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绝句》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2-12-30 16:02:05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绝句》古诗词鉴赏12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古诗词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古诗词鉴赏12篇

《绝句》古诗词鉴赏1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意思: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夏日绝句的赏析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

  夏日绝句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夏日绝句》,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绝句》古诗词鉴赏2

  杜牧 〔唐代〕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注释: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⑸知是:一作“知道”。

  ⑹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⑺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⑻霓(ní)裳(cháng):指《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⑼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⑽万国:指全国。

  ⑾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⑿“云中”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杜牧拼音解读

  guò huá qīng gōng jué jù sān shǒu

  dù mù 〔táng dài 〕

  zhǎng ān huí wàng xiù chéng duī ,shān dǐng qiān mén cì dì kāi 。

  yī qí hóng chén fēi zǐ xiào ,wú rén zhī shì lì zhī lái 。

  xīn fēng lǜ shù qǐ huáng āi ,shù qí yú yáng tàn shǐ huí 。

  ní shang yī qǔ qiān fēng shàng ,wǔ pò zhōng yuán shǐ xià lái 。

  wàn guó shēng gē zuì tài píng ,yǐ tiān lóu diàn yuè fèn míng 。

  yún zhōng luàn pāi lù shān wǔ ,fēng guò zhòng luán xià xiào shēng 。

  相关翻译

  其一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其二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其三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相关赏析

  这三首咏史绝句,合起来是一组诗。开元、天宝年间,李唐王朝经历了一个“仿佛从天上掉到地下”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转折点便是安史之乱。杜牧的这三首绝句,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他对这个转折点的慨叹和极其深刻的见解。

  要用十二句诗,抒写这么重大而复杂的题材,这当然是对诗人才力的一个考验。但是,困难还不止于此,安史之乱,从唐王朝方面来讲,第一个应负责任的当然是那位“半明半昏”,也可以说是前明后昏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人对此当然也是明确的,这组诗也可以说正是为此而发的。不过作为晚唐的一位封建知识分子又不可能超越时代和阶级所允许的界限,去直批本朝的天子,虽然如此,但又要人能悟出问题之所在,这恐怕是创作上的又一个难题。

  华清宫,在骊山上,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寻欢作乐的地方。所以诗题点明华清宫就不仅为全诗选择了一个恰当的背景,而且也会立即引起读者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联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牧写骊山,就不是站在骊山上。而是由远而近地写,体现了诗题中的“过”字。先是“长安回望”,从遥远的地方看上去,那骊山美得犹如团团锦绣;再走到近处,便可见到层层叠叠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句中的“开”字很有讲究“开”就意味着有人,有活动,“千门”,大开,何等气派,若是千门紧闭,那就显出一片寂寞冷落的气氛。锦绣骊山万木葱茏,殿阁楼台千门洞开,李(隆基)杨(贵妃)就是在这么一派繁荣热闹的景象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诗的一二句虽然是对环境气氛的描写但对人物活动也起了渲染烘托的作用。下面诗人就撷取其荒淫享乐的一例,以见其余。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其欢心,奸臣为了迎合旨意,从蜀地“十里一置,五里一堠”,飞马送上“风枝露叶如新采”的鲜荔枝,“一骑红尘妃子笑”,写的就是这件事。而这一笑,就不知多少人“奔腾死亡,罹猛兽青虫之害”,诚所谓“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轼《荔枝叹》)。可见“无人知是荔枝来”,是委婉而又蕴意极深的。“无人知”是说这种特殊的罕见的享乐,对广大人民来讲是无法想象的,不可思议的。但是,反过来如果知道了,那将会怎样呢?“笑"吗?还是恨?

  视野广阔,焦点明确,笔墨飞动,委婉深远,是这三首绝句的共同特色。我们就拿这第一首来看,这里有京城长安,有秀丽的骊山,有堂皇的建筑,有尘土飞扬的驿道,有奔驰的骏马,有鲜美的荔枝,不过,诗人要突出的还是那个骄纵一世的杨贵妃。这个形象一出现,便会引导人去思索:是谁使她过着如此荒淫享乐的生话?这样的昏君能治理国家吗?这样的国家能长治久安吗?诗人就是采取这种旁敲侧击的手法使诗的主题深化,同时也为下一首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第一首诗是封建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一个缩影,是对致乱因素的典型概括。那么,这还只是序幕。第二首就写安史之乱,那才是高潮。妙在诗人不去正面地写它,而是先来一段插曲,“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天宝十四年(755),安禄山谋反的一切准备都做好了,但是玄宗对安禄山还是深信不疑,只是在别人一再进谏下,才勉强派中使辅璆琳以给安禄山送礼为名,去察看情况。狡猾的安禄山反以厚赂收买了廖琳,于是这个坏蛋回来之后便盛称安禄山无二心,而昏聩透顶的玄宗也就信其“必无异志”,照样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不过,在实际上或者说在别人的眼里,那“霓裳一曲千峰上”已经置于即将爆发的火山口了,下边是岩浆翻滚,上边是大跳死亡之舞。“一场欢喜忽悲辛”,755年11月安禄山公然反叛了。河北州县望风瓦解。玄宗这才带着贵妃匆匆下山。白居易的两句诗:“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就是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这件事,不过有点儿就事论事。“舞破中原始下来”,就较为深刻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是李、杨一伙把中原“舞破”了,是他们的昏庸骄侈弄得山河破碎,人民遭殃。而他们自己也只有到了这种身家不保的时刻“始下来”,这是历史的'裁判,也是历史的规律。

  玄宗和贵妃已经结束了“霓裳一曲”,下了骊山,诗似乎也可以不写了。但是,痛定思痛,诗人又回过头去咀嚼这一段历史,写了第三首,再从另一个侧面揭示这一历史事件的根源。安史之乱的祸首当然是安禄山,但是,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在此时此刻出现却不是偶然的。开元、天宝期间是唐王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但是统冶阶级内部的腐朽势力,在这个盛世之中也一刻没有停止它的发展。以李、杨为首的统治集团沉迷在昇平景象之中,利用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纵情享乐、夜以继日、骄侈无度,这就是诗的前两句所写的“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这样骄纵淫逸的结果,必然是愈加昏聩和专制,必然是黑白不分,于是昏君奸臣沆瀣一气。所以玄宗身边也不只是一个安禄山,那个贪赃枉法,助纣为虐的辅璆琳不就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还有那个口密腹剑的李林甫不又是一个类型的代表吗?……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屡见不鲜的事实。“云中乱拍禄山舞”,看似一场滑稽戏,然其深刻的含意却不可忽视。据云安禄山“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屑月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旧唐书·安禄山传》)。虽然胖得不能走路,但是为了博得李、杨的欢心,这个外若痴直,内实狡黠的无赖居然“翩翩起舜”,那边上趋炎附势的男女也以“乱拍”助兴。然而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丑态,不堪入目的闹剧,才能刺激那种腐朽空虚的病态心理,赢得“风过重峦下笑声”。这“笑声"就意味着安禄山的无赖狡诈,和李、杨的昏庸腐败是十分“合拍”的;这“笑声”就向人们解释了阴谋家、野心家安禄山所以能步步高升、飞黄腾达的原因。当然,这种把饿虎当作娇儿抱在怀里喂养、取乐,其后果是不难想见的,诗也就这么颇有余味地结束了。假如我们一定要将这“余味”道尽,那大概也就是“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这一类的话吧?如果我们猜得不错,那么生活在晚唐的杜牧写这三首绝句,就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更重要的是有感于现实的了。

  作者介绍

  杜牧杜牧〈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別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绝句》古诗词鉴赏3

  绝句

  朝代:元代

  作者:王庭筠

  原文: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赏析

  前两句一从视觉、一从嗅觉的角度来描写诗人居处的清幽境界。“竹”和“诗”,一为自然之物,一为社会之物,二者本无从比较,但诗人用一个“瘦”字把二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竹具有清瘦的形象,诗具有清瘦的风格。“瘦”字用得生新,为全诗定下了清瘦的意境氛围。而“入梦香”则将现实与梦境联系起来,梅花夜间在月光的朗照下也喷出清香,已不同凡响,而这香气还伴着诗人进入梦乡,则香气之浓郁、之悠长可以想见。将竹与梅这样的自然物象与诗与梦这样的人为之物炼在一句之中,这就构成了情在景中、景在情中,情景混融莫分的高妙意境。前两句字面上完全没有“月”,但透过竹影和梅香,我们可以感受到“月”自在其中。在后两句中,诗人便将“月”和盘托出。可怜者,可爱也。当诗人信步庭院时,月光与竹影、梅香是那样的和谐;而回到西厢房时,这月光却不能“下西厢”,这多么地令人遗憾!诗中透露出一股月与人不能互通情愫的遗憾或幽怨的情绪。诗人遗憾或幽怨的是什么?也许是有情人天各一方,不能互通情怀;也许是君臣阻隔,上下无法沟通;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诗人置身此时此景之中的一种朦朦胧胧的感受而已。

  王庭筠简介

  王庭筠(1151~1202)金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黄华老子,别号雪溪。金代辽东人(今营口熊岳),米芾之甥。庭筠文名早著,金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历官州县,仕至翰林修撰。文词渊雅,字画精美,《中州雅府》收其词作十六首,以幽峭绵渺见长。

《绝句》古诗词鉴赏4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翻译:

  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诗意:

  《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讲诉为人要有气节,前两句虽说字面为生死两种境地的描写,实则说无论何时都应有骨气与担当。而后两句引经据典,从楚汉之争,项羽落败却至死不屈,虽仍有一线生机却依然就义自刎乌江,皆因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与战死的将士。笔者的言词流露出敬佩之情。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绝句》古诗词鉴赏5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译文

  飘落在路上的杨花像铺了一层白毡,点贴于溪面的荷叶像堆叠着的青钱。

  竹林笋根间的幼雉难以发现,溪边沙滩上的凫雏傍母而眠。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注释

  糁(sǎn)径:散乱地落满细碎杨花的小路。糁,原意为饭粒,这里引申为散落、散布。

  青钱:古代的一种青铜钱,这里比喻出生的荷叶点缀在小溪上,像重叠的青钱。

  雉子:小野鸡;一作“稚子”,指嫩笋芽。

  凫雏:小野鸭。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昵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绝句》古诗词鉴赏6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译文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随风轻轻摆动的细长柔软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是谁说她早晨的时候不称意,不舒展自己的身姿呢?原来是被狂风折断了枝条。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注释

  隔户:隔着门墙。

  袅袅: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轻轻摆动。

  恰似:恰如。

  朝:早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赏析

  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绝句》古诗词鉴赏7

  古诗原文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应须 一作:要)

  译文翻译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解释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拟: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要须:需要,必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诗文赏析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绝句》古诗词鉴赏8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原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诗意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

  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

  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笔落处,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的开头两句破空而起,势如千钧,先声夺人地将那种生死都无愧为英雄豪杰的气魄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肃然起敬。这两句诗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因其崇高的境界与非凡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诗的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点出其原因所在。项羽最壮烈的举动当属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暂避江东重振旗鼓的精神而自杀身亡。在作者李清照看来这种失败中表现出来的异乎寻常的英雄气概在宋廷南渡时尤显可贵。诗人盛赞“不肯过江东”的精神,实因感慨时事,借史实来抒写满腔爱国热情。“至今”两字从时间与空间上将古与今、历史与现实巧妙地勾联起来,透发出借怀古以讽今的深刻用意。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

《绝句》古诗词鉴赏9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其二》译文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戏为六绝句·其二》注释

  戏为:戏作。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六绝句:六首绝句。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哂:讥笑。

  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戏为六绝句·其二》分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了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王杨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杀的。

《绝句》古诗词鉴赏10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诗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窗含西岭千秋雪”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绝句》古诗词鉴赏11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夏日绝句》: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绝句》古诗词鉴赏12

  肠断江春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注释

  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以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绝句》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绝句》古诗词鉴赏12-30

《夏日绝句》古诗词鉴赏01-26

夏日绝句古诗词鉴赏11-08

《三绝句》古诗词鉴赏12-09

夏日绝句古诗词鉴赏4篇11-08

铜官山醉后绝句古诗词鉴赏02-26

古诗词鉴赏09-14

古诗词鉴赏12-21

绝句漫兴古诗词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