

古诗词的作文4

  古诗词,如绚丽缤纷的丝绸、如悠扬婉转的乐曲。我漫步在古诗词的长河中,努力读懂他们。而他们,也陪伴着我,度过漫长岁月。

  小时候,我喜欢古诗词中童真的诗句。如“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笔下的天鹅,白毛红掌,浮于绿水,倒影相映,白鹅戏水的场面,令我回味无穷;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笔下的学童,趁着东风刮起,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让我感到了放风筝时的欢乐;又如“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杨万里百无聊赖时用泉水去浇芭蕉,惊得儿童误以为突然下起雨来,诗人无聊时的恶作剧,令我捧腹大笑。小时候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童真。

  长大一些后,我又爱上了古诗词中独特优美的意境。在春日暖阳中,我踩着松软温暖的土壤,安静地爬上山坡,享受着“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的惬意,更不愿打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我漫步在烟雨茫茫的西湖旁,感受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清新,体验着“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的朦胧;我登临泰山之巅,领略着“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神奇秀丽,体会着岱宗“孰谓方域广,回环睥睨前”傲视一切的雄姿。长大一些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现在,我更喜欢古诗词中含蕴深刻的哲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体会到挫折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失望,同样也给了我们重新开始的机会;“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我了解到人需要源源不断地读书,从书中汲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明白了要想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实践;“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我认识到人生短暂,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现在的我,努力读懂古诗词中的哲理。

  我努力读懂古诗词,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不同的阅读感受。古诗词,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如滚滚东逝的江水,雄伟壮丽,正一点点地展开在我的面前。我在古诗词中成长,在努力读懂古诗词时,担当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责任。

古诗词的作文5

  风吹、草低、牛羊,寥寥数语,一幅壮丽的草原风光尽展眼前,还带着灵动的气息,高而蓝的天,无垠的草原,风吹过,青草翻起波浪,仿佛可以感受到风吹在脸上的爽意,心胸也豁然开朗。 可见古人对汉字的运用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一个字让整首诗顿时有了生命的色彩,船行江里,两岸一片葱茏。而其中的“又”字,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的强烈思念,在明月初升的渡口,群峰在月色中衬托着一个落寞的背影。

  “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更”字,道出了送别友人的不舍,出了阳关,你在没有往日的好友了,再喝一杯吧!隐隐地我感到作者的惋惜和祝福。 一个字,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你心中的门,门外是11岁女孩的懵懂无知,门内是知识的草径深幽,吸引着我一探究竟。 有一些诗词写出了我们儿童的神态和心理,可爱极了!“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真的,我就是这样的,回到家一放下书包就急急忙忙地拿起书来看,共鸣!共鸣!还有“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小孩子的活泼俏皮一下子就跃然纸上,我想诗人应该也有一颗童心,不然怎么能写出这样可爱的诗句呢!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这些诗句,语言直白,往往没有华丽的辞藻,似乎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文字,读起来有一种荡气回肠的痛快劲儿,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们用自己的满怀激来热爱生活,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怀着无限的'希望,在高山之巅,朝着大海,向着远方,大声地喊出自己心里的声音。 古人对文字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诗词的美感和韵律,让我更加喜欢汉语言。

  古诗词就像一块美玉,岁月掩盖不了它的美好,爱它的人会在心里将它打磨得日益美润。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诗人们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豪杰!

古诗词的作文6

  信赖有人说,信任是水,滋润人干枯的心灵;有人说,信任是火,燃起奋进的激情;有人说,信任是雪中送炭,遇到困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

  有一天,一对外国夫妇来到这个菜市场。他们来到一个卖水果的老爷爷摊前,想问两斤苹果多少钱?那个老爷爷好像听懂了,就说五元。

  可是外国夫妇不明白,他们比划来比划去,最后,外国夫妇掏出一把钱,有十元的,有二十元的',有五十元的,还有一百的,让老爷爷自己拿。这时旁边有的让拿二十的,有的让那五十的。

  可是老爷爷谁的也不听,直接拿了一张十元的,又找了那夫妇五元。外国夫妇笑了,老爷爷说:“你们这样信任我,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人与人之间只要互相信赖,一定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古诗词的作文7

  中华古诗词的魅力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难以抵挡的。它是经历史的雕琢、时代的更迭而蕴育出一种独具一隅的韵味!

  论古诗盛出的王朝必为唐代。盛唐时期更是涌现出不少杰出诗人,其诗林顶流非李白、杜甫两位莫属,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存”。李白的诗从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说不尽的豪情满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飞溅的水珠、渺渺的水雾仿佛一一在望。“将进酒,杯莫停”,不愧为斗酒百篇的“诗仙”。转而再谈杜甫,《天末怀念李白》,可见诗人相互赏识并不不少见。不过子美和太白的风格有所不同,子美更倾向于柔情似水,但也不乏刚劲有力,“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世人予以杜甫的评价,我认为再贴切不过了,他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确乃诗界之一代天骄!

  再论宋词,最令人欣赏当属豪放派词人“苏辛”组合。苏轼最令我敬佩的不是一生之成就,而是一颗重情重义之心。《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曾谈到:“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引得多少世人落泪啊!该词满怀悲情,表达了他对亡妻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情意绵绵,字字血泪。而辛弃疾不仅是一位舞文弄墨的书生,还是一名奋勇杀敌的.将军,“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联营……沙场秋点兵”,气势磅礴,霸气十足。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婉约派词人——李清照也丝毫不逊色于“苏辛”。“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下子就能让人感受到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场夜雨后,庭院的海棠又落下多少嫩瓣?

  古诗词散发着千古流芳的魅力,浸染着世人的灵魂,轻吟浅唱这些经典,让诗词引领着我们超越时空,感受历史震撼,感悟生命之美!

古诗词的作文8

  古诗词不仅是古代中国人展示才华、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后人追溯古代、探索文明的一座桥梁。

  本周五,我们班开展了“我爱古诗词”的读诗活动。所有的学生都踊跃参加。最后,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所有的学生都渴望展示自己的技能。我,白家绮,任文如先看《将进酒》。我们自信地走上讲台,学生们也压低了声音,停止了呼吸。随着优雅优美的古筝音乐慢慢响起,我们尽情地背诵起来。“既然上天给了人才,就让它被雇用吧!旋一千块银子,全部回来!""王晨过去状态很好,很快乐,他为几千杯酒而战。"直到“五花马,千金毛,交与童子换好酒,月儿卖了老半天。”我们刚刚读完。朗诵的时候,我仿佛感受到了李白的喜怒哀乐,豪情壮志,与诗交融。

  接下来,和楠朗读。他们读了苏轼的《水调歌头》。首先,他们把它读得生动而动情,仿佛他们是喝醉后“向天请酒”的苏轼,把我们深深地沉浸在其中。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们立刻把“悲伤”变成了喜悦,把《水调歌头》变成了一首拍手的歌,又为大家表演了一遍。真的很有趣!

  然后,欧阳禺期的.小组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舞台,除了欧阳禺期,其他小组都整齐地走上讲台。嘿,欧阳禺期在哪里?原来,她吹的是葫芦丝。悠扬的音乐和有意识的吟唱让我们觉得一切都是新鲜的。可见下面大家都做了巧妙的准备。

  然后,男生们豪迈昂扬的朗诵,让我们感受到一代又一代伟人的远大志向;余万和的陶醉朗诵;其他同学也加了作者简介…很荣幸!

  下课后,朗诵比赛结束了,但大家还是被古风的气氛深深陶醉,在精彩的朗诵中回忆。陈老师兴致勃勃地说:“古诗是古人的精华。从这次朗诵活动中,不仅体现了大家的朗诵水平,也体现了大家的日常积累。希望大家能再接再厉,通过上一段楼梯!”

古诗词的作文9

  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触了一首首古诗。它们有些简单易懂,有些则要慢慢理解;它们有些短到十字,有些长至千言。它们既有写景的,也有写人、写物的。而我读过的许许多多的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李白的那首《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简单且精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儿童也很容易理解。我也觉得它写得很好,因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出月光的皎洁,如霜一般纯洁清亮;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写出了李白对家人思念之情。远在他乡的游子们,在夜晚抬头,看见那明月,一股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

  当时的我还很小,理解了诗的意思后,便把目光转向窗外的天空。那时正是夜晚,月牙并不十分明亮地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周围有淡淡的云朵,只能看见月牙儿模糊的影子,我认为这景色很美,所以并没有完全明白李白的思乡之情。现在,我知道,李白当时为什么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简单,而又意味深长。

古诗词的作文10

  夕阳不仅会勾起我们那些未解的惆怅,夕阳有时候也有一种门掩黄昏,渔樵晚归的静谧和温馨。

  而如果说斜阳照亮的只是一己忧伤,那它不会留下古今这么多的吟唱,之所以如此,更重要的是因为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比个人心事更开阔的是黄昏的那份庄严,是斜照里的兴衰。

  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刻,光影迷蒙,熟透了的温暖中隐隐含着一丝感伤,夕照把影子映得细长细长,人心中的眷恋也如丝如缕,绵长悠远……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只需要念到、想到“夕阳山外山”这几个字,千古以来的诗人骚客们,就都被重重叠叠的情思缠绕住,无法逃避。这里的情,可以是男女的爱情,可以是亲朋的感情,还可以是人感时伤怀的一种情愫。“夕阳山外山”,到底牵绊着我们多少歌唱呢?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李白说:“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为什么暝色使人愁呢?就是因为,有归来就有未归,有未归就有思念,有思念就有哀愁。当归不归,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

  其实,归来是人的永恒心愿。我们一次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诗经·王风》里,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在远方的爱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良人出去服役,走的时候也没告诉我归期,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什么时候你才能归来呢?接着,她细数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太阳西斜了,鸡上架了,羊啊牛啊全都回家了,我的良人啊,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你呢?这是中国人对日暮晚归的最早歌唱,平白如话。“归来”的心愿在中国诗歌中,曾经如此朴素啊!

  就是这样的朴素情怀,唤醒了人心中掩埋的情感,开启了诗歌史中的'“闺怨诗”题材。清代许瑶光评价《君子于役》这首诗:“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看到鸡上架、牛羊回家,就开始想到远方的人,想到自己的等待没有尽头,内心缠绕着百折千回的思念,怎堪面对夕阳?一天之中,最难面对的时光,最难排遣的情绪,就在黄昏时分。所以钱锺书在《管锥编》里说:“盖死生别离,伤逝怀远,皆于黄昏时分,触绪纷来,所谓最难消遣。”

  人心中所有的怀远、离别,在这个时刻,都裹在了一起,纷至沓来,涌上心头。它有美好,有眷恋,它有失落,有感伤。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古绝唱,短短十个字,蕴涵着辽阔的意象和丰富的回味。“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着天地景象的温馨、欢愉;“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黑暗渐渐逼近,留下的是悲伤,是苍凉。空间的迷茫和温馨,时间的苍凉和短促,组合成了荒烟落日、斜阳晚照,组成了中国人千古以来的日暮情思、不舍歌唱。

  每每读到“近黄昏”三字,生命匆急之感扑面而来,仓促与疲惫,感伤与哀愁,面对时间流逝,人心中的那一点点不甘,都在这三个字中泛起,让人不由得渴望倾情投入这一刻,抓住黄昏时分这最后一点点流光。

古诗词的作文11

  古诗词,充满诗情画意。它可以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出诗人复杂心情,感受其中的画意。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每一篇都是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古诗内容广泛,有的咏山川、田园之美,有的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有的记述民间疾苦……一首首诗作,一面面镜子,反映社会生活,映照人们心灵。一首首诗作,是一幅幅生动的画,给人带来欢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上幼儿园的我,好奇地看着月亮,周围非常安静,月亮照在地上,像一层白霜。远在他乡的诗人,一看见月亮,就会低着头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一幅月光图啊,让我想起宋代作家苏轼的一首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乡是何年……”这一首词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用简洁的字笔来描述一幅生动的.场面。

  有一次老师给我们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姑娘,撑着一只小艇,旁边有几朵荷花和荷叶。老师问:“谁能猜出这首诗啊?”我站起来,脱口而出:“莲花坞,王维,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老师大吃一惊,说:“这么厉害?”我说:“当然,我会想像那一幅画面,然后就背出来了。”同学们都向我鼓掌呢。我喜欢王维,他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诗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从这以后,我每天背两首诗词,我的成绩也名列前茅。我感受到古诗的香气和韵味,古诗扩大了我的视野,增长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文明素养,我也知道每一首诗中会有一幅画面。

  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长的历史。有的古诗词使我忧伤;有的使我生气;有的使我开心;有使我振奋。每一首诗都蕴含着一幅画,使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古诗词,陪伴我成长。

古诗词的作文12

  1924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时,伯父教她诵读唐诗,从此以后,她的世界便充满诗意。院中的青竹,花坛中的繁花,花间飞舞的彩蝶和蜜蜂,都会成为她诗词创作的对象。

  叶嘉莹进入辅仁大学的国文系,师从一代国学大师顾随先生。她的性格拘谨羞怯,总是与同学一同去,见到先生后只是静聆教诲,很少发言。不过,顾随先生很快发现了叶嘉莹腹中才华。一般说来,顾随对她的习作改动的地方不多,但就是一两个字的修改,却能给她很多启发。

  比如叶嘉莹的作品《鹧鸪天》,最后一句原先是“几点流萤上树飞”。顾随先生建议将“上”字改为“绕”字,并在作品旁批注,“上”字显得生硬,与萤火虫的柔美不相称。叶嘉莹体会到老师遣词用字的精细,将精益求精的精神应用到此后的创作中,诗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叶嘉莹本来对诗词就非常有天赋,大师的亲炙让她进一步领略到诗词世界之玄妙。她在专著中写道:“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

  完成学业后,叶嘉莹成为一名老师,随丈夫辗转台湾和美国,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由于学贯中西,叶嘉莹可以用英语讲授中国古典诗词。

  不过,叶嘉莹觉得心中缺了什么。尽管可以用英语授课,但是无法精确地表达出博大精深的中国诗词的美感。1979年,她终于再次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

  此后的二十余年,叶嘉莹的身影出现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诸多国内著名高校。有人以为,像她这样的大咖级人物,学校请她要花费不菲的讲课费。但是人们想错了,这些年她没收取一分钱,免费给莘莘学子教授中华古典诗词。

  学生们来到叶老师的课堂,惊讶地发现:叶老师在上课期间没有坐下来休息过,常常会一连几个小时站着讲课。学生们担心她身体吃不消,曾有人给她搬来一把椅子,但是叶嘉莹拒绝了,坚守着这个几十年不变的习惯。

  学生被她一整堂课中珠玑般优美的语言所深深打动,没有人敢走神一分钟,生怕错失一个重要的信息点。她的授课不仅传达出诗词的优美,还有非常清晰、严密的条理,体现她多年严谨的治学态度。她的课堂总是场场爆满,就连走道上也站满了人。

  时至今日,只要有人邀请,她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别人的需求。谈到为什么要站着上课的原因,她说这是为了表达对诗词的敬意。

  叶嘉莹一辈子都献给了古诗词文化,个人著作差不多等身。随着年事渐长,她越发觉得传承诗词文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几年前,她把所有在海外讲课的录音、录像以及研究资料装在150个纸箱中都运了回来,希望利用短暂的余年,和一群喜欢诗词的年轻人一道,把这些录音、录像的资料整理出来。

  开设讲座固然可以影响一批人,但是范围毕竟有限。必须采用其他方式,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诗词。她想到了捐赠款项,鼓励那些矢志于诗词研究的晚辈。20xx年6月,她将北京及天津的两处房产出售所得的1857万元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20xx年,她又捐出了1711万元,目前已累计将近4000万元。

  年过九旬,叶嘉莹依旧奋战在教学、研究的一线。她觉得如果不能够传输给下一代,是对不起年轻人,对不起古人,也对不起师长。这位为古诗词文化奉献一生的“士大夫”动情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老师,仍要教古典诗词。”

古诗词的作文13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历史长河中,这些描绘祖国大江大河的诗词绝句,承载着国人的乡愁。然而,这些国人心灵睡过的地方正拉响警报,一些风景正在消失:全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31个大型淡水湖泊水质17个污染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这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因为古典诗词的优美,也因为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大多数中国人都能背诵一两首古诗词,而相当一部分的古诗词描写的都是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壮丽,让人读来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渴盼。可是等我们真的'有钱有闲,或者是因为其他一些什么原因到了当初那些古诗词所描绘过的地方就会发现,现实情境带给我们的不是如画美景的陶醉,不是雄伟江山的震撼,而是因为环境破坏,物是人非所带来的遗憾与忧虑。

  这显然不仅仅是因为古人艺术创作的夸张,更不是古人对今人的一种欺骗,而是古人眼里的江山和今人眼里的风景,已经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原因就在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无限攫取,对生态环境的肆意破坏让曾经的如画江山变得面目全非。诗里江山今不在的遗憾,也成为全国两会上的热点话题,代表委员纷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现身说法,呼吁关注生态安全,关注环境保护。

  乡愁是最近几年的一个热词,而古典诗词里所描绘的青山秀水,恰恰正是我们的乡愁所在。当从前清澈的小溪因为污染变成了一条臭水沟;当从前秀丽的山峦因为水泥厂就地取材而变得满目疮痍,我们的乡愁将何处安放?退一步说,乡愁是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现实点说就是不能当饭吃,但的问题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水源土壤的污染,自然资源的匮乏,已经快到了让我们无饭可吃的地步。我们可以放弃看风景的权利,可以牺牲闲情逸致,但我们却不能喝被污染的水,吃被污染的粮食,更不用说一些环境问题可以直接导致我们患上各种疾病、绝症了。

  诗里江山今不在影响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乡愁的安放,而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因此,不管是为了我们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美丽的环境遗产,让他们还能有机会一边吟诵古人诗词里的如画江山,一边游览现实中的绝美风景,我们都要把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值得欣慰的是,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成为绝大多数人的普遍共识,而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颁布实施,法律和政府层面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也空前加大。也许只有当我们真正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做好了平衡,只有当我们面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到了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我们才能留住和唤回古诗词的如画江山,让诗里江山如诗般流传。

古诗词的作文14

  作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它是用来记录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一个工具。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是作文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锻炼思维活跃度,就能妙笔生花。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中,美不止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摩擦与碰撞。要带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发现所有人、所有物都有美的一面。有一支善于描绘美的笔。光是观察到美可远远不够,还要善于用艺术的形式把它描绘在纸上。在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细节,多用修辞手法,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更要多用细节描写,这样才能把人物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我爱他古典的气息,爱他整齐的韵脚,他总是体现出那种中国特有的'情趣,或柔情,或悲壮,或绵绵似水,或雄姿英发。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那琵琶铮铮的情景立即浮上我的心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豪爽的气概,是诗人站在众山之颠的壮志!

  记得我刚接触他,是在三岁,“鹅,鹅,鹅”被我读了一遍又一遍,那时,我还不懂他,只会跟着外婆装模作样、摇头晃脑地读上几句。外婆总对我说:“孩子,你要懂诗所表达的韵味,学会体会诗人的情感。”我“哦”了一声,继续摇着脑袋,读“鹅,鹅,鹅”。

  等到我再大一些,大约在我五岁的时候吧,外婆已经教了我大约三百首唐诗了,我也大约能读出那种意境了。所以当一年级写作文的时候,别人都用“一定要好好学习啊!”来结尾,我则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来作结。

  古诗词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整齐的韵脚,还在于诗人的感情。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是诗人对爱情的追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悔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一国之君的孤独和寂寞。

  古诗永远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也是我最最关心的事物,他是不该被丢弃的,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他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和独特的气息,这让我爱上了他,古诗词!

古诗词的作文15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种文字散发着万丈光芒。它就是古诗,是中国文明的象征。

  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步入诗歌的世界,低吟唐朝穿越岁月的诉说,高唱宋词震撼天地的挥洒。面对挫折与困难,我们要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永不服输的勇气;我们要领悟“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一番扑鼻香”的乐趣。

  面对美景,我们要学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体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凄凉与壮观。

  面对国家。我们要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爱国;折服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唐诗宋词以其特有的.舞姿翩然于中国人的瞳仁里。时光荏苒,千帆过尽的沧桑的并没有刻化出她迟暮的容颜。

  相反地,在泛着黄褐的底色上,这帧抹不去的风景更显得流韵四溢,风采依然。

  回首现代,古诗早已被大多数人而抛弃,取代的是一首首流行歌曲,在其间的嘈杂混乱中,我们可能会享受到些许的快感,但是对于多数人不理解的古诗爱好者来说,读一首古诗,如品一杯香茶,其间的陶醉与醇香,是世人难以理解的境界。你可以不知道李白杜甫,但你却不可以不知道周杰伦,林俊杰……这难道就是中国文化的境遇么?难道他们就这样被历史遗忘了么?

  不。含着泪水,拾起历史的碎片,拼凑古诗的画卷。每一首诗,都出自不同诗人之手,这些诗文,饱含着诗人多少的血汗和泪水啊。但是这些诗人,这些古诗是那样的孤独,被众人所遗弃,不被众人所知。它们也有自己的光彩,也有自己的灿烂。它们一直在等待着,等待我们的发现。

  中国的文化,绝版的文化,我们——来晚了。请你们苏醒吧。再次闪耀吧。请每一个华夏儿女,再次捧起我们的瑰宝。

  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唐诗宋词,是血,是泪,是火,是水,是对生命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魂的诠释。愿她长生不老,也愿我们背负着这经历了五千年传承下来的责任,奔向跟远的地方。五千年的瑰宝,永远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