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时间:2021-01-07 17:23:1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

  引导语:《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的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引起了无数人的喜爱和共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欢迎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精选

  【观后感一】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些什么,也许是折服于主人公安迪的聪慧,也许是感慨于他的坚持,也许仅仅是想写些什么而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不管是哪种理由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我。

  电影中一共出现两派人物:以安迪为代表的囚犯和以诺顿为代表的掌权派。两者有利益的交叠也有地位角色的冲突。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仅从两派代表人物自身特点来说,就存在很强的可比性。

  首先从安迪的个人品质来说,在许多方面他的行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刚入狱时面对不公的命运时候的理智,还是和狱警哈德利打交道时的冷静,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骚扰时的勇敢的反抗,还是为达目的坚持不懈的那种自信……不可否认他所作的一切极其平常,但正是彼时彼刻的这种从容豁达真地打动了我。设身处地的考虑他所面对的一切,我不敢说我能做得和他一样好。他为目标而痴狂,为理想而奋斗,用执著的奋斗续写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质也不可否认,他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安迪的朋友,一个在监狱里能够得到违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虑他的个人历史(谋杀犯),不考虑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监狱),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两个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纯朴,善良。

  说起掌权派的代表人物:狱警哈德利和典狱长诺顿。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绝对的服从。是统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贪婪,自私,和残暴。是邪恶的化身。地位的相对优越让他们习惯于用武力压制一切,掌握一切。  从安迪入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权都已不复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没有理由的责打,吃掉难以下咽的饭菜,进行简单的重复的洗衣工作,体会单调乏味足以让人窒息的禁闭……

  掌权者披着一幅仁慈的伪装,却肆意的践踏着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为获罪而入狱,却表现出善良的本性,掌权者身为官吏却毫无怜悯之心,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对当时的现实反思。也许影片正是想通过这样的地位的冲突和角色行为的冲突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强烈批判。我记得安迪的一句台词:“我在外边心直口快做一个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却不得不做一个坏蛋。”这句台词不仅是主人公对现实强烈不满的表现,更是对现实无情的讽刺。

  也许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也许监狱的确如此真实,也许在社会的某个角落正在重复着这种不公。但所有的一切仅仅只存在于假设之中,现实的所有也因为假设的存在而把真相隐藏。只给我们一个“或许是真”的假象,让我们猜测,让我们想象让我们体会那更深层的含义……

  【观后感二】

  彻夜难眠的时候,会把《肖申克的救赎》看了一遍又一遍。

  网上的对它的评论是一部励志的电影,一种对人生自由的渴望,我看了又看,依然无法从中得到该有的斗志。

  我承认,怀念是一杯毒酒,但甜蜜可口,以至于人们愿意不断去品尝。耳边难免有人会劝告,但闭着耳朵和眼睛,依然安详的喝下去,我想,这是在告诉世人:不要去预测人生,连自己都无法掌握的人生,没有人可以做定论。

  伟大的意味着死去,不过存活着的不意味着卑微。

  与其说这部电影是对生命自由的向往,还不如说是对自由的思考。

  我一直都不清楚什么是自由,它不是没有人限制没有人理会,这样不是自由,而是孤单的漂泊,自由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好像藏在你的心里,你能够隐约的感受到,却永远无法清晰地琢磨出来,它催着你往某个方向走去,却从不肯现身为你指引。于是,你心里带着渴望,带着不知名的冲动,摸索着未来的路。

  最终得到的却是茫然。

  自由本来就是虚无的事情,或许该如电影里的希望一样,不危险的,是不可取的。

  没有人可以了解杜方为了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而甘愿如小牢房,却在出来后心灵上得到的那种安慰,他告诉他的好友们这种感觉到时候,所有人表示不可理解,那是因为,他们已经在监狱里的四面墙当中,失却了所有的希望。

  所以,里德跟杜方说:希望在这里是危险的东西。

  我总是欣赏着里德,他知道生命的一切,他智慧过人,唯一缺乏的竟然是对自由和生命的渴望,所以,他从来不愿意相信命运是一种未知的已知,而是选择沉默地去接受。

  因为他的灵魂被监禁了。

  布鲁克斯是电影里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此前,监狱里所有人的命运多掌握在狱警的手上,而布鲁克斯能够自己了结自己的生命,竟然是因为他失去了对这些掌控着他的命运的人的依赖!

  于是里德说:这些城墙,一开始你害怕它们,憎恨它们,然后开始习惯它们,喜欢他们到最终依赖它们。

  我不知道他的朋友有几个能够听懂,但杜方明白,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些围墙意味着什么,和里德不同的是,他会选择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些,而里德没有,所以,他的申诉从来都不成功,因为在他还没有申诉之前,他的心已经判了自己死刑。

  自由和希望大概是一个东西吧?同样的不可琢磨,同样的无法得到回应,有时候你以为得到了它,慢慢又发现不过是一个擦肩而过的意外,于是不停的寻找,不停的失望。

  然而它永远给予你前行的动力,哪怕是不知道,哪怕是精疲力竭,哪怕是崎岖难行,哪怕是困难重重。

  杜方最终还是完成了逃狱这个不可能的事情,电影名称叫《肖申克的救赎》,但杜方到底是救赎了什么?

  也许是生命的自由。

  我很喜欢里德在杜方走后说的一段话:有一种鸟儿,它是这么漂亮,有一天当它冲出牢笼飞向天空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可惜,但是,对于这样的鸟儿,你又会产生把它困在一个鸟笼里是一种罪过的想法,你会彻底认为它应该活在广阔的天地间,只是它的离去使你寂寞。

  在此之前,我认为里德是监狱里最痛苦的人,因为他知道一切却只能接受一切,他知道四面墙之内的人生毫无希望可言,他知道他的最后会是孤独凄凉地死去,然而他没有任何的办法,他没想过振翅高飞,他也无法想象高飞后会看见的辽阔天空。

  如果你知道人生一直都是一个样子,然后你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等待死亡的降临,那将是怎样的一种悲哀?

  里德乘着出边境的汽车,我想,他回首过去的几十年,会有什么感慨?然而不管如何,他总是开始了另一段的生活,那种他一直想要的生活。

  但谁来告诉我,他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即使影片的结束,我还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自由,它可能是一种对未来的不可预测,可能是对未来的既定希望,然而两者如此矛盾,是否就是所说的命运其实是未知的已知呢?影片在最后告诉你,你必须要冲破那些束缚,但是冲出了以后要怎样呢?

  我只能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哲学的问题。

  【观后感三】

  在我们自己的现实中,我们注定是自己剧中的主角,而电影给我们一个局外人的机会,所以我们经常喜欢以一个局外人角色从影片中寻找自己、审视自己,总喜欢从电影中寻找生活、审视现实。这一次我看到最多的是体制下的自由和永不熄灭的希望、压抑下的友谊以及善恶的归宿。

  片中瑞德关于监狱高墙的一番话语发人深省:“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监狱就是如此的将一个人彻底改造,狱中计算时间的单位不是日月年,而是以十年为一个计量单位。

  当看到忽然间岁月已逝,生命的旅程只能以时间为刻度的时候,任何人的希望都会消失殆尽。瑞德曾经告诫安迪:“希望是危险的东西,它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而倔强的`安迪始终坚信着希望,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而且他一直试图用图书和音乐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 肖申克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那里有最广大的“遵纪守法”的市民,有横行街市的恶霸,有滥用职权的当道者,有巧取豪夺的投机者,当然有潜伏伺机而发的智者。

  肖申克中生存体制又如当今社会体制,“痛改前非”的人一次次被重新投入黑暗之中,当权者干着肮脏的勾当却会在公众面前宣讲“拯救之道”,似乎只有当性格没有棱角,思想失去火花,被“体制化”的人们习惯逆来顺受的时候才可以平安生存。影片中当瑞得“因没有报告而撒不出一滴尿”时,伴我的不是发笑而是颤栗:体制可怕啊!老布在光明到来时因无法承受阳光的照耀而选择死亡,那一幕,我看到的不是老布悬挂着的身躯,而是个性与思想的死亡。

  “制度化”这三个字最大的含义,或许不是真正的体制,而是我们所依赖的生活习惯。平时,我们依靠习惯生活,也在超越着习惯,但最多可以有限度地实现个人的自由,就象安迪一样拯救了自己,却也拯救不了集体。瑞德一直在努力“改过自新”,却又无助习惯性地生活着,最终在最后的每十年一次的假释审查时,留给我们一段经典的台词: “我没有一天不在后悔,但并非受惩罚才后悔。我回首前尘往事,那个犯下重罪的小笨蛋。我想和他谈谈,我试图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但是我办不到,那个少年早就不见了,只剩下我垂老之躯。” 我想瑞德绝不是对审查者说这番说,而是说给我们芸芸众生。

  是啊,生在人世间的你我凡人,在不知不觉中,便会在习惯性的生活状态中耗费掉自己的生命。很多时候,我们会说:如果能够回到过去,能够纠正那些走错的路、做错的事、说错的话,该有多好!如此,我们会面对那些爱错或没有爱错的人,会用所有的激情和真诚再博一次。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我们无法回到过去。

  再次经历了140分钟听觉与视觉的洗礼,没想到这次依然被感动的差点热泪盈眶,影片中真挚的情感让我想起来了社会上流行的“四大铁”,我想铁窗肯定应该也算“同过窗的”吧!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励志的杰作,影片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日常生活埋葬着所有的希望和梦想,以及对幸福、自由、友谊和爱情的感知能力。面对挫折、艰难、失败,是消沉还是奋进,是坚持还是弃守,是偃旗息鼓还是励精图治,《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观后感四】

  今天,看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深深地被震撼着。

  无论这部影片怎么样戏剧化地简化了事情的经过,想象力都足以让人抵达可以触摸到那道高墙的地方。灰色、高大的围墙隔开了目光,隔开了一切。漫漫无期的岁月,寂寞无望的日子,精神一点点被磨蚀,灵魂逐渐在扭曲,心灵走向麻木,直到自己已经感觉不到麻木。哀大莫过于心死,所谓的“希望”“信念”已然连同他们的肉体一同被禁锢起来。只有《费加罗的婚礼》响起的那个一刻,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或许这片刻的清醒,刹那的释放,将带来更沉重的压抑,就如揭开伤口上的血痂。

  而我们这些人呢?我们又是否自由呢?也许我们的身体是自由的,可是灵魂呢?我清楚的记得那位老图书管理员自杀前的那句对白“我是否该把那个主管杀了,好让他们送我回家”。“回家”,是的,那里才是属于他的世界,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有的仅仅是孤独,可怕的孤独。曾几何时这世界是否也让你感到孤独呢?一个拥有“自由”的人。当我们面对逆境几近绝望时,该等待谁来救赎呢?上帝么?他不会来的,除非你和他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主人公安迪是位清醒的智者,是位坚韧的勇士,一次次挫折没有将他打垮,一次次破灭的希望没有将他击溃。当他从500码长的污粪管道中爬出,滚落到小溪中,此时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他伸开双臂,拥抱着风雨,拥抱着信念,拥抱着自由,拥抱着新的希望。他做到了,他成功的救赎了自己。

  安迪用他的智慧和纯粹的自由之心,为自己争取了做人的尊严——快乐,幸福。一切都来得不那么快。19年!19年的忍耐和心思,都只为一个词:“hope!”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相关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4-01

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07-29

肖申克救赎观后感08-16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7-23

《肖克申的救赎》观后感10-0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5-19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05-28

肖申克的救赎心得08-11

肖申克的救赎经典的台词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