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听筝的古诗词

时间:2024-08-30 10:46:51 登绮 古诗词 我要投稿

听筝的古诗词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听筝的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听筝的古诗词

  原文

  听筝

  [唐]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翻译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

  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简析】: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是古代一种弹拨乐器,即今称“古筝”。“鸣筝”谓弹奏筝曲。题一作“听筝”,则谓听奏筝有感,就听者立题。从诗意看,以作“鸣筝”为有味。这首小诗写一位弹筝女子为博取青睐而故意弹筝出错的情态,写得婉曲细腻,富有情趣。

  前二句写弹筝美人坐在华美的房舍前,拨弄筝弦,优美的乐声从弦轴里传送出来。“柱”是系弦的部件。“金粟”形容筝柱的装饰华贵。“素手”表明弹筝者是女子。后二句即写鸣筝女故意弹错以博取青睐。“周郎”指三国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将,时称“周郎”。他又精通音乐,听人奏曲有误时,即使喝得半醉,也要转过头去看一看演奏者。所以时谣说:“曲有误,周郎顾。”(见《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这里以“周郎”比喻弹筝女子属意的知音者。“时时”是强调她一再出错,显出故意撩拨的情态,表示注意到她的用心不在献艺博知音,而在其他。

  清人徐增分析这诗说:“妇人卖弄身分,巧于撩拨,往往以有心为无心。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李君(称李端)何故知得恁细。”(《而庵说唐诗》)其见解相当精辟。

  此诗的妙处就在于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生活中体现人物心理状态的典型细节,将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一种邀宠之情,曲曲写出,十分传神。诗的写法象速写,似素描,对弹筝女形象的描写是十分成功的。

  赏析

  本诗写的是一位女子邀宠取怜的曲折心事,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时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应是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而作。

  首句“鸣筝金粟柱”极写筝的华丽装饰。筝,是一种弦乐器;柱,是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玉房前”,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弹奏的情形。按此写法,接下去应该描写女子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之美,但出人意料的是,诗的三、四句却没有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意中人并没有看她,这位男子也许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这本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但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并不是这种情景,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既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又从侧面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此中神态、意趣,颇可玩味。

  本诗以巧妙的手法写出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语言曲折婉转、蕴藉,让人不禁莞尔。

【听筝的古诗词】相关文章:

《听筝》古诗词鉴赏07-03

含有筝字的古诗词06-28

《听弹琴》古诗词鉴赏12-31

《听弹琴》古诗词鉴赏12-31

《听弹琴》古诗词鉴赏(5篇)12-31

每天听夜听的心情说说01-01

经典古诗词11-17

古诗词06-09

【精选】经典古诗词10-08

经典的古诗词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