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饮酒古诗词鉴赏

时间:2022-11-12 18:09:06 古诗词 我要投稿

饮酒古诗词鉴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饮酒古诗词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酒古诗词鉴赏

饮酒古诗词鉴赏1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试题】

  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答案示例: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达了诗人内心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

  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⑤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

  (淄博市20xx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注释】

  1、《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

  2、结庐: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3、人境: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

  4、而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5、君:作者自谓。

  6、尔:如此、这样。

  7、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8、悠然:闲舒的样子。

  9、南山:指庐山。

  10、日夕:傍晚。

  11、相与:相伴,相交,结伴。

  12、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

  13、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么表达。辨,辨识。

  【鉴赏】

  《饮酒》共二十首,按序文这组诗写于诗人四十岁之后,是诗人刚离开彭泽令职位不久。《饮酒(其五)》是酒后题咏,歌颂田园生活恬静闲适,表现自作与大自然契合的心境,是陶诗中著名诗篇之一。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头至“心远地自偏”,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

  开头两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自己虽住在然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车马喧”,意上层人士之交往,古有“冠带自相索”入说。陶家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浔阳最有势力的一族。尽管陶渊明这一支已呈衰落,但冷寂到门无车马,终不可能。陶渊明为什么要这样说,诗是以一对矛盾对立的句式为后文的设问埋下了伏笔。结庐(造屋)于人境(人世)就免不了人世交往的纷拢,车马的喧闹不正是扰扰人世的一个象征吗?而人境中结庐的诗人却恰要避开车来马去人间的喧嚣。

  第三、四两句“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是说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自然要处于幽静远邈之处。这便作出一个富有深刻哲理的回答: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是一样的。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心境恬淡静谴,反过来,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诗人通过自身的体验,形象地道出一个辩证的道理,这可谓由艺术通向辩证法认识论的一个奇迹。

  前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远”是玄学中最常用的概念,指超脱于世俗利害的的精神状态,“心远”便是对那争名夺利的冷漠,疏远那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由此,所居之处而变得僻静了。

  后半部分从“悠然见南山”到结尾,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态。

  第五、六两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说采菊花在东篱之下,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悠悠然而。这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见”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之时,本非有意看山,而是悠然而望。可是抬苏轼曾说::“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臭。” ((东坡题跋))

  第七、八两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说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而归还,多美妙的景致啊。“日夕”乃“傍晚”,“ 相与还即” 结伴而归。诗人看到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江的青霭之中,景色益发变得佳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跟看暮色渐浓,结伴飞向林间巢窠。《归去来兮辞中》有:“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之句,这“飞鸟相与还”也臆含着诗人舍弃“以心为形投”的官场而归返田园的惬意情怀。

  最后两句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说这其中蕴含着人生真义,欲要辨明,自已忘记了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又一对富有哲理性的名句,从字面来看,是说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

  本篇展示了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领悟“真意”思维过程,富于理趣、情趣、天然之趣。然而,诗中没有枯燥乏味的哲理演绎,而写了悠然自得,妙趣横生,既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又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委运任化的哲理。这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的境地,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感悟、想象,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悠长与深邃。

饮酒古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译文翻译

  杨雄生来好酒,家贫不能常得。

  只能依靠那些喜好追求古事的人,带着酒肴向陶渊明请教释惑,才能有酒喝。

  有酒就饮尽,有疑难问题都能解答。

  当然,你问攻伐别国的计谋,不肯说。

  因为仁者考虑问题郑重认真,当言则言,不当言则不言。

  注释解释

  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带着酒。祛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

  是谘(zī):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

  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

  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

  畴昔:往昔,过去。

饮酒古诗词鉴赏3

  古诗原文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译文翻译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巾。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注释解释

  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去:离开。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凤鸟”句: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礼乐”句: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后经孔于的补救整理,“礼乐自此可得而述”,才又得以复兴。

  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辍(chuò):中止,停止。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没而微言绝”。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逮(dài):至,到。狂秦:狂暴的秦朝。

  “诗书”二句:指秦始皇焚书事。

  区区:少,为数不多。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绝世:指汉代灭亡。六籍:指六经。亲:亲近。

  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不见”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快饮:痛饮,畅饮。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饮酒古诗词鉴赏4

  《饮酒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3、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见:(读xiàn)同“现”,出现。

  6、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饮酒古诗词鉴赏5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记结庐之事,写田园之景,抒隐居之情,以纯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2.“心远”是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心远地自偏”与“而无车马喧”有何联系,你对这两句诗是如何理解的?

  “心远”,是思想远离官场的意思。

  “而无车马喧”,写自己居住的地方非常安静,没有什么人前来打扰。

  诗人住的地方并不是很偏僻,却没有什么有地位的人来拜访他。这是什么原因呢?心既远离尘嚣,那么处于众人集聚之境,也就如同偏僻清净之地了。诗人归隐后,停止了和旧日仕途友人的来往,天长日久,自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了。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情致。

  4.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间看见,如好友相见,表现了诗人把心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和“望”是有意欣赏,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5.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

  山间的云气到傍晚的时候显得很美,这时飞鸟也结伴归巢了。诗人从自然景色中领略到无限的乐趣。而飞鸟归巢自然会勾起诗人辞官归隐的联想。

  6.诗的最后两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为什么“欲辨”而又不辨?

  有人认为留给读者一个思考和品味的余地;也有人认为是一种避祸的遁词,陶渊明迫于当时严酷的政治,不能明说自己的感受。

【饮酒古诗词鉴赏】相关文章:

饮酒古诗词04-11

关于饮酒的古诗词02-12

古诗词鉴赏09-14

古诗词塞下曲古诗词鉴赏02-14

古诗词鉴赏方法06-20

雨水的古诗词鉴赏02-24

古诗词原文及鉴赏11-17

《春晓》古诗词鉴赏02-14

送别古诗词鉴赏02-14

《精卫》古诗词鉴赏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