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措施论文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表现
教育的改革创新严格要求小学语文古诗词背诵,老师也十分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但是很多老师仅仅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量,只知道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奴隶,没有兴趣可言。也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古诗词的枯燥背诵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甚至害怕古诗词的学习,更不必讲古诗词的美感了。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以及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所有的古诗词都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在教育改革创新下,在人文教育的环境下,老师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方式,注重人文教育,进行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1.依据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学习诗词
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指引学生依据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做详细的探究,进而走近诗人,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仅仅用区区20个字就设置了独特的意境,使得无数的江山骚客品味深思。老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详细地认识诗人以及写作背景进而发现: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中唐,这个时候他被降职为永州司马,离开朝廷。白雪纷飞,鸟雀无踪,杳无人迹,体现了孤舟寒江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贬职后孤独以及悲愤的心情。当然,我们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对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的讲解要简单易懂。
2.通过阅读初步认识诗词
诗词本来是以吟唱的方式说出来,因此它符合乐曲的韵律,需要押韵以及平仄,字、句都相对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可以感知到古诗词中的优美韵律以及前后呼应的押韵。老师需要仔细指引学生朗读,通过多次朗读从而掌握诗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情。老师应该变成学生朗读的指导者、推进者。比如,某老师在进行陆游的《示儿》教学时,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朗读指引:初次阅读,讲解写作背景,知道诗人的“悲秋”心事;仔细阅读,知道诗人的遗憾所在,理清诗人的“悲怆”心境;研究式阅读,了解诗人的信念,理解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确定悲伤的阅读基调;仔细阅读时指引学生用悲怆的语气展现诗人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忧心;研究式阅读时指引学生用坚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为祖国呐喊的义气,进而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3.设置相应的情境再现诗歌
所有的古诗词都蕴含了优美的情感。老师可以以配乐朗读、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情境,指引学生大胆想象,再现诗词形象。比如,在进行李白的《静夜思》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月夜冷清的画面,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下缓慢地阅读诗词,可以将学生带到一个月明星稀、诗人靠窗思念家乡的情景当中,这样诗人孤独的情感就得以展现出来了。又比如在进行苏轼的《春江晓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诗词意境画出一幅相符的春江图,进而感受诗人对春景、自然的热爱之情。
4.利用“诗眼“”词眼”进行诗词教学
在古诗词中“诗眼”“词眼”是理解诗词意境的.关键,老师应该学会在诗词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抓住“诗眼”“词眼”进行探讨,既可以体现诗词的关键所在,也可以免于一字一句的讲解。比如,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教学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来回思量,放弃了“来”“过”“入”“满”,而使用了“绿”,进而生动地展现了万物争春的现象,再指引学生感知自然,了解诗人想要重返政坛的愿望“,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深刻感叹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
5.结合老师的指导走近诗词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句子并不能很好地认知理解。所以,学生通过自己朗读、相互交流讨论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适时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把握,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白居易《忆江南》的教学时,“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对“绿如蓝”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是江水绿得像蓝色,有人认为江水绿得像蓝色的海洋。老师可以首先提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告知学生“蓝”是一种草,青是从这种草中获得的,但是颜色却比蓝草更重。这样学生对“绿如蓝”的认识就更加清晰了:江水绿得好像蓝草。老师在重点的地方、在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学生经常忽视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诗歌。古诗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诗词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可以感知到诗词中深刻的人文熏陶。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提升人文素养措施论文】相关文章:
人文素养的育成在大学生写作中的影响论文07-28
写作教学之人文教育探究教育论文12-18
写作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的论文01-21
中小企业管理团队素养现状及强化措施论文08-07
小学生写作能力如何提升论文04-16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论文09-29
小学古诗词教学心得体会04-26
怎么在面试中展现个人的素养04-29
中小学写作教学中语言的养成策略论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