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通用15篇)
许鞍华最新力作《明月几时有》自7月1日公映以来,片中方兰、刘黑仔、李锦荣等人在乱世中的悲欢离合感动了无数观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欢迎参考!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
近日,片方发布一组人物关系海报,“香江女侠”方兰时而素衣坚定,时而精致家常,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刘黑仔、李锦荣并肩而立,在战争中一起蜕变、成长,呈现战时非比寻常的情感与抉择。
《明月几时有》延续了许鞍华导演以往细腻描绘人物情感的风格,同时又不失热血,令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好久没有这样感动过”,很多人在放映结束后仍依依不舍地留在座位上很久,直至看完片尾。
在最新曝光的海报中,虽身处战火硝烟之中,但方兰与李锦荣通过眼神流露的难舍难分一览无余,让人不禁为二人间的情感走向担忧;而在方兰与刘黑仔的海报中,方兰则用坚定代替踟蹰与不舍,虽与刘黑仔相向而立,但却不约而同望向天空,展示出共同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于三人之间的纠葛,此前许鞍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影片展现战时的特殊情感,“那时候国难当头,很多人都要和爱人分开,这是很多人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在片中,一度谈婚论嫁的李锦荣和方兰之间是有过爱情的,不过刘黑仔和方兰在“战友情”之外是否有其它情感,算是电影为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以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沦陷为背景,片中,小学教师、学生、村长、药店老板娘等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却都有着不计个人得失,坚定不移的抗争心志,令观者无不感动。
《明月几时有》目前正在全国影院热映中!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中秋时节望月怀人盼团圆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届上海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同时也是许鞍华的最新作品最终以《明月几时有》为名,其意不言自明。
《明月几时有》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的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传奇女性“方姑”方兰(周迅饰演)和她男友李锦荣(霍建华饰演)、游击队长刘黑仔(彭于晏饰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与敌人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和以往同类型的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同,《明月几时有》没有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将其打造成某一个人的热血励志传奇,而是试图去凸显一群平凡的小人物面对国仇家恨时不计较个人得失,毅然挺身而出,即便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的视死如归与深明大义。这些人里,不仅有方姑、李锦荣这样的思想原本就比较进步的知识分子,有刘黑仔这样身手了得、智勇双全的游击队长,也有年轻貌美、摩登时尚的旧时香港名媛和朴实无华、单纯勤劳的农家少男少女,甚至还有大字不识几个,平日里精明算计,关键时刻能舍身取义的市井老妇——方姑之母……这些人的.原型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寂寂无名之辈,即便是方姑,她的名字与英雄事迹知道者也不多,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湮没在历史洪流之中的平凡小人物们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不懈抗争,最终才赢得了香港的抗战胜利。
想必是出于对历史上那些无名英雄的无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许鞍华集结了众多当红巨星、骨灰级戏骨及众多圈内好戏之人共同倾力打造这部《明月几时有》,光金像影后就有周迅、鲍起静、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倾力加盟,其阵容之豪华,演技之保障,堪称香港抗日版的《黄金时代》!不过其剧情却远没有《黄金时代》那般晦涩难懂,所以看这么一出《明月几时有》,你会较为惊奇地发现,这可能是你看过地最具有文艺范儿的抗日题材电影,不过在民国时期的香港的市井烟火气息的映衬下,非但一点都不闷,相反还会不时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另外,由于周迅与霍建华合作的清宫大戏《如懿传》年底才播,而如今二人先在《明月几时有》中以“乱世情侣”的身份示人,再加上片中周迅与彭于晏也有一些感情戏,故而令人不得不好奇此片中周迅到底情归何处。至于答案,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从电影中去寻找,在此就不剧透了,不过可以透露的一点是:对于周迅饰演的方姑而言,霍建华饰演的李锦荣以及彭于晏饰演刘黑仔是她生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男人,两人一文一武,完全不同类型,但都足以令方姑倍感“曾经沧海难为水”。片中所有感情戏处理的都较为含蓄,但如果可以穿越银幕私下问方姑最后一个问题的话,相信她的回答会是:爱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3
“周迅的演技依旧令人信服”“动作担当彭于晏,有勇有谋霍建华”“从未见过如此血性的许鞍华”“拍出了炮火与抗争中的人情冷暖”……
电影《明月几时有》将历史上著名的“省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还原到大银幕上,展现了平凡小人物在国难当头时的勇敢抉择。
在纷乱的战争背景前,历史的`硝烟散去,那些普通人,小学教师、文员、房东、老村长、村姑……原来都是英雄。
面对一场生死未卜的营救行动,小学教师方兰(周迅饰)、神枪手刘黑仔(彭于晏饰)与绅士特工李锦荣(霍建华饰)根据任务随时变换身份,周旋在对敌前线。
在战争的洪流中,周迅饰演的小学教师方兰后来成长为游击队长,作为片中身份变换最为显著的人物,她的际遇最让人担忧。
有影评人在看过电影后称这是一部“刀丛中的诗”,变得热血的许鞍华并没有放弃她一贯的细腻,多角度地展现了战争中的众生相。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4
电影看完,我第一想到的是:伊拉克、阿富汗和叙利亚这些战争地区。我半开玩笑的跟好友说:“我如果是伊拉克或阿富汗人,我肯定会加入反美组织。”
在和平年代长大的我,对于战争的所有记忆,全部来自于新闻报道、各种影视剧作和爷爷奶奶辈给我的描述。现在,我能生活在祖国强大的时候,真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对于这个幸福的体味,我其实以前不是很深刻。不过,《明月几时有》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幸福的对比。
在我的眼里,《明月几时有》更多的是对家庭的叙述。方姑的家,应该算中产阶级,有房可以租,而且本地的`亲戚关系也可以相关照应。她的家却无奈的要纠结省下招待客人的两块饼干;晚餐时一有异动,就要吹灭煤油灯。春夏饰演的银行家女儿,父亲被胁迫在集中营,自己还要应酬各种日本军官。方姑表姐的婚礼,这个家庭中盛大的仪式,开始是媒婆资源的稀缺,后来更是遭到了战机轰炸的破坏。更底层的家庭就更不用诉说,街头无名的死尸,参加革命的孤儿。
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祖国若是沦陷,每个家庭的不幸都不可避免。方姑的母亲最让我记忆深刻。当她知道方姑投身革命的时候,原本我以为她会极力阻止方姑干革命。没想到她却说的是:“杀日本人的都是英雄好汉,但你看你这么瘦,怎么杀啊,你不要连累队友啊。”可悲的是,这一语成谶(chen)。
在电影中,方姑还有一段对她妈妈的评价:“其实我妈妈很自私的,又爱面子,但心地真的很好。她在知道我加入地下党时,好久都没睡好觉,我应该多安慰她的。”
一个爱护子女的母亲,一个救母无力的女儿。
这一切的灾难的源头,值得我铭记与反思。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5
《明月几时有》这部电影全是大IP,如果港剧或者港台电影看得比较多,然后大陆电影看得也多,那么你会发现电影出处是惊喜,拍摄大概手法就是回忆录似的方式,有点像《举起手来》,但是给我映像最深的不是彭于晏的帅,也不是电影里硬派的镜头,而是母爱,微弱的母爱,但母爱也因为微小所以伟大。
剧情就不说了,要么自己去看,要么自己去找影评,关注我久的都知道,我只写“观后感”。
这部电影首先有一点我很喜欢,可能大家爽到了但是没有get到,就是“不罗嗦就是一枪”,很多动漫电影电视剧,主角打不死,反派要赢了就比比个没完,或者主角可以杀了反派结果比比个没完强行让剧情跌宕一下,一个字形容——弱智编剧。
《明月几时有》里彭于晏巷道突然遇敌,我还在想下面剧情怎么走,怎么蒙混过去,彭掏枪就是干,砰砰几枪就下一个剧情了;电影中期彭又遇上一个汉奸,汉奸被撂倒,倒在地上说自己是不得已的,放了自己之类的…我以为这里的剧情要拖十几二十秒,彭要纠结,音乐要悲壮一下……NO,并没有,彭总下一秒就砰的一枪把他满脑子豆浆都打出来了;霍建华饰演一个间谍,最后被日本人发现了,日本人也不多比比,咔咔两刀,让霍建华自己走出去,砰一枪就上天了;
最后是周迅的母亲,帮忙送情报被抓住了,也没有出现游击队突然救人之类的反转,在跟边上的姑娘说话的时候一枪爆头了,我今天就想着重说这个母亲的行为。
受诋毁最多的和受赞誉最多的就是母亲这两个字,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外星人占领地球后钥匙光看网上的文章,或许以为人类没有父亲把,母亲就喜欢雨夜背着高烧的子女走山路去医院。
我想讲一下我的'母亲,我说话略带夸张和俏皮可能就是学的她,我跟M和阿姨自驾去丽水玩了几天,我妈打电话给我:“不用回家的,没事的,你们一家人玩的开心,有空回来看看阿姨就好了”。(阿姨指她自己)
她情商高,我好好说话她恨不得骑在我头上踩着我的头皮一边跳恰恰一边唠叨,我有点生气了她马上就语气软下来或者一秒切换话题,让人哭笑不得,问你吃不吃西瓜,你总不能再为上一个话题发火把?
但是她是个小气的女人,哪怕有时候一个很大的塑料袋,她都要折好收起来:“万一以后用得上呢”,事实就是大塑料袋越来越多,要用的机会却很少,但是她还是乐此不疲的收集着“以后可能用得到”的东西,为此我说了好几次,她说:“我喜欢,你管得着吗?”……这个理由我也哑口无言。
我妈是个除了读书几乎万能的女人,她会老式和新式的缝纫机,自己改衣服尺寸,烧各种好菜,还会各种花式搞点,以前也开过瑜伽馆,也做过教练,又是交际舞又是踏板操又是有氧操又是瑜伽等等,我称她“不科学教练”,因为她那个年代只有光盘,业余的人没有地方和资源去学完备的健身知识,导致我妈有运动损伤,这也是她这一辈人的遗憾。
电影里的母亲也是这样,“抗日的人这么多,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有坏人路过就赶紧熄灯也不让周迅探出头去看,一把把周迅拉进去,茅盾不租他家房子了,刚拿出来给他们吃的饼马上收回去了,虽然家里穷的啥都没了,最后一个馒头还是夹给周迅了;
周迅后来去当了游击队,他妈嘴上至始至终都没有同意过一次,还用了跟我妈一样的夸张说法:“你去吧,革命胜利了再回来、回来给我收尸”。但是行动上一直给周迅支持,偶尔帮忙送点信息,有游击队成员来,“小气”的妈妈还给队员粥喝,帮忙完成了任务;
就是因为这样的“反差萌”,才让电影里的妈妈和我们的妈妈这么鲜活,“小气”的他们总怕我们钱不够花,偶尔回家一趟恨不得让我们背着冰箱走,自己在家大白菜都要过三天没吃完才扔;夏天吹着电风扇就睡觉了,我们偶尔回家24小时空调就没停过,当然要骂一句:“电费不要钱啊天天开着空调?”然后还是任由空调的页子中吹出清凉的风;
电影里的妈妈为了见女儿,动了点小歪脑筋,亲自送情报,结果被日军发现了,就是这么一个小气的,一粒米都不舍得的妈妈,为了孩子,最后打死也什么都没说,这就是为什么母爱总被赞颂的这么伟大,男人总是以胆气义气显露自己,好像男人天生就是要舍生取义一样;而她们不是,她们不怕被说小气,哪怕一个塑料袋也要折好放起来,但一旦关于孩子,她们愿意付出生命才更显得可贵。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6
我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电影,所以散场时,与其说有多么大的感慨,不如说我其实有点懵——千言万语在心中,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几天后,当我弹这首曲子的时候,不知怎么的我就哭了——看来,这片子后劲儿很足,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品。
我是冲着华哥塑造的李锦荣去看的,但我的收获不只是这个角色。这部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方姑、方姑的母亲、刘黑仔、千金地下党、叫不出名的各位情报人员、游击队长、逃难的文人们、甚至是方姑的表姐、媒婆、饭店的老板这些可能就几句台词的人,在战争面前,每个人的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不喜欢那种假大空的舍生取义,因为那不是人性。
拿李锦荣来说,他的本性是浪漫的、有才华的、有品位的。你看他登场的时候背景多好看:明媚的绿色,蜗牛吐着泡泡,肥大的兔子安逸的嚼着草——好生动好可爱,完全联想不到残酷的、压抑的战争。我不禁想,这样的人,如果换成在和平时代,他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呢?李锦荣的魅力,在我看来,恰恰是他的本性,和他所在的现实产生冲突后,他的最终选择。
在观影中,李锦荣离开大佐房间后枪声响起,我的左前方传来一个很稚嫩的童声:“他是被打死了吗?”
只有小孩子才需要用眼睛来确认,对于大人来说,很多事是不需要表达那么直白的。我当时有点伤感,但又不是那么的伤感,因为在那种局势下,这就是李锦荣必然的人生之路——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的。
我想,李锦荣自己也是很清醒的,在战争面前,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个人都在顺势而为。所以,这部影片让我最感慨的`,是人的`“命”、“运”和“势”。
大佐爱才,所以李锦荣能够在日本人手下做事,出入自由;大佐有戒心,所以李锦荣察言观色,谨慎小心。李锦荣在摸索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去平衡,去做他该做的事,这就是他的成长——毕竟他所在的地方,凶险异常。
在外人看来,他的行为就是“汉奸”,甚至他自己也表现出沉迷酒色、轻浮风流的模样,可是,眼神是不会骗人的。大佐是心思细腻的人,我不认为他当真察觉不到,因此,烤肉时的“七步诗”,只是他们俩日常相处中很正常的一次正面交锋——暗流涌动,如履薄冰。李锦荣并没有经历战场上的炮火,但他每日,都以他的方式在战斗。
当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的天命,在对待生与死的问题上,他就是理性的。这并不是说他会变得麻木冷漠,相反,他会更懂得顾全大局,更懂得大爱,也更懂得珍惜每一个当下。观影中,可能大家会为送接情报或者日本兵的突然出现而胆战心惊,事实上,李锦荣一直在最危险的地方,随时都可能瞬间毙命——他清楚自己眼前的祥和氛围,只是幻象。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时事造英雄,英雄亦适时。这部电影不是在讲谁的传奇,它讲的是普通人,讲的,就是你我。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7
《明月几时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抗战题材影片,它以1940年香港沦陷为背景,通过小学教师方兰等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抗争精神。
影片中的方兰,一个看似柔弱却内心坚定的女性,她的成长与蜕变让人印象深刻。从最初的小学教师到后来的游击队长,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勇敢地站出来与敌人抗争。她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战争年代普通人的伟大与坚韧,更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此外,影片中的其他角色也各具特色,他们各自在战争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都有着共同的信念和追求。刘黑仔的英勇果敢、李锦荣的机智沉稳,以及方母的深沉母爱,都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复杂情感与坚定信念。
影片的叙事风格平实而真实,没有过多的煽情与渲染,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将观众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坚韧。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香港沦陷时期的历史背景,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伟大与坚韧。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8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香港这颗东方之珠回归了祖国的怀抱。2017年7月1日,正值回归20周年之际,我到电影院观看了一部关于香港的红色题材影片——《明月几时有》。
虽然是一个战争故事,也有打斗和血腥的场面,但是女性导演拍战争,果然还是有所不同的,诗一般的享受,立体而有灵魂的艺术。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最文艺的战争片,片中有两处大段读诗的片段,一次是周迅饰演的“方姑”朗诵茅盾的作品《黄昏》,“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远处有悲壮的笛声,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另一次是日军竟然背诵苏东坡的诗词还向翻译官请教中文。这样全新的视角审视战争,很意外,也很耳目一新。诗歌似乎就像在战争中的明月,在炮火连天中给身不由己的人一丝力量。
许鞍华为这部电影赋予了生活化的气质,所有的`大风大浪都容纳在角色的生活气息中,回眸过去,离愁别绪,白描着一群普通人所做的不普通的事,勾勒出战时香港普通人的群像。
胜利后不一定能再见,但是胜利一定会来。这句话充满了迷人的希望。或许,看电影时有太多个人情绪投入其中,总希望这电影里看到些什么,而我最想看到的应该就是这胜利的希望吧!乱世浮生,胜利再见!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9
无论优劣,看许鞍华的电影从不会让人后悔。这部电影总体观感不如《黄金时代》,但依旧保留了许式电影的写实诉求、对人性的思考及细腻克制。虽然全片的基调贯穿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但如果你在两个多小时的正襟危坐里等一个爆发点,那就注定会失望。
她更像是站在镜头之外,以审视的眼光回望这段动荡的岁月,不评价也不参与。
电影虽然是主旋律的抗日影片,却少了以往这类电影的激越高亢的基调,而是在淡淡的叙事中凸显深情。所以,片中最动人的部分也是叶德娴饰演的阿妈与周迅饰演的方兰之间的家长里短,叩问的是亲情本身的山之高,海之深。“自己死了没事,别连累队友啊”。方妈妈最初说这句话时候,满座皆有笑声,这便是港式电影独有的味道。
当方母被日军抓住,方兰叫着短枪队长刘黑仔一起去营救,你一定以为这是全片高潮?因为按一般电影风格,接下来肯定是一场眼花缭乱、血雨腥风的枪战,或者刘黑仔死,或者方母死。但不好意思,许鞍华注定不会走这种寻常路数。
在侵略者的炮火中,无人能见“明月”:有情人无法成眷属,母女无奈生离死别,穷人潦倒困顿街头,富人婚事拮据凑活,就连饭店都嘱咐食客用完的餐具要归还,因只有这套体面的餐具了。有日军的残暴、有外国伪军的劫财、本地伪军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强盗拦路,亦有短枪游击队和发传单的革命者。各路角色轮番上场,呈现沦陷区的众生相。
影片最后用一个平移镜头来结束回忆,将观众从乱世带到盛世,用明月映照下的繁华香港,来向曾经付出的牺牲致敬。无疑是全片最妙的用心。
许鞍华这次用了全明星阵容,但用明星也有用明星的风险。这些明星中,只有七十岁的叶德娴懂七十岁的'许鞍华,所以明年金马奖叶德娴无疑。她将情感的波动隐藏在每一个细节和眼神当中的,全片虽然女主看似是方兰,实则戏眼全在方妈身上。这位没有经历过太多世事的阿妈因为女儿出走参与到这个时代的进程当中,渺小如蜉蝣,仍然有自己掩藏于市井烟火气下的侠义和执着,角色里不同颜色的对立构成张力,使得这个人物丰富生动。
周迅的演技没有问题,但是四十三岁的年纪演二八少女实在是有些吃力,尤其是在电影近景的特写下,更是惨不忍睹。更重要的是她实在一点也无港女的气质,就算给她粤语配音也是格格不入。如果能让十多年前的吴倩莲来演这个角色恐怕更合适一些。
彭于晏在片中只是炫神技担当,最打动人的是他对方兰说:我们可以这样告别已经很不错了。
至于霍建华的锦荣角色彻底沦为鸡肋的背景板,甚至删掉这条线也不显得突兀。方兰的这段短暂的爱情并没有在这段故事中起到任何推波助澜或者塑造性格的作用,锦荣与日本军官的对答也并没有按照预想的“点题”。当然,这种混乱的“食之无味”也是缘于演员的表演功力不佳。从小荧屏转换到大银幕上的花瓶男神,显然魅力缺缺。对于一个角色完全不知该如何入手。
《明月几时有》最出彩的还有久石让的配乐。你一听就会觉得这就是那个记忆中的久石让,只是不知道他作为一个日本人,对于这样一部中国的抗日电影,他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创作的。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0
风带着夕阳的宣言走了,远处有悲壮的笳声,夜的黑幕沉重地将落未落……就如这首片中出现多次的《黄昏》的诵读一样,许鞍华导演的抗战题材也透着一股子文艺风。
影片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以传奇女性“方姑”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代的香港展开生死救援,展现香港沦陷下的平凡人抗争故事。不难看出,影片的整提套路上,还是遵循了许鞍华以往的小市民主旋律路线。
实际上,对于影片的观后感,网友的评价呈现出了严重的两极分化。“许鞍华的戏就像森林一般,伫立着一个个枝枝叶叶的人物,平淡无奇之下却极美极摄人极富交流感。”“看完《明月几时有》的.第一观感,是有些失语般的混乱,不知道如何评价,好像不是很好,但又不至于差,这种感觉类似于《黄金时代》,但要更加强烈。”但好莱坞报道等专业媒体却给出极高的评价:“《明月几时有》有着这类电影里必有的大胆冒险、枪战和英勇牺牲,然而本片表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英雄豪杰的故事,更多描绘的是一座沦陷之城的生活景象”。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1
《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导演的一部历史题材影片,影片以香港沦陷为背景,通过小学教师方兰等人的视角,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抗争精神。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打动了我。
影片中的方兰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她面对战争的残酷,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了东江纵队的一员。她的成长与蜕变,让人看到了战争年代普通人的伟大与坚韧。而刘黑仔和李锦荣则分别代表了游击队长和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战争中同样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与无私的奉献。
影片的叙事风格平实而真实,没有过多的煽情与渲染,但却能够深入人心。导演许鞍华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情感表达,将观众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坚韧。同时,影片还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思考与抉择。
影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既真实又感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周迅饰演的方兰,她的坚定与勇敢,让人印象深刻。
此外,影片还通过一些细节的处理,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如方兰在送情报的同时还要顺道去参加表姐的婚礼,这种日常的`生活细节,让人感受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无奈与坚韧。同时,影片中的一些战争场面也处理得十分真实,让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抗争。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香港沦陷时期的历史背景,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伟大与坚韧。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2
《明月几时有》是最近我看的电影中最值得讨论的一部。
它可以看成《黄金时代》的姊妹片。《黄金时代》讲的是知识分子,而《明月几时有》则讲的是那些无名的庶民。《黄金时代》讲的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异类,她没有与那些著名左派书生一样,成为时代巨潮里那些活跃的泡沫,她听从她内心里遥远却巨大的呼唤,孤独地逆流而上,她是个人生活上的失败者,却因文字而获得了永生。而《明月几时有》则讲的是被《黄金时代》里那些左派知识分子所感召的普通人,她走上了抗日的道路,然后她和她的爱人、母亲一起为这个事业献上了生命,最终物换星移,能记得她们的,只有一个游走在香港街头的老态龙钟的司机。
虽然两部电影讲的社会阶层不同,主题也截然不同,但本质上,许鞍华都在讲那些默默坚守的人,那些并不随波逐流的人,那些真的信仰他们所信仰的东西并为之行动的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影片开头那个看似与主体叙事无关且冗长的开头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茅盾、邹韬奋等知识分子的大转移,其实也就是说这个世界的注意力也被大转移了。当这些自带光环及流量的时代网红们离开后,香港也就成了一个无人关注的小岛。所以周迅所饰演的方兰、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以及霍建华饰演的李锦荣等人的事迹注定了无人关注。果然,影片最后,知道这些人的英勇与伟大的就只有梁家辉饰演的老司机。
这开头上层人物的离开,与最后结局的无人所知,是一个强力的暗喻,它当然是为香港这块远离抗日主战场的土地叫屈,但更是为了那些并不会影响历史、却又真正为这个事业奉献了生命的无名者张目。
也是基于这点,这部电影刻意地与宏大叙事划清了界线。它完全没有那种上帝视角对当时形势的描述,它的视角被严格限定在那几个主角身上,通过他们的感受,战争时代的惨况逐渐显现,街头饿死的尸体、荒芜的街道,屋外传来的异响……导演许鞍华用这种局限遮蔽的视角,来还原了战争的恐怖怎样慢慢侵入人的内心。
而影片的人物,也完全与惯常的英雄无关。他们当然不是抗日神剧里的那些正义狂人。他们也非那些被浪漫主义冲昏头脑的热血青年,这种青年在李安老师的《色戒》中有很好的表现,把革命抗日看成了一个危险的游戏,一个让生命变得多彩的余兴节目,所以他们才有了“再不杀,就要开学了”的名言警句。他们也非那些本来跟战争无关,却被战争无故卷入的可怜人,为了报仇走上了英雄之旅。
他们是真的普通人。许鞍华这部电影真正大胆的地方在于,她把抗日电影拍成了民国版的《天与水的日与夜》,宏大叙事被完全消解在那些日常之中,而抗日活动也被拍得非常像家长里短。当女主角边送情报,还要顺道去参加表姐的婚礼时,影片已清晰地表明了导演的态度,她绝对不会为了戏剧化的需要,而简化那个时代,她想拍出那种抗日工作者的真实状态。
所以,在这部电影中,周迅饰演的地下工作者,更像是一个兼了好几份工的`职业女性,她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她只是没日没夜的工作,然后回到家倒头就睡。这种毫不猎奇的态度,会让很多习惯重口味的朋友们淡出个鸟来,但也正是在这种平淡中,在那些烟火气当中,那些看不见的坚韧、不起眼的勇气在不停地经过试炼后,显出了它的光辉。
影片中最感人的叶德娴饰演的母亲,她小气,由于茅盾不租她房子,就把本来要送给他们的糕点拿走。她完全不懂也不关心那些大事儿,她对女儿去参加抗日的反应,更像一个追求安稳的母亲听说儿女要去创业时的担心。她之所以会去送情报,只是因为看女儿太辛苦,她根本不了解这里面的风险和残酷。抗日,于她,完全是个业余工作。
叶德娴饰演的妈妈最后的死亡,是影片中最动人的一幕。她在严刑拷打中什么也没说,她坚守了她的承诺,面对死亡,她唯一觉得对不住的是跟她一起死的狱友,因为她的手臂无法用力,得让狱友帮她挖坑。她脸上惯常的卑微,与她所做出的英雄行为是如此地不和协,那就是这种撕裂,如此贴切地表现出一个常人身上的人性与神性,它们混杂不明,却又如此可亲可敬。
影片相当扎实可信地表现出了她的心路历程,她最后的英雄气概,当然有着维护女儿的舐犊情深,但也有一种隐晦的属于常人的理想主义情怀。这种情怀来自于她在替女儿的部下送情报时在药店后房看到那些伤员的情景,那种悲惨与庄重,让她眼神有异,这和她女儿背诵茅盾名篇《黄昏》时的表情一样。那是一种猛然触碰到一个更庄严更宏大的世界时的表情,那种陌生感让他们震动,同时也因为能和这种宏大有联系而让他们感动。这是一种温热的理想主义,它是日常生活中一次不经意的仰望,然后生活看似照旧却又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它突然让行动变得有了形而上的价值感,在这一刻,他们觉得自己超出了日常的柴米油盐,那种价值感让他们面对死亡时,也能坦然。
这就是许鞍华的真正厉害之处,她总能首先把我们推入那个琐碎的真正世界,让我们远离那些概念化的套路,却又在最后,让我们看到一种近乎生理需要般合理的高贵。她在表达这些时又显得那样云淡风轻,那种深刻的改变在绝大多数导演手中总是显得刻意且用力过猛,而她总是能温润有致、润物细无声。
她塑造出了最像真人的抗日英雄,但他们在一个历史中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们注定是会被遗忘,但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却具体而沉痛。这种重与轻的对比,这种惊心动魄与无人知晓的对照,显示出的是许鞍华真正的用心。她对主流历史叙事的深刻不信任,以及她对那些无名英雄被结结实实遗忘的愤懑。
所以,最后梁家辉饰演的`司机离开的镜头,我们看不到许鞍华的感情。这里面既没有褒扬,因为这种迟来的褒扬再怎么样表现,都显得轻浮;这里面也没有卖惨,因为对那些人来说,他们的英雄行为并非为了获得现世的承认,去表现他们现在的凄惨只会让他们的牺牲变得廉价。
许鞍华面无表情地拍了这最后一幕,只是想说,有一群人,那么平凡的一群人,在某一瞬间曾惊心动魄地伟大过。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3
近日,片方发布一组人物关系海报,“香江女侠”方兰时而素衣坚定,时而精致家常,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刘黑仔、李锦荣并肩而立,在战争中一起蜕变、成长,呈现战时非比寻常的情感与抉择。
《明月几时有》延续了许鞍华导演以往细腻描绘人物情感的风格,同时又不失热血,令看过的观众纷纷表示“好久没有这样感动过”,很多人在放映结束后仍依依不舍地留在座位上很久,直至看完片尾。
在最新曝光的海报中,虽身处战火硝烟之中,但方兰与李锦荣透过眼神流露的难舍难分一览无余,让人不禁为二人间的情感走向担忧;而在方兰与刘黑仔的.海报中,方兰则用坚定代替踟蹰与不舍,虽与刘黑仔相向而立,但却不约而同望向天空,展示出共同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于三人之间的纠葛,此前许鞍华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影片展现战时的特殊情感,“那时候国难当头,很多人都要和爱人分开,这是很多人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在片中,一度谈婚论嫁的李锦荣和方兰之间是有过爱情的,不过刘黑仔和方兰在“战友情”之外是否有其它情感,算是电影为观众留下的一个悬念。
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明月几时有》以上世纪四十年代香港沦陷为背景,片中,小学教师、学生、村长、药店老板娘等人物来自各行各业,却都有着不计个人得失,坚定不移的抗争心志,令观者无不感动。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4
《明月几时有》以抗日战争时期的香港为背景,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战争中的抗争与牺牲。影片通过小学教师方兰等人的故事,展现了战争年代人们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
影片中的方兰,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女性。她不仅要在战争中保护自己和家人,还要积极参与抗战,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贡献力量。她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战争年代女性的'坚强与勇敢,更传递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的叙事节奏紧凑而有力,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将观众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同时,影片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们在战争中的复杂情感与内心世界。
此外,影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周迅、彭于晏等演员的精湛演技,为影片增色不少。他们通过细腻的表演,将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伟大与坚韧。影片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成功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 15
《明月几时有》是一部由许鞍华执导,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领衔主演的历史题材影片。该片以香港抗日史上著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时香港的生活图景,以及人们面对战争时的复杂情感。在战争的大背景下,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显得尤为渺小,但他们的抗争与牺牲却显得尤为伟大。方兰、李锦荣和刘黑仔等人,他们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理想的普通人。他们面对战争的`残酷,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抗争,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他们的历史。
影片的叙事风格独特,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注重细节的刻画。导演许鞍华通过巧妙的镜头语言,将观众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人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人们的坚韧。同时,影片还通过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成长与蜕变。
此外,影片的演员表现也十分出色。周迅、彭于晏、霍建华等演员通过精湛的演技,将人物的情感与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表演既真实又感人,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总的来说,《明月几时有》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影片。它不仅让人们了解了香港抗日的真实历史,更让人们感受到了普通人在战争中的伟大与坚韧。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让人们在观影过程中得到了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电影《明月几时有》影评观后感】相关文章:
优质课《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02-24
2024关于摄影评语50句01-11
当年明月的语录01-06
电影《爱在回响》观后感2022年 写电影爱在回响观后感12-13
秦时明月语录10-21
大年初几迎财神02-04
教师总结几则10-29
9加几教学设计01-11
9加几的教学设计05-05
《9加几》教学设计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