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中考古诗词炼字题的答题技巧

时间:2024-06-13 18:17:15 秀雯 古诗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古诗词炼字题的答题技巧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古诗词炼字题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考古诗词炼字题的答题技巧

  一、从词性人手

  诗歌中最要紧的地方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动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动态变化;形容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主要着眼对象的静态;副词主要表现描写对象的程度范围。

  例: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分析:诗眼是“咽”、“冷”二字。“咽”字是动词,“冷”字是形容词,“咽”着重从动态的方面来写,写的是山间的流泉,由于危石的阻拦而发出低弱的吟声,仿佛人的呜咽之声;“冷”从静态方面来写,写的是披洒在青松上的日色,因为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十分阴冷。诗句中的“咽”、“冷”二字一静一动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勾画出了香积寺外山中的幽僻冷寂。

  二、从描写对象人手

  特定的描写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的诗句当中。

  例: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的艺术效果。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上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林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分析:“穿”、“数”描写所涉及的对象都是诗人自己。“穿”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穿过树林,“数”描写的是诗人独自一人百无聊赖地数起了流萤。综合全诗分析,“穿、“数”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无聊的心境。

  三、从表现手法人手

  诗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分析炼字时,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

  例: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分析:“凉”运用了双关的写法,表层的意思是写天气凉,深层的意思是写心境的孤寂。观察的角度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离别孤寂的意境。

  四、从表达效果人手

  表达效果主要是作者通过某一特定意象的描写而达到的效果,从语言方面来说可以概括为生动传神、含蓄凝炼、形象鲜明、质朴自然、色彩丰富、辞藻优美、节奏感强、韵律和谐等;就风格方面来说主要可以概括为苍凉悲壮、雄浑豪迈、清新、平淡、沉郁、缠绵、俊逸等。

  例: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分析:“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从结构作用人手

  诗歌的结构作用主要表现为词语在起、承、转、合方面的作用。起就是总领全文,一般有渲染气氛、埋下伏笔、提示下文、设置悬念等方面的作用;承就是承接过渡的意思,一般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转就是转折的意思,一般是由一个内容到另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夜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分析: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膦”、“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六、从文化知识人手

  诗人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将大量的文化知识巧妙地融入在诗歌里,如果我们平时重视文化知识的积累,在考试时结合诗歌进行理解,就能应对自如。

  例: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涛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之处(即“诗眼”)的理解,实际就是炼字的考查。如果平时对“折柳”这个文化知识有所了解,解答这个问题则不难?其实,中学教材中有关“柳”这个意象的诗歌很多,如《诗经》中的“昔我往已,杨柳依依”,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柳咏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根据传统文化的解析,“柳”谐音“留”,希望留下,有依依不舍的意思。

  七、从文学常识人手

  主要是指诗歌体裁方面的知识,具体表现为诗歌的平仄、对仗、押韵、节奏等。

  例: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分析:“阔”字更好,因为“阔”字是仄声,“悬”字是平声,诗歌要讲究平仄相对,读起来才有韵律美。另外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有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

  八、从联想想象人手

  在鉴赏过程中,根据诗词的内容进行联想想象,就可以有效地还原诗歌的场景,把握作者的用字之妙。

  例: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分析:上阕写景,由“风光”(风景、景色)总领,从“渐觉”(越看越好)展开。下阕抒情,前两句由大好春光引发感慨,慨叹人生欢娱少,而艰难困苦很多,怎么能吝惜千金而不欢娱呢?结尾两句,要举起酒杯劝说斜阳延迟西下,在花丛之间多陪伴一会儿。读至此可领会到词人之所以盛赞春光,是因为深感人生苦多,与“一曲新词酒一杯”、“夕阳西下几时回”是一样的情怀。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让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九、从词语本身义人手

  词语的意思可以分为基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在分析炼字妙用的时候,首先必须理解词语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例:这首诗的末句,“应有”比起.“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分析:“应有”更好。“应有”就是应该会有,这种存在与作者的期望是相符的,二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有”是客观存在,没有悬念,似乎本来就应该如此,因此没有“应有”那么妙。

  十、从情感人手

  情感表达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但不管如何表达,诗歌中信息量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往往在那些带有情感的诗眼当中。

  例: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春日登楼怀归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分析:诗人登楼远望,本是闲情,却触景生情,联想起家乡,当他从乡思中醒悟,发现自己身在异乡,心中不由一惊。这前后的感情变化,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文章中引用诗句的作用:

  1、具有画龙点睛之效,升华主题。

  2、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

  3、诗句的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直接嵌入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

  4、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5、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

  6、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事例、格言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扩展资料:在文章引用古诗和人物事迹的手法是“引用”。

  7、引用古诗也可以称作用典修辞手法,这样可以比如委婉表意,文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或者减少语辞之繁累,诗句之组成,应力求经济,尤其近体诗有其一定之字数限制,用典可减少语辞之繁累;亦或者充实内容、美化词句,用典可使文辞妍丽,声调和谐,对仗工整,结构谨严,而增加外形之美,与丰富之内涵。只要运用合理就能使文章达到很好的效果。

  8、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洁凝练,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可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

  9、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10、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中考古诗词答题技巧

  古诗词曲按内容分为八类:

  一、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

  二、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四、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五、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六、咏物诗: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七、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八、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

  一、【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

  列举诗歌景物―概括景物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1.列举具体的景物(从诗歌中提取相关词语)。

  2.用一句简练的语言概括景物的特点。(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清……)

  3.根据这首诗歌景物的特点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题要点】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三、【提问方式】某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表达内容+表达效果

  运用了……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句说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内容(事物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中考古诗词炼字题的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05-07

中考历史分析说明题答题技巧12-27

中考图文转换答题技巧12-09

中考听力试题答题技巧09-25

中考语文阅读的答题技巧06-19

考研政治客观题的答题技巧07-25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11-09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1-08

中考英语听力试题答题技巧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