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时间:2021-06-19 14:12: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 爸爸》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将两个女儿培养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了印度传统的故事。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欢迎参考~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篇一: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凭34.5亿卢比(约合人民币3.7亿元)创下了印度影史票房纪录。

  阿米尔·汉饰演的辛格一家生活在闭塞的村庄,这里从来没有过学摔跤的女孩,两个女儿吉塔和芭比塔被灌注了辛格的冠军梦想,她们忍受着极其严苛的训练和他人的嘲讽。

  影片中的父亲辛格的教育方式,引来了热议。的确,所有人都要承认,他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顶级的摔跤手,在这个意义上,他非常成功。但他既严苛又疯狂的训练方式,以及强制要求女儿完成自己未尽的事业的做法,却让有些观众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如此“强权式”的父亲,《今日影评》的嘉宾又会如何来看待呢?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潘若简在《今日影评》中表示:“没有最理想的父母,也没有最理想的教育,同样也没有最完美的孩子。好的教育是给孩子一个能够有自由意志的教育,让孩子有空间去选择。”

  在影片中,印度的女孩子过了14岁就要嫁人,以后的生活,就是生孩子、做饭。她们的生活本来就无从选择。而辛格确实以强权的方式,给了毫无选择机会的吉塔和巴比塔一种新的可能性。

  从人性上讲,父亲以自己的意志行事,不可取。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特殊的社会环境,女性的社会地位,使得父亲必须根据孩子的天赋来为她们谋划未来。以及,最最关键的一点,父亲其实做到了因材施教,毕竟他看出来了女儿们摔跤的天赋,并不是无由来地瞎折腾。

  甚至可以这么说,父亲其实是难得的伯乐,因为他真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就是摔跤的材料,不培养是浪费人才。虽说很苦很累,但是总比孩子一生碌碌无为、浑浑噩噩要好许多他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天赋、条件,其次为国争光就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接力下去。

  篇二: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小编昨天去看了这部好评如潮的印度体育题材电影——《摔跤吧!爸爸》。电影中对于体育竞技场景惟妙惟肖的刻画,展现了印度电影的语言特点和技术水平。当然,对公众而言,更为直观的是其映射出的印度文化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从剧情上讲,《摔跤吧!爸爸》一点花活儿都没有,属于那种四平八稳,开场五分钟观众就知道大结局的影片。但该剧神就神在能够在如此简单的一根剧情线上扎扎实实埋进 140 分钟(印度原版为 169 分钟)的好戏,而且全程无尿点。

  虽说剧情老套,但在国内相同题材的电影中却并无典范之作,能够拎出来与之作比的恐怕也只有 2013 年林超贤导演的《激战》(豆瓣评分 7.8 分)。客观地讲,虽然《激战》的竞技场面也很燃,但在视野的广度和立意的纯度上,《激战》与《摔跤吧!爸爸》着实差着 1.4 分的距离。这也就难怪著名影评人梁鹏飞在观影后感慨到:《摔跤吧!爸爸》火爆背后,是中国体育题材电影的迷失!

  《摔跤吧!爸爸》自始而终都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泥土气息。这层沙蒙蒙的质感不仅表现出极具特异性的印度风情,更在诙谐、风趣间铺展开一副印度底层小镇的生活景致。正是在这样一幅写实的生活画中,整部影片的视野冲破了浅层次的体育励志,而在貌似随意的一点即过间于舆论、宗教、传统、女权、体制等众多深层次的问题上留白,从而使得观众在

  热血沸腾之后能够从中品咂出思想的余味。

  但整部影片的主线又是格外分明的,除了在对女性成长坏境的描画上着墨较多之外,其他的揭露与批判都极为内敛,具象化为绊脚石而服务于吉塔姐妹的成长这一主线,这确保了影片立意的纯度,即对那种为冠军理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的颂扬。

  尽管围绕这部影片而展开的议论很多,延伸出来的争执与反思也不少,但不可否认的是,观众为之而潸然落泪的恰是主人公最拙朴的精神——为了理想而一往直前,尽管有传统、环境、体制等客观现实阻路,也毫不动摇。方正的精神是不朽的!一直以来人们对心灵鸡汤的腻烦源于对呆板说教的叛逆,而非对传统精神的冷淡。《摔跤吧!爸爸》的成功表明好的精神永不落幕;好的故事则能够唤起人心中的好精神。

  但讲好一个故事,过好一段人生都是需要精心打磨的,都是需要对整个社会环境形成关照,并与人心中的力量达成共鸣的。其实,这是一个普天通行的道理,吉塔抛开那些讨巧的`手法(国家体育学院教练所教)凭借端端正正的精神走向人生巅峰;阿米尔 - 汗抛开特效、用"自虐"式地塑形打造出这个饱满的父亲形象。我们呢?生活也好,影视也罢,要想更加精彩恐怕还要多一点这种拙朴的精神吧。

  篇三: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父亲的信仰

  “从出生到死亡,你的人生就是场摔角赛。”

  影片中,阿米尔.汗饰演的辛格是一位一直都有着“为印度赢得一枚世界级金牌”梦想的摔跤手,迫于生活的无奈而放弃了摔跤,原本把希望寄托于儿子身上的他,不料被命运捉弄,却连续生了四个女儿。就在他将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偶然发现吉塔和巴比塔有摔跤的天赋。于是,辛格逼迫姐妹俩练习摔跤,狠心地剥夺了女孩子应该有的童年。

  为了让她们能够更好的训练,父亲不顾她们的苦苦哀求,果断把她们的长发剪成了板寸。

  辛格的这种做法像极了,中国传统思想里的“子承父业”!完全不理会孩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一生追逐梦想而不得的希望,全然强加于自己的下一代身上。这就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

  后来,姐们俩费尽心思逃脱训练,偷偷去参加好友的婚礼。忍不住和好友新娘子倾述父亲的专横与训练的辛苦,开始一言不发的新娘,突然却哭着说羡慕她们能够拥有这样的好父亲。

  “他为你们遮风挡雨,抵抗全世界,默默的忍耐你们闹脾气,为什么?为了让你们俩有将来…有本人的人生。”

  而新娘的父亲从小就只让她做家务,等她满14岁就匆匆将她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而接下来她的命运就是,与炉灶和扫把相依为命......

  女性地位

  姐妹俩不是在追逐人生前途阶段被父亲逼着去摔跤的,而是在成为童养媳之前被父亲拯救了。

  在现实生活中,印度农村的女性地位普遍都不高。在全村人都把女性当作传宗接代工具来看待的时候,辛格力排众议,甚至不惜为了她们与全世界对抗,将她们从“深渊”中解救出来。

  “别理睬别人闲言闲语,昔日随他们,让他们说吧,你的时机将会到来,再来证明本人。”

  吉塔和巴比塔由开始与父亲的对抗转变为了衷心接受。与其说是为了父亲的冠军梦,不如说是为了改变女性注定的宿命。

  印度的体育引发的问题

  本部剧是真实事件的改编,通过印度的体育问题,反映了更多的社会问题。比如,重男轻女、童婚问题、宗教问题、腐败问题等等。从水平不太高的教练,到大事小事一把抓的领导。这些问题不仅只在印度存在,在我们中国也同样存在。

  发人深思.......

  最后,分享卢梭的一句话:

  一个人要能够在自己的地位发生改变的时候,毅然抛弃那种地位,不顾命运的摆布而立身做人,才说得上是幸福的。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相关文章: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5-16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观看心得05-04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范文06-07

观看《摔跤吧爸爸》有感范文04-2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1-17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1-28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5-16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