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时间:2021-02-15 09:18:4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改编于一个真实故事,由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 主演,讲述的是医学院学生帕奇Patch Adams如何与传统的医患关系和传统的医疗方式抗争的故事。下面是CN人才网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欢迎参考~

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篇一: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讲的是主人公Patch Adams怀着帮助病人的满腔热忱,从医学院学习期间就开始实践他的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穷困的人们服务的故事。主创人员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Patch Adams怎样做而非为什么这样做,这使得前1/3时间里的部分剧情给人感觉比较突兀,但当你慢慢往后看的时候,从内心接受了Patch就是这样一个喜欢帮助别人的乐天派时,就会逐渐感受到那种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感觉。

  这片子最开始打动我的是Patch在儿童病房里把灌肠的气球套在鼻子上,把体温表、输液用的架子和夜壶都变成杂耍道具的那个情节。相信凡是有过较长时间住院经历的人都曾体验过,那些冷冰冰的医疗器械,令人沮丧、厌烦,甚至恐惧,更别说对那些小孩子了。而Patch让这些稚嫩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让我真有些羡慕这些小孩子了,为什么自己当初没遇到Patch这样的医生呢。

  与医学院教育学生们千万不要对病人产生感情相反,Patch的理论是尽可能和病人拉近距离,用欢笑减轻甚至治愈他们的病痛,我不知道这种理论是否真正有效,但当我看到背上插着翅膀的Patch站立在痛苦的绝症病人床边时,觉得他的确就是天使。

  和制度、固有观念作对的人总是要经受诸多磨难,有意思的是,本片中制度的化身——医院院长的饰演者,在另一部诠释自由精神挑战固有制度的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同样扮演象征制度权威的典狱长。既然这两部影片均出自好莱坞,这位演员在两部影片里的斗争也只能是均以失败告终了。

  片中还有两位熟脸,一位是曾出演《波士顿法律》的Monica Potter,在本片中饰演令Patch倾心的女同学,可惜她的结局令人唏嘘。一心想帮助他人的人落得这种结局,实在是最悲惨不过的,这令我想起了《急诊室的故事》第六季发生的惨剧。但对Patch来说,生活依然要继续,帮助他人同样会继续,并会因此成就非凡的伟大。

  劝说Patch回到医院的那个同学是由菲利浦西摩尔霍夫曼饰演的,和那之前许多影片中一样,菲利浦再次扮演了一个不讨好、不显眼的角色,但看得出,他演的十分认真、到位。真是佩服他这么多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但或许对真正喜欢表演的他来说,那同样是珍贵且快乐的积累,甚至可以称为希望的本身。而他在本片中饰演的人物对Patch态度的转变,同样给了我们希望——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便可拥有交流包容的基础,一起搭建驶向美好彼岸的舟船。

  篇二: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Patch的回忆和自述:在他九岁时,参加过韩战的父亲去世。而父亲去世之前因为是军人也常不在家,他的童年是缺失父爱的。成年后的他缺乏归属感和精神寄托,迷茫、厌世、有自杀倾向,他幻想自己在冰雪覆盖的原野上跋涉,困在其中逃不出来。

  他自己走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精神病院里的病人:怕松鼠的.室友和总是伸出4根手指让人猜的老者,让他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那种快乐使他从自己的困扰中解脱出来,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使得Patch在人到中年时,决定去医学院读书。

  这部电影大家以前都没有看过,会上分析的内容只是影片的前奏,真正的情节尚未展开。因为前奏的演出很精彩,激起了大家的兴趣,纷纷了解电影的名称,以便自己以后观看。我也不例外地想知道后来发生的故事。周末便抽空断断续续地看完了。

  后面讲述了主人公Patch Adams进入医学院学习后,历经波折,仍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学习期间开始实践情绪治疗法,并开设免费诊所为贫困人们提供服务,与医学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制度抗争,差一点被学院开除,最后终于从医学院毕业,拿到学位,具备了行医资格,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没有太多故事情节,都是一些真实的零碎的生活片段,但依然常被深深地感动,因为感受到了人性光辉照耀下的温暖。

  经历过寒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在漫漫长夜中行过路的人,最了解光明的意义。Patch Adams经历过心灵的创伤,知道如何去抚慰别人的心灵。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让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让情感有所寄托;让我们爱护自己的身体,使心灵有一个健康的载体。

  篇三: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

  《心灵点滴》改编于一个真实故事,由罗宾.威廉斯Robin Williams 主演,讲述的是医学院学生帕奇Patch Adams如何与传统的医患关系和传统的医疗方式抗争的故事。

  “人是不值得信任的,医生也不需要病人的信任,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严酷无情的训练,把人性从学生们身上剔除出去,由此来完善学生,然后使他们成为医生。”——这是帕奇就读的医学院的办学原则,在这里,学生被训练成为“医生”,在这里,医生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是冷漠的代名词。

  而在帕奇的理念中,医生不仅治人,更重要的是助人,医生在人们最脆弱的时候提供治疗,也提供建议和希望。在他看来,医生不应该被神化和崇拜,一个人,不是他成为医生后就应该被恭维被崇拜甚至他放的屁都跟常人不同,医生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医生只是一名跟患者平等的博学的朋友。

  于是,帕奇不惜违反学院的规定,向陈腐冷漠的制度挑战,他扮演小丑,逗病人发笑,他主动跟病人交谈,他每次都称呼他们的名字,他分享病人的快乐和梦想,也分担他们的痛苦和悲伤,他给病人带来欢笑和温暖,他让病怏怏的孩子恢复笑脸,给病入膏肓的老人带来快乐,他让原本死气沉沉的病房重新充满活力和希望,而对那些已经被宣判死刑的病人来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开也可以走得坦然和无憾了,因为他们曾经得到过人们的关爱,他们是带着微笑离开的。

  影片中有这样一幕:

  教授带领学生在医院现场教学,来到一名糖尿病患者病床前,教学进行中,“糖尿性溃疡、淋巴水肿、坏组织、抗生素、截肢....”一个个专业名词从教授嘴里说出,所有的学生都在忙着向老师提问和记录老师教授的治疗方法,根本没有人注意到这名病人早已紧张和害怕得面如死灰脸上充满了绝望,在他们面前病人仿佛只是一具没有感情的标本,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切,除了帕奇,

【美国影片《心灵点滴》观后感】相关文章:

《心灵点滴》观后感05-22

海上钢琴师影片观后感03-13

《心灵捕手》观后感05-16

美丽心灵观后感05-10

心灵奇旅电影观后感04-26

《心灵捕手》观后感(15篇)04-17

心灵捕手观后感11篇04-11

心灵捕手观后感6篇03-10

美国队长3观后感04-25

传记影片推荐萨利机长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