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
我们需要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像一把利剑,它本身没有好坏,就看你去怎么用,纵观整个历史,化学的功远大于过。下面是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欢迎阅读。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1
2017年暑假自7月2日起,上海教育电视台每天10:50,播出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共六集:第一集《化学慧光》、第二集《饮食之源》、第三集《绚丽生活》、第四集《迷人材料》、第五集《生命旅行》、第六集《走向未来》。该系列科普专题片分别以“化学的起源”、“化学与人类饮食”、“化学与材料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展望未来化学”为题材,深入浅出地为观众呈现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该视频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新行动计划”科普项目资助,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上海埃谛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倾力打造。
该系列科普专题片以“人类文明的开始--火的发现与使用”及“上海上师初级中学的同学们开始的人生中第一堂化学课”开篇,告诉观众“人类与化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专题片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戴立信院士绅士风度、神采奕奕的讲说化学的起源,介绍了早期化学家们的工作,以一种通俗而不失科学严谨的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化学,为什么我们需要化学。
这让我想起2015年下半年引爆舆论的一则化妆品广告语“我们恨化学!”——简短的五个字里有商家的故意炒作吸睛,同时也折射出这个时代一些伪科学者的荒唐、无知。当普通公众被这样的新闻事件无端误导,并开始对于“化学”越来越敏感,甚至越来越害怕时,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化学工作者,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这个事件发生后的一年半来,以北大周公度教授、及多位化学院士、知名化学家为代表的化学从业者,还有诸如化学加这样的行业微信公众号,都更加有意识的做了大量的化学科普工作。本系列科普专题片《我们需要化学》更是将化学科普这一公益行动搬上了荧屏。也算是电视的误导还得电视来疏导,非常有意义!
身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需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化学科普工作者,培养学生们科学的人生观。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我们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们多角度的看待化学。我们需要化学,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像一把利剑,它本身没有好坏,就看你去怎么用,纵观整个历史,化学的功远大于过。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2
《我们需要化学》系列科普专题片汇聚多位化学权威及中科院院士、研究员,一同为化学正名、为化学发声。这套科普纪录片分别以“化学的起源”、“化学与人类饮食”、“化学与材料科学”、“化学与生命科学”以及“展望未来化学”为题材,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呈现化学的本源以及我们生活的化学本质。
作为一名化学工作者、一名化学教师,观看了此纪录片深感提高公民化学科学素养,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首先,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中可普及本片,是培养学生化学科学品质的先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化学科学素养的养成也至关重要。
其次,于基础型课程而言,本片既从学科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侧面解读了某些我们课本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教材上几行简洁的平心静气的文字,在它的背后隐藏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之中有科学之间的争执和斗争,有科学家的血汗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本片动态的引人入胜的呈现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科学家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本片又呈现了某些化学概念、规律的由来和演变,这对一线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本意有助力作用,能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学科发展脉络,从而树立化学学科意识。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萨顿认为:“使科学人性化的最好方式,即使不是唯一的方式,就是对科学进行历史考察。”因为“无论科学可能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却是人性的”。
总而言之,生活需要化学,化学的创造力几乎覆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发展化学学科,重视化学人才的培养。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化学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认同,为提高公民化学科学素养,为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学生从事化学事业尽己之力!
【我们需要化学观后感】相关文章:
《后来的我们》观后感5篇04-1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05-27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05-14
我们需要有激情的高管创业者故事04-26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猎头职场文04-04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创业伙伴和创业团队08-09
我们的口号05-20
我们为何接受低薪?09-07
化学手绘简历封面03-01
手绘化学简历封面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