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抗日电影《勇士》观后感
导语:电影《勇士》,那童年记忆中的课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正是这部电影所要讲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看抗日电影《勇士》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关于看抗日电影《勇士》观后感(1)
勇士这个题材对我来说很亲切,因为我姥爷就是一名红军。如果他还活着,看到了会很欣慰吧。八十年前,在我们中国四川中西部发生了一个大事件。红四团冒雨昼行240里,并且靠22个勇士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胜利。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光辉的一笔,也是数十年来被绘画,评书,大鼓书等多个版本演绎的精彩故事。惨烈、奇迹、热血、悲壮,是这个故事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而对于我们年轻一代80、90后来讲,《飞夺泸定桥》曾经在我们课本中出现过,也就成了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大事件。如今,根据这个事件改编的电影《勇士》就要公映了,有幸可以提前观影,看片后决定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经历过这场战役,但经历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小时候常听那些爷爷们讲长征时候没有吃的,如何把一条皮带切成小块含在嘴里,不舍得嚼,直到化掉。影片中不时出现1935年,我会不由得想那个时候,红小鬼的他会是在哪个战线上。
《勇士》确实如我们预想的那样,悲壮、惨烈、热血,没让人失望。一望无际的川西高原,丛林密布,江水绵延,一支叫红四团的队伍正在这里行军。一个腿伤伤到骨头里的团长(李东学饰),几十个衣着褴褛的战士,一个女扮男装的藏族女孩,一个黄皮国军的炮手阿三,这些人出现在影片一开头,似乎预示着这必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他们接到命令,要赶过两百多里到泸定桥那个方位时,所有观众都沸腾了。接下来几十分钟里即将上演的就是那场惊天大战。只是,要把一个人人都熟悉的战役演绎好确实太难。故事是确定的,结局的都知道的,中间的过程做好看,做合理才是最重要的。果然,当红四团的勇士们成功夺下泸定桥时,众人(包括观众)的心里一块石头都落了地。不负盛名,不负众望。对得起“飞夺泸定桥”。
《勇士》好看!可看!有几个原因:
第一, 人物立得住,剧情设置上一环扣一环
影片开始没多久就把国共两方的战事现状摆在台面上,红军要渡江,国军不让渡江。红军在涉水,坐船,打炮,国军在小黑屋里对着沙盘指挥。硬汉男星李东学继《钢刀》大秀刚强之后再次扛鼎男一号,饰演团长,与聂远饰演的政委在一起带领部队执行任务。黄皮炮手田生才,藏族小女孩,新兵蛋子王东宇的设定,还有牺牲的云贵川,打不死的廖大强(于小伟饰)等人物设置鲜明个性,都让人瞬间入戏。一开始是时间的不可能,一个昼夜怎能跑完240里?现在装个APP每天走一万步的朋友们知道,1万步是14里,要1个半小时,还要走快一点。一个昼夜240里,就是不睡不吃不喝快步走的体能极限。接着,国军那块也不让你踏实,伏击、射杀、各种几里一小战让红军损失将士也真是够让人揪心的。难得的是,在如此节奏紧张,情节密集的情况下,红四团全部打通关,真是奇迹。
二、场面宏大,还原历史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本片没有多年前《红河谷》的悲壮和诗意,要的就是战场,演得就是惨烈,所以本片把所有的功夫都用在了还原历史,展现战争上面了。大渡河的激流,大远景俯拍的真实感,悬崖绝壁,高远雪山的场面,通过摇臂,航拍等技术手段,确实让人看到了当时战争的残酷性。而现在CG手段的运用也让人了解这场战争更简化。国军指挥时的沙盘上做出动态箭头指示,沙盘瞬间转换实景的运用,都让蒙太奇的表现力更为生动。没有观众曾目睹这场战役,但是看本片仿佛身临其境。
第三, 小情节补充大背景,小人物彰显大悲壮。
相信所有人都会对新兵蛋子王东宇和黄皮炮手田生才的那场戏印象深刻。可怜的王东宇为了学习打炮,背着不能跑的田生才跑240里,结果在畅想未来的时候永远倒在了川西路上。田生才后悔,众人唏嘘。田生才后来顶着王东宇的名字参加飞夺泸定桥,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这个小弟,确实是战火中的友情,患难中的真兄弟。藏族小女孩和士兵哥哥的戏也是让人喜欢的。战乱让亲人骨肉分离,战争让人骨肉团聚。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在本片多处可见。
第四, 重头戏还在最后,那悲壮壮的二十分钟啊。
整部片子,前七十分钟都可以不看,最后二十分钟要看。整部戏全部情节都可以不了解,最后二十分钟要了解。什么叫英雄?什么叫惨烈?什么叫舍生忘死?什么叫军人的职责?本片,将传说中的神战演绎成真,将绘画作品上的那一幅幅场面变成了真人真枪炮。烈火与钢刀,大渡江与铁索寒,奋勇又残破,生死之间命悬一线。什么叫国主义?什么叫做大无畏精神?即使你已经不喜欢现在这个物欲横流,报纸上天天说人们没有信仰的时代了,返回八十年前,飞夺泸定桥,只这一个战役都会让你重新产生希望。
我们不说这片子多多多好,能载入史册,能票房奇迹都是片方的事儿,它也没有到那个高度,我们就说对信念,对理想,对美好生活的.牺牲,多少将士(抗日期间,抗联,国军,红军都要算)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话真的是肉馒头碰着铁枪炮生生干出来的。所以,《勇士》电影本身的内容和质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代表的那种精神和信仰。确实,它做到了。
在电影《勇士》中,战士们行军时,会各自背上写着字的木牌,来让大家 相互间识文断字,共同学习,在他们身上的木板上,也在那些可爱可敬的红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成长”、“勇敢”、“未来”、“信念”、“刚强”、“坚持”、“信仰”……是的,我们也会把这部影片,这个故事,这些词,刻在自己内心的木板之上,时刻警醒着自己,今天的来之不易,明天的更要珍惜。
关于看抗日电影《勇士》观后感(2)
由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执导的战争动作电影《勇士》目前正在全国热映,诚挚献礼长征胜利80周年。影片由李东学、于小伟、聂远、宋佳伦等人出演。《勇士》以全新创作理念和拍摄技术,还原了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以及飞夺泸定桥两大经典战役,将几代人少时的课本记忆重现大银幕。作为主旋律影片的突破之作,上映8天以来,《勇士》更以不足百分之十的排片,获得近2500万票房的好成绩,收获观众的认可和口碑。近日,导演宁海强亦携《勇士》重回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分享电影的幕后故事。
导演宁海强重回自己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们共同分享电影《勇士》。宁海强导演发言说:“感谢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培养,我始终怀揣着敬仰的心情在坚持我的战争片创作,也是这样的态度让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如期呈现出这部作品。长征路上的所有人都是勇士,而我更希望传承的是这种红军勇士精神。”
当问及拍摄电影《勇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导演宁海强亦诚挚分享:“如何让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再次吸引观众,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最大的考量,这就需要现代的工业技术的加持,以及以人为本的故事体现。”宁海强导演认为,优秀的战争动作片不应该只有火光四射的战争场面,观众要看到最打动人的人性。随即他更与母校师生们探讨剧本创作时的心得:“在创作的时候要注入人性的宣泄,不能一味专注大格局。只有把人物阐释清楚了,才会有情感力量。”这也是《勇士》中红色特攻队人人性格分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看过影片的同学这样评价:“没有以往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疲劳,完全跟随人物进入了那段伟大的历史。我能感受到导演心中创作的火热。”
【关于看抗日电影《勇士》观后感】相关文章:
勇士观后感04-01
《抗日儿童团》观后感03-07
看孔子观后感04-02
电影超越观后感03-20
电影搜索观后感03-19
电影观后感【热】03-15
电影《袁隆平》观后感03-11
电影刮痧观后感03-10
电影1921观后感03-03
埃及王子电影观后感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