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新闻周刊》直播观后感2016
中国新闻周刊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于2000年1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中国新闻周刊》定位于信息管家、时事顾问、意见领袖,特点是在新闻性上下功夫,以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报道为主,强化时政新闻的内容,旨在构建中国权威时政传媒。
cctv《新闻周刊》直播观后感2016【1】
“啪”--李宗伟奋力击出最后一球,林丹移步不及。全场面色冷竣的李宗伟,跪地,弹向半空。
这场奥运会羽毛球的半决赛,经过惊心动魄的拼杀,竟然以林丹被绝杀告终。这对羽坛冤家兼好基友,交手37次,每回决斗都令我血脉贲张。
我记得林丹在自传中曾说:很多时候,我们之间的交手已经超出了胜负本身,反而更享受每一个球的过程。话是这么说,2014年8月19日巴西奥运羽球“世纪大战”的结果,还是令我瞠目结舌。
四年前的八月,英国奥运会决赛,林丹绝杀老对手,我作出了一个决定,立即抽起《中国动漫周刊》原来的头版头条稿,改换林丹夺冠稿,我一小时内写完二千字,心想:应该配上他的漫画。海内外这么多漫画名家,挑哪一位来绘画呢?
我想到了一位香港著名漫画家,他的作品《百分百感觉》曾畅销海外华人社会。我即电他,他听罢我的诉求,大喜,说:能为超级丹画肖像,是他的荣誉。
次日,林丹漫画稿发到我邮箱了。
之后,林丹又一次上周刊头条,这次是他与广东姑娘谢杏芳的婚礼。全球羽坛能够登上动漫新闻周刊头条的,只有林丹夫妇矣。
cctv《新闻周刊》直播观后感2016【2】
无论是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还是社会对洪水的认识、农村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江防汛抗洪和灾后重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随着长江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长江流域各省陆续进入灾后重建阶段。《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灾区采访了解到,经历此次洪水,长江防洪体系和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战斗力得到有效检验,但长江防洪也正面临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防汛救灾理念转变、城乡社会结构变化等新形势,群众对抗洪救灾、信息发布、灾后重建等也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对今后抗洪救灾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
30余座水库联调:
将防洪压力降低了一个级别
今年长江流域遭遇1999年以来最大洪水,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四省受灾严重。经过持续一个多月的抗灾救灾,目前长江中游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已经全线降到警戒水位以下,长江防汛抗洪取得阶段性胜利。基层普遍认为,此次洪灾是对基层防灾救灾能力的一次“大考”,从目前结果看,长江防洪体系和各级党员干部队伍都经受住了考验。
一方面,长江防洪体系实现质的提升。此次长江流域降水总量多、暴雨强度大、洪水涨势猛。最高峰时,全流域有123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4条河流超历史,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湖水位累计超警天数达12~29天,超警历时为1998年以来最长。
尽管如此,长江抗洪最终实现了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重要堤防和重要设施安全的目的。“这主要得益于长江防洪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魏山忠谈到,早在汛前水文部门就发出了流域性大洪水的预测;洪水发生后,长江上中游30余座大型水库协同联调,拦蓄了227亿立方米的洪水,将防洪压力降低了一个级别;此外,长江3900公里的干堤得到史无前例的加固,达到了防洪规划确定的防御标准。
“水文预判早、水库调蓄得当、干堤加固达标三者互补,实现了长江防洪质的提升。”魏山忠说。
另一方面,党员干部队伍“打硬仗”的战斗力得到检验。尽管此前遭遇干部“不作为”、基层组织凝聚力下降等指责,但在灾害面前,党员干部“走在前面、跳在水里、堵在险点”的群体形象却赢得普遍认可和点赞。安徽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为了到达被泥石流冲垮进出通道的村庄抢救群众,在滚滚洪水上滑着绳索进入;湖北罗田县罗家畈村党支部书记陈云翔,面对突发水库险情,第一个背起了沙袋,带领该村抢险队冲进塌方下筑护坡;安徽芜湖老党员王能珍返乡抗洪抢险中不幸被吸入溃口牺牲……水利部的数据显示,抗洪以来,长江流域五省逐段落实防守行政责任人885人,累计投入抗洪抢险1692万人次,党员干部率领的普通群众成为抗洪的绝对主力。
“空心农村”如何应对防汛新思路
此次长江流域洪灾是继1999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时隔16年后,无论是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环境还是社会对洪水的认识,农村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长江防汛抗洪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
首先,流域经济地位更高,防汛抗洪战略地位更高。经过多年发展,包括此次长江洪灾省份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数据显示,沿江经济带覆盖省份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流域经济地位的提升使防汛抗洪面临着新的形势。
例如在安徽宣城市,此次溃破的万亩圩口双桥联圩损失较大。双桥联圩管理处主任张为家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双桥联圩过去是农业圩,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拓展,圩区旁新建了该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双桥物流园区,区内人口达一万多人,但双桥联圩本身的堤防仍是农业圩堤的标准,今年遭遇洪水圩口溃破失守后,经济损失惨重。
长江设计院副总工程师胡维忠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推进,长江流域许多水利设施保护的区域已经从农业经济转为工业经济,有些甚至成为城市新的增长极,这对长江防洪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水利防洪设施亟待根据其保护对象的变化而转型。
其次,人水关系有新认识,防灾救灾理念面临调整。“人不给洪水出路,洪水就不给人活路。”本刊记者在洪灾地区采访时发现,越来越多人对此持有共识。安徽省今年洪灾破圩达120余个,已经超过1998年的'破圩数。不少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与过去“严防死守”不同,如今强调人水和谐,对于那些侵占水道、涉及面小、防洪成本高的圩口,往往主动放弃。
湖北省防办专职副主任徐少军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在湖泊周边、河道滩地围垦,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大发展、社会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禁止新的围垦,并逐步退田还湖、退地还水。湖北黄冈、安徽金寨等地干部表示,过去人水争田、切坡建房在山区非常普遍,但经历这次洪灾的巨大损失,必须下决心退田还水,这是防灾减灾的需要,更是确保生命安全的根本。
最后,农村社会“空心化”,防汛抗洪力量面临转型。此次抗洪救灾中,“老人抗洪”成了多省普遍面临的尴尬。本刊记者曾在安徽省无为县一处抢险现场看到,负责石料沙袋分装扛运的队伍中,全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其中最年轻的已经54岁,最大的超过80岁。与上世纪90年代不同,如今随着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农村社会“空心化”现象严重,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留守农村,也使得防汛抗洪力量出现“空心化”,一些地方不得不以每天一两百元的价格临时组织人员上堤抢险。
安徽省防办新闻发言人蔡正中说,过去防汛抗洪主要依靠农民自己保卫家园,如今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农田水利从村民投工投劳变成取消“两工”,这些都使抗洪救灾普遍面临人力不足的问题,不少地方只得采取花钱雇工、组织志愿者等方式解决。“农村社会的新变化迫切需要防汛抗洪顺应新形势寻找新办法。”
群众提出“四个更高”新标准
面对长江防汛抗洪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各地群众也对防灾减灾救灾提出了新需求:对抗洪救灾的期望值更高、对防灾减灾的水利建设要求更高、对灾后重建的标准需求更高、对灾害期间政府信息发布的透明要求更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北、安徽等地采访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少群众家庭财富大大增加。面对洪水,他们既想保生命安全,也希望避免财产损失,因此在转移撤离时出现过不愿走甚至与干部产生冲突的现象。此外,如今洪灾转移群众中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抗灾自救能力弱,对救灾不仅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水喝”,更希望穿得暖、住得暖、有医疗,对灾后重建也期望值更高,这对今后抗洪救灾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次洪灾集中在长江内河,也暴露出水利防洪建设上仍存在“二元结构”问题,即城市防洪干堤坚固达标,但众多乡村防洪圩堤和中小河流防洪设施仍然薄弱。本刊记者在安徽、湖北等四省走访时,基层群众普遍反映,大江大河有投入,小农水这几年也很重视,就是圩堤目前成了“靠边站”的政策盲区。
今年湖北、安徽先后通报了多起歪曲事实的网络谣言案例,大部分都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引发舆论热议的。湖北公安部门今年洪灾期间依法处置了四起散布网络谣言案件。多地宣传部门负责人谈到,抗洪救灾中群众对洪灾信息发布的需求也更高。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微信、QQ等社交媒体成了他们了解家乡灾情的主渠道,对炸坝行洪、抢险进展等敏感信息一旦出现谣言,往往呈“病毒式”传播,极易造成社会的误解甚至群众恐慌。
此外,对于灾后重建各地普遍也期望较高。从受灾情况看,凡是防洪设施完善、基础设施标准高的地方,受灾就小。特别是一些遭受山洪泥石流的地区,低标准的防洪设施和道路交通损毁严重,一些贫困山区甚至因此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与其低水平恢复重建,不如一次性投入建设到位。”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表示,在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群众对灾后重建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可以结合去产能和结构转型,实现钢铁、水泥下乡,提升灾后重建水平。
【cctv《新闻周刊》直播观后感】相关文章:
2016新闻周刊观后感08-28
CCTV《朗读者》观后感02-17
CCTV《朗读者》观后感范文02-16
CCTV寻找孝心少年观后感01-20
最美孝心少年直播观后感01-19
CCTV朗读者观后感5篇02-28
珠海航展直播观后感01-19
CCTV朗读者观后感800字范文02-23